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12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雖說駐扎各處的秦軍營、連單位擊退了起義軍的襲擊,但也僅僅是擊退而已,真論起來不過是自保住了。 誰知道起義軍有沒有援軍,下一步會如何行動? 其次,郃陽、官東一帶起義軍聲勢愈發浩大,戰果愈發顯著,制造的混亂傳到韓城防區,雖然沒有實際殺傷力,但威懾力不小。 韓城防區的秦軍不了解敵人真實戰力、具體意圖,兩眼一抹黑,面對四面失火的境遇,短時間內選擇保守穩妥的策略,是老成持重的體現。 戰場上最重要的不是克敵制勝,保證自己不敗才是首要之務,也是一切的基礎。 不行動,不犯錯,不露出破綻,不給敵人機會,失敗的概率就被降到了最低。 “這就叫八風不動,穩如泰山。等過上幾日,戰場情報搜集的夠多,對敵人了解足了,有出擊機會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能建功立業,要是現在貿然行動,平白損兵折將,那將失去一切機會!” 韓城秦軍的最高長官,一名出身寒門,好不容易摸爬滾打到現今位置的元神境強者,曾如此告誡他那些想要主動出擊的世家部下。 總之,第三大隊沒有被秦軍趕回河東,反而抓緊時間進行了部隊整訓,確保了自己還有繼續作戰的能力。 相應的,因為韓城秦軍的烏龜殼策略,他們兵力完全,防線有序,沒有給到第一師任何可趁之機,起義軍想戰勝他們并不容易。 第一二六八章 神魔難辨 根據韓城一帶秦軍的實際情況,方閑依照趙寧、趙遜的安排,采取了跟進攻郃陽時完全不同的策略,他這回之所以多帶了兩個團,除了自身實力擴大,就有戰術調整的需要。 在方閑的安排下,第一師分散兵力齊頭頭并進,避過師部、旅部、團部駐扎的城池,以團對營、營對連、連對排的方式,用絕對優勢兵力進攻駐守廣闊鄉村的秦軍。 這種打法的優勢不言而喻,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剪除城池羽翼,讓秦軍旅、團單位成為空架子,只能困守孤城,在最短時間最大限度地制造聲勢。 但問題同樣顯而易見: 第一師出動的兵力在數量上依舊不及韓城一帶的秦軍,一旦秦軍營、連部隊固守待援,等到城池中的秦軍旅、團單位出動主力,那么各處的起義軍就有被逐個擊破的可能。 方閑曾把這個擔憂以電報的方式向趙寧、趙遜匯報過。 趙寧、趙遜的回答很簡單: 韓城的秦軍師長既然從一開始就采取了保守穩重的策略,在面對第三大隊那點人的時候都不敢出擊,那就沒可能在第一師出動大量兵力全面進攻的情況下,突然有勇氣出城迎戰。 此外,兵慫慫一個,將熊熊一窩,秦軍高層都不敢戰,下面的營、連單位又有多少能死扛起義軍? 事情不出趙寧、趙遜預料,在第三大隊的引路與配合下,第一師各團攻勢順利,旬日之間便攻占了絕大部分戰術目標。 在此期間各城的秦軍并沒有貿然出城,只是不斷加固防御工事,擺出死守城池的架勢。 值得一提的是,開戰伊始還有不少秦軍營、連部隊奮起反擊,英勇作戰,死守駐地的同時呼叫增援。 而當他們渴盼的援軍始終沒有出現時,各部軍心相繼動搖,到了戰事后期,秦軍營、連不僅抵抗力大跌,甚至出現了主動起義的部隊。 完成了對鄉村之敵的清掃,第一師集合各部對已經被孤立的城池進行合圍進攻。 因為分散營連駐守各處的需要,秦軍大多數旅部、團部駐扎的城池兵力并不多,往往是團部身邊只有營級單位,旅部身邊只有團級單位,拋開旅、團直屬部隊不談,火力其實并不如想象中強。 此刻完全看出秦軍不會互相支援,打定了注意各自守城、等待上級強力增援的方閑,開始肆無忌憚地以重兵去一個一個攻打城池。 這時候,第一師在韓城戰區的兵力已然不是五個團,除了第三大隊加入作戰序列外,還有被俘、投誠與起義的大量秦軍。 第一師兀一開始攻打城池,便是猛虎出籠之態。 然而,因為各城早就準備好了嚴防死守,第一師的攻勢不再順利。 雖說河西軍動作迅速,但從官東城被攻占,到方閑重兵圍攻韓城戰區的城池,時間還是過去了小半個月。到了這會兒,秦軍高層皆被聲勢浩大的起義軍驚動,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左翼。 現在,他們掌握了足夠多的戰場信息,對起義軍的力量與意圖都有了清晰認知。 ...... 華陰,秦軍總指揮部,作戰室。 高出地面數寸的地臺上擺著一把材質名貴、造型大氣的太師椅,此刻,魏無羨正大馬金刀地坐在上面,他前傾著熊羆般偉岸雄闊的身軀,渾身煞氣地盯著作戰室中央的沙盤。 沙盤上蒲津關左翼一帶的河西之地上,數面猩紅的反抗軍旗幟頑強矗立,顯得無比刺眼。 沙盤左右站著數名低著頭一動不動的參謀,他們像是雕像一樣默默地承受著魏無羨無言的怒火,生怕稍有不慎就觸動對方被降下雷霆之火。 沉悶而壓抑氣氛不知持續了多久,直到門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軍靴闖進門檻、陽光被稍稍遮擋的時候,參謀們無不暗暗輕松一口氣。 無論如何,有人進來分擔他們的壓力總是好事。 進門的是世家孫氏的家主孫康,他身后跟著一名滿面慚愧、惴惴不安的秦軍將領。 此次出擊晉朝,孫康是左路軍——進攻蒲津關的秦軍的前線統帥,起義軍在左翼的活動發生在他負責的地盤上。 “末將孫康見過大帥!”孫康剛到帥帳,遵循入帳報名的慣例,見禮的時候一絲不茍。 “末將魏賢拜見大帥!”跟在孫康后面的將領名叫魏賢,乃殿前軍第八軍軍長,統率左翼三個師的兵馬負責整片防區。 值得一提的是,他雖然姓魏,但并不是出自秦國王室。他能成為殿前軍的一名軍長,是因為孫康的大力提攜,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孫康的嫡系。 魏無羨沒有理會孫康,欲要擇人而噬的雙目盯向魏賢,說話的聲音似猛虎低嘯:“整整一個軍,四萬多人,被趙晉不到千人的隊伍在旬日之內打得潰不成軍,魏賢,你可知死?” “末將知罪,甘領責罰!”魏賢干脆利落地跪在了地上。 魏無羨大手一揮,低喝一聲:“來人,將魏賢拖出指揮部斬首!” 門外警衛應聲而入,在魏賢面如死灰之時,孫康連忙抱拳:“大帥息怒,魏賢雖然有錯,但罪不至死,還請大帥細聽末將分說!” 魏無羨終于肯正眼看孫康,不悅之意刻滿臉上的每一寸橫rou:“喪師辱國,陷大軍于危難之境,罪不容誅,還有什么可說的?” 魏賢跪在地上瑟瑟發抖,根本沒有說話的資格,孫康硬著頭皮為他辯解: “魏賢雖然是左翼主將,但所領的三個師并非都是他的本部,從他上任到戰事爆發,時間尚短他來不及熟悉情況,加之大軍為了集中精銳進攻蒲津關,在左翼的部隊戰力不足亦是事實......” 魏無羨冷嗤一聲打斷了他:“孫將軍這是說指揮部的排兵布陣有問題,該為魏賢的失敗負責?” 雖然他說的就是孫康心里想的,但現在他正在氣頭上,孫康沒法針鋒相對地說是,遂連忙擺手:“大帥誤會了。 “末將的意思是,此次左翼失利是因為下面部隊里的一些戰士包藏禍心,早就跟趙晉的人串聯在一起,臨機謀劃了叛變之事,旬日之間成千上萬的人投敵,這種事從沒發生過,誰也料想不到。 “魏賢沒能及時察覺確實失職,但這也不能全怪他,還請大帥明察?!?/br> 他說的道理沒錯。正是有這個道理在,他才能嘗試保一保魏賢,倘若后者真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喪師辱國,他想保都沒有理由。 魏無羨沉默下來,良久不語。 魏賢戰戰兢兢惶恐不安,孫康則是漸漸放下心。 他已經向魏無羨傳遞了自己力保魏賢的堅定態度,在魏賢罪責的論定有轉圜余地的情況下,魏無羨不能不考慮他的想法,照顧他的顏面。 “滾出去,好好反省,想想你自己錯在何處,稍后本帥再治你的罪!”魏無羨喝斥魏賢一句,將他趕出了指揮部。 孫康一見魏無羨態度緩和下來,給事情留了余地,立馬順桿往上爬轉移話題:“大帥,末將認為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左翼麻煩,否則蒲津渡戰場都會受到影響。 “根據最新消息,韓城方面的守軍依然把守著幾座重鎮,晉軍雖然日夜攻城卻沒能奈何他們,有這些兵力釘在地方,只要援軍趕到,那就能相互配合一舉擊潰這股晉軍! “大帥是知道的,這股晉軍剛剛組建,成份方面有天然不足,根本經不起硬仗的考驗,要鏟除他們并不難?!?/br> 官東、郃陽一帶的秦軍可以說是眨眼間就被起義軍解決,好在韓城一帶的秦軍有限地穩住了陣腳,雖說下面的部隊丟了不少,但只要能占住幾座城池保持自己的存在,對局勢就有大利。 魏無羨保持著自己的威嚴,冷哼一聲:“現在左翼是只有這支晉軍,但誰能保證趙晉不會派遣反抗軍過去支援? “你應該明白,要是我們分蒲津渡的人馬過去,人少了不一定有用,人多了正面攻勢就會受到影響,屆時蒲津關的反抗軍壓力減小,完全可以分兵支援左翼。 “到了那時,左翼豈不是要打成一鍋亂粥?長此以往,蒲津關什么時候能攻下?” 一番話聽得孫康心里直罵娘。 這道理聽著像是那么回事,但如果真信了魏無羨的話,那豈不是說他們什么都做不了?左翼不能增援,大軍干脆什么都不用做,等死好了。 孫康當然知道,魏無羨這是故意刁難他,給他出難題,讓他難堪,著意打壓他。 原因很簡單,左路軍是孫康負責的,他下面的人出了問題,不僅魏賢理應被換掉,孫康也要承擔連帶責任,魏無羨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安排魏氏子弟成為新的軍長。 但孫康在這種時候還死撐著強硬地要保自己的羽翼,明擺著是仗著自己左路軍統帥的身份肆意妄為,這就讓魏無羨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與限制,心里不痛快,也必須找回場面。 “大帥說的是,末將考慮不周,剛剛太過想當然了?!睂O康感受到魏無羨即將壓抑不住的怒火,只能低頭服軟,表達自己認輸的態度。 這種時候,魏無羨那番話的本來曲直并不重要,他要做的就是承認魏無羨是正確的,自己是錯的,而那也是魏無羨的目的。 只有這樣,魏無羨的上位者權威才能突顯,他倆之間發號施令與服從命令的上下級關系才能得到確認。 “孫將軍還有什么建議?”魏無羨不咸不淡地問。 孫康老老實實地道:“末將才疏學淺,無法堪破復雜局面,一切但憑大帥吩咐?!?/br> 他要的是保住魏賢,也想好了為此付出代價。 魏無羨輕哂一聲:“蒲津關戰場是孫將軍主持,現在戰局出了岔子,卻還得本帥為你收拾局面?!?/br> 這話的意思是,你雖然統帥一方大軍負責一方戰場,但不要忘了一切其實都是本帥做主。 本帥要處理誰怎么處理,那是本帥的權力,本帥可以賣你面子,但你得記住本帥賣你面子的好,要感恩戴德,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孫康心領神會。 他的內心并不十分服氣,身為世家領頭羊,他的身份地位是用自己的實力與影響力得到的,魏無羨給他面子不是魏無羨對他多好,而是權力博弈的結果。 但人家畢竟是秦國太子,代表的是王權,孫康作為臣子,這種時候只能乖乖低頭。 沒有過多敲打孫康,魏無羨接著說:“正面戰場的力量不能分散太多,以確保對蒲津關的壓力不減,本帥將警衛旅撥給你,助你清掃左翼威脅?!?/br> 聽到“警衛旅”這三個字,孫康悚然一驚。 他一下子意識到,今天強保魏賢的代價,或許不是他能承受的。 魏無羨的警衛旅由東宮六率改編而來,裝備精良火力強大戰力不凡,這也是魏無羨在大軍正常作戰序列之外,唯一還能調動的成建制戰力。 魏無羨愿意把他們拿出來,可見的確是發了狠心,他們到了戰場上絕對是神兵利器,對孫康征討起義軍十分有用。 但警衛旅的出動,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你孫康沒本事,自己應付不了自己戰區的局面,還得我魏無羨給你兜底。 孫康的威嚴損失不小。 如果只是權威上面的損失,孫康還能接受,他真正感到心驚的,其實是警衛旅參戰之后的事。 警衛旅上下都是魏無羨的人,原本只能跟在魏無羨身邊活動,雖然實力強大但影響力有限,如今魏無羨把他們送到了戰場上,左翼那點晉軍根本不夠打。 一旦警衛旅殺敵建功,魏無羨就能順勢論功行賞,對其中的一些人提拔重用。 左翼的戰事結束后,警衛旅的一些軍官必然順勢進入大軍作戰序列出任要職。 魏無羨的心有多高,出任要職的人就有多多。 相應地,魏無羨的人掌握的兵權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