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69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與此同時,城外另一座武寧叛軍軍營中的將士,因為沒有遭受沖擊成功進城,眼下開始與反抗軍接戰。 只要他們能夠牽制反抗軍相當部分兵力與注意力,等到武寧叛軍大規模入城,就能借助街巷地形發揮步軍優勢,圍攻反抗軍。 吳廷弼的愿望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察覺到側翼有武寧叛軍入城的反抗軍,立即分出了一千精騎主動迎擊,因為反應迅速,與進入街巷的武寧叛軍迎頭碰上。 連吳軍重騎都擋不住的反抗軍,那是武寧叛軍能夠匹敵的?不過是一個沖鋒,叛軍陣型就在各條街道宣告潰散。 這些作戰只是應付差事且士氣不高的叛軍將士,丟下了一地尸骸,爭相后撤。 反抗軍約莫是沒想到武寧叛軍戰力如此不濟,稍稍有些愣神,反應過來之后立馬在都虞候的指揮下追擊。 剛剛入城的武寧叛軍,沒多久便被趕出了城池。 還在城外沒有入城的叛軍將士,眼見同袍倉惶逃出來,哪里還管反抗軍只有千騎、他們的修行者組織起來能夠對戰,無不扭頭就跑,縮回軍營緊閉大門,嚴防死守做起了縮頭烏龜。 一千反抗軍重騎在轅門前,對著兩萬戰戰兢兢的武寧叛軍耀武揚威了一圈,這才轉身返回城中,跟同袍合力繼續沖擊吳軍騎兵。 這時候,常懷遠鎮壓住了自身所在軍營里的叛軍,收獲了他們的投降。 對這些叛軍將士而言,昔日投靠吳軍是為了身家性命,如今主將都死了,常懷遠又沒人攔得住,當然是趕緊投降保命要緊。 騰出手來的常懷遠,率部殺入城中,與反抗軍合力圍殲吳軍騎兵。 至此,大晉王師握住了勝機! 眼見大勢已去,吳廷弼面如死灰。 他怎么都沒想到,這場在他看來勝券在握的大戰,會這么快就落敗,敗得毫無懸念,沒有絲毫挽救余地。 “撤,撤!”吳廷弼知道再糾纏下去,自己性命都可能不保,連忙招呼高手們回撤。 在給部曲下達了突圍南撤的命令后,他與眾王極境先行一步相互掩護著,忙不迭的向南方飛遁。 隨著吳廷弼逃出城池,鄒縣之戰以大晉王師的大勝落下帷幕。 ...... 清晨,趙寧來到鄒縣。 范子清、常懷遠聯袂到城門前相迎。 “此戰能勝在我預料之中,但勝得如此輕松簡單、干凈利落,反抗軍將士的悍勇殺敵固然功不可沒,常將軍的舍命相搏亦是大功?!?/br> 趙寧了解了過昨夜戰況,毫不吝嗇對反抗軍與常懷遠的夸獎。話說到后半段的時候,看著常懷遠笑而不語。 當初在徐州跟常懷遠初見,對方就躺在了地上挺尸,完全是一副甘為死豬的模樣,不曾想到了現如今,常懷遠竟然變得如此勇猛。 “不敢當大帥夸獎,昨夜能夠大勝,全賴范將軍所部正面擊潰吳軍精騎?!?/br> 常懷遠先是謙虛了一句,而后便挺著胸膛,一副我雖然很驕傲但我不明說的架勢,“末將只是希望大帥知道,武寧軍中不是沒有悍卒! “武寧軍雖然戰力不及反抗軍,但也有資格與反抗軍并肩作戰!我老??v然實力有限,可也是能夠戰陣殺敵、為國建功的!” 范子清笑著道:“常將軍無愧悍將之名,武寧軍精銳亦有不弱于反抗軍之勇,昨夜若不是你們震住了城外叛軍,戰斗不會那么結束?!?/br> 他現在收起了小覷常懷遠的心思,跟常懷遠和氣相處也不再只是為了征戰大局,而是發自心里接納了對方。 得到范子清的贊賞,常懷遠還想裝模作樣地繃著,但嘴角抽了抽,最終還是沒能繃住,老臉開成了一朵鮮花。 他索性放聲大笑。 連日來的憋屈憤懣,在這一陣大笑聲中煙消云散。 這一刻,常懷遠覺得自己又能挺直腰桿做人了,無愧于大丈夫的身份。 趙寧勉勵常懷遠與范子清兩句,軍功核定有專門軍使來做,他無需贅言,轉身走上城墻,看向一望無際等待處置的武寧叛軍。 他問常懷遠:“常將軍覺得這些士卒如何處置為好?” 那些畢竟都是常懷遠的昔日部曲,于情于理趙寧總該聽聽對方的看法,至于要不要采納對方的意見,那得站在大局上考量。 范子清扭頭看著常懷遠,想瞅瞅對方是不是有大局觀,甘不甘愿舍小利而為大家。 常懷遠動了動嘴,幾度欲言又止,看看城外的數萬將士,低頭沉思片刻,忽而抬起頭,眉頭擰成疙瘩,張開了嘴卻沒有聲音發出。 他很糾結。 這三四萬將士本身就是他的部曲,是他的力量,現在完全可以讓他們再回到自己麾下,成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錢。 多三四萬部曲,他在大晉的地位就要高很多,往后能夠建立的功勛也更大,在戰事中的話語權也會高不少。 至少,他該問一問趙寧,能不能再次收服這些將士。 但到了最后,常懷遠沒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字字千鈞地道: “這些將士都是兵油子,認錢不認人,心中沒有道義,臨戰之時可以打順風仗,遇到拉鋸局面恐怕就會瞻前顧后、出工不出力,若是局面不利,哪怕他們有實力扭轉局面,也會畏懼風險,只想著自保,不堪大用。 “他們......可以做藩鎮軍,卻做不了反抗軍,末將認為......” 說到這里,常懷遠深吸一口氣,臉色發白,五官糾結在一起,以莫大的毅力才說出后面的話:“末將認為,應該讓他們卸甲歸田!” 此言一出,常懷遠像是卸下了心頭大石,長舒一口氣,只覺得神清氣爽。再看范子清時,他油然而生一股我老常并不比你差的自信。 能夠克己奉公,舍小利為大義,讓他覺得自己的人格上升了一個臺階,再也不懼跟范子清這樣的反抗軍將領作比較。 范子清滿面錯愕。 他想過常懷遠可能會明白事理,但沒想到對方連努力都不努力一下,直接說出了這些叛軍的不可用之處,態度堅定的表明立場。 趙寧同樣有些意外。 意外之余,他不禁對常懷遠刮目相看:“常將軍深明大義,讓我很是感佩,若能一直秉承此心,常將軍前途無量。 “既然常將軍認為這些士卒不可用,那就依照常將軍所言,讓他們卸甲歸田,此生不再執掌刀兵?!?/br> 常懷遠奮然抱拳:“大帥英明!” 剛剛范子清與趙寧的神色,讓他倍覺舒坦,心中暗暗竊喜。能夠讓這兩人因為他的人格cao守而驚訝,他很是痛快,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趙寧雖然在看著城外叛軍,但眼角余光已將常懷遠的面色都納在眸底,暗暗發笑的同時,也有一股自豪感。 常懷遠這樣典型的藩鎮節度使,才成為他的部將不久,剛剛跟反抗軍有所接觸,就能出現這樣好的轉變,只能說明是近朱者赤。 反抗軍的厲害之處,不僅在于戰力強橫,可以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還因為有信仰有精神,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有一種莫大的感召力。 能讓旁人見賢思齊,以比肩他們為榮,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 第七七二章 攻防取舍 “鄒縣雖然初戰告捷,但咱們跟楊氏東路軍的交鋒,眼下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戰事關乎東線大局,將決定雙方誰在這里手握大勢,至關重要?!?/br> 趙寧撫著女墻望著城外,“既然昨夜我們傷亡不大,那便不作休整,明日即向下一個目標地進軍?!?/br> 范子清、常懷遠皆無不可,抱拳應諾。 之所以是明日出動,而不是今日就出擊,固然是因為昨夜一場大戰,將士們怎么都需要睡個覺吃個飯休息一下,另外則是這里的三四萬武寧叛軍需要人來看管。 兗州距離鄒縣八十里,步軍倍道兼行一日可走六十里,從兗州出動的反抗軍主力明日才能抵達,所以范子清、常懷遠最早得等到明日方可繼續出發。 “大帥,吳廷弼撤退的方向是藤縣,末將與反抗軍是不是可以往藤縣追擊,進入徐州?” 范子清稍作尋思,提出了這個試探性的建議。 趙寧看了范子清一眼,等待對方的后文。 藤縣隸屬徐州,是徐州最北的縣邑,毗鄰兗、沂二州。沂州處在兗州與密州之間,密州則東臨大海、北靠青州。 王師往沂、密二州進軍,是在離開兗州時定下的策略?,F在范子清提出新的方案,必然要有理由。 范子清見趙寧沒有立即反對,便接著道: “徐州既是淮南吳軍北上中原的橋頭堡,也是中原吳軍的后背腹心,連接著中原吳軍與淮南,近乎所有糧秣軍械都要從這里轉運,關系吳軍命脈。 “若是大軍向南進攻藤縣,威逼徐州,就能迫使剛剛進入沂、覓二州的吳軍不得不及時應對、回援; “若是我軍攻勢有力,在短時間內能夠攻占數座城池,那么就能迫使吳軍大規模收縮兵力回救,屆時曹州方向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br> 說到這里,范子清雙眼亮得厲害,“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打亂楊氏征戰中原的戰略部署! “大帥,于從徐州進入中原的吳軍而言,徐州之北是右翼所在,他們往沂、密二州進軍,是為了在保障右翼周全的前提下,配合從左翼宋州、汴梁的大軍,形成雙手合抱兗州、鄆州之勢。 “大軍直進藤縣,只要戰事順利,就能斬斷吳軍的右臂,讓他們失去對徐州的側翼保護,陷入一定程度的恐慌,將許多兵力轉為防御。 “而我們在爭奪曹州、防守鄆州之外,就能有一片手握進攻主權東的戰場,一攻一守相互呼應,立于不敗之地!” 范子清鏗鏘有力的話說完,目光灼灼地看著趙寧,迫切希望趙寧能夠同意他的這個方案。 昨夜一戰,他擊敗吳軍可稱毫不費力,戰果豐厚而付出極小,這比事先預計的結果好很多,范子清信心大增。 現在他認為大軍進攻沂、密二州顯得太過保守,不如兵鋒直進,只要能夠再敗吳軍幾場,就能一舉撬動中原戰場的大勢。 ——跟吳軍交過手了,范子清覺得繼續擊敗吳軍實在是不難。 常懷遠聽罷范子清的論述,禁不住精神一振,作為沙場宿將,他當然能夠理解范子清這番話的精髓,不由得也緊緊看向趙寧。 對常懷遠而言,可以早日進攻徐州打回“老家”去,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范子清的建議他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大帥,范將軍所言很有道理!”常懷遠幫腔道。 趙寧看看范子清,又看看常懷遠,輕笑一聲,“兩位將軍斗志昂揚,精神著實可嘉。只不過,進攻藤縣并不可取?!?/br> 一句話,讓范子清與常懷遠都有些泄氣。 趙寧繼續道:“范將軍說得那些,雖然道理都沒有錯,但對戰局的發展未免想當然了些,或者說,把吳軍看得太簡單了。 “要實現范將軍那些的戰略,需要大軍南下之后連戰連捷,攻下數座城池形成碾壓之勢,讓吳軍防線出現莫大危機才成。 “如若大軍進了徐州北部,攻勢受阻于堅城,不能盡快打開局面,那就是自陷于泥潭之中,進入沂、密二州的吳軍一旦回返,就是兩面夾擊之勢。 “若是徐州地界內的吳軍能夠守住城池,阻擋你們南下,那么沂、密二州的吳軍,甚至可能直取兗州,斷我們的后路,屆時前方大軍如何區處?” 范子清與常懷遠面面相覷,一方面覺得趙寧說得在理,另一方面又不想放過之前的謀劃。 范子清道:“大帥,昨夜一戰,吳軍敗得毫無反抗之力,可見吳軍戰力著實尋常,末將若是火速出戰藤縣,出其不意之下,有把握半旬內攻占豐縣、沛縣、承縣等地!” 趙寧擺擺手,示意此事不必再多作討論,身為大軍主帥,他可以聽取部將意見,卻不一定什么都得跟部將商量,直接下令即可: “此事無需再提,按照既定計劃行軍,兵發沂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