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47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三個月怎么都不算久,尤其是對擋了蒙哥好幾年的鳳翔軍而言。王師戰力不能跟蒙哥的部曲相比,所以堅守三個月對鳳翔軍來說委實不難。 三軍士氣因此而重振。 加之趙玉潔雖然實力勝過魏無羨,但在后者不硬拼只糾纏的情況下,也拿他沒什么辦法。 事情做成不算難,而收獲足夠大,且失敗的后果很嚴重,故而隴山暫時被鳳翔軍守了下來。 “魏氏狼子野心,拋棄禮義廉恥,不顧忠君大義,倒行逆施神人共憤,鳳翔軍中的絕大部分將士,卻不是魏氏族人,他們是大齊的軍隊,是朕的將士! “他們為何就愿跟著魏氏反叛皇朝?王師已經到了城前,他們為何不肯棄暗投明,為何定要跟魏氏一條路走到黑? “戰事已經進行這么久,他們也死了不少人,是什么讓他們不顧生死,也要為虎作倀,自甘墮落?誰來告訴朕,這些人到底是什么心什么肺?!” 宋治憤怒的質問聲回響在大殿中。 看了一眼不無委屈的宋治,趙寧臉上沒什么表情,心里卻是哂笑不已。 國戰期間,高福瑞等人糾集寒門勢力,扶持涇原、邠寧等軍而打壓鳳翔軍,對他們而言,這是在對付世家,是皇朝大計,沒有過錯。 但他們短缺鳳翔軍的糧餉軍械時,餓肚子的是鳳翔軍全體,枉死的也是全軍將士,鳳翔軍感受到的,只會是皇朝對他們的不公! 這場戰爭對鳳翔軍將士而言,是在反抗昏庸無道的朝廷,是在為自己爭公平! 所以他們斗志尚算堅定。 這些話,趙寧懶得跟宋治說,屁股決定思想,對方根本不會聽。 在滿殿大臣,都因為宋治的悲憤低頭不言時,高福瑞站了出來,大聲道: “回稟陛下,鳳翔軍這些人都是狼心狗肺,這是顯而易見的!若非如此,他們就不至于不忠不義,就不至于割據叛亂,不至于貽害江山社稷!” 看了高福瑞一陣,宋治接受了這個解釋。 對他而言,也不會有更好更能接受的解釋了。 就隴右戰事,宋治有了最終計議:“之前北胡大軍剛退,北境邊關還需要大量王極境高手坐鎮,以防對方突殺回馬槍、入境襲擾劫掠。 “眼下邊關要塞都已修復得差不多,邊軍可以自行戍守關塞了,北胡也沒有回頭的跡象,所以那些王極境也可以撤回來,去隴右襄助貴妃剿滅叛賊?!?/br> 說到這,他深吸一口氣,勉強按捺住怒火:“傳令給貴妃,諸王極境高手到了之后,一個月之內,必須將魏崇山、魏無羨這對賊父子生擒活捉!” 宰相陳詢、參知政事高福瑞一起領命。 趙寧掃了一眼高福瑞的面色,推算出了對方的打算。 經過五年磨練激勵,國戰結束時,大齊明面上的王極境高手,加在一起已有三十多人,跟北胡大致持平——北胡雖然戰死了很多王極境,但并沒有后繼無人。 孝文山之役后,趙寧未能再大規模屠戮北胡高手,對方的王極境數量又逐漸提了上來。 皇朝這么多王極境高手,魏氏一族鳳翔軍一軍又能有多少? 雙方之間的差距有若云泥。 戰事不如宋治預料的順利,他不得不加派力量,但只要從北境長城返回的王極境們趕過去,優勢就會是壓倒性的。 事情議到這里的時候,已經過了午時,宋治心情不太好,便趁機讓大臣們下去用飯,申時過了再回來繼續,他也好緩緩心境。 每每這種情況,皇宮就會賜下飯食,大臣們不必回家來回折騰。 但一些修為高絕、地位不俗的大臣,也可以選擇回府用飯,反正來回迅捷,而且皇宮里的飯食,并不是每個人都吃得慣。 趙寧回了郡王府。 他在朝堂上都是個擺設,宋治巴不得他做個孤臣,不跟任何大臣來往,當然沒道理吃飯還在皇宮,跟百官們混在一起。 回了府,簡單吃了飯,趙寧尚在喝茶漱口,黃遠岱跟周鞅便進了門。 聽趙寧大致講完隴右之事,黃遠岱呵呵笑了兩聲:“這下魏氏可麻煩了,他們攏共就那么幾個王極境,一旦面對數倍高手,這仗可沒法再打下去?!?/br> 趙寧不置可否:“我看高福瑞的意思,是不會派世家高手參戰的?!?/br> 黃遠岱長長的哦了一聲:“那還可以打一打?!?/br> 大齊明面上的三十多個王極境高手,聽起來很多,其實幾個大世家就占了小半壁江山:趙氏、魏氏、楊氏。 乍看這很不可思議,但只要想想國戰的情況,就知道這并沒什么不合理之處。 趙氏、魏氏是排名前三的將門,本就高手多、底蘊足。 國戰時期,三大將們各自參與的戰場大勢不失,沒經受太大損失不說,還給了族中子弟成長機會。 像孫氏這種國戰前勢力不俗,有望取代趙氏的將門,國戰兀一開始,就在山海關之戰中損失慘重,連麾下部曲都折得差不多了,哪里有強盛可能? 其余世家,無論將門勛貴還是士人門第,經歷的戰事都很慘烈,死傷無數,很多英才沒成長起來,便已飲恨疆場。 反觀趙氏、楊氏子弟所在的河東戰場,從始至終就沒經歷過慘敗,魏氏雖然在隴右節節敗退,但也不是一潰千里,最后還穩住了陣腳。 且三家還有趙寧、魏無羨、楊佳妮這種天才,自己境界提升起來后,指點族中子弟很方便,家族受益不小。 一場國戰,絕大部分世家都慘遭削弱,唯獨這三家不弱反強。 其它世家的王極境高手,加在一起也沒這三家多。 “即便朝廷不用世家高手,帝室加上寒門,也有二十來個王極境,其中不乏王極境中期的強者,他們要是一股腦都去隴右,這一仗魏氏能怎么打?” 周鞅不認為魏氏還能繼續奮戰。 黃遠岱瞥了周鞅一眼: “要是魏氏被迅速鎮壓,世家們都會畏懼失聲,這天下又會被陛下牢牢掌控。而陛下下一個要對付的對象,必定會是趙氏。 “屆時咱們連自保都不可能,還怎么帶著平民百姓反抗不公反抗壓迫?” 周鞅聞聲一怔,愕然的看向趙寧:“殿下準備暗中襄助魏氏?!” 這是最大的可能! 若有趙氏相助,魏氏就有機會守住隴山。 兩家患難與共,趙寧有這個選擇順理成章! 面對周鞅如火的目光,趙寧擺了擺手,正色回應: “天下誰人不知,我趙氏一族家風剛正、滿門忠烈,是社稷柱石?趙氏怎么可能跟割據造反、禍亂一方的魏氏攪在一起?” 第五二六章 聞風而動(1) 聽罷趙寧的回答,面色緊繃的周鞅松了口氣。 他拱著手認真道:“殿下能夠如此想,實在是再好不過?!?/br> “老周你總是這般大驚小怪,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事?” 黃遠岱對周鞅方才的緊張神情很是不屑,撇撇嘴接著道: “殿下是皇朝郡王,身份何等尊崇,又是大齊唯一的戰神,地位何其重要,一言一行,自然都得順應天下民心。 “如今大戰方休,民心思安,殿下豈會逆勢而為? “跟反賊勾結,此事一旦敗露,不說陛下立馬有了正當借口對付趙氏,殿下的聲望也會隨即跌落谷底,再無出頭之日?!?/br> 周鞅不在意黃遠岱的調侃,反而大點其頭,認同對方的一番見解。勾結反賊這種事,想要一直隱蔽,明顯是一廂情愿,尤其是在要襄助非凡戰力的情況下。 但是很快,周鞅又變得憂心忡忡:“殿下不幫魏氏,魏氏撐不了幾個月,屆時陛下還是會打壓趙氏,如之奈何?” 沒誰相信宋治會不這么做,退一步萬步說,就算宋治會對幾個世家手下留情,這里面也肯定不會有趙氏。 趙氏的實力不允許宋治姑息。 面對這個實際問題,黃遠岱笑而不語,趙寧云淡風輕。 申時一過,趙寧回到皇城,跟宋治、眾臣一起在含元殿繼續朝議。 宰相陳詢拋出了今天的第二個重磅炸彈:中原、河北州縣之亂。 “四月二十日,松林鎮運糧隊伍中的民夫,在一些江湖修行者的蠱惑下,悍然圍殺押運隊伍的官差,致使九名官差全部當場殞命! “而后,二三十個民夫在這些修行者的帶領下,竟然喪心病狂的襲擊松林鎮官衙,包括松林鎮薔夫在內,二十多名官吏差役死于非命! “再后,這些賊子開倉放糧,引得松林鎮大亂,最后裹挾一百多名青壯百姓,在州縣高手趕到之前,遁入荒野不見蹤跡?!?/br> 陳詢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聲音沉重面色悲痛,仿佛正置身于一場血淋淋的天災人禍中。 他接著道:“四月二十五日,貝州歷亭縣有富商當街欺辱賣柴老翁,引發百姓群情激奮,圍毆富商及其隨從。 “縣衙官差趕到后,大肆抓捕百姓,雙方沖突之下,致使百姓一死多傷,于是有青衣刀客自酒樓中持刀而出,當街殺官救人,而后蠱惑大量百姓沖擊縣衙,歐殺官吏差役三十余,縱火焚燒官衙,搶奪官倉中的糧食! “莫州駐軍趕到時,已不見青衣刀客蹤影,只看到滿城炊煙、飯香四溢,如同過節的百姓?!?/br> 頓了頓,陳詢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五月八日,莫州唐興縣縣尉李虎,因蠱惑云柳村百姓攻打鄉紳莊園、對抗官差之事泄露,在被官吏審問時,于不明身份高手的幫助下,手刃官吏火燒縣衙。 “縣令、主簿之下,多名官吏或死或傷,之后遁入白洋淀不見蹤跡! “唐興縣縣丞,與李虎沆瀣一氣,誣告上官,本已被州府官吏押解回州,卻在半途被人劫走,州府官吏曝尸荒野,數日后才被找到。 “五月十六日,滄州樂陵縣,修路的百姓因不滿官府施粥棚的粥米太稀,鼓噪鬧事,質問賑災糧食去處,官府鎮壓之下激起民變,引發千余百姓沖擊縣衙,搶奪官倉糧食。 “城中有名的富商、大戶,遭受池魚之殃,家中糧食被洗劫一空,而后百姓占據縣令,舉旗造反......” “五月二十二日......” 聽到這里,面色青紫、五官抽動的宋治,終于忍受不住,怒發沖冠拍案而起: “反了,反了天了!這些刁民賊子,真是反了天了! “膽大妄為到如此地步,簡直令人發指,無所顧忌到這般氣焰,真當朝廷的大軍都是擺設,不能平滅這些許叛亂,不能讓他們九族盡滅?!” 之前用飯的那一個時辰,他好不容易調整好的心境,至此完全蕩然無存。 此刻皇案后的宋治,暴跳如雷的猶如一只瘋狂的老虎,震得殿中百官莫不畏懼低頭。 天子之怒,無人不懼。 不懼就會官位不保、人頭搬家,乃至親族罹難! 陳詢在陳述那些事情的時候,高福瑞一直戰戰兢兢,頗有些惶惶不可終日的意思,此刻被宋治一頓怒吼,嚇得渾身一顫腰身一軟,差些當即趴在地上。 眼見滿殿寂靜,他連忙起身離座來到殿中拜下: “陛下息怒!這些亂臣賊子無君無父、不忠不義,全都是暴民惡賊,所行之事神人共憤、罪不容誅!之前是臣等疏忽了,這就擬定策略,派遣大軍、高手鎮壓,一月之內,必能還世間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