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633節
尤其,胡祖六忽然覺得隨著姜行長的這話,會議室里的氣氛仿佛從沉悶變得活潑。 他既不可思議,也很好奇,內地還真有什么人物蹦出來了? 費根出聲,愿意見見明顯是新的一方力量。 很快,會議室的門被推開。 由miga基金、德意志銀行、美國合眾銀行、華盛頓互助銀行組成的七人團隊在年輕領頭人的率領下走了進來。 七個人,皆是正裝,有男有女,有外國人,有中國人。 費根對人不熟悉。 胡祖六卻認了出來,有一位是德銀的張紅力,還有一位是……方卓! 方卓,是那個讓某教授灰頭土臉的方卓? 他也算投資家? 這人確實有錢,但與工行的合作不單單是有錢就行的。 胡祖六趁著這一行人被引入座位,低聲和費根交流了幾句。 方卓等人樂呵呵的落座。 胡祖六主動自我介紹道:“方總,我是高盛在華的總經理胡祖六?!?/br> 方卓和這位握了握手,笑道:“胡總,你好你好,我知道你,搞經濟的?!?/br> 他用四個字概括了胡祖六精彩的工作履歷,曾經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現在的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相較于總經理這個職位,各種經濟理論和國際組織的工作履歷更讓他在高盛中國業務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胡祖六沒有介意這樣略顯粗魯的評價:“方總,沒想到今天會在這里看到你,據我所知,工行篩選了多輪合作者,之前并沒有聽說方總在這方面有興趣?!?/br>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狈阶科胶偷卣f道,“先前在找金剛鉆,怕干擾大家,這次找齊了金剛鉆才想著能不能為工行的發展提供幫助?!?/br> 他伸手介紹道:“這位是德銀的張紅力張總?!?/br> “miga基金的孔豫總裁?!?/br> “美國合眾銀行的資深副總裁加里?!?/br> “華盛頓互助銀行的執行副總裁埃米莉?!?/br> 方卓依次介紹,既是介紹給高盛,也是介紹給工行在座的領導們。 他已經和德銀、合眾、互助三家銀行達成一致,愿意組成以自己意志為主導的收購財團,目標是取代德國的安聯集團。 當然,這是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是由合眾銀行資深副總裁加里在首次會談時提出的疑問——我們為什么不能取代高盛呢? 最大的原因當然是錢不夠,而真要由這三家銀行湊出錢,自己又必然喪失主動權。 但方卓認為這也可以作為競爭的策略。 你們高盛財團能和工行搞諒解備忘錄,我們也可以這樣談合作。 高盛能給的,我們也能給。 高盛不能給的,我們估計也不能給,但可以假裝能給。 方卓的笑容很和善。 可是,他這個笑容在高盛一方的眼里就很具威脅色彩了。 包括費根、胡祖六在內的高盛團隊成員都被姜行長這一式給弄得措手不及。 “德意志銀行不用多說,德國最大的銀行,全球的主要金融機構之一,它所能提供的是完善的與個人、公司、政府、公共機構合作的經驗?!?/br> “美國合眾銀行,除了常規的經紀、保險、投資、抵押等業務,它在風險管理這一塊有著極其卓越的成果?!?/br> “華盛頓互助銀行,保險、住房抵押、金融衍生服務,尤其,我的私募基金和它在金融領域有著令人驚嘆的合作?!?/br> 方卓又挨個介紹,這是除了錢之外的籌碼,是能說服工行在座的其他派系領導的合作項目篩選。 “至于miga基金,它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一流的資產增值,這是我們的成績?!?/br> 方卓發了幾份miga基金值得披露的cao作,包括詳細的中概股抄底和對高科技公司的持股對比。 胡祖六沒拿到文件,但只是看領導們的神色就能判斷出效果。 “胡總,現在應該怎么辦?”費根很信任胡祖六這位中國經濟學家。 胡祖六低聲說道:“快請保爾森?!?/br> 這個拼湊的財團不足為懼,但是,面前這位方總背后似乎還有若有若無的關系,不然怎么能這個時候橫插一腳。 快去請保爾森,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第476章 壞了 工行總行的會議室。 高盛一方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尤其胡祖六,他在方卓進來之后就有種被有心算無心的感覺。 高盛與工行簽訂的諒解備忘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彼此之間的商業默契,是已經完成一個大的框架,即便有異議,那也是在這個框架里修改。 這種時候,方卓能糾集人馬大剌剌的踏入這間會議室,本身就釋放了一種信號。 胡祖六知道方卓這個人,也聽過他的一些事,像郎教授,自己雖然與他的立場不太一樣,但同為經濟學家,多少有些兔死狐悲。 除此之外,如果說高盛和工行有了商業默契,那……方卓這個人似乎最擅長打破商業默契。 胡祖六回國這些年,頻繁現身各種論壇和重要的經濟會議上,在行政層面獲得了廣泛的人脈和影響力,而他多數的說話口吻往往讓人忘記他在高盛的任職。 以郎咸平的話來說,“他講的許多都是錯的,但是他講的話政府特別聽”。 也因此,胡祖六對行政因素是最為敏感和警惕的。 只是簡單的接觸,他就有了一個最直接的判斷,己方陣容里沒有能對得上方卓的影響力的人物,這個男人要由boss保爾森來親自出馬。 經濟學家吹風歸吹風,那還能比得過對方和領導把酒言歡嗎? 胡祖六坐在會議室里,心思轉動的飛快,一邊聽著這個拼湊財團的發言,以此來判斷他們的目標,一邊也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分析突發情況。 當miga基金孔豫、德銀張紅力、合眾銀行加里、華盛頓銀行埃米莉都聊了聊各自機構所擅長的領域,最后的總結之語仍然是由方卓來說。 他熱情洋溢的推銷著自己的財團:“沒有誰比我們,比我,更知道工行這樣一個大行對國內金融、民生的重要意義了?!?/br> “我和各位領導談了好幾次,始終堅持認為,工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市場化運作不能忽視我們本土的合作意愿?!?/br> 在座的除了miga財團,有一個算一個,包括姜行長和武謙在內,都忍不住在心里把“各位領導談了好幾次”在心里翻來覆去的嘀咕了幾遍。 姜行長和武謙有些不太確定,這是指自己吧? 工行里的其他領導則在心里揣測,各位領導到底是哪些領導? 而胡祖六則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個定性的詞匯——本土派。 方卓熱情洋溢又滔滔不絕的講了五分鐘,所談的正是輿情中比較敏感的地方。 最后,他笑吟吟的收尾:“所以,工行是時候考慮高盛財團究竟是不是最合適的伙伴了,我有誠意,也愿意就股份的真正價值有一個開誠布公的磋商?!?/br> 劍指高盛! 抬高價碼! 高盛的副總裁費根猶豫了一下,還是示意由胡祖六來給出回應,他尊重熟悉中國國情的專業人士。 胡祖六沒有驚慌,簡單的提出三點疑問。 “各位領導,工行不能不考慮銀行的國際聲譽,在已經與高盛達成備忘錄的情況下,今天這一趟大談是否合適,我認為這是一起極其嚴重的事件?!?/br> 他話鋒一轉:“但是,我們拋開這一點不說,我對miga基金是否有充沛的資金還抱有懷疑,剛才方總說他是代表本土的合作意愿,這樣的資金是否又足夠本土呢?” “以及,高盛、安聯、運通三方秉承著足夠的真誠態度前前后后與工行談了足夠專業的對接項目,miga基金盡管聯合了三家銀行,是不是過于倉促?” “工行的股份制改造迫在眉睫,高盛也愿意擔任工行的承銷商,明年是上市的關鍵節點,我對今天這間會議室里發生的一切既不解也憤怒?!?/br> 胡祖六一直娓娓道來,說到最后一個詞卻站了起來,以此來表現“憤怒”姿態。 費根跟著站起來,高盛向來談“我們”而不談“我”,這種時候,哪怕面對大客戶,他也相信胡祖六的判斷。 高盛團隊都站了起來,收拾文件,準備離場。 工行領導們頗感震驚。 方卓卻很平淡的悠悠的攻訐道:“領導們,你們看,高盛就是如此的不專業,他們遠不如他們所吹噓的那樣專業?!?/br> 盡管轉過身的胡祖六輕聲在說“別理他,別理他”,高盛的絕大部分人還是回頭怒視,連費根也嚴肅的回身道:“方總,你不應該在這個場合如此評價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知名機構,這是很卑劣的手段?!?/br> 方卓坐著,端著茶杯,先抿了一口茶才說道:“正因為是我曾經合作過的高盛,所以,我才震驚于你們已經如此不專業了嗎?” 費根緊皺眉頭,胡祖六也默默回過身來。 方卓攤手:“國際慣例,是國際慣例哦,承銷商要保持獨立性,這樣才能說服投資人,現在,高盛既想當戰略投資人,剛才又說愿意當承銷商,這兩者的身份顯然是相互沖突的?!?/br> “我很懷疑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知名機構會不清楚這樣的慣例?!?/br> “但如果清楚的話,高盛已經因為承銷商這個角色的利益而甘愿放棄你們悠久歷史里所創造的口碑了嗎?” 方卓真誠的建議道:“我不知道這次高盛是誰在推動與工行的合作,但我建議,你們應該好好平衡利益和獨立性了,不要讓貪婪毀掉了高盛?!?/br> 費根頗有些啞口無言。 胡祖六挺身而出,反駁道:“方總,說到口碑,你這種時……” 方卓直接打斷道:“還有你,我不知道是應該喊你胡教授還是胡總,又或者,胡經濟學家?你確定要和我談談口碑問題嗎?我也真誠的向你提個建議?!?/br> “你不能,至少,不應該以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獨立姿態來大談各種各種經濟,這看起來很奇怪?!?/br> 方卓惋惜地說道:“我看過你寫的《關于中國與世界的五大神話》,這是我讀過的最高水平之一的投行經濟研究的報告,你應該更多的鉆研學術才對?!?/br> 胡祖六沉默片刻,愈發有種被有心算無心的感覺,但他覺得自己應該對這種贊美給個有風度的回應:“謝謝方總的贊賞,但學術正是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熠熠生輝?!?/br> 方卓沖他笑笑,揮揮手:“就這樣,去吧?!?/br> 走還是不走,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