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節
可惜徐云并不知曉老蘇的這套腦補,心思單純的他還以為這只是個常規習俗而已,便當即應允道: “您放心吧,到時候我一定隨仆役們到場,出發前您讓謝老都管喊我一聲就好?!?/br> 老蘇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又看向了小李,問道: “清照,簡王殿下今日可好?” 小李先是朝他行了個禮,隨后臉上浮現出一絲憂色,搖頭道: “蘇伯伯,殿下近日出宮次數極少,似乎被牽制住了一般,若非信件照常往來,小女都以為他出什么事了?!?/br> 徐云聞言輕咦一聲,敏銳的發現了一個詞: “等等,……信件?” 小李一愣,旋即有些不自然的道: “……只是近日京內氛圍詭異,殿下不便出宮,只是互做交流而已?!?/br> 徐云朝這小豆芽看了一眼,意味深長的拉著喉嚨: “哦——……” “好了好了?!?/br> 一旁的老蘇見狀,主動出聲給小李解了個圍,說道: “小王,你就別埋汰人家了,明日我讓元年找個裁縫,給你定做一身過得去的行頭,其余照舊即可?!?/br> 眼見老蘇再次提及正事,徐云也連忙收起了玩鬧的心思,認真回道: “小人明白?!?/br> …… 趙佶雖非向太后的親子,但他歷來對向太后都以生母待之。 因此在向太后故去后。 趙佶主動推辭朝政,日夜在向太后的梓宮面前守起了孝。 皇帝尚且如此,明面上自然也不會有人搞事了。 因此自老蘇與徐云聊完的一個月內。 一切看似風平浪靜,只要等待棺槨入葬,汴京便可恢復正常。 但真正了解京中局勢的人都看得出來。 在這副平靜的外表下,潛藏著一股隨時可能突破冰面的暗流。 比如據老蘇所說。 這些天里。 不少原先隸屬于向太后勢力的橙子,一個接一個的改換門庭,急匆匆的向趙佶表起了忠心。 還有一些小趙的臣屬,則旁側敲擊小趙生母朱貴妃的身體,似乎在跳不跳反之間做思量。 其中有個祖上來自番邦法蘭克、在織造局負責白色布匹生產的臣子,干脆便直接投向了趙佶。 尤其是在八月十五元夕節當天,魯東還發生了一場大地動。 雖然震級不高,沒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但民間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聞。 就這樣。 一個月的時間一轉而逝。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宋哲宗與向太后的入陵之日。 這一日清晨。 徐云提前穿戴好了行頭,在謝老都管的帶領下,跟著府中數十位仆役來到了朱雀門外。 按照事先得到的送葬布置。 門客的位置要在仆役之前,府院族人之后,起到一個類似承接過渡的性質。 由于老蘇的其他孩子不在汴京,因此今天隨老蘇站在最前排的只有一個小蘇六號。 外加小蘇六號的三個兒子,小蘇青春版一號、二號和三號。 至于門客的數量則就比較多了: 雖然一開始老蘇府上只有三位門客,但最近一段時間內除了徐云外,宗澤、老賈、劉益等文官或者數學家也都被老蘇入了門客名冊。 因此眼下整個蘇府的門客數量達到了十一位,比主房人數還要高點。 老蘇一家邊上站著的則是其他一些京中功勛,大概處于二品集團的區間,一個個態度也都很客氣。 畢竟老蘇雖然致仕,但他好歹也是前任宰相,身上還有一個太子少保以及趙郡公的封號呢。 就這樣。 過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 鐺鐺鐺—— 最靠近皇宮的大相國寺內,忽然響起了三道巨大的鐘鳴聲。 也不知那邊用了什么方法,好像將聲音放大了不少。 又過了一會兒。 右常慶門中,緩緩走出了一個浩大的抬棺方陣。 這是一個由七十二人組成的抬棺隊伍,最早的專業送葬天團,來自汴京以及周遭各地。 在過去的十天里,他們還進行過了無數次的杠演。 所謂杠演。 乃是指找來一根和棺槨一樣重量的獨龍木,上面放上整整一碗水,抬棺隊伍要做到抬棺行進十里碗中卻不灑出一點兒水才算成功。 而在這個抬棺隊伍之后。 還有人拉著黃龍帳縵,兩邊跟著白綾帷幔。 再往后,則是六十四位面部涂了古怪涂料的引幡人。 高舉萬民旗傘,邊走邊在念著什么。 接著是鹵薄儀仗隊,高舉兵器和紙扎。 像極了后世高舉紙片人老婆的漫展coser…… 當然了。 這種場合下,自然也少不了嗩吶這個靈魂樂器的影子。 按照老蘇先前的介紹。 整個宋哲宗隊伍的人數足足有一千六百三十三人,其中杠夫總共有三班,得這樣輪著抬到皇陵處。 這還不算完呢。 上輩子做過皇帝并且順利下葬的都知道。 等到了皇陵之后。 屆時還得由繼任皇帝祭酒三次,時將冊、寶放入地宮里的冊寶座之上,在將吉土投放進棺床金井之中。 再由太監執燈,繼任皇帝親自在梓宮前引導龍輴進入地宮,大臣在后跟隨入內。 待到了棺床。 工匠會撤下龍輴將梓宮正式安放,皇帝及大臣祭奠后離開地宮。 最后由工匠放好龍山石……也就是卡棺石,在石門外支頂自來石徹底關閉石門,撤掉木質軌道封閉地宮。 待繼任皇帝及大臣回到了地面。 他們還要在石五供前再次舉哀行禮,將神牌送往京城供奉于太廟,至此才算入葬完畢。 不過這一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的: 必須要正四品以上,并且是實職的官員才能隨行。 像老蘇這種已經致仕的虛職,最遠只能到朱雀門外而已——哪怕他是前任宰相也一樣。 宋哲宗的棺槨出畢后,便輪到了向太后入陵。 與宋哲宗的陣勢一樣。 向太后出場時,依舊是抬棺、執幡、嗩吶。 不過比起宋哲宗的一千多人,向太后的送葬團規模要小一點。 按照徐云的目測,人數可能也就六百左右,至多八百吧。 就這樣。 足足三個時辰過后,兩具棺槨才正式離開了汴京。 而這也代表著宋神宗兩位最親之人,至此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大宋,正式進入了大送階段。 按照正常歷史。 再過二十年。 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個奇葩,便會玩出一系列人類歷史上都絕無僅有的saocao作。 山河淪陷,國祚崩塌。 百年之后崖山一戰,十萬子民以身殉國。 用血與淚為這個奇葩而又屈辱的cao作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在出殯完畢后。 沒有后續任務的徐云等人又回到了蘇府,繼續起了各自該做的事情。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