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47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如若不然,歷朝歷代以來,為何每個世家舉兵,都會口稱為百姓誅無道? “這個道理,陳大人不會不明白。有大義又有兄弟情誼,陳大人那么重情重義的人,有什么道理不幫殿下?” 見黃遠岱說得確信無比,周鞅松了口氣,算是放下了心頭大石。他長于政務,做實事的本事鮮有人能及,但論心思活泛、智謀深遠,卻是遠不如黃遠岱。 跟黃遠岱碰了一杯酒,周鞅抹了抹嘴,由衷的笑道: “能在一場為了皇朝大義的戰爭中,跟手足兄弟并肩奮戰,本就是人間幸事,如今殿下跟陳大人又能在新的一場更正義的戰爭中,攜手并進,實在是再好不過。 “如此熱血佳話,才不負大丈夫豪情!實話說,我都羨慕不已?!?/br> 說著,他舉起酒杯,那意思是要為趙寧賀。 黃遠岱跟他碰了一杯,而后乜斜對方一眼,不無惱火的道: “殿下跟陳大人兄弟情義并肩而戰,你我同樣是手足之情,同樣是浴血同袍,你怎么只為殿下賀,不為咱倆賀一賀?你難道看不起我黃遠岱?” 周鞅先是怔了怔,隨即難得的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快要流出來,邊倒酒邊道:“你這混蛋,不就是想多喝幾杯嗎?今晚咱倆不醉不歸可好?” 說著,他舉起酒杯,“來來來,為了五年國戰,為了接下來的大道民生之戰,你我共飲此杯。自此之后,縱然是血灑疆場、埋骨黃沙,也休要再唧唧歪歪!” 黃遠岱哼了一聲,與周鞅一起一飲而盡,而后甩著膀子嚷嚷道:“如此莊重難得的大事,怎能只喝一杯?必須連喝三杯才好,快快滿上!” 第五三一章 志同道合(上) 皇宮,風雪亭。 這是狄柬之與張仁杰第一回 到風雪亭來,也是首次被皇帝私下召見。 兩人雖然在寒門官員中以實政才能、剛正自持著稱,有一定名氣,但畢竟只是四品官,還沒有進入權力上層的核心,算不得大人物。 既然不是重臣,等閑要見君王并不容易,就莫說被皇帝單獨召見了。 風雪亭雖然只是一座亭子,但在皇朝大員中,早就是權力圣地一樣的存在。 出入崇文殿不算什么,成為內閣成員雖然尊崇人數卻也不少,但能到風雪亭來的,除了前宰相與大都督,無一不是皇帝真正倚重、親近的心腹,寥寥無幾。 有傳言,能進風雪亭的官員,有可能被皇帝以親友之禮對待,那說明雙方不再只是單純的君臣關系,彼此間有了“情義”,意味著圣眷無上。 狄柬之跟張仁杰在三省六部摸爬滾打多年,也曾在州府出任過實權官職,自覺為朝廷做了不少事,頗有政績,卻從來不曾想過,這么早就有幸到風雪亭來。 風雪亭中的皇帝沒有著帝王冠冕,只是一身素雅清爽的常服,暫時褪去了帝王威儀,顯得很有儒雅氣,給人幾分親近感。 狄柬之跟張仁杰相視一眼,彼此都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對方想要他們不再只是把對方當作冷冰冰的,皇朝最高權力的象征。 “入了此亭,繁文縟節便不必在意,冠冕堂皇的言辭也可免去,我們不論君臣尊卑,只把自己當作一般無二的皇朝子民,說真心之言?!?/br> 在狄柬之跟張仁杰要大禮參拜的時候,坐在亭中的宋治擺了擺手,示意兩人直接進亭落座。 亭子中的白玉石桌上,除了茶釜茶碗別無它物,服侍在側旁的,也只有皇朝最大的宦官——敬新磨。 狄柬之稱謝之后慨然入座,沒有拖泥帶水故作姿態,張仁杰眼神略微變幻,拘謹恭敬之態并未全消,落座的時候屁股只是沾著石凳。 “今日叫你們來,是想聽你們說說對河北、中原十幾縣百姓鬧事,沖擊衙門殺官搶糧的看法——不是對百姓的意見,而是對州縣吏治的思考?!?/br> 宋治面容平和,語調不快不慢,就像是在跟人閑談,沒有任何威壓之氣。 他說得很清楚,要聽的是“思考”,篤信對方有真知灼見,如果狄柬之、張仁杰之前對此事沒有思考,那就不配跟他進行今日的談話。 張仁杰尚在暗暗措辭,狄柬之已是仗義執言:“蒙陛下信任,臣若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便是愧對君恩。 “陛下容稟:皇朝吏治已不可稱之為清明,而是到了非收拾不可的地步! “國戰期間,皇朝官將頗有功勛,也吃了不少苦頭,如今國戰結束,都在忙著犒勞自己,為此不惜大肆壓榨、搜刮民間財富,逼迫大戶、商賈花錢買平安。 “稍有不從心意的,便給對方扣一頂國戰期間勾結北胡,賣國為賊的帽子,任意拿捏。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州縣官吏貪墨賑災糧,并非此時獨有,歷朝歷代以來,哪次朝廷賑災撥下巨額錢糧,各級官員不先刮去一層? “臣對此事不以為奇,百姓同樣如此,只要有相當份額錢糧發下,百姓就能忍。對百姓而言,天災面前能夠勉強活著,已是可以感恩戴德的了。 “但這回不同,這回的饑荒非是天災,而是人禍。是王師克復中原部分州縣以及河北時,彼此爭功進軍緩慢,給了北胡刮地三尺的機會,這才導致十室九空! “百姓早有怨言,如今官吏又貪墨太多,讓太多百姓連茍延殘喘的活著都不能,所以怨怒爆發起來,才會生出接連不斷的亂事!” 狄柬之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沒有半點兒遮掩的意思。 所謂彼此爭功進軍緩慢,指代的就是宋治不讓鄆州軍、河東軍追擊殘敵,而是用趙玉潔、高福瑞的藩鎮軍上前。 張仁杰沒想到在皇帝面前,狄柬之敢于這般直言,不由得又驚又懼——皇帝說可以說真心之言,你就果真無所顧忌? 張仁杰正想為狄柬之打個掩護,說他向來說話不過腦子,請皇帝不要計較他口無遮攔,就聽皇帝頷首正色道: “狄卿所言不虛,不愧是名士賢才。有狄卿這番話,朕就可以放心讓你們去做下面的事了?!?/br> 張仁杰微微一愣,陛下竟然如此大度?陛下要交代什么事? 宋治站起身,負手來到亭子邊,隔著美人靠俯瞰皇城廣場、巍峨墻樓,遠眺燕平城筆直的朱雀大街,縱橫齊整的市井坊區,與鱗次櫛比的房屋飛檐。 他沉聲道: “江山社稷,首重是萬民安居樂業,男有所耕女有所織,而后才有盛世繁華、賦稅充盈、國勢強盛,朕自即位以來,無時無刻不在告誡自己這個道理。 “可心愿與現實總有差距,有時候落差還巨大無比,為了皇朝的千秋大業,為了后世的社稷穩固,有的事朕不得不做,有的人朕不得不用。 “如今天下紛紛,遍地艱難,各種矛盾不斷,實為多事之秋。國危思良將,板蕩識忠臣,國勢紛亂之際,朕希望有真賢才,能夠幫朕治理好這個國家。 “狄柬之,張仁杰,朕欲以你二人為諸州巡查使,官居三品,巡視河北、中原州縣吏治,確保地方不再生亂,讓州縣安穩渡過此次饑荒直到秋收。 “朕給你們便宜行事之權,州縣官吏,五品及以下者,若有貪贓枉法之事,可先斬后奏;縱然是四品刺史,也可以當場摘去對方的烏紗,羈押回京!” 說到這,他轉過身,目光炯炯的看著狄柬之與張仁杰:“朕希望你們可以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梁、社稷肱骨,不避艱險,不畏強權! “你們可愿意?” 狄柬之與張仁杰當即下拜。 前者道:“愿為國事舍身,不達目的誓不歸朝!” 后者道:“愿為陛下分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皇帝欣慰一笑,親自虛扶起二人,“若能如此,朕無憂矣?!?/br> 說到這,他指了指身旁的敬新磨,“州縣之中,多有jian惡之徒,朕會讓大伴派人護衛你們,助你們鎮壓宵小?!?/br> 張仁杰點頭不跌,滿臉正該如此和受寵若驚之色。 狄柬之則是眼神微變。 飛魚衛這種獨立于三省六部之外,不受宰相統轄不被群臣制約,由宦官主持只聽令于皇帝一人,且能監察百官的衙門,對官員來說無異于頭頂利劍、背后芒刺。 這對皇朝官僚體制而言,亦是傷害、是禍患。 但此刻寒門的最大對手是死而不僵的世家,不可能失去皇帝支持,只要飛魚衛不過分,他們就只能暫且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從皇宮出來,狄柬之眉頭緊皺,張仁杰則是喜不自禁、意氣風發。 見前者情緒不對,張仁杰打趣道: “狄兄,你我宦海浮沉多年,如今終于進了風雪亭,還被陛下委以重任,這正是該施展平生抱負、報效君王的時候,何故愁眉不展?莫不是事到臨頭怕了?” 他雖然為官有原則,但身為臣子,最大的原則便是為君父分憂,如今得到皇帝重視,又能大展拳腳,自然不能不高興。 狄柬之沉聲道:“飛魚衛不是什么好來頭,我們跟他們攪和在一起,前途堪憂?!?/br> 張仁杰哈哈一笑:“狄兄何苦總是憂心忡忡?” 說著他壓低聲音:“你應該知道,加強皇權是陛下的最大志向。 “挑起世家文武之爭,是為了削弱世家;消除府兵制施行募兵制,則更是對將門釜底抽薪;而后扶持寒門打壓世家,則是想要徹底送世家進墳墓。 “但寒門也有寒門的抱負,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便是我們的終極藍圖。 “可這不是陛下想要的! “陛下要的是不受任何掣肘的權力,所以用貴妃組建了內閣。什么是內閣?另一個中書、門下省罷了。但權力更弱,更依賴皇權。 “這就是分化寒門整體,進一步集中權力! “要不是時間尚早,三省都會消失,往后陛下發布的敕令,不用再擔心被門下省審核駁回,六部將只能聽令行事。 “但這還不夠,為了避免內閣聯合起來駕空自己,為了避免寒門官員抱成團抗衡皇權,這便有了可以監察百官的飛魚衛。 “飛魚衛一出,皇權之強達到頂峰,再也無法約束。 “這不僅是飛魚衛能夠監視一切,讓百官畏懼,還有皇帝要是看誰不順眼,就能用飛魚衛做臟活!大不了制造飛魚衛勢大難制、蒙蔽圣聽、殘害忠良的假象。 “而飛魚衛不像百官身后站著天下庶族地主,他們沒有根腳,只是皇帝的一條狗,哪天皇帝想要收拾它們,只需要招呼一聲,百官就會群起而攻之。 “狄兄你看,如此一來,皇權是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那時,百官也就是皇帝豢養的家奴而已,哪里還用擔心有人癡心妄想,說跟他共天下?” 狄柬之沒想到看似喜形于色、忘乎所以的張仁杰,竟然會有這般清晰無比、入木三分的見解,一時震動詫異的忘了言語。 皇帝加強皇權的一整套方案,的確是這般步步為營、循序漸進,以天下為棋盤、眾生為棋子,將世家寒門玩弄與鼓掌之中,堪稱鬼斧神工、天衣無縫! 這套方案的高明之處,并不是會一直萬分隱蔽,不被所有人察覺,而是即便明晃晃的擺在百官面前,世家與寒門都奈何不得。 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當大家發現皇帝的意圖時,無論世家還是寒門,都已入了轂中,有自己的對手敵人,沒有任何退路可言,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身不由己,只能向前拼殺。 世家勛貴也好,寒門士子也罷,百官別無選擇,若要有破局的機會,除非把一切都推倒,從頭再來! 可把一切都推倒,讓日月更迭,令山川變色,謀求破而后立,那現在朝堂上的重臣,民間的權貴,誰敢保證自己不會被亂世洪流沖死? 狄柬之好半響,才面如鍋底的問:“既然知道這些,你為何還這般高興?” 張仁杰笑瞇瞇的道:“陛下要至尊皇權,我們寒門要世家消亡,你我二人希望施展平生抱負、青史留名,大家各取所需,都可稱心如意,為何不高興?” 狄柬之一張臉頓時漲得通紅,左右看了一眼,拉住張仁杰,壓低聲音喝問: “為了一己之私,連家國未來都不顧了?連士大夫尊嚴都不要了?你的骨氣何在?你的良心安在?” 張仁杰示意狄柬之冷靜,好不容易擺脫對方的手,聳聳肩道:“何謂家國未來?寒門掌權不好嗎?皇權強大有什么關系? “習得文武藝,貨于帝王家,咱們本就是給人家做鷹犬的,當奴仆又如何?你我開始都是庶族小民,想要人前顯貴,如何能不人后受罪? “這天下除了陛下,誰又是真正自在的?誰上頭沒個主子?” “狄兄啊,大勢如洪流,你忤逆不了的。既然如此,想那么多做什么,你我不求家財萬貫,不去貪污受賄,還敢為了黎民百姓跟權貴叫板,所求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