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徐云預設的轉子槽數為2,轉速一分鐘300圈,計算出來的準確值是15.7,照理來說應該是16圈。 不過考慮到古代銅線和傳導效果,他還是選擇多繞了一匝,保險一點嘛。 畢竟電解的電壓不超過30伏基本上沒啥事。 一切準備完畢后,a杯開始了電解。 雖然此時的溶液中依舊還有不少的雜質,比如氯化鎂硫酸鈉之類的存在,溶液看似不太純。 但徐云的這次cao作主要在于氣體的收集,溶液中氯化鈉占了大頭,因此壓根不會受到其他陽離子的影響。 這里順帶一提。 這個概念看上去好像很好懂,但具體卻涉及到了超電勢和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 就像中學里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知識: 電解稀硫酸就相當于電解水。 但在專業……或者說大學領域,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在高中范疇,水中的氫氧根放電順序排在含氧酸根的前面,所以含氧酸根放不了電。 但實際上因為超電勢的存在,期間會有一個生成h2s2o8的副反應發生,超過了標準電極電勢2.01v,形成了超電勢情況。 因此電解稀硫酸其實和電解水還是不太一樣的。 實現再回歸原處。 隨著電能的傳入,a杯中的氯化鈉很快發生了電解。 陰極生成氫氣。 陽極生成氯氣。 這些生成的氣體逸出,被玻璃導管收集到了一個放置于暗處、看不見光的容器里。 氯氣在下,氫氣在上。 點燃燃燒,瓶口有白霧生成。(不建議大家去試哈,容易爆炸) 這些白霧又被玻璃管引到了另一個裝有水的容器里,與水相溶。 這樣一來。 一份較高濃度的鹽酸就制備完成了。 看到這兒可能有些同學會問: 不對啊,氯氣直接溶水里不就能得到鹽酸了嗎,為啥要這么麻煩呢? 原因很簡單: 電解反應生成的氯氣溶于水也可以得到鹽酸,但這種反應生成的其實是氯水混合溶液。 其中除了鹽酸外,其中還有cl2、h2o、hclo、h+、clo-、cl-、oh-等諸多離子。 不但反應可逆,同時鹽酸的濃度也很低。 效果上要比徐云制備出的鹽酸效果差很多很多。 當然了。 再次提醒,不要輕易用氯氣和氫氣去反應,否則很容易產生爆炸。 視線再回歸原處。 cao作完畢后,徐云將鹽酸分裝好。 看了眼身邊的老蘇,并沒急著下一步動作,而是對老蘇問道: “老爺,可否找人抓幾只曱甴過來?” “曱甴?你要那玩意兒干嘛?” “小人自有用處?!?/br> 老蘇今天見識了不少徐云的怪cao作,見說倒也不再追問,看了眼身邊的謝老都管,吩咐道: “元年,你速速找人去抓些曱甴過來?!?/br> 謝老都管點點頭,轉身去安排起了人手。 很早以前提及過。 蟑螂這東西在地球上出現了數億年,歷史比恐龍還悠久,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存在最久的生物之一。 加上宋朝的衛生水平要比后世低許多,此時又是夏天,蟑螂自然也是隨處可見。 因此沒過多少時間,謝老都管便拿著個玻璃瓶走了回來: “老爺,王哥兒,曱甴抓到了?!?/br> 徐云接過玻璃瓶一看,頓時也樂了。 好家伙。 又是美洲大蠊,老龍套了。 此時這幾只美洲大蠊正在瓶子里張牙舞爪,顯然老蘇家的伙食不錯。 隨后徐云將玻璃瓶放平,示意老蘇讓開點身位。 打開瓶口,拿起鹽酸朝里頭潑去。 正常來說,鹽酸對生物的腐蝕效果很強,但想要殺死生物卻很困難。 不過蟑螂卻很特殊: 這玩意兒的外表有一種名叫tiec蛋白存在,鹽酸對于這種蛋白的腐蝕破壞性在所有酸中排名第一,領先第二一大截的那種。 因此鹽酸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蟑螂消殺物。 啪啦—— 隨著鹽酸的潑灑。 蟑螂們先是一整慌亂,四處在瓶子里爬動了起來。 但很快,它們的體表便被鹽酸腐蝕出了破口。 短短幾分鐘不到,這幾頭倒霉蛋便最后…… 氣絕身亡。 滿門忠烈美洲蠊.jpg。 見此情形。 老蘇驟然瞳孔一縮,駭然道: “這……這怎么可能?食鹽中竟然有毒?” 徐云見狀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老蘇的反應在他的預料之中,或者直白點說,這其實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在微觀認知幾近為零的古代,沒有什么比從每天都要吃的精鹽里分離出‘劇毒’物質更有沖擊力的了。 等接下來他所作的事情完成,老蘇必然會向他詢問一些問題。 并且不出意外的話,百分百會涉及到微觀領域。 有了這么個眼前發生的例子做證據,有些話說起來顯然更容易令人信服。 接著徐云再將制取的鹽酸收容,拿起了另一件讓老徐準備的東西: 毒重石。 毒重石是一種含鋇礦石,在后世的工業上經常被用作酸解毒重石礦制取氯化鋇。 只見徐云將被研磨成粉的毒重石洗凈,拿起一把小勺子,將它們投入了鹽酸溶液中。 半個時辰后。 一瓶混合溶液制備成功。 徐云又開始往其中加入氫氧化鈉——這是先前電解的產物之一,其中雖然有其他陽離子,但它們本身就是目標產物,所以壓根不會影響反應過程。 想要讓每個環節絲絲相扣,這確實費了徐云不少的心力。 眾所周知。 在毒重石溶液中,fe3+完全沉淀時的ph為3.2,mg2+完全沉淀時的ph為11.1,ca2+完全沉淀時的ph為13.9。(論文參考10.16283/j.ki.hgkwyjg.1996.06.014) 因此徐云壓根不需要去在意ph值的實時數據,只要觀察反應過程的沉淀變化就完事了。 又過了一個時辰。 經過滴加氫氧化鈉以及過濾后。 一瓶標準的氯化鋇溶液制成。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就很簡單了,也就是…… 初中概念的粗鹽提純。 首先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 反應式為baa2so4=baso4↓+2nacl。 接著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 mgcl2+2naoh=mg(oh)2↓+2nacl 第三步加入蘇打,也就是碳酸鈉。 這玩意兒在玻璃制作行業里隨處可見,目的是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最后向加入hcl,除去過量naoh,na2co3——這個過程有條件的可以用ph試紙觀察鹽酸的量,沒條件的就甭管多少量可勁兒倒,多了直接蒸發就行。 接著又過了一個時辰。 一大簇析出的氯化鈉晶體出爐。 徐云稱好劑量,將它們溶進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