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68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中原大戰已啟,三家大軍都在沙場征戰,正是內部力量空虛的時候,金光教這時候在他們內部傳教,正是趁虛而入,不必擔心對方反對,調集重兵鎮壓,想不收獲不菲成果都難! 而一旦神教在秦國、吳國內部的勢力壯大起來,就能與中原的神教相互呼應,屆時魏氏也好楊氏也罷,想要無視神教的意志,不跟神教聯手都不行! 中原之戰持續得越久,越晚分出勝負,神教在秦國、吳國的規模就會越大,影響力就會愈發不凡,魏氏、楊氏要受到的神教制約就越重,神教掌握的主動權就越大! 想到那樣的場面,小蝶禁不住心馳神往。 此戰,的確是神教發展壯大的不二良機,千載難逢! ...... 鄆州。 趙寧得到了來自函谷關方向的最新情報: 張京的部曲撤出函谷關,秦軍全面接手關城,并且派了先鋒出關,與張京所部一前一后相隔五十里,從函谷關向洛陽方向進發。 而根據洛陽、河陽的探報,駐扎在彼處的張京部屬,正在緊鑼密鼓地集結,部分已經陸續離開軍營,向汴梁方向開進。 彼處的州縣地方文官,則在抓緊轉移家眷、財產,同時封印官府各種文冊,做好了跟新來官吏交接的準備。 種種跡象傳達的訊息不言自明: 張京正在讓出河陽、洛陽二鎮,魏氏已經跟楊氏結盟,秦軍即將進駐河陽、洛陽二鎮州縣城池,秦國文官馬上就會接手地方民政! “依照魏氏大軍先鋒的腳程,不用二十日就能抵達鄭州,接下來兵出河陽向滑州開進,攻打義成軍將不會有半分阻礙?!?/br> 黃遠岱接過文書看了一眼,對跟秦軍交戰的最早時間已能預料。 趙寧沒有多說什么,既然魏氏決定跟楊氏聯盟,那么趙氏在中原這塊戰場上,就不得不以一敵二,這是個嚴峻的局面,但并沒有帶給趙寧多少壓力。 若是連在中原戰場以一敵二的心理準備都沒有,需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對手身上,反抗軍根本不會渡河南下。 他問一旁的扈紅練:“楊氏兵馬現在到了何處?” 第七六三章 戰局(上) 吳軍全部北渡淮河后,分作兩路繼續挺進。 一部經宋州向汴梁方向靠攏,肯定是要跟張京的部屬聯合行動,現在看來,這路兵馬也會跟秦軍呼應; 另一部從徐州出發北上,追擊退往兗州方向的武寧軍,兵力同樣不少,而且行軍速度很快,一直咬著武寧軍的尾巴。 “楊氏西路軍一部已經進入汴梁地界,另一部在宋州,正向北部邊界行進,威逼曹州; “武寧軍退到了兗州城附近,楊氏東路軍尾隨其后,兩者相距不過四十余里?!膘杓t練對答如流。 三家大軍征戰中原,斥候哨探的修為都不低,王極境修行者都時常出動,互相之間免不得照面交手。 作為王極境中期修行者,扈紅練親自主持哨探之事,能最大限度確保消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魏氏主力抵達河陽需要時間,楊氏與張京的兵馬前期即便進攻,也只會是小規模出戰,大的會戰必然要等魏氏大軍到來?!?/br> 黃遠岱摸著胡須做出判斷,“是以眼下戰局的重心在于兗州?!?/br> 趙寧認同黃遠岱的分析,正想開口說些什么,忽而轉頭看向坐在一旁的趙英與趙平,這便起了教導、考校的心思,問道: “兗州之戰,你倆有什么看法?” 趙英沒什么經驗,凝神認真思索,一時難以成言。 趙平好歹在河北革新戰爭中了屢立功勛,有經驗有見識,面對這不算復雜的局面,轉眼就有了想法,不過他并沒有急著給出武斷見解,而是斟酌著以商量的口吻道: “兗州是王師側翼,位置十分關鍵,絕對不容有失,況且王師征戰中原,也需要側面戰場展開兵力,總不能三十萬大軍都擠在鄆州這一條線上。 “我們明白這兩點,楊氏當然也明白,所以他們才會派遣東路兵馬追著武寧軍進入兗州,想要奪取兗州之地。 “他們一方面想讓我們側翼不保,時時需要應對來自側面的威脅,一方面限制我們的活動空間,令我們不能從容展開大軍,縱橫捭闔排兵布陣。 “若是楊氏東路軍果真占了兗州,那他們既能直接西進,威脅鄆州,亦或是把我們的側翼兵馬拖在兗州,拉鋸作戰; “他們還能向北而進,謀取青州,一旦青州戰局不利,齊魯大地讓他們奪去,則僅僅義成一鎮之地,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們作戰?!?/br> 趙平目中逐漸有了精芒,越說思路越是清晰,言語逐漸有力,臉上逐漸有了自信,聲音也漸漸洪亮起來: “即便楊氏東路軍奪不下青州,但僅僅是讓我們的側翼、后院變成戰場,再配合正面楊氏、魏氏、張京的三方大軍聯合猛攻,就能讓我們左右失據、首尾難顧、疲于應付! “王師若是困于一隅之地,陷入三面作戰的困境,只能被動防守,那么在大勢上就被死死壓制,想要打破困局談何容易! “而魏氏、楊氏、張京三方兵馬加在一起,本就比王師要多得多,近乎是我們的三倍,縱然反抗軍戰力非凡、斗志堅定,作戰也會變得十分艱險!” 說到這,趙平眉宇肅殺,“若是真的到了那種局面,王師被四面合圍步步緊逼,只怕想要安然渡過黃河北撤都很難。 “所以一旦那種局面有苗頭出現,王師就只能先行退出中原,否則的話,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兗州乃關鍵之地,說是影響生死存亡也不為過,所以兗州必須要拿下,而且得是在楊氏、魏氏、張京正面大軍聯合進攻之前,盡早拿下!” 一番話說完,趙平額頭隱隱見汗,說了這么多話難免不輕松,但這遠不至于讓他有這種反應,主要是還是局勢給了他壓力。 趙英認真聽完趙平的分析,精神已經繃成了一根弦,他沒想到隨著楊氏與魏氏聯合,大晉王師的處境立馬變得如此兇險。 原本他還想著,趙氏大概率能跟魏氏聯手,先兩面夾擊楊氏大軍,前期順利攻城掠地,后期再在中原跟魏氏一決勝負。 若是局面果真這般發展,那么眼下面對險境,進退之間不能稍有差池的就是楊氏,趙氏完全能夠穩如泰山,氣定神閑的處理戰局。 可現實偏偏變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楊氏壯士斷腕行為果決,用兩座藩鎮拉著魏氏成為盟友,讓自己跟趙氏的處境在一夜之間完全對調! 處事可謂老道至極,智謀可謂高明至極,手段可謂毒辣至極。 在來中原之前,趙英對大晉贏得三家之爭、占據中原信心十足,認為王師兵鋒必然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魏氏、楊氏就算有些實力,非是土雞瓦狗,也斷然難以對抗王師排山倒海之勢。 而現在,趙英不得不收好自己的優越感,打起十二分精神正視大晉的對手,再也不敢小覷天下豪杰。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趙英好不容易讓自己不要心驚rou跳,連忙看向趙寧與黃遠岱。 如今,只有趙寧與黃遠岱能夠帶領王師走出困境。 趙英發現趙寧與黃遠岱皆是面容淡然,神色間沒有半點異常,呷茶的呷茶,啜酒的啜酒,舉手投足間云淡風輕,就好像王師根本沒有泰山壓頂之憂,不由得怔了怔。 他很快反應過來,頓時對趙寧與黃遠岱佩服不已,暗道:不愧是大哥,不愧是軍師,泰山崩于前而不動聲色,端得是好心境....... 昔年南北朝時,謝安在與友人對弈之際,得到前方大勝,國家在百萬壓境的敵軍面前,免除了破國之憂的消息時,卻只淡淡說了一句“小兒輩大破賊”.......這是多么堅實的心境啊。 我得向他們看齊! 趙英轉念又想到:局面雖然兇險,但以大哥跟軍師的智慧,說不定早有了應對良策,這很合理......畢竟以他們的智慧,這實在不難辦到。 趙英暗暗檢討了自己方才的“大驚小怪”,覺得自己還是太過輕浮不夠穩重,決心立馬改正,一步步成為一個穩重的男人。 念及于此,趙英收拾好面容,調整好呼吸,好整以暇地等著趙寧與黃遠岱說話。 趙寧放下茶碗,示意頗為激動的趙平坐下,眼角余光早就將趙英的神色變化盡收眸底,對他的反應很是滿意,覺得孺子可教。 “兗州之戰不容有失?!?/br> 趙寧語氣平常地道,“范子清不僅是一員悍將,而且智勇雙全,既然派了他去兗州,自然就是相信他有贏得此戰的能力,爾等勿憂?!?/br> 范子清兵進兗州,除了自己麾下的反抗軍外,還有王師厚的平盧軍精銳南下策應。 后者參與過對博爾術的兗州會戰,對兗州十分熟悉,雙方合力之下,趙寧不太擔心兗州之戰。 說著,趙寧看了趙英一眼:“若是兗州無憂,于我們而言,中原之戰的重點便是西下,對付魏氏、楊氏、張京的三方聯軍。 “你且說說,這部分戰事的關鍵何在?” 這實在不算是個難題,趙英脫口而出:“在于曹州!” 昔年張京與耿安國交手,就在曹州一帶鏖戰,因為誰也沒能奈何誰,又各自都有自家問題要處理,遂雙雙退兵,只留了少部分兵馬在曹州冤句縣兩端對峙。 那次戰爭,平白給了趙玉潔摘取果實的機會,也正是在冤句縣傳教后,趙玉潔跟張京聯手,金光教開始了爆炸式發展的過程。 因為張京、耿安國誰也沒有得到曹州,所以曹州不屬于藩鎮,一直都是朝廷直屬州,當時的刺史害怕被戰火吞沒,甚至跑回了燕平。 這些年來,張京與耿安國因為不想跟對方開戰,都默契的沒有對曹州用兵,曹州一直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 可這個朝廷直屬州,也就是名義上屬于大晉朝廷而已,實際上早已被金光教滲透成了個篩子。 魏氏、楊氏、張京三方聯軍進攻義成,肯定要先拿下曹州,而因為有金光教的基礎在,這甚至不用等到魏氏主力趕到河陽。 對趙氏而言,曹州當然不能被楊氏和張京的兵馬奪去。 拿下曹州,從義成出發的大晉王師,就有了進擊中原的橋頭堡。 “不錯?!?/br> 趙寧臉上有了笑意,又看了看趙平,“那你倆說說,王師奪取曹州的關鍵又在何處?” 這個問題就不再那么簡單,趙英與趙平認真思考起來。 這回先開口的是趙英,他其實沒有思考多久,給出的答案的時候,言語中有一種順理成章、不必懷疑,甚至不用過多思索的意味: “是平民百姓;或者說,是曹州百姓對大晉的認可;亦或者說,是革新戰爭的基礎?!?/br> 對趙英而言,趙氏奪取中原,不僅是在攻城掠地,更重要的是在進行一場革新戰爭,大軍所到之處,必有革新之事伴隨。 大軍經過之后,任何州縣都會建立新的秩序,變成新的世界,那是屬于趙氏大晉的世界,也是屬于平民百姓的世界。 就譬如說現在,朝廷的革新隊伍已經到了鄆州,并且在鄆州開始宣傳新思想新學說新法新制,準備整頓吏治改造官府,建立各級國人聯合會。 除了心中有這個堅定信念與認知,趙英在來中原之前也是做了功課的,對中原并不陌生,曹州這樣的關鍵之地,他很早就詳細了解過。 趙英接著道:“曹州雖然在張京、耿安國的爭斗中,保持住了相對獨立的地位,在名義上是朝廷直屬州,但實際上此地金光教教壇眾多,金光教信徒遍布城池鄉野,他們實際掌控了地方。 “之前大帥對金光教動手,在曹州重創過金光教的根基,但因為彼時王師未到,朝廷修行者并未占據地盤,后來金光教積極應對,又開始扭轉局面,現在曹州可謂是一片混沌。 “爭奪曹州,不僅是爭奪城池,更是與金光教爭奪百姓信仰,這是此戰的關鍵!” 趙英說完之后,趙平點著頭表示認同:“正是如此。 “如果不能獲得百姓認可與支持,曹州百姓依然心向金光教,那他們就會支持張京,王師就算占據了城池也不會穩固,甚至可能在某些時候發生亂象、禍事,令王師遭受背刺!” 趙寧哈哈一笑,不無驕傲地對黃遠岱道: “先生看我趙氏英才如何?” 黃遠岱摸著胡須笑著捧場:“江山社稷,后繼有人?!?/br> 趙寧很是得意,轉頭對趙英、趙平道:“讓你倆現在就帶人去曹州,于大軍交戰之前,進行革新戰爭的前半段,你倆可敢?” 趙英與趙平相視一眼,都沒有絲毫猶豫,一起抱拳昂揚道:“我等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