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69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她答應過趙寧要照顧好武寧百姓,這不僅是承諾,亦是自我證明。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查,楊佳妮眼神漸漸低沉。 吳軍占領武寧之前,趙寧在武寧進行革新戰爭時,鎮壓了許多地方權貴、地主大戶,這些人大多逃離家鄉,去投了泗州的吳軍。 現如今,隨著吳軍占領武寧,這些地主大戶、地方權貴都回來了,而且是在有軍隊撐腰的情況下回來的,美其名曰還鄉團。 還鄉團回到地方的第一件事,便是拿回他們的土地、宅院等財產。 地主的土地,先前被趙寧的人分給了平民百姓,同時消除了地主、佃戶這兩個階層,讓所有人都成為了自耕農。 現在還鄉團要拿回這些東西,自然是從平民百姓手中搶奪,他們有吳軍背書,搶奪變得順理成章且不可抗拒。 剛剛擁有美好生活,擁有光明未來的窮苦百姓,一夜之間回到了革新戰爭前,嚎哭聲連州接縣,徹夜不絕。 百姓哭喊得有多凄慘,還鄉團的地主權貴們,就笑得有所猖狂肆意,后者宣稱他們才是地方之主,以前是,現在是,以后也會是。 至于各地新建的國人聯合會,成員悉數被吳軍抓捕,只是擔心百姓群起反抗鬧事,這些成員暫時只是被關押在牢獄中,并未處決。 各級國人聯合會的成員,有趙寧的人,大部分是本地百姓,由仁人志士與有才能有聲望者組成——畢竟是百姓選出來的。 楊佳妮再度回到徐州,直接去見了楊延廣。 “王上答應過臣,要善待武寧百姓,可臣下所見,卻是遍地哀鴻。難道我吳國的天下,不是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天下?” 只身站在大堂中,楊佳妮毫不客氣地詰問楊延廣。 因為憤怒,哪怕大堂中沒有外人,她亦不曾如平常一樣稱呼對方祖父,而是以硬邦邦的君臣禮節相見。 楊佳妮的問題,讓楊延廣很是錯愕。錯愕之外,他感覺啼笑皆非。啼笑皆非之余,則心生對楊佳妮的不滿。 吳國是個什么國家?代表寒門地主、士大夫利益的國家。寒門權貴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既然如此,那些還鄉團的成員,就是吳國的統治根基,楊延廣豈能不維護他們的利益? 平日里,嘴里喊著百姓安居樂業,那是在權貴利益與百姓利益不沖突的前提下,天下安定了繁榮了,大家都有好處。 ——天下有十成財富,八成都會為權貴所得,權貴當然樂見盛世。 可一旦權貴利益與百姓利益沖突,雙方站到了對立面,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斗爭,權貴沒道理跟平民百姓客氣,吳國也不會。 楊佳妮連這個問題都沒想清楚、弄明白,此刻還來質問楊延廣,令后者不能不感到失望。 “地方官確實都在盡力撫民?!?/br> 楊延廣冷著臉沉聲回應,“撫民的核心,是地方秩序穩定。 “庶族地主也好,平民百姓也罷,都得各司其職。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相安無事,在既定框架內各謀其業,好生生活。 “至于趙氏鬧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倒行逆施的亂象,必須得到徹底糾正,否則世道就不會清平,遲早會有大禍患?!?/br> 這番話并不能說服楊佳妮,她一字字地問:“還鄉團肆掠之下,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到時候只怕又有成千上萬的人淪為難民!” 話至此處,她心頭一震,猛然想起徐州城外那些,趙寧沒有拆除的窩棚,以及當時趙寧說得那句話。 難不成,這些棚子還真有再用到的時候?而且為時不遠? 可那些棚子,在吳軍占領徐州后,就被楊延廣下令拆除了! 楊延廣惱火地道:“怎么會有人家破人亡?怎么會有難民?本王已經下過令,讓地方官監督地主大戶們。 “本王只是幫他們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當然不會容許他們趁機兼并土地、侵吞民財、殘害百姓。 “本王方才已經說過,我們要的是秩序穩定,大軍征戰在前,任何破壞秩序、貽害大局的人本王都會嚴辦,誰也不會例外!” 這席話同樣沒有說服楊佳妮。 因為她親眼看到的,就是百姓在受苦受難。 但她知道,再糾纏這個問題本身,不會讓她得到想要的回答。 所以她盯著楊延廣問:“天下大同難道不是吳國的治世目標?不是我吳國君臣的努力方向?” 在楊佳妮心中,天下最理想的,也是最該實現的樣子,便是天下大同這四個字,那也是無數士大夫心心念念的存在。 她的吳國就該是這副模樣。 楊延廣沒有立即回答,沉默地看了楊佳妮很久。 最終,他這樣回答眼前這位吳國第一修行者、侍衛親軍大將軍: “你年紀也不小了,閱歷足夠豐富,最重要的,你是吳國王室,是吳國統治者,你應該分得清口號與現實的差別,旗幟與利益的關系。 “退下吧?;劂炅喝?。那是你該在的位置。好好主持前方戰事?!?/br> 君令下達,臣不得不從,楊佳妮走出了大堂。 離開的時候,她木然的臉更顯木然,晦暗的眸子里沒有了光。 第七七四章 改變 汴梁。 魏無羨看著堂中一身白衣,如竹而立的小蝶,輕笑一聲:“足下便是金光教首席上師,那位神使座下的大弟子阿蝶?” 阿蝶雙手合十,低眉斂目,聲音平和地道:“正是在下?!?/br> 獅子般坐在太師椅上的魏無羨,身體斜斜靠著椅背高高翹起二郎腿,下巴擱在一條曲起的胳膊上,意態懶散舉止不羈: “我魏無羨還不能讓神使親自來見一面?” 小蝶語氣不變地道: “神使乃洞察天機之人,天機未到之時,不會輕易涉足塵世,那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時機到了,魏將軍自然就能見到神使?!?/br> 魏無羨呵了一聲,直言不諱:“老實說,我很不喜歡你們裝神弄鬼的那一套,之所以愿意見你,不過是因為你們在中原有幾分實力。 “但如果你們認為這樣一來,你們就可以在我面前拿捏姿態,還能用神神鬼鬼的話來誆我,那就大錯特錯、讓人恥笑了?!?/br> 小蝶剛剛張嘴想說什么,魏無羨已是百無聊奈地擺了擺手: “我對你們有興趣,但興趣有限。征伐天下追根揭底靠得是兵強馬壯,不是什么蠱惑人心的手段。你們與趙氏一樣,都走入了歧途。 “若是神使想要待價而沽,把自己賣個好價錢,那就親自來跟我談,你還沒資格跟我談條件,回去吧?!?/br> 這場談話短促而不愉快,小蝶卻沒有作無謂的糾纏,干凈利落地行禮告別:“無量神光?!?/br> 眼看著小蝶離開,魏無羨眼中的戲謔輕視之色漸漸消失不見,取而代之以認真和凝重。 第一次見面不過是略作試探,誰的姿態高,往后能夠爭取的好處就可能越大。 魏無羨重視金光教,但他并不著急,這不僅是心態上的,也是立足于秦國既定策略上的。 ...... 兗州。 趙寧見到了率部趕至的王師厚,平盧軍兵強馬壯甲兵鼎盛——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這回王師厚帶來的將士多達八萬。 要不是趙寧要他在青州留足兵馬,防備已然進入密州的吳軍,急于向大晉表忠心的王師厚,可能會讓平盧軍傾巢而出。 隨著王師厚到來,兗州城下的晉軍數量擴大不少,加上萬余反抗軍,近三萬武寧軍,兵力超過了城中守軍的兩倍。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正常來說,兩倍的兵力優勢對攻城之戰來說不值一提,更何況兗州還是一座堅城。 不過趙寧就沒打算讓眾軍現在攻城,他只是把大軍擺在城外,將袁承志困在城中而已。 有諸多高手強者的優勢,不愁圍城無法進行。 “大帥,城里的兗州軍雖然人數不少,但戰力尋常、士氣低迷,末將請求攻城,旬日之內必能將其拿下!” 在望樓觀察了一陣兗州情況,王師厚主動向趙寧請戰。 這不是做做樣子,他是真的想戰。 耿安國效忠大晉,是出于大義,想做個被人尊重的英雄,王師厚效忠大晉,則是立足于現實。 這個現實當然不是藩鎮軍的利益,而是平盧的生死存亡,包括他自個兒的身家性命。 簡單說,王師厚認為只要趙寧想得到青州,平盧軍就一定會被反抗軍攻滅,只要趙寧想讓他死,那他絕對活不成。 國戰時并肩奮戰、朝夕相處、共敗博爾術的經歷,讓王師厚對趙寧敬畏到了極點,怎么都不敢與趙寧為敵。 既然不能與趙寧為敵,那就做好大晉的忠臣,這樣才能有一個光明前程。 “王將軍不必著急,兗州我們最終是要拿下的,但不是現在,也不是以將士付出巨大傷亡的方式?!壁w寧拒絕了王師厚的請求。 讓平盧軍攻城,就算奪下了城池,將士傷亡也不會小,以藩鎮軍的德性和對大晉的普遍抵觸,誰也不知到時候會發生什么。 “全憑大帥定奪!”王師厚沒有堅持,很坦然地就接受了趙寧的軍令。 這是跟著趙寧的好處之一,國戰時的往事已經證明,趙寧的決策不會出現大問題,他根本無需多想什么擔心什么,只要好生聽令,依照趙寧的意思進退,就不愁不能建功立業。 城頭,袁承志望著在不遠處扎下營寨的平盧軍,臉色灰??;他周圍的兗州官將無不情緒低落,滿面憂色。 “之前我們都以為只要吳軍到了,雙方就能里應外合,兩面夾擊晉軍,屆時能走出困境不說,還可建立大功,沒曾想,沒曾想......” 說話的是白白凈凈的中年文官梅秀楚,滿城頭的官將中,就屬他神色最為驚惶,“沒曾想吳軍竟然敗了! “五萬大軍,被八千人在一夜之間擊敗......這是多大的戰力差距!吳軍怎么就這么不經事你?我們,我們還怎么靠他們?” 在場眾人聞言無不默然神傷,就連一向喜歡譏諷他的那員悍將,此時都沒有抓住機會反駁,只因梅秀楚這話說到了大家心坎里。 兗州被反抗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雖然緊張但并不恐懼,因為覺得吳軍一來便可萬事無憂,誰能料想吳軍那般飯桶。 哪怕不算四萬武寧叛軍,吳軍也有一萬精騎,數量比晉軍多,竟然讓對方一夜之間擊敗,這種戰力讓他們對吳軍再也沒了信心。 到了現在,袁承志等人都開始心驚膽戰,憂心自己接下來的命運。 “諸位不要太過驚慌,吳軍只是敗了一陣,距離此戰勝負還遠,后面吳軍一定能夠扭轉局面!他們,他們畢竟是橫掃江南的精銳,絕對不會都是吳廷弼那樣的飯桶!” 袁承志勉強寬慰眾人,一番話說得很大聲,卻明顯缺了中氣,顯然連他自己都沒多少信心。 事實上,袁承志現在都不知道,兗州能不能堅持到吳軍趕來救援。 反抗軍大舉離開兗州去鄒縣,平盧軍又還沒到的時候,袁承志認為戰機已到,便下令精銳部曲出城作戰,想要擊敗城外敵軍解除兗州之困。 孰料,他出城的所謂精銳部曲,被反抗軍迎頭痛擊,戰斗不到半個時辰,將士死傷就超過了三千人,戰陣被撕裂瀕臨崩潰,兗州軍無不大駭,趕忙退回了城內。 那一天之后,城頭守軍連直視反抗軍的勇氣都已失去,連看都不敢再看反抗軍的大營。 現如今,兗州軍已是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