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走進不科學》作者:新手釣魚人 文案: 我曾與牛頓坐而論道,也曾與愛因斯坦并肩齊行。 我弄亂過普朗克的發型,也曾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過前序。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學霸穿梭于古今中外各個時空,用前人智慧開啟人類未來的故事。 什么?你說這不科學? 不,這很科學! 注: 本書為黑科技文,非諸天流非無限流,主角不會超能力加身,大家看下去就知道了。 作者自定義標簽 輕松 第1章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2022年。 中科大校內。 西區aed。 樓體外部,由啟功先生所提的‘圖書館’三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字里行間散發著融入每個科大人血脈中的堅韌與朝氣。 與此同時,圖書館內。 一位年輕的男子正獨坐在無人一角,奮筆疾書: “眾所周知?!?/br>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br> “大概在在2000年前后吧,這句口號不知不覺就流行開來了,之前計算機其實也很火,但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納斯達克崩了,互聯網的泡沫爆破,生物更是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br> “這些反映在一群高中生身上,就是生物成了那時候各個學校分數線最高的專業,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br> “甚至大二時候的轉系熱門榜中,生物也是名列第一?!?/br> “當時我們專業的同學都戲稱,咱們也算是放棄了進清北的機會來擁抱21世紀的未來的?!?/br> “結果誰能想到,十幾年過去,‘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成了我們本專業人士共同的笑談——笑談的并不是這句話本身,而是我們這群學生物專業的人?!?/br>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br> 隨后年輕人頓了頓,似乎感應到了什么,拿起手機按開了屏幕。 結果手機沒有任何信消息傳來。 年輕人嘴角一抽,低頭繼續寫了起來: “其實在我看來,‘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本句話現在越來越能看到會成為現實了。 現在生物行業的發展趨勢其實已經逐漸明朗,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生物學上的領域都可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得到突破?!?/br> “行業中的優秀人才當然也能夠獲得名譽和經濟上的雙重豐收的——身邊就有很好的例子,某學長滕校前十高校博士畢業,現在在國內基因測序創業公司做cto年薪百萬,公司若是能上市就能身價破億?!?/br> “這十年,計算機,物理,自動化等技術運用于生物科學豈止是突飛猛進? 別的不說,你看看醫院里面診斷設備,和十年前比比,進步了多少?” “十年以前,生物測序還是一個極其高昂、能發大paper的項目。 現在呢? 像樣一點的醫院都能做了?!?/br> “又例如十年以前,基因定位也是個大項目,耗時耗力,而現在它的價格已經低到起點作者都能承擔的起了?!?/br> “十年以前,生物學界還流傳著一句話: 生物學家整天做實驗分析數據,計算機和數學家分析解釋數據。 可現在呢? 生物系的博士畢業要是只會做實驗,不會幾門語言,不會r,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br> “如今30年過去,外行對生命科學認識還停留在花花草草,種田施肥,雞鴨魚rou,望聞問切,開刀打針,打槍跑pcr……還停留在工作不好找,出來沒人要的時候……” “殊不知,生命科學早就今非昔比了?!?/br> “比如2012年左右開始火的大數據,就是生命科學在08年開始的測序技術飛躍推動的。 此外ai,mae learning,遺傳算法,哪一個不是生命科學帶起來的? 我從科大少年班開始學習大數據的分析,11年開始接觸ai和mae learning,這些都是在生命科學專業的專業課程里學的。 而這些概念是什么時候火的?——最少往后三年!” 寫到這兒。 青年的情緒也逐漸有些被調動起來了,寫出的字跡也不由深刻了幾分: “目前來說,整個生物圈最大的問題就是卷?!?/br> “這就像是抽獎,抽獎不需要智力,誰都能上,只需要錢和勞力,于是大家就卷吧?!?/br> “大家知道的的很可能會中獎的號碼就這么幾組,于是經常出現多個課題組試圖抽取同一個號碼的情況?!?/br> “先抽到的就占先機,然后就開始拼速度,學生干活干到11點,周末不休息; 學生把結果發給導師,導師半夜爬起來審核提交?!?/br> “寧可把自己辛苦得到的抽獎號碼送到垃圾期刊那里發布,也要快對手一步?!?/br> “于是乎,名校教授、作品等身的研究者,因為抽獎先后次序的爭議打得天昏地暗,體面盡失?!?/br> 寫著寫著,青年忽然回過了神: 這可是自己博士答辯的材料,后半部分顯然是不能出現在那種場合的。 于是他搖了搖頭,將這部分的文稿從字體中心劃了個長橫。 與此同時,青年不遠處的書桌上忽然傳來了椅子磕碰的聲音。 青年此時思路已斷,便下意識的抬頭望去。 發現原來是一對已經完成學習的狗……咳咳,小情侶離開座位時傳來的響動。 青年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紙片人老婆,今晚是去找蒂法還是愛麗絲呢? 隨后他回過神,輕輕甩了甩頭,繼續寫道: “當然了,就目前而言,生物這個領域距離標準的爆發可能還有一定距離?!?/br> “一個像計算機那樣爆發的學科有什么條件呢?” “我認為是有三個前提: 1.低成本開發。 2.高容錯讓開發人員能快速立項并迭代。 3.2c的商業模型?!?/br> 而很遺憾的是,目前生物相關的產業并不具備該條件。 “比如轉基因的作物需要極高的研發成本——類似monsanto的巨型篩選機器,且容錯率低,一個花粉飄出去就不得了?!?/br> “又比如新藥研發成本高,容錯率同樣低的離譜,fda因為各種內在外在的原因要求嚴格?!?/br> “這就導致了生物的創業對資源的依賴性高且推進速度慢,很難產生爆發?!?/br> 寫完這些,青年深吸一口氣,總結道: “但是我認為,這些難關終有一天將會被克服!” “我敢篤定,21世紀,依舊將是生物的世紀!” “這是無數生物科學領域前賢的追求,也是我畢生的夢想!” “答辯人:徐云?!?/br> 寫完這些內容,青年悠悠伸了個懶腰。 將鋼筆仔細蓋好,收攏文件。 最后檢查了一遍周圍。 發現沒有東西遺落后,年輕人帶著自己的東西走出了西區圖書館。 回到自己在校外租的小房子后,年輕人脫下眼鏡,以一個“太”字的模樣仰躺在了床上。 他就這樣漫無目的的盯著天花板。 過了一會兒,只見他無奈的搖了搖頭,嘴角揚起一絲苦笑: “焯,要不是有外掛,誰tm會學生物???” 第2章 辣個男人?。?! 在床上呆滯了一會兒后,徐云翻起身,環視了周圍一圈。 這是一間總面積四十多平米的單身公寓,裝修不算特別豪華,但勝在地段安靜,私密性相對較高。 雖然科大在19年那會兒翻新了部分東區的宿舍,不過除了代培生外,碩博的宿舍條件其實都一般。 比如碩士是四人一間,博士雙人間——當然了,科學島那邊的會好點。 不過徐云選擇在校外獨住并不是由于宿舍環境糟糕,而是因為……他身上有個秘密。 徐云,現年24周歲。 性別男,性別認知男,非極端動物保護人士,非極端環境保護人士,無抑郁癥,愛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