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13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連魏無羨這位發小都不理解他,連一個王極境后期修行者都不理解天人境,那世人呢?怪不得秦國的世家與吳國的權貴那般仇視趙晉。 趙寧沒有一定要別人理解自己的毛病,更無意跟魏無羨爭論什么。人就是這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魏無羨三四十歲的人了,認知早已固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像鐵板一樣踹不動,他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想要改變他的思想讓他變成另外一個人,跟緣木求魚差不多。 這是他的宿命,正如秦國的宿命。 末了,趙寧喝了魏無羨遞給了他的酒。 一口氣喝了個干干凈凈。 隨手丟了酒壺,趙寧平靜地對魏無羨道:“放心吧,魏氏有大功于國,皇朝必定不會虧待你們。只要你們遵紀守法,不做有害于革新的事,我保證魏氏的子孫后代都活得平安喜樂。 “一如皇朝內的每個晉人?!?/br> 話說完,趙寧轉身離去。 他收斂感知,刻意不去感應身后魏無羨的狀態。 他不想知道魏無羨是否憤怒、不甘、痛恨。 每一分這樣的情緒,都是對曾經看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義的傷害。 獨自走出軍營,趙寧在轅門外抬頭遙望滿天繁星,良久之后輕輕一嘆,自言自語了一句:“無論如何,秦國之事塵埃落定了?!?/br> 第一二九零章 強作鎮定 正如趙寧所料,長安大戰最為激烈的時候,趙玉潔、元木真、安德魯等人著急忙慌地趕到了戰場附近,最后又幾乎是捶胸頓足地訕訕離去。 捶胸頓足的主要是元木真,天元帝國地局勢最不好,他個人地境況也不容樂觀。 他迫不及待想要獲取轉機,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與他地期望背道而馳。他本以為秦國再怎么不濟,世家大族終究是保留著最后地反擊之力。 卻不曾想魏氏這個王族竟然背叛了自己地王國,帶頭投降的行為引發了秦國的分裂與內斗,也使得原本就力量薄弱的秦軍徹底被瓦解。 偌大一個秦國,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世家們連退往漢中、蜀地固守的可能都失去,徹底沒了再配合天元帝國與吳國作戰的機會,無法為盟友分擔任何來自反抗軍的壓力。 感受到巨大壓力的不只是元木真,還有趙玉潔。 趙玉潔看安德魯的目光很不善,不過她并沒有立即開口說什么,而是默默等元木真發難。 元木真沒有讓她失望,忿忿不平地盯著安德魯:“朕早就說過,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絕不好惹的趙晉! “蘭帝國的高手強者應該下場參戰,而只要我們在修行者高階戰力上取得對趙晉的壓倒性優勢,這場戰爭一定會以我們的勝利而結束。 “可你們呢?身為盟友,明明有強大力量,卻一直坐山觀虎斗! “現在好了,趙晉滅了秦國,高手力量不減反增,數十萬反抗軍騰出了手來,接下來他們要打江淮攻江南了,屆時吳國如何能擋? “一旦讓晉朝擁有了齊朝的全部疆土,我帝國大軍可沒有必勝把握! “你們這是什么行為?是腦子被驢踢了,還是被豬油蒙了心?是資敵!” 安德魯原本很尷尬很局促,在元木真與趙玉潔面前頗有些心虛,但被元木真毫不客氣地噴了一臉唾沫,指著鼻子罵了個狗血淋頭,這會兒倒不免惱羞成怒起來。 三國攻晉,這在安德魯看來手握絕對優勢,站在格蘭帝國的立場上,最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幾敗俱傷,所以安德魯絕對不可能幫元木真與趙玉潔,不暗中使絆子幫大晉皇朝就是好的。 沒想到,晉朝以一敵三沒有落入下風不說,竟然還迅速打破僵局,先把天元大軍揍了個滿地找牙,轉過頭來又把秦國直接滅了。 這就好像當初趙寧以一敵三,把他們三人輳得灰頭土臉,差些命喪黃泉,一樣的沒道理一樣的出人預料。 局勢發展之迅猛,讓安德魯措手不及。 此時此刻,再回頭縱覽這場戰爭,安德魯都不能說完全弄懂了趙晉何以會勝得如此之快。 有兩個問題他想不明白。其一,反抗軍為什么那么能打;其二,大晉皇朝為什么那么得人心。 反抗軍裝備好歸好,但好得有限,如果只是裝備好,絕不可能勝得這樣干凈利落。 晉朝的確是從齊朝手里接過了大義名分,是天下正統,但單靠這一點何以能讓秦軍中有那么多起義者,河西軍何以能剛進入河西兩個月,就獲得秦國百姓那么大的支持? 眼下安德魯的腦子很亂。 “戰爭伊始我就提出了要派兵助戰,是你們不答應,害怕我們來分一杯羹,現在自己打輸了,怎么就能把責任退到格蘭帝國頭上?” 安德魯雖然理虧,但面上絲毫不顯,反而責怪起盟友,“吳國連一個軍事基地的都不肯給,吝嗇到這種程度,我怎么說服女帝給你們提供支援?” 趙玉潔冷淡地道:“吳國不可能讓別國大軍在本國駐扎,更不可能讓對方在自家領土上修建海陸軍基地,事關國家主權的完整,吳王答應不了?!?/br> 安德魯雙手一攤,看向元木真:“陛下看到了,不是我們不給支援,而是支援不了?!?/br> 元木真怒火中燒:“大軍進不來修行者也進不來?大軍來了有多大用處?只要你們肯派高手強者,何必要什么軍事基地,朕有的是地方安置你們!” 安德魯冷冷一笑:“想要得到卻不愿付出,這就是你們東方人的做事的態度嗎?恕我們接受不了?!?/br> 只派高手強者助戰,說得簡單,格蘭帝國卻肯定不會答應,沒有大軍駐扎地方,打下來多少地盤掌握了多少利益都是天元帝國與吳國的。 元木真與安德魯爭吵半響,兩人都被對方的強詞奪理與推卸責任氣得吹鼻子瞪眼,趙玉潔神情略顯漠然地站在一邊,戰火殃及到自己了就簡單回應幾句,重復的都是一個意思。 這次的會面最終不歡而散。 三人甚至沒有商議后續該如何聯手對付趙晉,扭轉局勢。 回到金陵,趙玉潔去王宮見了吳王楊延廣。 天氣陰沉沉的,大殿里光線暗淡,廊柱帷幕后藏著大片黑黯,恭候在側的內侍們低著頭,無不繃緊了身體小心翼翼,連呼吸的聲音都很輕,生怕有什么動靜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甚至是不期而至的災難。 頭發花白的楊延廣坐在御案后,折子堆成幾座小山,高得好像能夠將他淹沒,但他卻沒有提筆處理政務,而是雙目空洞地干愣著,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臉上肌rou時而扭動時而抽搐。 趙玉潔通報而入,走到了桌案前,楊延廣都不曾回過神。似乎他自己的世界正天人交戰烈火烹油,需要他百分百沉浸其中。 趙玉潔輕咳一聲,楊延廣仍舊沒有動作,她微微皺了皺眉,不得不再次咳嗽,并且用上了修為之力:“王上?!?/br> 楊延廣直愣愣看向趙玉潔:“國師?你回來了。。。。。?!?/br> 趙玉潔微微頷首,提醒了一句:“剛剛內侍替我通報過的?!?/br> 楊延廣“啊”了一聲,“好像是有。。。。。?!碑斎挥?,沒有他的允許,趙玉潔不可能擅自闖進來。 陡然間,楊延廣打了個激靈,如夢初醒一般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眼神瞬間變得銳利,面部的皺紋上爬滿了急切,身體繃得猶如一張強弓:“前線情況如何?秦國戰局如何? “還,還有沒有得救?” 意識到秦國處境不妙,是在秦軍兵敗蒲津渡之后。 從彼時起趙玉潔就帶著不少高手到了終南山,親自密切關注秦國的一舉一動,正因如此,孫康、蔣飛燕兩人才能及時得到救援。 楊延廣當然知道秦國大廈傾覆,要不然他剛剛也不會是那般六神無主的模樣,只是他心底依然對秦國的世家力量抱有一絲奢望,想著他們能有人可以退到漢中繼續奮戰。 吳王焦躁不安,趙玉潔卻神色如常,就連聲音都沒有絲毫起伏:“沒救了。 “世家力量幾乎全軍覆沒,沒有成規模的力量逃出來,眼下反抗軍還在大肆追殺逃亡者,固守漢中、蜀地的計劃無從實現。 “孫康、蔣飛燕雖然僥幸逃出,卻也差不多是光桿司令,對我們的助力十分有限?!?/br> 楊延廣強打的精神瞬間幻滅,緊繃的身體猶如被抽掉了脊柱,再也維持不住先前的形狀,一下子癱坐了下去。 他身上再也看不到半分王者威儀,驚悸、慌亂、悲憤、茫然等情緒就像是一柄柄利刃,肆意破壞著他的五官,讓他看起來面目猙獰。 忽的,他出離地憤怒起來,一把掀翻了桌案上的所有折子,指著關中的方向破口大罵:“可惡,可恨! “魏崇山這個飯桶,廢物!放著好好的君王不做,偏偏要去給人家當狗!簡直是喪心病狂聞所未聞,滑天下之大稽! “有朝一日,本王一定要食爾rou寢爾皮,扒了你家的祖墳!” 魏氏帶著秦國投敵,卻要吳國直面反抗軍主力的攻伐,將楊氏推到了水深火熱之境,楊延廣對魏崇山的痛恨之深可想而知。 趙玉潔靜靜注視著面前發狂的吳王,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說話。 她在等對方收拾情緒。 半響,楊延廣好歹恢復了一些鎮定。 他停止了對魏氏的口誅筆伐,深吸幾口氣,冷靜下來一字一句地慢慢分析著局勢: “秦國雖然覆滅,但國中還有世家殘余,趙晉清掃他們需要兵力也需要時間,其進入關中的三十萬大軍,頂多能分出一半進入中原。 “本王有七十萬大軍,而江淮之地的晉軍被本王滅得差不多了,七十萬對二十來萬,本王就算進不了中原,怎么也能保住既有戰果! “晉軍火力是強,但本王也不差,稍后本王再向彼岸界多買些強力軍火就是,一旦七十萬大軍完全成為新軍,他趙晉怎么贏本王? “更何況本王還有天元帝國在北面呼應,現在草原上就十幾萬晉軍,元木真怎么都不會輸,甚至有機會反敗為勝! “屆時我們南北夾擊,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話至此處,楊延廣自己說服了自己,臉上重現煥發出飽含斗志的神采,精神奕奕地看向趙玉潔:“國師,你說是不是這樣?” 趙玉潔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秦國覆滅后,趙晉的王極境高手數量不減反增,此消彼長之下,吳國與天元帝國在這方面的戰力已然處于絕對劣勢?!?/br> 楊延廣黑著臉故作狠厲地道:“秦國沒了便沒了,沒了他們天還能塌了不成?我們請格蘭帝國的高手助戰就是! “國師此行肯定見到了安德魯,他怎么說?” 趙玉潔沒有隱瞞:“跟之前一樣,修行者不單獨參戰,只能配合大軍行動。大軍出動的前提,是吳國準許他們建立海陸軍軍事基地,并提供駐軍的糧秣補給?!?/br> 楊延廣咬了咬牙,大手一揮:“準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能滅了趙晉,助本王一統天下,吳國愿意付出代價!盟友就該有盟友的樣子,本王不缺容納異族的胸懷!” 趙玉潔沒有回應他的這個決定。 離開王城的時候,在楊延廣面前一直沒有表情變化的趙玉潔,望著繁華如織、龍水馬龍的吳國都城金陵,嘴角勾勒出一抹淺淡卻深刻的輕蔑與譏諷。 第一二九一章 法則就是神明 趙玉潔面露譏諷的原因很簡單,楊延廣為了強作鎮定已經是到了不顧事實、沒有底線的地步。 且不說反抗軍究竟需要留在關中多少人,僅僅是現如今到了江淮的吳軍,就在連月來跟反抗軍的戰斗中死傷頗重,不復出兵之時的規模,而江淮之地的反抗軍怎么都沒到傷亡殆盡的地步。 至于向彼岸界購買武裝全部新式軍隊的軍火,那就更是胡說八道,倘若吳國真能拿出這么多錢財來,早就讓六七十萬大軍成了全機械化部隊。 這些都是大問題,但跟最后一個問題比起來又顯得微不足道。 趙玉潔沒想到的是,楊延廣竟然愿意用一部分國家主權去換格蘭帝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