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86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秦軍偏師進入汾州那么久,晉陽一直沒有分兵南下支援,一方面的確是兵力不足,另一方面,不就是想要保留晉陽大戰的力量? 作為河東最后一道防線,打下晉陽不比打穿雀鼠谷容易。 魏崇山一開始就沒打算拿晉陽怎么樣,他的計劃是利用晉陽兵少的短板,兵圍晉陽,主力進入河北,直奔燕平。 現在晉軍開始回救,繞過晉陽襲奪燕平已經不現實。 “孫將軍說得沒錯,吳軍就是因為從中原撤退不及時,被晉軍咬住了尾巴,這才沒能成功渡過淮河,還丟了江淮之地,我們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蔣飛燕難得出言附和孫康。 有了他倆這番發言,眾將陸續表明態度,基本都贊同立即收兵回撤。 “連日作戰,我們死傷慘重,付出了巨大代價,這才只差一步就打通雀鼠谷!若是此時退軍,之前的錢糧付出、將士損失,就再也沒有機會收回。這一戰便是徹頭徹尾的大??! “秦國損失如此之大,三五年之內,不可能緩得過勁來。 “而趙晉得了中原與江淮十四州,勢力大漲,三五年之后,軍力必然空前強盛,屆時我們再想跟他們一決雌雄,不比現在去攻下晉陽容易!” 終于,魏無羨說話了。 這話說得眾人無不陷入沉默。 的確,就這么撤離河東,接受此戰之敗,秦軍可就是遭受了巨大打擊,往后再想跟趙晉爭雄,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發生,那可謂是難如登天。 “我兒不贊同撤軍?”魏崇山問。 “恰恰相反,兒贊同撤軍?!蔽簾o羨搖了搖頭。 見眾人都不解的看向他,魏無羨沉聲道:“此戰打到現在,我們雖然進展不慢,在戰局上戰果顯著,但因為損失巨大,在戰利品上收獲太小,軍中的不滿與怨忿之氣已是日盛一日。 “殿前軍還好一些,藩鎮軍將士可是已經鬧過幾場了,雖然都沒有鬧大,被我們及時鎮壓、安撫,但軍心不穩可見一斑。 “以這樣的軍隊士氣,去晉陽跟晉軍會戰,我們毫無勝算,這就更不必說軍中得知晉軍叩響潼關,擔心后院失火之下,會是什么反應了。 “一旦大敗,那我們就會跟吳軍差不多下場。而我們這回大敗了,晉軍絕對不會像放過金陵那樣放過長安,畢竟他們現在沒了另一方的掣肘。 “所以我的意思是,撤退雖然要承受戰敗之痛,但怎么都好過亡.國之禍。及時撤離,若能守好潼關保住關中,來日雖然艱難,但只要我們舉國同心君臣同德,就還有跟趙晉扳手腕的機會!” 聽完魏無羨的話,眾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此戰雖然敗了,這是事實,但秦國心志不能丟,還得以十分精神死守潼關,保住關中,齊心協力以圖將來,絕不能就此頹喪,陷入互相推卸責任,或者內部利益的爭奪中。 至于來日機會何在......那不還有吳國作為盟友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吳國不頂事,塞外不還有天元王庭——天元帝國嗎? “王上放心,大帥放心,成大事者不惜小費,撤軍只是一時挫折,秦國依然是秦國,我等的雄心壯志絕對不會就此丟失!”孫康、蔣飛燕等人連忙表態。 魏崇山點點頭,“既然如此,那便暫時撤軍。 “本王希望諸位謹記,我們這是撤軍而不是潰敗,過程中得秩序井然、相互掩護,誰也不能爭先恐后、搶奪道路,貽誤大局! “回程路上要做到軍紀嚴明,不得禍害沿途百姓,更不可燒殺搶掠,壞了秦軍名聲,妨害來日再征河東的大計! “誰敢逾矩,本王嚴懲不饒!” 眾人無不抱拳:“臣等領命!” 第九六三章 黎明之前 方閑一馬當先,沖鋒在前。 山中地形復雜,開闊地很少,但既然選的是伏擊的地方,地形就不至于狹窄到施展不開,將能用的石頭都推下山砸倒不少秦軍之余,反抗軍眾將士沖下山坡,與秦軍展開血腥rou搏。 戰斗激烈。 秦軍在經歷過最初的混亂后,很快調整好節奏,或者三五成群相互呼應,或者成群結隊彼此支援,靠著沒有傾覆倒下山崖的糧車,在各處跟反抗軍將士拼死力戰。 反抗軍隊伍在溫泉關到汾州這一路上時常伏擊秦軍運糧隊伍,秦軍對今日遭遇早有預料,出發前便有充分準備,此刻遠遠談不上措手不及。 ——一因為山道難走,一開始的時候秦軍運糧隊伍規模并不大,隨行甲士不過千人上下而已,在被反抗軍痛擊之后,秦軍吃一塹長一智,集中糧秣,減少運糧次數,擴大隊伍規模,護送甲士越來越多。 如若不然,方閑等人這回也不會面對三千秦軍。 隨著戰事持續進行,戰斗范圍從山道蔓延到了山坡上、林子中。 兩軍修行者尤其是御氣境修行者騰挪轉移,或者要沖破圍攻,或者要追擊殘敵,或者要逃出生天,或者要救援同袍,沒多久便把周圍稀疏的林木毀了個大半。 反抗軍將士悍不畏死,戰斗一開始是壓著秦軍打。 親歷多場戰士,眾人都從血火中得到鍛煉與磨礪,眼下這五百余將士都稱得上是老卒,戰力不比秦軍弱多少。 不僅如此,因為反抗軍全面放開修行功法,且能指點戰士修煉的軍官,已經包含到了隊正、副隊正一級,故而軍中將士但凡是能夠經歷幾場大戰活下來,而天資又不錯的,修為都能得到很大精進。 五百對三千,反抗軍的確不是沒有勝算。 但也僅僅是有勝算而已。 鏖戰半響,戰斗場面發生變化。 最開始的時候,反抗軍借著推下山石砸亂秦軍隊列,砸死砸傷小幾百秦軍的優勢,以俯沖之勢陡然殺出,占據著場面上的絕對上風。 秦軍雖然迅速反應過來,各部結成大小戰陣迎戰,依然被反抗軍仗著修行者的力量連續突破,傷亡增加得很快。 但戰斗到了中段,秦軍憑借人數優勢穩住了陣腳,反抗軍修行者猛沖猛殺的過程中真氣消耗劇烈,漸漸的沖勢不再如之前那般兇猛。 ——簡單說,秦軍死了一千人還有兩千人,只要士氣不崩陣腳不潰,用人命拖也能累垮反抗軍。 而三千秦軍包含的修行者數量,即便不如五百反抗軍多,也不會有實質差距。 作為隊伍的領頭者,方閑必須時刻關注整個戰局的變化,在跟面前的同境秦軍對戰之余,他敏銳察覺到了反抗軍面對的問題。 不遠處山道拐彎處的一批秦軍,仗著地形便利甚至將殺過去的反抗軍不是擊傷就是擊退,展現出中流砥柱般的力量,儼然快要成為所有秦軍的主心骨,在戰陣上起到了核心作用。 “絕對不能被秦軍將陣腳完全穩固下來,我們必須維持猛攻勢頭迅速前沖,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擊破敵陣,否則輸得只會是我們!” 念及于此,方閑眉目一沉,眼中殺氣爆閃。 要想過去擊潰彎道處的秦軍,就必須解決眼前的同境對手。 而且得快。 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可是一名元神境初期的修行者。 方閑沒有時間猶豫,選擇只在轉瞬之間。 他果斷賣出一個破綻,讓對方的長刀捅進了自己腰肋,在最后一瞬拼命扭轉腰身,力求不被重傷的情況下,左臂趁勢夾住對方的長刀! 電光火石間,腦袋狠狠向前一撞,秦軍修行者悶哼聲響起,方閑用兜鍪砸破了對方的面甲!他自己也是眼前一黑,不過他早有預料,長刀一刻不停地揮斬出去,直奔對方咽喉! 秦軍修行者丟了長刀,捂著流血的咽喉瘋狂倒退,腳步踉蹌身形不穩,形如驚弓之鳥,但到底還是成功退到了同伴身后。 “殺!” 左肋傳來火辣辣的疼痛,方閑卻顧不得去看一眼,沖入敵軍人群左右開弓,長刀接連揮斬,轉瞬間劈死一名秦軍御氣境,砍傷砍翻三名秦軍修行者。 他身后的反抗軍戰士無不奮進,攻勢陡然大漲,殺傷力頃刻提升,秦軍一個接一個倒下、受傷、敗退。 “跟我走!” 眼見面前的秦軍陣腳已亂,倉惶后退,方閑立即轉身奔向山道拐彎處的那批秦軍,一路繞過人員密集的戰場,從邊緣地帶飛掠,砍翻好些個擋路秦軍。 快要接近秦軍戰陣的時候,方閑忽然眼前一黑,差些栽倒在地,好在這只是眨眼間的事,他很快恢復視野,重新控制住身體。 肋下傷勢說不上重,但也絕對不輕,幾番鏖戰下來真氣消耗不少,他再清醒不過的意識到,他能全力奮戰的時間已經不多。 沒有任何神色變化,甚至連情緒上的變化都沒有,方閑咬緊牙關,跟山道轉彎處的秦軍廝殺在了一起。 他面對的,依然是一名元神境初期修行者。 秦軍這三千人的隊伍里面,有兩個元神境修行者,而五百人的反抗軍隊伍里,現在只有他一個元神境強者。方閑很清楚,若想此戰得勝,他最低也要擊敗同境敵手,而后擊破秦軍戰陣。 方閑一往無前。 他害怕不害怕? 他當然害怕。 他不過是個未到及冠之齡的年輕人而已。 雖然害怕,但他并不恐懼。 更加不會遲疑。 因為他確實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下定了這份決心,便能最大限度的坦然無畏。 能有如此決心,一方面是他飽讀詩書,家教嚴明,是在“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這樣的教導中成長起來的,熟知歷朝歷代的各種英雄的事跡,早就有“封狼居胥”“飲馬瀚?!薄袄帐嗳弧边@樣的追求。 另一方面,隨著革新戰爭的開展,到進入反抗軍作戰,他耳聞目睹了太多反抗軍老卒奮不顧身、舍身赴死的場面,縱然是普通戰士平日里沒有那么壯烈,也都個個昂揚向上精神頭十足,是值得信任,可以放心并肩作戰的同袍。 實事求是地說,在最開始加入反抗軍的時候,方閑沒有做好丟掉性命的準備。 他只是從軍征戰、精忠報國而已。 但是現在,特別是在成為隊伍領頭者,肩負整個隊伍的生死存亡之后,方閑的責任心空前高漲。 他覺得自己可以死。 死,并不可怕。 只要隊伍能贏,他甘愿成為沙場白骨! 噗嗤。 鮮血噴涌,方閑大腿被刀鋒掠過。 噗嗤。 鮮血飆飛,方閑左肩被秦軍削飛大快血rou。 噗嗤。 鮮血翻飛,方閑右胸胸甲被破開。 他左手抓住了秦軍元神境強者的刀鋒,右手持刀捅進了對方的左肋!但是很可惜,只是左肋而已,并未捅穿對方的心臟。 呲啦,縈繞真氣的刀鋒破空而下,直逼方閑脖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