第198節
“不過都知大人,文叔終究是老夫故交,可否容老夫好奇問一聲,文叔究竟所犯何罪?” 趙元鵬嘴角扯起了一個有些難看的笑容,說道: “蘇公,此事事關重大,涉及層次極高?!?/br> “若是下官說了緣由,恐怕不到明日腦袋就保不住了,還請蘇公原宥則個?!?/br> 不過或許是考慮到老蘇的個人威望和人脈,趙元鵬猶豫片刻,還是補充了一句: “蘇公,下官彼此乃是奉上師之命,由司內對李姑娘帶走傳喚,而非關押收監,蘇公倒也不必擔心李姑娘的其他問題?!?/br> 說完他便看向小李,做了個請的手勢: “李姑娘,轎子就在府外,請吧?!?/br> 小李見說看了眼老蘇,又看了眼徐云,微微欠了欠身。 隨后松開與丫鬟小云緊握的手,抹了把這個曾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出現過的丫鬟眼角,跟著趙元鵬離開了院落。 老蘇就這樣看著一行人逐漸遠去,悵然的嘆了口氣。 就在小李被帶走沒多久。 院內忽然吹起了一陣狂風,天色猛然一暗,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大雨。 滴答、滴答…… 老蘇站在屋檐下,看著庭院中肆虐的狂風與斜雨,面色遠沒之前對待小李那般輕松。 很明顯。 從趙元鵬等人的表現來判斷,老李的被捕,定然涉及到了宮內的趙佶。 可老李不過正五品,他能惹出什么大事呢? 要知道。 宋朝可不像上一個的唐朝。 唐朝官吏最高只有三品,往上的一二品都是虛職,并不處理國家政務。 但宋代卻不一樣,朝中一品的實職有很多,既有文也有武。 宋神宗時期,朝中一品的人數最高曾經多達三十八位。 一位正五品的中侍大夫,不過尋常小官罷了。 加之李格非也不是那種一行迷醉政壇之人,更沒有聽說站了哪方隊……等等! 老蘇想著想著,忽然心中一凜。 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可能: 莫非…… 是簡王? 隨后他轉過頭,看向一旁的謝老都管,問道: “元年,簡王殿下近日可好?” 雖然他已經致仕數年。 但不久前向太后的駕崩以及眾多官吏上門拜訪的事情,卻令他心中逐漸產生了一股有些奇怪的預感。 因此他重新‘啟動’了某些人脈,關注起了京中動向。 而負責匯總這些消息的,正是追隨他數十年的謝老都管。 聽到老蘇這番話,謝老都管很快便道: “回老爺,簡王殿下近些天倒是并無異樣,這幾個月唯一特殊的,便是從宮中搬了出來,暫居在了東華巷的親王府?!?/br> 老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轉身對徐云道: “小王,當初讓簡王出宮的提議,似乎還是你提出的吧?” 徐云看了眼天上低沉的烏云,調整了一番心緒,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一點: “不錯,當時小人認為太后已逝,簡王殿下為了避嫌,理應出宮尋個住處?!?/br> 宋徽宗是公元1082年六月生人,如今剛剛年滿18周歲。 小趙出生自1083年,比趙佶小了整整一歲,現在才不過17周歲而已。 按照古代規矩。 男子20歲才成年弱冠,這也是普通親王搬離皇宮,自建府邸的年齡。 不過三個月前由于向太后剛剛入陵,趙佶要在宋陵守孝一個月。 徐云便趁此機會,勸著小趙從宮中搬了出來。 畢竟趙佶在鞏義守孝,宮內卻留著一百多個嬪妃,按照禮制她們只要食素即可。 小趙又由于母親朱貴妃在世的緣故,可以經常前往后宮。 細思起來還是比較那啥的。 因此出于避嫌角度考慮。 小趙便聽從了徐云的建議,向趙佶提出了搬離皇宮的想法。 雖然在被金人擄走后,趙佶“別有子女五人”。 但這只是情勢所迫,并不代表他自帶牛頭人屬性,有著某些奇奇怪怪的xp。 因此在小趙提出了這個想法后,趙佶很快便傳來了同意的回復。 除此以外。 小趙這些日子倒也確實沒啥特別的地方。 隨后老蘇胸口起伏了幾下,似是有了某些決斷,對謝老都管和宗澤道: “元年,你速派人前去打探消息,看看能否挖出一些內情。 “若是不能,至少打探出文叔和清照被安置在何處,可有身受虐待?!?/br> “汝霖,你是元祐六年進士,按照我朝回牒制度,此時也應有不少同窗在京待命?!?/br> “你可試著探問一番,不求知悉真相,能了解些邊角即可?!?/br> 謝老都管與宗澤對視一眼,齊齊拱手道: “是!” 交代完這些,老蘇輕呼出一口氣,整個人都隱約萎靡了幾分。 作為官場中人。 在過去的這五十多年里,他見過太多太多因著各種緣由被判入獄的官員了。 其中少數無罪釋放,大多數被外貶,在承天寺有事沒事就去sao擾別人睡覺。 還有一些則發配充軍,甚至…… 丟了性命。 而老李此遭境遇看似尋常,老蘇的心中卻隱約有種不太好的預感,遠非小李面前那么淡定。 或者準確來說。 這是過去這五十年中,從未有過的嚴重預感。 當謝老都管與宗澤離去后。 老蘇又將這章沒啥戲份的徐云給打發回了屋內。 自己則來到書房。 向幾位還在朝中的舊友寫起了信。 但令老蘇沒想到的是。 這件他原本以為不會太過張揚的事情。 卻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便發展成了引爆整個京師……不,是引爆里整個大宋的火藥桶! 老李被抓一天后。 趙元鵬再次出動。 沖入某座府中,抓捕了國子監教授、崇政殿說書程頤。 又過了一天。 禮部郎中、史館編修晁補之被捕。 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 陸佃、范純禮、楊畏、上官均等數十位或在位或致仕的官吏…… 盡數被捕! 其中還有一位后世相當有名的人物: 蘇轍。 這次由皇城司負責的抓捕猶如疾風驟雨一般,絲毫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其中有些人甚至是在酒局或者畫舫之中,被人硬生生帶走的,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兩句話。 而如果有人來自后世,并且對宋末歷史比較熟悉的話便會發現…… 包括老李在內。 這被抓捕的五十多位官員職位各異,官階不同,年齡也不盡相同。 但都有一個相同的身份。 甚至幾年后,他們還會被寫到一座碑上。 碑上人數總數三百零九人,為首的一個叫做司馬光。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