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20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經過與兇獸之間的戰爭,黃氏、梁氏元氣大傷,王位競爭力大大降低,而若是黃文岳、梁正蒙再出意外,亡族之禍可謂是迫在眉睫。 趙寧不想看到黃氏、梁氏敗亡。 有一個問題很實際:黃、梁滅亡之后,夏啟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誰對夏氏的王位威脅最大? 答案再明顯不過。 趙寧! 從實力上說,彼時除了夏啟,東土就只有趙寧這一個天外境;就忠誠度而言,趙寧從來沒有表示過效忠夏啟,也不可能效忠夏氏;再從族群認同上看,趙寧都不是異族了,而是天外來客! 夏氏的王權之側,豈容得了趙寧這頭猛虎? 不殺趙寧,夏啟如何心安? 至少得除掉趙寧的勢力,把趙寧趕出此界! 留著趙寧在東土,夏啟死都不會瞑目。 先前夏啟給趙寧的優待有多厚,對趙寧的遷就有多深,對他的拉攏有多賣力,日后對趙寧下手的力度就會有多大! 如此簡單的形勢,趙寧不會看不明白。 他當然不能讓夏啟得逞。 之前剛來此界,趙寧對各方態勢不熟悉,不好貿然做什么,加之彼時黃、梁勢大,他如果幫助對方對付夏啟,事后很難保證自己的勝利果實。 如今卻是不同。 黃、梁二族實力大降,除了兩個天外境值得一說,天人境高手已是沒剩幾個,且他們對夏啟心懷怨忿,急于謀求生路,這正是趙寧拉攏他們、壓服他們,讓他們成為自身臂助的不二良機。 單靠黃氏梁氏不足以成事,趙寧還需要其它合作對象。 對象是現成的。 除了黃、梁,陽城八大氏族中,陳氏、魯氏是夏氏死黨,那就還有三個氏族可以爭取。 有爭取機會嗎? 當然有。 在王位之爭中,陳氏、魯氏為夏氏出了大力氣,事后會得到極大好處,氏族勢力必然大增,沒有被夏氏帶著玩兒的其它氏族,自然分不到多少新利益。 此消彼長之下,那三個氏族無疑就是變弱了。 他們肯定心理不平衡,也不能坐視家族影響力下降。 兩大新興勢力中,安邑姬氏投了夏氏,帝丘殷氏可沒有。 除了這些大氏族,東土還有很多中等貴族。 想要獲得更多支持團結更多力量,趙寧就必須打出道義大旗,擁有大義名分。名正言順事情才好做,各方勢力匯聚到這面旗幟下后,謀奪利益時才更方便,阻礙也更小。 趙寧眼下的大義旗幟,就是為了東土整體利益,團結互助一致對外,在跟兇獸、西土的競爭中勝出。 有明確可行的目標,有顯而易見的對手,有嚴格簡單卻又符合絕大多數人訴求的規矩,隊伍就會很好帶。 潛在盟友很多,趙寧不需要全部爭取,也不可能全部爭取,但他必須形成自己的勢力,擁有推行自身主張、確保自身利益的力量。 就當前的不周山之行來說,趙寧還需要盡量削弱夏氏及其黨羽的實力。這件事必須雷厲風行去做,有條件得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得上! 第一三六四章 神器與功法 一路前行,趙寧不斷遇見新的修行者隊伍。 碰到兇獸亦與東土修行者作戰時,趙寧便讓隊伍出手救援,在削弱兇獸力量的同時,盡可能網絡更多修行者到自己麾下。 碰到西土修行者與東土修行者相爭,趙寧就會出面勸說雙方和解,為了人類整體利益共同對付兇獸,如果對方不聽,那就強行彈壓。 競爭對手雖然是兩個,但明面上的敵人卻不必是,以一敵二怎么都是看都是該避免的行為。 趙玉潔在西土勢力中,如果可以,趙寧更愿意打擊西土修行者,但西土與東土相對隔絕,彼此間的爭斗與仇怨比較小,且東土修行者剛跟兇獸打過一場大戰,他們更愿意把兇獸當作敵人。 群體意志面前,趙寧也不能逆勢而為。 而要是感知到前方有西土修行者與兇獸廝殺,趙寧會依仗自己的修為,提前帶著隊伍轉向,遠遠避開不去摻和。 他巴不得兇獸跟西土修行者多死傷一些。 “停手!大家都是中原子弟,同氣連枝,如今兇獸在一旁虎視眈眈,我們怎么能自相殘殺,平白讓對方撿便宜?” 眼見前方“峽谷”中有東土修行者在內斗,張小紀立即抽身上前大聲呼喊,并警示對方不遵勸告的后果。 一連喊了好幾遍,張小紀回到趙寧面前稟報:“師父,是梁氏、黃氏的修行者,帶著一隊人在圍攻魯氏、夏氏的人!” 趙寧瞥了他一眼:“你說什么?” 張小紀怔了怔,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了,師父他老人家不至于聽不清楚,怎么還要多問一句? “稟師父,是魯氏、夏氏的人,正在進攻梁氏、梁氏的修行者,無論弟子怎么勸說他們都不肯罷手!” 張小紀到底是腦子靈光,很快反應過來,還不忘提高音量讓隊伍中的修行者都能聽見。 趙寧微微頷首:“既然他們不聽勸阻,那就是鐵了心危害東土,立即前去彈壓?!?/br> “是!”張小紀大聲領命,帶著隊伍殺向戰場。 張小紀是個做事周到的,他到了峽谷中,領著晉門弟子直奔夏氏修行者而去。 夏氏修行者眼見自家臣子敢對自己動手,無不大怒,開口想要責罵、呼喝,質問對方為何造反,卻一個個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就像是喉嚨被人掐住一般。 戰斗結束,趙寧照例論功行賞,在豐厚的奇珍賜予下,得了好處的修行者們無不心情大好、激動難耐。 眾人不是忙著服用寶果,就是急于給符兵提升等級,增強自己的戰力與保命能力,沒那么多心思去想別的。 而趙寧則是順理成章將峽谷中的珍寶收入囊中。 一路所見,除了夏氏一黨的人,會不由分說攻殺看到的梁氏、黃氏修行者外,其余東土修行者之間基本沒有械斗。 寶物雖然讓人眼紅,卻犯不著賠上性命,大多數時候眾人都能商量著來。 終于,趙寧一行人來到了真正的好東西面前。 那是五大先賢留下的神器與功法! ...... 在進入不周山之前,黃文岳就已經跟梁正蒙商量好,到時候兩人要聯合行動,以最快的速度擊殺夏啟。 黃氏、梁氏被夏啟算計得元氣大傷,在諸多方面已經失去王位競爭力,唯一還能依仗的,便是他們這兩個天外境修行者。 不周山之行是兩族最后的機會,他倆知道夏啟一定會帶著爪牙對付黃氏、梁氏的人,劣勢如此明顯困境如此深刻的情況下,他們還要來不周山,打的就是擒賊先擒王的主意。 殺了夏啟,釜底抽薪,東土就只剩他們兩個天外境,屆時王位還能落在別人手里不成? 至于趙寧......那不過是個外來者,自家氏族都尚未建立,絕無一星半點兒染指王位的可能。 在不周山外不好動手,一旦他倆向夏啟發難,手握大義名分的夏啟,頃刻間可以調集東土力量圍剿他們。 不周山卻是一個天然角斗場。 一方面,這次進來的人少,東土攏共就五百多修行者;另一方面,內部環境錯綜復雜,各方力量相對隔絕,黃文岳、梁正蒙有可能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動靜較小、后果較輕的把夏啟圍殺而死。 進了不周山,黃文岳立即放開氣機感應各方修行者,并以最快速度前行,去尋找梁正蒙匯合。 一路上他不斷遇見各方隊伍,也碰見過許多珍寶。 但黃文岳全都沒有理會,不肯為此停滯片刻腳步。 陳氏、魯氏、姬氏的修行者,他不是不能隨手抹掉,但提前暴露自己的殺心毫無益處,況且黃氏眼前最大的敵人是夏氏,等到夏啟死了,在跟梁氏爭奪王位的時候,陳氏、魯氏這些氏族還有爭取可能。 沒必要跟他們不死不休。 至于珍寶,黃文岳更是無暇顧及。 不周山里最大的珍寶是先賢遺澤,余者都入不了黃岳文的眼,要是想收集奇珍培養后輩,但也得是在擊殺夏啟之后。 夏啟一死,東土還有誰能阻止黃氏、梁氏聯手搜集珍寶? 若是被夏啟殺了,現在弄到再多珍寶也無用。 一路飛行,黃文岳只有在黃氏子弟被人攻殺時,才會出手替族人滅掉對方。除此之外,哪怕是看到梁氏子弟遭受打擊,黃岳文都不曾出手。 滅掉夏氏后,梁氏就會成為對手,黃文岳樂意看到梁氏的修行者現在多死幾個。只要梁正蒙沒事就行。 黃文岳來來回回尋找良久,都沒有找到梁正蒙。 好消息是,他也沒有碰到夏啟。 黃文岳遂不再一味強求先跟梁正蒙匯合,而是有意收攏黃氏、梁氏兩家天人境中期以上的高手。 這個層次的修行者,有能力幫他對陣夏啟。 ...... 寬闊的石室盡頭,有一尊頂天立地的巨大石雕,趙寧一眼認出那就是北帝的雕像,對方端坐在石座上,兩手放于膝蓋,掌心朝上,每個長達半丈的手掌中都有一個物件。 左邊是三尺青鋒,右邊是書。 無論書與劍,皆光潔如新。 第一三六五章 化敵為友 包括張小紀、李小梨在內,一眾修行者無不大喜過望,眼中露出渴望的光芒。不過沒有人輕舉妄動,眾人的目光全都落在趙寧身上。 到了此時,趙寧一路上已經收攏不少修行者,且通過獎懲手段初步豎立了自己的威望與規矩,現在沒有人敢不唯他馬首是瞻。 稍微有腦子的人就知道,五大先賢的功法與武器,其實不是他們能覬覦的,有資格爭奪這些東西的,只有各位真正的大能。 趙寧沒有讓眾人上前,自己沒有著急去取走真正的寶物,而是將目光投向甬道另一頭淡淡開口:“既然來了,何必藏頭藏尾?” 片刻的安靜后,甬道那一頭響起一個語調復雜的聲音:“趙公真是好運氣,這么快就找到了先賢遺產?!?/br> 走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黃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