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52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念,李虎還一板一眼的向同伴復述他跟趙寧的對話。 通過轉述趙寧的那些言語,李虎表明了他跟唐郡王雖然“各為其主”,反抗軍跟朝廷禁軍兩軍對壘,但唐郡王的思想見識卻跟反抗軍的綱領理念不謀而合。 這說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二者完全有可能走到一起來。 起初反抗軍們并不相信李虎的話,認為他是在胡亂吹牛皮,表示天下沒有這么巧的事。 但在越來越多人看到趙寧跟方墨淵,一起行走在城內城外、言談密切后,李虎的話就有了鐵一般的證據。 如果不是認同反抗軍,唐郡王怎么會跟方墨淵四處觀察反抗軍?這怎么看都像是一種考察,若是結果好,說不定唐郡王還真有可能跟反抗軍化敵為友! 唐郡王的名聲天下皆知,趙氏的家風世人都明白。 要說如今的大齊天下,還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忠義典范,那非國戰時力挽狂瀾浴血百戰,又在國戰結束時果斷放棄鄆州軍兵權的唐郡王莫屬; 要說大齊的世家誰最同情受苦百姓,那肯定是經常收攏流民救濟難民的趙氏;再要論及對天下蒼生的功勞,無論是世代鎮守邊關,還是國戰中近乎獨守河東的戰績,趙氏都無人可比。 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反抗軍將士,都在期望三當家能夠好生勸說唐郡王,讓唐郡王可以站到自己這邊來,并且他們都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 在此之前,聽說王極境后期的大齊戰神,率領禁軍前來討伐,反抗軍上上下下都不是畏懼忐忑? 人的名樹的影,唐郡王國戰時期那些顯赫戰績可不是虛的! 可一旦唐郡王成了自己人,那反抗軍不僅沒了一個最大的敵人,反而還多了一個最強的同伴,席卷河北那還有什么難的? 甚至是劍指燕平,誅殺皇帝,推翻罪惡的齊朝,都成了可以期待的短期目標! 一想到這里,反抗軍都激動振奮起來,一傳十十傳百,從唐興縣到莫州再到各州,數不清的反抗軍將士,都在為了能夠留住唐郡王而出謀劃策、賣力表現。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眼下,趙寧跟方墨淵才剛從縣衙離開。 “一開始朝廷從東南調來的糧食,是勉強夠河北百姓吃飽的,只可惜這些糧食被層層截留,官商勾結倒買倒賣,這才導致朱門酒rou臭路有餓死骨,饑荒不受控制,死了不少人?!?/br> 方墨淵一直活動在地方州縣,對這些事最有發言權,他邊走邊跟趙寧說明各種情況,“各州各縣發放的這些糧食,都是來自官員權貴商賈富豪之家。 “這些糧食本來就該是百姓的,齊朝官吏不去發放,我們只能替他們做?!?/br> 趙寧看著一個個扛著糧袋的消瘦男人,拉著蹦蹦跳跳高高興興的兒女,在婦人欣喜幸福的目光中往家里走,既覺得開懷又覺得心酸。 他問:“州縣的地主大戶殺了多少?” 方墨淵有做過統計:“殺了七八成。 “依照殿下的指令,我們沒有一定要殺光所有地主大戶的安排,只要他們愿意交出糧食分給百姓,證明自己是良善之家,將士們就不會進他們的家門。 “這本是利害關系很淺顯的選擇,但事到臨頭,愿意交出糧食的地主大戶富商權貴很少,大部分都是要錢不要命的守財奴。 “非只如此,他們甚至對我們的將士惡語相向,說什么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就算攻占了州縣,也不可能有效統治、治理地方?!?/br> 趙寧搖搖頭,沒有多說什么。 在此之前的大軍,攻占一個地方之后要建立有效統治,不是需要世家大族配合,就是得有地主大戶的支持,這些人是皇朝統治的根基。 就連北胡大軍來了,也不曾血洗各地大族地主,往往是殺雞儆猴,而后利用他們的力量確保穩固統治,乃至吸納他們建立綠營軍。 這些人不可能意識得到,眼下這場戰爭跟以往的戰爭都不同,反抗軍也跟那些世家、地主的軍隊不一樣。 見趙寧沒什么訓示,方墨淵笑著道:“其實我也不想太多權貴富豪之家乖乖交糧,畢竟他們的家產實在是太豐厚。 “抄一次家得來的金銀珠寶,足夠解決很多反抗軍將士的糧餉問題;而那些地主大戶的田產分出去,又能讓大片佃戶平民擁有自己的土地。 “大軍的糧餉,百姓的擁護,一個是反抗軍的生存基礎,一個是反抗軍的根本所在,抄滅一些為富不仁的大戶就能解決,實在是一舉多得?!?/br> 說到這,方墨淵的神色怪異起來: “如果天下沒有那么多為富不仁、視財如命的權貴大戶,我們反抗軍根本無法持續作戰,有時候我都覺得,我們應該感謝他們?!?/br> 趙寧瞥了他一眼,“如果天下沒有那么些人,這天下就是美好的,平民百姓便能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反抗軍既不可能出現,也沒有存在的必要?!?/br> 方墨淵怔了怔,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是自己把自己送進了墳墓!” 趙寧搖了搖頭:“沒人會給自己挖墳,就算挖了,也需要有人把他們推進去才成,如若不然,他們就會一直在那里?!?/br> 方墨淵神色一肅,拱手受教。 “殿下,你是知道我的,我就是個武人,打打殺殺還行,真要帶殿下巡查州縣,給殿下講各種事情,怕是總會出岔子,周俊臣就在莫州,殿下何不讓他過來?” 方墨淵擾著頭道。 周鞅在燕平,眼下主持反抗軍政事的,是曾經跟隨周鞅處理過河東民政的周俊臣,他目標小,不引人注目,適合出現在反抗軍中。 趙寧微微點頭,“狄柬之、張仁杰眼下在何處?” “也在莫州城?!?/br> 第五七九章 所見有新天(4) 狄柬之、張仁杰一行人,并非是直接從易州到的莫州。 他們一路南下,經過趙州、邢州等地,接著在貝州折道向東,而后從德州北返。只是此時河北反抗軍已經成勢,戰火四向蔓延,他們難免被阻隔了道路。 以狄柬之、張仁杰的修為實力和機敏程度,在身份沒有暴露的情況下,想要避開尋常反抗軍,找到北返的道路,并不是什么難事。 能夠北歸,卻停留在反抗軍控制地域內,故意遷延了很久的時日,以他們朝廷官員的身份來說就很不尋常。 更何況,自從剛開始接觸反抗軍,狄柬之、張仁杰便離開大隊人馬,雙雙改頭換面,自稱江湖人士,在反抗軍的地盤里到處游蕩。 他們以有加入反抗軍意愿,但還想多了解的借口,跟有身份的將校攀交情、頻繁來往,甚至跟反抗軍普通將士都時?;煸谝黄?,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提起狄柬之跟張仁杰,方墨淵忍俊不禁道: “這兩人自以為偽裝得很好,平日里睜大了雙眼到處看,上到將軍下到士卒,都沒少被他們拉著閑扯,了解到了各方各面的情況,估計自以為潛入得很成功。 “殊不知,在他們還沒潛入反抗軍地盤的時候,就已經被我們的人跟著了,他們在我們地頭的一舉一動,也都隨時有人看著。 “就連將士們跟他們談了什么,事后都有人一一記錄。 “他們以為是他們在了解我們,實際上卻是我們在了解他們?!?/br> 方墨淵說得有趣,趙寧聽得莞爾。 如果不是有他的允許,狄柬之跟張仁杰怎么可能進得了反抗軍的地盤?讓對方了解反抗軍也是趙寧的吩咐,反抗軍不怕被了解,有些時候甚至期待被了解。 在大齊寒門官員的那少部分有原則的人中,狄柬之、張仁杰二人是絕對的中流砥柱。 他們不僅人品cao守、學識才能最為典型、突出,而且過往功績與官職地位同樣不俗,雖然不是名義上的領頭羊,卻有相當于領頭羊的影響力。 對狄柬之跟張仁杰兩人,趙寧雖然關心,但其實并非是最關心的,他接著問方墨淵:“陸瑞也在莫州?” 易州陸瑞,曾是趙寧授意一品樓,創造機會給狄柬之、張仁杰結識的仁人志士。但陸瑞并非一品樓的人,只不過他的某個摯友是一品樓修行者。 陸瑞也不可能加入江湖幫派,他是書生士子,不是江湖俠士。 得到方墨淵的肯定回答后,趙寧讓他回城里,自己則動身前往莫州城。 叫周俊臣帶著陸瑞等人過來,需要耗費一些時間,趙寧左右要到處走走看看,不如自己過去。 ...... 趙寧抵達莫州城的時候,發現城內城外不少地方在蓋房子,動手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很多反抗軍將士,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工地附近搭著不少棚子,里面多是老弱婦孺,孩子們蹦蹦跳跳圍著老人嬉笑玩鬧,婦人不是在忙著燒火做飯,就是在洗衣縫補,偶爾教訓玩得太歡的小孩兩句。 滿城內外,不見一個乞丐,不見一個難民,更不見一個對百姓惡言相向的反抗軍將士,除了不具備勞動能力的,每個人都有事干。 比起趙寧前世今生看到的其它城池,這里身著綾羅綢緞的富人明顯要少很多,偶爾才能見到一兩個,也沒有任何趾高氣昂之態,跟平民相談隨和。 前磚窯廠燒爐師傅韋昌,巡查了半天城外秩序,換班后本打算回去歇息,但目光落在不遠處一個布衣長衫的青年身上,稍作思想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他注意到對方有一陣子了,這青年一路都在左顧右盼,好像要把什么都看得明白、記在心里的樣子,讓韋昌漸漸有了警覺,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 “怕不是朝廷的探子?還是胡人潛入的眼線?” 這并非是無的放矢,聽說朝廷禁軍已經到了莫州北部,不日就會南下,雙方必有一場事關生死大戰,戰前互派斥候探子是題中應有之意。 韋昌跟著反抗軍輾轉作戰多日,對這些已經不陌生。 至于胡人的眼線,這些日子也有抓過,韋昌知道的不多,但清楚有這樣的人存在。軍中精銳對這件事很在意,一直沒放松排查。 “足下看著眼生,不知是從哪里來?”韋昌示意自己的同伴打起精神,自己快步走到趙寧面前,用審視的目光上下打量。 他不是修行者,無法像李虎一樣,感覺出趙寧是個高手。 趙寧正要找個說辭,忽的注意到有人從城門處快步過來,便向來人示意了一下:“我來找他們?!?/br> 韋昌回頭時,看到的是狄柬之、張仁杰、陸瑞三人。這三人都是常服,陸瑞跟張仁杰更是穿的布衣。 韋昌不知道狄柬之等人的具體身份,但見過他們進出州府衙門,知道不是尋常人物,當下打消了對趙寧的懷疑。 狄柬之、張仁杰遠遠看到趙寧,都是不由自主的愣了愣,意外、疑惑、警惕等等神色,在他倆眼中快速一一掠過。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足足兩息才交流完心中想法,而后帶著陸瑞一同向趙寧走過來。 在韋昌等幾名反抗軍巡邏將士的注視下,在陸瑞略覺異樣的感觸中,狄柬之跟張仁杰來到趙寧面前,俯身拱手施禮。 他們施禮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說話,頗有些奇怪,這讓等著他倆介紹面前這個氣度不俗、儀表非凡年青人身份的陸瑞,心中的異樣感濃了兩分。 趙寧知道,狄柬之跟張仁杰這是在等他先開口,由他決定要不要暴露堂堂唐郡王,出現在反抗軍地盤的事實,遂笑著道: “一別多時,沒想到能在這里碰見,狄兄張兄別來無恙?” 聽到“狄兄”“張兄”的稱呼,狄柬之跟張仁杰同時悄悄松了口氣,趙寧沒有戳破他們的身份,讓他倆不能不感到慶幸。 如若不然,叫反抗軍知道他們是朝廷命官,還是身份顯赫的諸州巡查使,在他們已經了解到反抗軍這么多底細的情況下,還不得不由分說把他們大卸八塊? 既然趙寧說了“狄兄”“張兄”,那就是自己也不想暴露身份,狄柬之跟張仁杰先后開口: “能在這里遇見趙兄,實在是難得的好事?!?/br> “上次一別,甚是想念,如今再見,定好好生敘一敘?!?/br> 兩人不敢言及太多,都只是說些廢話。 他倆已經得知了趙寧率領禁軍,前來征伐反抗軍的消息,見趙寧突然出現在莫州城外又有意隱瞞身份,自然不難理解趙寧的用意。 對方這是親自探查軍情來了! 見禮完,狄柬之跟張仁杰不著痕跡地再度對望一眼,僅是一個目光的接觸,他們就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只要趙寧出馬,戰勝河北反抗軍便十拿九穩,但禁軍畢竟只有三萬,而反抗軍已經超過二十萬,且還有七名王極境高手。 趙寧要贏得勝利,并非如探囊取物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