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紅年代的悠閑生活 第171節
在李源似笑非笑的眼神下,他實在有些張不開口,只能拿眼睛去看老伴。 一大媽本不愿沾這事,可一來架不住一伙人央求,二來她是四合院唯一知道李源給秦淮茹扎針多少有些……不大對勁的人。 她不大喜歡賈家算計李源,還迫著她來壓李源,這不是明擺著利用李源對她的好嗎? 但一大媽心里又覺得這事李源不吃虧,反倒是這一家子上趕著給人占便宜,或許這就是老話說的,吃虧就是福? 果不其然,在一大媽勉為其難的開口下,李源“猶豫”了好一陣,終究還是勉強答應了下來…… 看著一大媽笑吟吟的眼神,李源覺得她指定誤會了。 他哪有那么壞…… 他純粹是為了練習金針八法! …… 打第二天起,李源背上書包,在眾人各種意味的目光下,騎著自行車去了京城第二醫學院旁聽學習。 中午回北新倉和婁曉娥、婁秀吃午飯,晚上吃飯回來看書,順便給賈張氏、秦淮茹針灸。 時間一天天過去,除了大家伙越來越餓外,日子并沒什么不同。 當然,餓就是最大的不同…… 那里有奶制品,活下來的可能要大些…… 京郊農村因為默許社員回家做飯,再加上壓水井的出現,農民的生活情況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老弱沒能挺過五九年的冬天。 在這樣沉悶、壓抑并且無能為力的氣氛下,時間進入了一九六零年。 李源的兒子出生了,出生在一九六零年的新年元宵節。 起名李幸,小名,湯圓。 李幸或許是因為名字起的好,所以是幸運的。 婁曉娥不缺營養,不僅因為李源空間里儲存了大量雞鴨魚蛋和各種蔬菜水果,而且李源還學得一手高明的魯菜、川菜手藝。 花樣不斷,足以保證婁曉娥日子過的如同神仙一樣。 母親吃的好,母乳就好,李幸養的格外健壯。 不僅婁曉娥,連婁秀都因為meimei家的飯菜實在太美味,都一直住在家里沒舍得離開。 但幸福的只是一個小家,出了家門,整個城市都是一片死氣沉沉的。 連四合院里,都再沒有什么熱鬧事了。 閻埠貴那么能算計的主都安分了,沒法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家都缺糧,灌水飽,他能算計誰去? 后世之人只能從紙面上得到“糧荒”二字,很少有人能夠單憑想象,想到一個數億人口的巨大國家,絕大多數人口都缺少糧食,處于極度饑餓中是一件何等可怕,也何等悲涼的場景。 大城市還好,總有口稀的。 可偏遠地區,特別是農村…… 多少逃難的人,倒在了逃荒的路上…… 實不忍多言。 所以出了家門后,李源別說玩笑了,連話都很少說。 他是人,是想過輕快的生活,他也有吃有喝,可他不是畜生…… 若非有兒子李幸降生,新生血脈的延續,讓他得以心靈的慰藉,說不定他非得抑郁了不可。 很簡單的道理,前世甭看網上各種罵戰,地域黑,恨不能將祖宗十八輩都罵出來挫骨揚灰,盡管互聯網上大家誰也不認識誰。 可真到了遭遇大難時,絕大多數血脈同胞們的心仍會連在一起,零八年那場大地震,讓多少國人淚流不止,心如刀割。 而那時的人們,只是在互聯網、電視上看見。 李源,卻身臨其境。 真的很痛苦的…… 時間仿佛灰白的河水一樣緩緩流淌著,李源埋頭學習西醫,練習中醫,盡量避免接觸外面。 一九六零年,就在灰色的天空中過去了。 迎來了一九六一年。 只是,這仍舊是災難深重的一年。 一九五九年較一九五八年糧食減產百分之十五。 一九六零年在此基礎上,再減產百分之十五。 到了一九六一年,又減產了…… 但好在,李源知道,這是三年中最后一年,到了明年起,糧食就開始以百分之十的增速大幅度增產。 一直增產到六五年,基本上恢復了五八年的糧食產量。 或許仍談不上有多富裕,但至少再不會有這三年這樣恐怖的年份了…… 總算看到了希望。 一九六一年十月一日,承天門廣場上。 李源抱著兒子李幸,看著高高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背面,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他讀: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掵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掵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致敬,我們這個多災多難,但從不屈服的偉大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了多少慷慨悲歌的故事…… …… 第142章 太平盛世的安樂百姓 “同學們請注意看,李源同學手上的動作:準確的方向,精確的力度,嫻熟的判斷,恰到好處的穿刺深度和弧度,均勻穩定的手法……盡管這只是簡單的縫合術,但李源同學的外科天賦盡顯無余!好多年沒見過這么穩的年輕人了……” 京城第二醫學院附屬醫院手術室內,李源在諸師生注視下完成了闌尾手術的術后縫合后,帶隊老師鄭向陽毫無保留的夸贊道。 班長是個女生,目光閃亮的盯著李源笑道:“李源同學,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訣竅嘛。老師天天夸你,號召我們像你學習呢??赡闫綍r又不愛說話,我們怎么學呢?” 旁邊有人起哄:“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李源同學,先進帶動后進,我們要像你學習??!” 長達一年半的學習接觸過程中,同學們發現李源雖然話很少,但每每出口,總是妙語不斷,常讓人捧腹。 所以大家還挺期待…… 李源認真思考了稍許后,手術室的氣氛都嚴肅了稍許,連病人都睜開了眼睛看向這個給他縫皮的小伙子,想聽聽有什么秘訣,萬一將來祖墳冒青煙兒,他的孩子也當上醫生了呢? 在眾目睽睽下,李源緩緩道:“可能是……天生我才?” 眾人聞言一怔,隨即各種笑罵聲起。 幾個長相漂亮的女孩子,看著李源抿嘴直笑。 長的那么好看,學習那么優秀,還那么幽默……可惜結婚了,兒子都有了。 人生真是處處都有遺憾呀…… 李源順勢收割一波負面情緒,帶隊老師鄭向陽卻感慨道:“其實說的也沒錯。咱們這一行,努力可以讓你進入門檻兒。但想走的更高,很多時候除了努力外還需要一定的天賦。很顯然,李源同學在這方面的天賦格外出色。而這種天賦,卻是學習不來的。不過只要你們努力,至少能做到合格甚至優秀,所以大家也不用氣餒?!?/br> 有知道根底的同學樂道:“鄭老師,可是李源同學是中醫出身??!” 鄭向陽勃然色變道:“胡說八道!什么叫中醫出身?是李源同學當初的條件不允許,所以只能暫時去學中醫??衫钤赐瑢W即便已經工作了,依舊不忘心向科學的現代醫學,還是前來咱們醫學院來學習現代醫學了嘛。你們都是同學,怎么能隨便給人定出身呢?” 出身這倆字,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敏感的。 果然給李源打上了“中醫出身”這四個字,那往后中醫這個群體再吃什么掛落,李源都跑不了。 對中醫的傾軋,鄭向陽心里并不很贊成,哪怕他也認為中醫大多是騙人的,沒有科學可言。 但是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對學中醫的人各種批判? 他覺得未必一定如此…… 向李源這樣的,學了中醫然后又來學習西醫,這就很好嘛。 那位同學忙給李源道了歉,他是無心之言,李源也不會介意,不過他感謝了老師的仗義執言…… 現在的師生關系,還是很親密的,老師普遍都非常有師德。 老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學習好的學生,那比親兒子也差不了多少。 謝過老師,辭別同學們后,李源先一步離去。 旁聽生,是沒有學校的糧食補貼的,所以他只能回家吃飯。 原本是有幾個女同學自稱飯量小,愿意“借”糧票給他的,不過他婉拒了。 飯量再小,這個時候都吃不飽。 最要緊的是,他已經結婚了,不能隨便招惹別的女生。 不是他良心發現,而是現在的女孩子大多純真,真勾搭人家投入了感情,耽擱的很可能就是別人一輩子。 這個孽,李源還是不造了…… …… “李源同學,李源同學,請等等!” 燕京第二醫學院校門口,一個梳著麻花辮,穿著方格襯衣、藍褲子、漂亮方口布鞋的女生,站在樹底下一手抱書,一手連連搖擺召喚著。 李源一條大長腿支在地上,停下了自行車,側臉看人。 周圍路過的學生紛紛側目,尤其是女孩子,個個目露光彩。 天地良心,真不是他故意賣弄風sao,怎么停個自行車都引來這么多目光? 他確實不知道這是雙槍李向陽騎自行車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