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41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沒有你們的犧牲,就不會有能讓大齊天下看到耀眼希望的今天!” “我,趙七月,在此拜謝諸位!” 說到這里,趙七月俯身而拜,莊重到近乎虔誠。 校場上萬千將士,包括范子清在內,紛紛再度以拳擊胸,齊聲大吼三聲:“保家衛國,死不旋踵!” “保家衛國,死不旋踵!” “保家衛國,死不旋踵!” 趙七月站直身,環顧眾將士,接著道:“從乾符十三年開始,汴梁就一直在全力防守,北胡來了我們便戰,北胡退了我們也不能追擊。 “縱然我們的手足兄弟死傷無數,也只能看著他們全軍而退,無論我們心中有多少悲憤,都只能等待他們下一次進攻。 “這樣的戰爭,不是屬于英雄好漢的戰爭。真正的精銳之師,就該出動出擊,我們要敵軍敗,他們就得敗,我們要敵軍亡,他們就得亡! “將士們,大齊的脊梁們,今日,我們終于等到了今日,等到了我們兵強馬壯、戰力卓絕的今日! “現在,本宮命令你們,命令十五萬驍勇,全軍出擊!去主動尋找北胡大軍,去主動進攻北胡大軍,去主動殲滅一切你們看到的北胡蠻賊! “將士們,此戰必盡全力,此戰必競全功!去收復萬勝城,去收復匡城縣,去收復酸棗縣,去把你們的手足同胞、鄉親父老,從北胡的鐵騎下解救出來! “眾將士,本宮將與你們一同出征,此戰,不勝不還,不死不休!” 萬千將士將胸甲轟擊得砰砰作響,這聲音匯聚成洪流潮浪,遠傳何止十里,這些個大齊好漢無不是雙目如狼,氣勢如虎,意志如鐵,嘶聲大吼: “不勝不還,不死不休!” “不勝不還,不死不休!” “不勝不還,不死不休!” ...... 翌日,范子清率部匯同友軍,在陳安之的帶領下,作為左路軍直取萬勝城。 乾符十三年秋,汴梁只有皇后的三萬扈從軍,雖戰力不俗,到底兵少將寡,難以有所作為。 后來北胡大軍渡河南下,數個節度使的藩鎮被攻陷、兵馬被打散,靠著陳安之、蔣飛燕等人率領精騎,四處救援、接應、聚攏殘軍,這才讓汴梁北面西面的齊軍,一股一股匯聚到汴梁城。 在北胡集結重兵圍攻汴梁,兵臨城下的時候,城中青壯在趙七月的親自號召下,大批大批或上城助戰或直接從軍入伍。 凡此種種,才讓汴梁沒有被攻陷。 這一年多來,汴梁一直在養精蓄銳、恢復生氣。 因為一年前孔嚴華的死,皇帝對趙七月十分不滿,始終不肯讓汴梁軍出戰建功,還試圖將汴梁駐軍分散派往別鎮。 如若不然,汴梁軍早已出動。 有了乾符十三年的教訓,這回汴梁上下空前團結,加之汴梁這幾年的處境、作用,讓陳詢等人有了據理力爭的口實,宋治分化趙七月麾下兵馬、駕空趙七月的意圖未能實現。 宋治雖然忌憚趙七月,但國戰還沒分出明顯勝負,他還不至于妨害大局,不供應汴梁軍的糧餉。 這回出征,其實是趙七月、陳詢等人縱覽形勢,密切商議,在得到趙寧的支持后,自作主張的行為。 汴梁軍,包括軍中的陳氏、蔣氏子弟,還有諸多將士,需要建功立業。 ...... 率軍來到萬勝城前,范子清舉目眺望,但見城頭甲士林立,防備森嚴。 乾符十三年,他從這里被陳安之救走時,萬勝城已是殘破不堪,許多將士的尸體剛剛收斂,來不及挖坑掩埋,只能一把火草草燒了了事。 現如今,萬勝城被北胡將士修繕得比之前更加厚實、高峻,仿佛一座不可登臨不可跨越的雄山。 范子清望著那些北胡甲士,恍惚間,仿佛看到了昔日自己在守城時,身邊那些同樣嚴陣以待的同袍。 他們風華正茂,他們戰意堅決,他們為了保護家園,甘愿以命相搏。 那一戰,數日間,近萬將士戰死太半,最后只活下來八百人。 那在最后一戰之前,曾經站在城樓上,背對著絢爛秋陽光輝的主將,舉刀高吼著跟他們說,都給我站直了腰握緊了刀,血戰不退! 沒有人退。 主將也沒退。 他跟絕大部分人一樣,戰死了。 從萬勝城退走時,范子清都不知道主將的名字,只知道對方姓齊。 而今,三年過去了,百戰余生的范子清,已經不是當初的御氣境校尉,他成了統領一營將士的元神境主將。 他帶著五萬同袍,回到了萬勝城! 回到了昔日近萬同袍戰死的地方。 而今日,城頭不見當年同袍,能看見的,都是敵人。 同袍都已成了飛灰,再也看不到他們留下的痕跡。 范子清下了馬,只身向前。 在他身后,百余名甲士一起下馬,匯聚在一起,無聲的跟著他向前。 當年從萬勝城被救走的八百壯士,還能走路的,眼下都在這里了。 五十步后,范子清站定。 他身后的百余甲士站定。 而后,范子清摘下兜鍪,朝著落日余暉下的萬勝城,單膝下跪。 百余甲士沉默著,同時單膝下跪。 在他們身后,五萬將士看著這異常的一幕,卻沒有一個人出聲。 他們知道范子清等人跪的是誰,他們知道這一跪意味著什么,他們沒有說話,只是一起向萬勝城行注目禮。 范子清拔刀出鞘,伸出左手,割開手掌,握成拳頭,讓鮮血滴落,滴在這處曾經被同袍鮮血染紅的土地上。 百余甲士無不如此。 他抬起頭,雙目凌厲的盯著城頭,一字字道:“齊將軍,兄弟們,我,別部校尉范子清,帶著一百多兄弟回來了! “你們要是在天有靈,接下來幾天可要睜大眼睛,好好看著了,看我滅了這股北胡蠻賊,看我重新站上城頭!” 他要收復這座城池,他要為當年的同伴報仇,他要在這座城池里,給當年的兄弟們建立一座豐碑! 他要把戰死者的名字都刻在豐碑上,讓世人都記住他們當年血戰的功績,讓天下齊人都知道,那近萬條好漢,都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慷慨赴死的英雄! 第四六五章 我們是(下) 萬勝城的守城主將,是一名北胡萬夫長,王極境。 此刻,他正盯著范子清等人的異樣舉止。 國戰打到現在,兩軍將士傷亡不知凡幾,王極境修行者的數量,相應也達到了空前規模。 乾符十三年,博爾術麾下的王極境所剩無幾,但到了現在,不僅又恢復到了十來人的規模,其中還有新的王極境中期。 據說,察拉罕已經要成就王極境后期。 萬勝城的萬夫長,雖然只有萬余部曲,但仗著自己是王極境,完全沒把城外五大大軍放在眼里。至少,他認為對方不可能攻下城池。 這一兩年來,齊軍在各地陸陸續續開始反攻。 前期是敗多勝少,后期雖然勝仗越打越多,收復的城池也不少了,但零星也有被北胡大軍反攻得手,二度攻下城池的。 總體來看,這一兩年的戰斗,兩軍算是勝負參半。 “將軍,齊軍人數甚多,不下五萬之眾,來者不善,我們是不是該求援?”副將不無擔憂的向萬夫長提出建議。 萬夫長冷哼一聲,微微抬著下巴,乜斜著城外齊軍不屑道:“五萬之眾又如何? “當初我們攻打萬勝城時,城里有萬人防守,我們只有萬人進攻,就這樣,還在短短幾日內,就攻下了城池,近乎全滅守城的齊軍! “我們一萬人,怎么都相當于十萬齊軍!現在來的只有五萬人,我們又是守城方,他們拿什么攻下城池? “他們這不是來攻城,是來送死!等著吧,等我們滅了這股不自量力的齊軍,就能反守為攻,直驅汴梁城下,奪下汴梁城!” 副將見萬夫長如此有信心,細細一想,也覺得對方說得不無道理。 想當初,大軍攻占河北,那是秋風掃落葉一般,城中縱然有數萬駐軍,但凡看到一個北胡千人隊,就會戰戰兢兢,望風而潰者不知多少。 哪怕是到了中原,齊軍仗著堅城處處防守,傷亡也是數倍于大軍,還不斷丟城失地。這樣的齊軍,他們有什么好怕的? 次日清晨,齊軍四面圍城,開始了對萬勝城的進攻! 戰斗兀一開始,城頭的萬夫長,便覺得很不對勁——齊軍強得很不對勁! 那些直接躍上城頭的元神境、御氣境修行者,數量多得讓他頭皮發麻,粗略一看,不僅要多于城內守軍,而且還是兩三倍的差距! 就算五萬齊軍中元神境、御氣境修行者,整編成了陷陣營一起出動,這也讓萬夫長不能接受。 北胡大軍強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軍中修行者占比高,現在這個優勢蕩然無存不說,他們還陷入了巨大劣勢! 雖說五倍于己的齊軍,只有不到三倍于己的元神境、御氣境,整體來說修行者占比還是不如他們,但也足以讓這場戰斗失去懸念。 萬夫長大驚之下,連忙親自出手。 不出意外,他被陳安之攔在了城樓上,無法身入戰陣一步。 萬夫長早就看見了陳安之,當然也知道對方的身份與修為境界。之前之所以有信心,除了對自己的部曲戰力有把握外,還因為他的副將,已經是準王極境。 兩人聯手,要擊敗陳安之絕對是手到擒來。 可事情并非如此。 當萬夫長帶著副將,跟陳安之交上手的時候,他這才猛然發現,對方身后跟著的三個高手,竟然都是準王極境! 當年圍攻汴梁城的時候,萬夫長也是參過戰的,彼時汴梁軍中有多少高手,大軍的精銳修行者有幾何,他都很清楚。 簡單來說,彼時汴梁城駐軍的力量,也就只能勉強守住城池罷了。所以今天萬夫長在看到五萬汴梁軍來攻打萬勝城時,他才一點兒都不慌張。 他篤信汴梁軍沒能力大規模攻城掠地。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才過去一兩年,汴梁軍竟已脫胎換骨,強到了這個地步。 在修行者實力之外,萬夫長還看到了,攻打城池的齊軍將士,無不作戰悍勇、章法有度,小到三人隊五人陣背靠背的拼殺,大到百人千人的配合呼應,無不密切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