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紅年代的悠閑生活 第200節
李源道:“我這一輩兄弟八個,一人一老婆,就是十六個。還有二十三個侄子,再加上我兒子,就是二十四個。正好四十個,再加上我爸媽,我們家一共四十二口。不過要是明年旱災結束了,估計我哥他們還得繼續生,人多力量大嘛?!?/br> 王進喜黝黑的臉上,皺眉都堆了起來,看了李源稍許,問道:“這幾年咋熬過來的?” 李源笑道:“五八年的時候,各處生產隊都夸大了往上報,我爸是大隊支書,強行按住了,按實際數目報上去了,為了這,還挨了不少批,但他咬死報真數。征收糧食后,剩下的糧食就多些。辦大食堂的時候,我爸也沒讓頓頓吃白面,因為這又挨了批,支書差點都被拿掉了。五九年相對來說,就好過些。然后又打了第一口壓水井,有了水,哪怕小一些,后面兩年日子也不算太難,至少能活下去?!?/br> 王進喜聽了高興道:“你爸爸是個好干部,我得向他學習!” 李源不孝:“他哪有您辛苦?他又不用跳進水泥里用身體攪拌?!?/br> 王進喜哈哈一笑,又搖了搖頭道:“但他的貢獻,不是我能比的。石油當然重要,但再重要,也重要不過老百姓的救命糧。小李,我聽說你過,你侄子侄女好多都學石油的?石油這么苦,你咋不讓他們跟著你學醫生?” 和石油工人比,就算是石油干部,也沒有醫生坐在辦公室里舒服。 李源正色道:“國家想發展成為一個超過帝國主義的工業強國,能源是根基。能源,一個是石油,一個是電力。我希望他們能為中華民族的富強崛起,貢獻一份力量?!?/br> 這話不全是虛話,眼下無論是電力還是石油,基礎條件都遠遠無法和幾十年后比。 特別是一線勘探測繪等技術工作,大部分時間都要在人煙稀少的荒野上度過。 李源是要家里子侄們踏踏實實吃十幾年苦的。 吃苦總比荒廢了強,更比瞎折騰強。 王進喜看了李源好一會兒后,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從李源身上,王進喜看到了國家未來的希望! 他是真高興??! …… “老黃,您知道那小子天天邀趕著馬車去哪了?” 馬家窯專家宿舍,來自阜外醫院心內科醫生張建業對黃超民屋里串門子笑著說道。 黃超民聽到關于李源的事就煩悶,道:“愛去哪去哪。就是個賣眼的,顯得他了?!?/br> 他知道李源每天邀趕著馬車十里八鄉的給人去看病,能賺取探區領導的印象分。 等回去的時候,探區領導百分百要寫表揚信給部里,把李源大大表揚一番。 他也想有這樣的待遇,有這樣的表揚信,評優評職稱都大有助益。 可總不能讓他一個出國進修過的高級人才,趕著馬車東跑西跑吧? 最無奈的是,他一個西醫,又不會針灸推拿,最多拿聽診器聽聽,量量血壓什么的,然后才能開藥。 開的藥還得病人自己往薩爾圖跑…… 這折騰個什么勁兒? 念及此,黃超民不忿道:“回去就給李院長說,在部里會議上,大力提議鼓勵中醫下鄉。農村才是中醫該去的地方,越偏遠的地方,就越需要中醫!” 張建業聞言眼睛一亮,道:“喲,老黃,這招好啊。這些個巫醫短時間內估計怕是消滅不了,下面泥腿子民智未開,巫醫隨便耍點把戲他們就都信了,以為巫醫能治百病呢。巫醫給他們開人中黃,他們吃了都叫好。那就讓他們好好去吃吧!” 人中黃,是把甘草放竹筒里,然后埋進糞坑里浸漬,可治惡瘡。 話又說回來:“老黃,您猜猜啊,這小子跑的那么勤,往哪去了?” 黃超民搖頭道:“這我哪猜的到?!?/br> 張建業樂道:“他每天吃完飯,就跑去給王進喜王主任的老婆孩子治病去了。嘖嘖嘖,到底是中醫出身,jian猾啊,知道縣官不如現管。哈市的領導再大,管不到他頭上。王進喜地位雖然不高……不,也不低了,我聽說王進喜要升會戰指揮部的副總指揮了,以他的名望,在探區說一不二,了不得。瞧瞧,咱們跟傻子一樣聽招呼,到頭來落了一頭sao。人家好名聲得了,馬屁也拍了,回去還能得彩。小小年紀,做人卻做成這樣,您得服啊?!?/br> 黃超民臉都青了,拍案而起罵道:“無恥!做人怎么能這么無恥?” 張建業哼哼笑道:“中醫不是從來都這樣嗎?不過這小子在中醫里也算頂不要臉的了。一般中醫誰還會去學西醫?他就這么干。老黃,走著瞧吧,回四九城后,指定少不了聽到這小子的名字。熱鬧多著呢,咱們的隊伍里,混進壞人咯!” 黃超民“砰”的一下又拍了下桌子,道:“我現在就往家里寫信,讓大家都知道知道,有這么一個小人!” 張建業笑道:“老黃您人面廣,指定讓他的名聲臭大街!我也加把力,絕不能讓這么小人得逞。不過他撞狗屎運弄出來的心肺復蘇技術,咱們倒是可以好好完善一下,用西醫理論來論證一番……” 黃超民眼睛一亮,緩緩點了點頭,道:“有道理?!?/br> …… 京城第二醫學院,院長辦公室。 “吳院長,我來給你報喜啊。出大成果了!出大成果了!” …… 第165章 毒辣 吳院長,吳階平。 先在蘇格蘭人開辦的小河沿醫大讀書,后又考去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心胸外科。 新中國以來第一批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也就是后世的中科院院士。 心胸外科,心血管領域的頂級專家,開創了中國的心胸外科! 醫學界大佬級的人物。 一生投身于心血管疾病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之,在國內醫學界,是一面旗幟,也是一座山頭。 看到外科系主任孫牧民滿臉喜色的前來報喜,素來嚴肅的他問道:“什么喜事?” 孫牧民高興道:“吳院長,您還記得李源么?” 吳階平沉吟稍許,仔細回憶了下,道:“是施今墨夸過的那個旁聽生吧?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難了嗎?不對,你是來報喜的。什么喜???” 孫牧民道:“大慶發現了油田,石油部組織大會戰,因為水土不服大量工人生病,所以向京城求援,抽調了不少醫生過去。李源是軋鋼廠的醫生,因為針灸相當有水平,所以也過去了。去了后,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個病人……” 他繪聲繪色的將李源救治張萬才,并推廣心肺復蘇法的事說了遍。 最后道:“這封信是咱們醫學院派去的齊翔杰三天前寄到的,他說經過他實際驗證后,發現這個法子在急救方面的確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我到急診科去坐了三天診,遇到了五例心臟驟停的病人,經過心肺復蘇搶救,三例搶救過來,另外兩例是因為救援時間超過了四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br> 吳階平將孫牧民手中的信接過來看,待看到急救法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時,他又仔細回想了下,隨即緩緩頷首。 將信看完后,他靜坐稍許后,感嘆道:“中醫雖良莠不齊,謬誤頗多,但也確實有獨到之處。了不起,了不起啊。這份急救方案要整理一下,再在臨床上好好驗證一番……”說到這里頓了頓,老人惋惜道:“可惜啊,現在兩大霸權國家都在封鎖咱們,不然就憑這個,可以發表一篇極好的文章,這是中國人在心肺胸外領域取得了成果?!?/br> 孫牧民道:“齊翔杰一共來了兩封信,一封是學術上的,一封是他在大慶的生活工作匯報。吳院長,他提到的一件事,我覺得還是得留意一下?!?/br> 見他說的有些凝重,吳階平問道:“什么事?” 孫牧民將信中所述,李源和黃超民一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說了遍,最后道:“齊翔杰這個人您是了解的,老實本分,從不和人爭執……” 吳階平哂然一笑,道:“不然去東北支援的任務,也不會落在他頭上?!?/br> 孫牧民老臉一紅,無奈苦笑道:“總要有人去啊,別人提議他,他又不推辭,沒有法子?!?/br> 吳階平微微搖頭道:“但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今年的評優,必須有他?!?/br> 孫牧民忙點頭道:“這個必須!”又繼續道:“那您看同仁的黃超民還有阜外的張建業他們遷怒李源的事……雖然李源只是旁聽生,但也是咱們第二醫學院的學生啊。好幾個教授都對他特別欣賞,別的不說,多年堅持免費行醫,收點糧食也都散給烈屬,這是個好孩子啊。您和施今墨獎生公還是好友,李源被人欺負了,咱們要是無動于衷,將來見面都不好說話?!?/br> 吳階平聞言啞然失笑道:“孫主任還是喜歡斗爭,咱們和同仁、阜外的那些小矛盾,不必放在心上嘛?!?/br> 孫牧民忙解釋道:“我不是放在心上,是他們欺人太甚!從外面進來的手術設備就那么點,我們先打的申請……” 吳階平擺擺手道:“不說這個了,國家艱難,咱們內部不要亂。這樣,這兩天我去臨床走一走,驗證一下這個心肺復蘇術。如果確實可行,就召開一次醫學會議,推廣一下。到時候你提個建議,這個法子就叫李源心肺復蘇術吧?!?/br> 孫牧民嚇了一跳,道:“這個名字?我提沒用啊,他們肯定不同意?!?/br> 吳階平笑道:“當然不會同意,其實也不好真用這個名字,那是把那孩子推火上烤。不過經過這件事,大家都知道有這么個孩子,就不會隨便讓人欺負了。世人總是欺豎子無名,但凡有些名望的,也不敢隨便下口……哎呀,你這個護犢子的行為啊,始終改不了。那孩子也不小了,讓他自己斗爭斗爭,歷練一下,沒壞處嘛?!?/br> 孫牧民嘿嘿一笑,心道你老人家還不是一樣,他小聲道:“我就擔心那些人把這個法子據為己有,只要咬死李源的法子是中醫的,是治自縊癥的,他們的法子是西醫研究出來的,再弄些病例當試驗組,到時候起了紛爭,大部分西醫都會站他們這邊,我們都沒法子幫他澄清。這種事,西醫內部都不罕見?!?/br> 吳階平臉色難看起來,沉默稍許后,緩緩道:“那就這樣辦吧?!?/br> 有他在,還不至于讓人將他的徒子徒孫欺負到這個地步。 哪個學部委員,不是一個學閥? …… 李源知道不知道有人惦記上了心肺復蘇術? 開玩笑,前世雖然是廢柴,但圈子里的瓜沒少吃。 見慣了這種事的李源,又怎么會沒有準備? 當然,李源并不能確定黃超民和張建業到底會怎么干,但那一波又一波連綿不絕并且數值很大的負面情緒提醒他,這倆孫子快要出手了。 他善于換位思考,假如他是黃超民,他會怎么出手? 無非就是三點,第一點,也是這些人正在做的,造謠詆毀,說他給王進喜家人看病,溜須拍馬,還是個反復小人。 不是不去給哈市領導子女看病么?怎么巴巴的跑去給油田領導家人看??? 哪怕他也去給其他普通工人、農民家庭看病,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跑不短的路到薩爾圖看病,所以這種謠言一定是有市場的。 第二點,再狠一點,說李源給人看病不收東西,一點人情不講,是因為他找了大資本家的女兒當老婆,看不起窮人的東西。 人都有仇富心理,尤其是在建國十幾年如一日的宣傳下,真要說這些,還真有些麻煩。 好在,這些人目前還不知道他的根底。 第三點,就是將心肺復蘇占為己有。 這個再容易不過。 李源自己都說了,這個法子不是他原創的,是出自古籍。 既然是出自古籍,那么他能用,別人也能用。 稍微改一點點,成果就變別人的了。 搶先一步發表在《中華外科雜志》上,自然一舉成名! 李源倒不是在意這點名譽,而是擔心被惡心到。 大致應該就這三點了。 李源的對策很簡單,無非是以毒攻毒。 頭一件事,就是找到京城第二醫學院的齊翔杰副主任,以請教發文章為名交談一番后,再懇請其承擔“通訊作者”,共同發表文章。 當然,文章由齊翔杰來寫。 李源是第一作者,也就是對文章貢獻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