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三種專利難度依次從高到低,質量要求、有效期限也同樣如此。 比如第一代吡蟲啉的專利期到2011年便失效了,因此現在的市場上有很多雜牌吡蟲啉殺蟲劑,低成本、制作工藝不規范,效果參差不齊。 如今那些頂尖品牌的新生代殺蟲劑,申請的都是發明專利這道名目。 發明專利的正常審核周期是2-3年,不過以科大這類高校的體量來說,想要縮短周期還是非常簡單的。 否則一所頂尖高校一年上百甚至上千種發明專利誕生,按照標準時間等下去柯南都等到大結局了。 至于徐云篤定科大會幫忙的原因則很簡單: 科大作為實驗設備的提供方,可以擁有專利衍生品的一部分收益權。 徐云對此早已知情,并且毫無異議: 畢竟一間實驗室設備的總價值接近兩千五百萬,使用期間的設備折損一般在數萬到十數萬左右,這種經費不可能不求回報的就給你用了。 同時專利和成果也是兩回事,專利成果轉換必須由第一發明人簽名,正常來說,利用學校的物質條件或執行學校的科研任務所得的發明申請權歸學校,并且學校有義務給發明人獎勵。 不過徐云這次執行的不是學校排定的科研技術,屬于扶持類的自主項目。 所以按照相關要求,科大分走的比例最高是30%。 別看這個30%好像很多,30%在科研界——無論國內外,都算是一個非常優厚的比例了。 你拿計劃書去找其他機構或者私企,一般被抽走的都是60%以上,個別甚至可能80%。 這是搞科研躲不開的一道環節,哪怕是楊老當初在石溪分校的時候也同樣如此。 況且生命科學學院也會在學校的分成中占據小部分比例,用于充足做院內的獎學金或者貧困助學金。 能幫上學弟或者學妹們一些忙,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難題,或者為院內一些不太得志的老師提供一些可能,這種事情徐云還是非常樂意去做的。 “小徐,你放心吧,專利的么事情沒問題,學校這邊會有渠道,四代五代你想申請哪個都可以,具體時間要等你成品做出來再說,總之不會很長就是了?!?/br> 田良偉很爽快的再給出了一個承諾,隨后他拿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問道: “除了專利,剩下的就只有一件事了……” “你的論文打算發到哪兒?” 第63章 期刊選擇 “論文???” 辦公室里,聽到田良偉的詢問,徐云的臉上少見的浮現出了一絲猶豫。 只見他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老師,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發一篇一區的期刊?!?/br> “一區啊……” 田良偉的食指篤篤的在桌上敲著,沒有感到太過意外,沉吟道: “小徐啊,你應該知道,吡蟲啉作為一種煙堿類殺蟲劑,本身是有物質名稱的,只不過它的專利已經在2011年到期了而已。 所以如果你想要發一篇一區的期刊論文,四代是絕對不夠的,五代是最基礎的要求,這沒問題吧?” 徐云輕輕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說道論文這東西,絕大多數人腦海中可能冒出的都是sature這兩組詞。 但實際上,前者和后者并不是一個類別的概念。 sci,很多人會誤以為是《sce》雜志的縮寫,但這其實是錯誤噠! sci全稱是sce citation index,指的是由科睿唯安公司運營的一個期刊目錄索引,并不是一個單獨的雜志。 如果期刊進入這個索引,就代表其具備一定的質量,可以到這個網站查詢目標期刊是否被索引。 科睿唯安還根據各個期刊過去兩年的引用數據,制定了一個叫影響因子的指標。 以1992年為例,計算某期刊在該年的影響因子: x=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論文總次數。 y=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論文發文量的總和。 if1992年=(x(1990年,1991年)/y(1990年,1991年))。 科睿唯安根據不同學科影響因子的高低給他們指定了分區,科睿唯安做的這個分區叫jcr分區。 影響因子在對應學科的期刊里排名前25%的為q1,前26~50%為q2,以此類推。 科睿唯安之外,中科院也對期刊進行了分區,中科院的分區全名叫《華夏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也是對期刊分成四區。 但是它是金字塔型的,前5%的期刊是一區,6%~20%的是二區,21%到50%的是三區,剩下的是四區。 中科院的分區主要也是考慮影響因子,但是也有一定的人為調整。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可以把發一篇sci比作爬山,山有很多,有高有低。 你家門口的山是山,小丘陵是山,五岳是山,喜馬拉雅山也是山。 sci期刊有很多分區,這些分區對應不同的山,發一篇sci難不難,主要看你想爬什么山。 三區、四區的sci大概就是小縣城或者地級市比較難爬的山,二區就是一些區域名山,一區就是五岳,望之巍然而深秀。 而nature子刊,差不多就是喜馬拉雅山,至于nature、cell和sce,則是當之無愧的珠穆朗瑪峰,也叫s。 以上便是論文之間的詳細關系,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jpg。 國內目前通用的大多是中科院的分區,只不過大多數人接觸的都是三區頂多二區罷了。 同時說道論文,就不得不說另一個瓜了: 代寫論文的價格。 經常上微博吃瓜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幾年論文界發生了兩件大事情: 一是本土的sci大量造假被扒皮,二是某翟姓演員事件后論文查重更嚴格,導致有些研究生只能被迫發表sci來避免自己和自己的論文重復。 再加上現在科研競爭越來越激烈,論文發表難度越來越大,sci論文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目前代寫國內核心期刊的價格差不多是8k,1分或者零點幾分的垃圾sci報價3w+,2分左右的6w+,3分以上的報價超過10w。 至于五分以上的,最低20萬! 所以為啥說有些人會搞論文公司呢,因為確實賺錢啊…… 視線再回歸原處。 在了解了徐云的目標或者說心志后,田良偉也便認真的幫他出起了主意: “小徐啊,如果你打算投一區期刊的話,那么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cell》和《nature》的主刊你肯定是沒機會的,這沒意見吧?” 徐云點點頭,坦然道: “明白,第五代吡蟲啉的學術價值要遠低于它的商業價值,這我一開始就有數了?!?/br> 田良偉聞言,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滿意的表情,搞學術最關鍵的就是對自己有足夠清晰的定位: “既然如此,我給你推薦幾家期刊吧,《nucleic acids res》、《trends in biochemical sces》、《embo journal》或者《current biology》?!?/br> 徐云拿著筆邊聽邊記,待自己老師說完后,先在《embo journal》中間劃了道橫: “《embo journal》就算了,雖然是個老牌期刊,但主要是搞dna方向的,和蛋白質有些不符……” 田良偉沒說話,他給出的只是建議,最終選擇還是要由徐云自己來做。 隨后徐云又排除了《trends in biochemical sces》: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es》倒是不錯……但審稿周期太長了,而且老師,我記得它的主編去年似乎還說了些不太好的話?” 田良偉先是一愣,旋即一拍腦袋,懊惱: “瞧我這記性,怎么把這事兒給忘了,趕緊刪了刪了,投這家咱們這本書估摸著上架第一天就得404了!” 徐云聞言,也不由輕嘆了口氣。 近些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學術雜志在也逐漸戴上了一些有色眼鏡,整個國際學術環境也開始變得有些壓抑了起來,各種針對本土的言論甚至陰謀接踵而至。 你說有些雜志好好的學術不搞,摻和進這種事情干啥呢? 隨后徐云把念頭收回,將目光移到了剩下的兩本期刊上,眼露猶豫: “《current biology》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的if從16年開始就一直在漲吧,而且審稿速度也非???。 至于這本《nucleic acids res》嘛……老師,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它似乎是約稿的期刊?” 田良偉點點頭,說道: “沒錯,if13.8,權威性和影響力很高,但主要是約稿形式,一年只有70多篇文章發布。 不過小徐,如果你要投這家期刊的話,我倒是可以給你引薦引薦?!?/br> 徐云頓時一臉“您老還有海外關系吶”的表情看向自己的老師。 看著徐云有些意外的目光,田良偉很牛氣的一抬下巴,戰術性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這沒啥好意外的吧?你老師我的h-index好歹有77,你懂不懂一個生物醫學教授h因子77的含金量??? 實話和你說,你老師去國外參觀人家主編都得接機陪吃飯的好伐?!?/br> 秀了一波含金量后,田良偉表情又恢復了平靜: “《nucleic acids res》編輯和幾位外審教授我都認識,有一位還是我們華人的頂尖學者,約稿和審稿都不是難事兒?!?/br> 聽到這兒,徐云要是再不明白田良偉的想法,那他也干脆別讀書了,畢竟常規論文的審稿時間實在是太長太長了: “那么老師,我就按《nucleic acids res》的要求去準備論文唄?” 田良偉點點頭,說道: “我個人是建議你投《nucleic acids res》的,畢竟有熟人好辦事嘛,現在你可以先把第四代的相關論文準備一下,如果突破了第五代就可以直接補充在后頁,這樣也多少能剩下些功夫?!?/br> 交代完期刊的事情,田良偉又與徐云簡單的聊了幾句,徐云便很識趣的告辭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