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678節
李行長很滿意的看到大家都很認真,這和下午來時的景象截然不同。 致辭稿件早就爛熟于心,現在開場便是侃侃而談,只是偶爾低頭翻頁掃上一眼,基本處于脫稿狀態。 李行長剛開始心里還有些緊張,但不把下面的當人之后就好了很多。 等到提及臨時添加的數據,他注意到臺下尤其是香港投資人的神色都變得有些復雜。 “這既是股市現象,也是經濟現象?!?/br> “我相信去年創下記錄的港股將會更讓人驚艷的增長,也相信前有交行、建行,現有中行,未來還有工行、農行等銀行上市會是雙贏的局面?!?/br>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br> 行長致辭完畢,臺下掌聲熱烈。 記者的相機記錄這一幕。 李行長很滿意現場的掌聲。 他剛放下話筒,忽然瞧見投資人里有人舉手示意。 按理說,現在還沒到提問交流的環節,但考慮著程序不用那么死板,李行長還是示意香港的投資人發問。 “請問李行長,貴行三次更改合作伙伴,這內里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不算友善。 但李行長早有心理預期,這本來就不賴己方,是淡馬錫的問題,是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問題,是美林的問題。 他把情況娓娓道來,有理有據,讓提問者也信服點頭。 不過,開了這樣一個提問的口,也有其他人把手舉了起來。 李行長看著變得熱情的來賓,笑著說道:“看來我們的交流環節要往前挪一挪了?!?/br> 提問被應允。 但是,剛開始的問題還局限在中行的股改和業務發展,到后來就逐漸擴散化,提問的話題基本不聊銀行而是經濟了。 李行長隱約有種下面的也不把自己當人的感覺,他盡量平靜的回答問題。 只是,不同人擅長的情況不同,他擅長力挽狂瀾,臨機應變就稍微差了些,況且,有的問題也不太適合由他來回答。 隨著李行長的停頓和思考時間變長,提問卻沒有停下的意思。 “聽說內地有經濟學家認為像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城市的gdp以后有望超過香港,您怎么看?您認為香港的價值如何體現?您是否認為香港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威脅?” 匯聯資本的投資經理姚霏問了更寬泛的問題。 李行長沉吟著如何回答才能更好。 旁邊坐著到的方卓卻發現領導額頭已經冒汗,他猶豫兩秒,按開話筒,“咳”了一聲,主動把問題攬了過來:“這又是個好問題,但你們一直問出好問題,我聽著李行長的嗓子都要啞了?!?/br> 李行長松了一口氣,問題一個接一個,讓神經都一直繃著。 他連忙喝了口茶,又示意其他人等下來推進度。 “香港的價值?!狈阶砍烈?,要先回答這個問題。 如此沉吟十數秒,他也不開口,伸手在空中畫了個三角形。 李行長一怔,不知道方總是搞什么玄虛。 他目光往下一瞥,發現臺下雖然大部分人也和自己一樣茫然,但是竟然也有人露出了然的微笑。 這是什么? 方卓畫完三角形,又等了一會,再次畫出同樣的三角形,然后點了點最上面的一個角。 李行長注意到臺下露出微笑的人似乎更多了。 這一次,看懂了的人自發為旁邊茫然的人解釋:“是蒙代爾三角?!?/br> 在場的很多人都是投資專家,一聽到這個便恍然大悟。 方卓這時候笑著說道:“這一點很重要,這是香港很核心的一個價值,資本自由流動,也是香港如今繁榮的一個根基?!?/br> 蒙代爾三角理論,簡單說,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只能選擇其中兩個。 這是號稱歐元之父的經濟學家蒙代爾提出又由其他經濟學家近年來結合金融危機所完善的理論。 隨著方總的這句話和他的停頓間隙,現場響起掌聲。 旁邊的李行長跟著鼓掌,他雖然在這個位置,但對新興的理論不太關注,剛才方總也沒教自己這個…… 方卓等到掌聲停息才繼續開口說道:“嗯,我知道這掌聲不是給我的,是給蒙代爾的,是給克魯格曼的?!?/br> 現場響起笑聲,剛才的掌聲倒有幾分是給由他口中說出這個理論的始料未及,畢竟,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是99年才畫三角形來展示“蒙代爾三角”的內在原理。 第18章 方總高論 路演會議廳的氣氛因為方總對香港價值的解答而變得……爽朗起來。 如果說,一開始是不少香港投資人懷揣看熱鬧的心情,后來隨著見證內地力量的涌入變成肅穆,再后則是行長挪動提問環節而躍躍欲試,那現在就是對方總拿出蒙代爾三角來回應問題的心生贊嘆。 這位能與李家爭鋒,果然不是媒體八卦的那么魯莽、簡單、狹隘。 蒙代爾三角,又稱之為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三元悖論,聊這個往往得聊經典m-f模型、is-lm-bp模型,但今天,方卓提起它的用意就是用這個框架來從經濟理論角度闡述一個窗口的價值。 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說一個國家只能三中取二。 按照這樣的說法,內地毫無疑問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 而香港就是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 方卓在畫出三角形后特意用手指點了一個角,說了“資本自由流動”這個事,就是在說香港與內地不同的三中取二是對內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有力補充。 內地:沒錯啊,我沒選“資本自由流動”,但我還有香港這個地方。 香港:沒錯啊,我是讓港幣和美元匯率掛鉤了,會被動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或降息,但我背后還有內地啊。 單單看內地或者香港,它們都是三選二。 但要看整個中國,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便是一扇對外之窗,它的“資本自由流動”讓中國幾乎實現了蒙代爾三角的三個要素,這是一種重要價值的闡述。 作為印證,此時此刻,不少香港投資人都想到了李行長先前發言所提到的數據。 ——2005年,來香港上市募資的前十名都是內地企業。 ——內地在港股企業一共335家,已經占了港股的30%。 ——港股總市值2005年是8.26萬億,內地企業總市值接近3.2萬億,占比接近40%。 國際金融中心吸引的是全球資本,既繁華了香港,也毫無疑問的是內地企業籌集國際資本的首要市場。 這樣對“香港價值”的回答只在一句話里就完整的進行了表達。 方卓坐在臺上,注意到不少人對自己微笑,他也回以微笑,他們還是很機敏、很有貨的。 至于,那些眼里有思考乃至疑惑的投資人,也沒什么好說的,思維不在一個頻率上就算了。 方卓伸手拿茶杯,繼續回應問題:“這個產業空心化的威脅……” 他喝了一口茶,正好瞧見李行長看自己的眼神里都是疑惑,仿佛在說——香港價值這就說完了? 方卓微微一驚,行長,您怎么這樣看我? 他連忙撇過自己不敬的眼睛,說道:“其實,產業空心化的威脅,不應該是你們在這里問,或者說,你們心里都有一個答案?!?/br> “香港現在的四大支柱是金融、貿易與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服務、旅游,這些都是從原來堅實的制造業發展來的?!?/br> “我覺得拿美國來對比是個很好的對象,我有不少時間都在美國,那邊也時常提及產業空心化、金融空心化的擔憂,但是,美國和香港是不同的?!?/br> “它盡管有著產業空心的趨勢或現象,卻依舊抓住了很多先進科技與核心科技,拿波音來舉例,它的飛機是全世界組裝,可是,仍然賺著最大的利潤?!?/br> “香港就不一樣了?!?/br> 方卓娓娓道來:“我有注意到香港行政已經關注到這個問題,之前98年的施政報告里有提到‘要成為在發展及應用資訊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電子商業和軟件發展上處于領導地位’?!?/br> “這顯然是香港在產業上的自我救贖?!?/br> “隨后由李澤凱先生打造‘香港硅谷’的數碼港也是一種響應的努力?!?/br>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到了今年已經是2006年,時隔8年,城市產業的發展與轉型似乎并不樂觀?!?/br> 方卓搖了搖頭,如出一轍的開始回答最后一個關于gdp的問題,沉吟道:“內地城市的gdp嘛……” 然而,這一回卻有來自下面投資人的提問打斷,不少人都舉手示意。 方卓沒有介意被打斷,隨手點了個漂亮的。 “方總,你談到香港的產業空心化,你覺得我們要怎么應對這種威脅呢?”漂亮投資人認真的詢問。 先前心中固然帶有成見,但看到這位真的有見解,那些不好明說的情緒早都消失不見。 香港路演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有時候過于看重路演高管的表現而忽略企業本身。 曾經有家很有實力的企業來香港路演,創始人不善言辭而讓企業就因此遭受冷遇。 同樣,當方卓表現出太美妙的翩翩風采,投資人也都忍不住見之而笑。 “我不太想談這個問題,因為,很多問題不是談出來的,不是今天你們在這里問我,我聊上兩句就能改變的?!狈阶勘容^直率,還是說了自己的觀點,“但真要說,我覺得還是得有一些犧牲和陣痛才能應對挑戰?!?/br> 他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說道:“香港過去不是沒碰見過類似的機會,李澤凱先生的數碼港我就不評價了,就我所知的,中芯的創始人張汝京張總,他選址的時候就來過香港,彼時這里還有個‘矽港計劃’,為什么最后沒做成呢?” “中芯落戶上海,時至今日,不過幾年時間,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之一,帶動了華東一片相當出彩的半導體產業?!?/br> “香港錯過這樣一個轉型的好機會,在我看來是十分遺憾的?!?/br> “能看出問題的人不是沒有,能解決問題的人不是沒有,但最后解決不了,今天我們坐在這里聊這個其實沒有太大意義?!?/br> 方卓的直言不諱讓現場變得沉默。 原先想提問的人沒有再舉手。 方卓等待和觀察了一會,回歸自己的解答:“至于內地城市的gdp發展,它們仍舊任重而道遠,追趕香港的規模是漫長的過程,因為我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信心,所以,我相信我能看到內地城市gdp超過香港的那一天?!?/br> 他說完這句忽然笑了笑:“畢竟,我還挺年輕,但也正因為我年輕,不知道會不會過于漫長?!?/br> 因為年輕,似乎太漫長的話也能看到。 會議廳里沉默的氣氛重新松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