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49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國戰爆發前,他參加了府試,雖然一年多里已經很少讀書,但到了考場上,竟然心神清明、文思如泉涌,加上往日積累發揮作用,結果榜上有名! 冀州是個上州,刺史官居三品,別駕四品,他這個長史都有五品。 “長史大人,刺史讓你過去?!?/br> “好,某這就去?!?/br> 不同于世家出身的別駕,刺史是個寒門官員,平日里跟沈易頗為親近,很多事都是越過別駕,直接安排他來處理。 片刻后,沈易見到了刺史。 刺史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但精明之色不減,國戰期間的經歷讓他雙眼愈發充滿智慧,坐在那里不怒自威。 面對這位上官,沈易常懷高山仰止之情。這樣的人,他平生只遇到過兩個,前一個是他所在的那路義軍的首領。 “衡水縣出了亂賊,情況跟別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歐殺官差焚燒衙門,搶奪官倉的糧食。 “但不同的是,衡水縣城設防嚴密,縣令早就依照本官的安排,招募民勇巡查街巷、把守城池?!?/br> 說到這,刺史頓了頓,看向沈易,神情并不慌亂、焦急。 “這需要元神境的高手,亦或者許多御氣境精銳!”沈易接過話茬。 刺史微微頷首,意味深長道:“不錯。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些亂民是由那些青衣刀客煽動、帶領的,這次的禍事為事先謀劃?!?/br> 沈易面容肅然:“大人英明!” 衡水縣距離州城不遠,彼處發生的事他其實早就知道,因為那的確就是青衣刀客暗中推動。 他作為青衣刀客中的高層,冀州的主事者之一,這件行動雖然不是他一手策劃,卻清楚每個細節。 國戰結束后,之前戰斗在河北的各路義軍,都接受了朝廷整編,或者功成身退卸甲歸田,或者進入州府駐軍當差,還有的去了藩鎮。 其中的有功之士,幾乎都成了朝廷官吏。 對于一般的義軍將校而言,成為朝廷命官,就完成了身份轉變,只需效忠朝廷;但對于其中的一品樓、長河船行修行者而言,他們之前的身份依然存在。 雙重身份會帶來什么命運與前程,會給具體的個人以怎樣的影響,讓他們產生何種心情與心理變化,是不可能單一論之的問題! 四平八穩的刺史接著道:“這些時日以來,河北與中原部分州縣的禍亂不斷發生,至今已有二三十件。 “暴民規模雖然大小有別,但最多不過數百人,襲擊的對象也僅限于縣衙及以下,元神境修行者很少出現。 “有禍亂的各州州府,皆已出動駐軍循跡圍剿,目前已有零星交戰發生。如果是正常情況,事情不會很難控制,亂軍很快就會被剿滅?!?/br> 說到這,刺史又停下來,不急不緩的看向沈易。 沈易順著刺史的話往下說:“但這不是正常情況,亂民背后的青衣刀客,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力量,眼下我們并無準確把握。 “河北沒有藩鎮,軍隊力量不那么強,州城雖有駐軍,數量不過千人上下,雖說對付治下亂民足矣,但如果......” 州城駐軍千人的規模,聽起來不大,但大齊三百多州,如果每個州都有如此規模的駐軍,攏共就是三十多萬。 而普通州城,并非需要重兵布防之地。 真正需要大軍駐守的,是軍事重鎮、險要關塞,京師及京師周圍,以及四境邊鎮,尤其是北部漫長的邊境線。 尋常時候,皇朝大軍加在一起也不會達到百萬規模。 而如今,朝廷有那么多藩鎮,河北還在鬧饑荒。 刺史冷冷道:“如果禍事繼續發生,這些亂民的力量就會增強,更為可怕的是,他們若是相互聚集,由一股數百人變成數千人,那就非同小可了! “而在有青衣刀客組織的情況下,這幾乎是必然的。如此一來,東漢末年黃巾亂賊之象,就有可能在河北大地部分重現!” 沈易故作詫異、驚駭:“那形勢豈不是已經火燒眉毛?” 刺史喝了一口茶,恢復了鎮定從容的面色,淡淡地道: “這只是最壞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如今飛魚衛已經到了各州,襄助駐軍平亂,并嚴查青衣刀客根腳,有他們幫忙,戰斗不會很難。 “今日叫你來,是因為你曾經是義軍將領,精通兵事,本官想要你帶領駐軍出戰,去平定衡水縣的亂賊,迅速撲滅亂象?!?/br> 說到這,刺史若有深意的看了沈易一眼: “若你此戰能立下大功,本官會向朝廷為你表功,以你的資歷與修為境界,屆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官升四品易如反掌!” 第五四七章 大風起(5) 回到自己的班房,沈易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現在面對一個事關個人命運的重大抉擇。 宋治非??粗睾颖绷x軍的有功之臣,不僅因為他們基本都是寒門、草莽出身,跟世家不同,更因為他們曾經的忠義之舉與大戰之功,讓宋治感動不已。 難得的是,他們不屬于藩鎮勢力,這是除元從禁軍外,宋治最能信任的存在。 相對而言,河北義軍出來的人,很多都有不錯的官位,仕途前程頗為光明。 更何況,沈易已經是元神境后期的修行者。 效忠朝廷,效忠皇帝,他會平步青云,封侯拜相都不是沒有可能的奢望! 留著青衣刀客的身份有什么用呢?對他的前途幾乎沒用。不僅沒有用,反而是莫大妨害。 這回河北、中原部分州縣的事,青衣刀客核心上層給的說法,是要繼續國戰前的事業,匡扶正義除暴安良,為天下受苦百姓爭公平、奪尊嚴。 半個字沒提趙氏與趙寧。 ——事實上,除了一品樓幾位當家的與老一代核心精銳層,知道一品樓效忠趙寧的人極少,長河船行也是如此,他們頂多知道背后有大人物的影子。 這是必然的,要是把這種事鬧得人盡皆知,趙氏還不早早被宋治滅了? 作為一品樓延伸出來的戰斗勢力,尋常青衣刀客就更不可能知道一品樓底細。能夠知道這一點的,都是被多番考察,被認為品性過關、重點培養的精銳。 例如左車兒。 沈易雖然修為高絕,天資在整個一品樓都屬于鳳毛麟角,但畢竟加入時間不長,資歷尚淺,與聞機密的權限還不足,還只能成為冀州的兩名主事者之一。 因為不知道趙寧的存在,不知道一品樓的底細,更加不知道長河船行也是同伴,沈易對自身所屬的這個江湖勢力的真實龐大力量,并沒有清晰認知。 對尋常青衣刀客而言,能夠行俠仗義、為百姓而戰,就足以讓他們聽從號令——畢竟他們都是豪杰好漢,那就是他們的追求。 但對沈易來說,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他加入青衣刀客,完全是因為巧合,甚至說是一個誤會,他的品性并非多么高潔,只是喜歡打架,只是因為戰斗能飛速提升他的修為境界。 出仕為官,身居高位手握大權,富貴顯赫光宗耀祖,才是他的畢生追求! 那么現在,面對千鈞一發的形勢,他該如何選擇? 千鈞一發這個形容詞并不過分,飛魚衛已經來了,剛剛在刺史的班房,他見過了對方。這些人是肩負使命來的,平亂的過程中必要嚴查青衣刀客。 飛魚衛是什么存在,沈易心知肚明。對方代表的是皇帝意志,有密奏之權,所言能直達天聽。 在冀州的青衣刀客中,沈易的真實身份并非公開,但也絕不是不能探查到的。 因為主事冀州,所以不少青衣刀客見過他,這些人一旦被飛魚衛俘虜,他的身份就會大白于天下。 若想補救,只有兩種選擇。 其一,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捕殺知道他身份的青衣刀客。 其二,如果以上行動很難實現,那就直接向飛魚衛坦白身份,并在接下來的平亂過程中,將功折罪表明忠誠。 實話說,后者不是一個好選擇。 當然,這些都有一個前提:他決定叛出青衣刀客! 要舍棄自己青衣刀客的身份,從此只效忠與朝廷效忠于皇帝嗎? 這個選擇看似艱難,實際并不難做,如果只考慮利害關系,那它便只有一個決定條件:誰決定他的榮辱、命運,誰能給他最大的利益。 沈易打量這間代表長史權位、富貴的班房,無意識轉動著手中茶碗。 跟著青衣刀客,他能得到什么? 這五品長史的官位能否保???唾手可得的四品大權,乃至以后出將入相、光宗耀祖的人生理想,能否實現? 到手的富貴榮華,能舍棄得掉嗎? 沈易情不自禁去想:那些同為青衣刀客,往日奔波在江湖風塵中,風餐露宿不能見光,但如今已是朝廷命官,威風八面顯赫人前的修行者,還能舍棄權位富貴,重歸江湖嗎? 他腦海中冒出一句詩: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長史大人,外面有人求見,說是大人的故交?!?/br> 聽到這聲稟報,沈易的第一個反應,是有青衣刀客緊急聯系他。 雖然這種事從未出現過,也不符合規矩,但并不意味著在非常之事一點發生的可能性都沒有。 因為有這樣的顧慮,他沒有讓人把對方帶進來,而是自己起身去見。 來到衙門大門外,沈易看到等候在石階下的人,暗松一口氣。 來人并不是青衣刀客的聯絡人。 那是他在義軍時的一名親兵,起初有望御氣境,但在對北胡的最后一戰中受傷太重,損了根基,修為不存,連普通人都不如了。 這種人已經失去在軍伍中立足的可能,好在國戰已經結束,無需他再艱苦戰斗,之后卸甲歸田——也算不上歸田,就在冀州城討生活,于一家酒樓中幫工。 對方來找他的原因很簡單——活不下去了。 活不下去并非因為不夠努力,而是被東家欠了三個月工錢。他討要過好幾次,每回對方都說最近生意不好,沒有銀子。今日他又催了一次,于是被辭了。 被辭的理由是他身體孱弱,辦事不力,任他如何哀求都沒用,且沒有發之前的工錢。東家并沒有直接說不給,只說等有錢了再給。 親兵等不起,一方面被辭退后,他沒了吃飯的地方,三月未發工錢,以眼下的河北世道,他根本沒積蓄。 另一方面,他之所以一直討要工錢,是因為老母病了需要銀子。 親兵來找沈易,是希望沈易看在昔日并肩奮戰的同袍之情上,替他主持公道,幫他要回工錢。 正常情況下,這種事沈易不會拒絕,做起來也很容易,吩咐下面的人去酒樓一趟即可,而如果冷漠無情的回絕,傳出去會影響他的名聲。 但在問過那個酒樓的名字后,他沒了要幫親兵出頭的心思,那個酒樓竟然是刺史的親戚開的——此事在冀州官場不是秘辛。 推辭說自己今日公務纏身,明日再去酒樓后,沈易打發了親兵,一進門就吩咐下面的人,如果日后對方再來,那就無需再稟報自己,一律說自己不在。 回到班房,沈易繼續思考之前的問題。 過了半響,他讓人叫來州城駐軍中的兩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