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35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他的語氣很不客氣。 趙玉潔跟趙氏的關系,他是心知肚明,不相信趙玉潔會坐視趙氏聲勢大漲。 趙玉潔嫣然笑道:“臣妾的意思是,陛下可以多設幾個節度使,分別統領中原的兵馬,再派一個人接替皇后娘娘為帥,協調各路兵馬作戰?!?/br> 宋治微微頷首。 這樣一來,就能避免某個人獨領中原好幾十萬兵馬,兵權過重尾大不掉的問題,而又能讓各軍有統一指揮,避免軍令不暢妨礙戰局。 趙玉潔有這樣的謀劃,讓宋治很是滿意,不過問題隨之出現:“若是多設節度使統領各部兵馬,那局面跟眼下防御使領軍有什么分別?” 這個問題趙玉潔無法回答了。 宋治便換了個問題,接著問道:“誰能接替皇后為帥?” 趙玉潔思前想后,有些躊躇:“人選并非沒有,副大都督......” 宋治擺擺手:“戰爭形勢逼人,修為不到王極境,不能統領大局?!?/br> 趙玉潔看了看宋治,琢磨著對方的心意:“臣妾以為,世家跟寒門王極境都不能用,不如就讓宗室的王極境去?” 宋治露出滿意之色。 他不想把中原好幾十萬軍隊和這么核心這么重要的地帶,交給世家的人,戰后論功的時候,世家的力量必然壯大,不符合他的既定國策。 但用寒門的人替代趙七月,只怕世家的人不服,也難以找到威望足夠的。這樣一來,派一個宗室王極境修行者過去,就成了最好的辦法。 其實宋治自己回汴梁是最好的,現在元木真受了重傷不能露面,他沒了致命威脅。 但宋治不能冒這個險。 他又沒親眼見證元木真的傷勢如何,僅靠趙氏的片面說辭,不能輕舉妄動,要是沒多久元木真再度出現,他又被迫出逃,那真就是威嚴掃地了。 再說,上回能逃,下回就不一定,之前元木真不知道傳國玉璽的作用,現在有了防備,下回就會有所針對。 “陛下,臣妾思前想后,覺得節度使還是要設?!?/br> 趙玉潔試探著道,“皇后回到汴梁,一舉扭轉軍心民心與戰局,眼下威望非同凡響,陛下若是不給大軍加官進爵,那些防御使恐怕就忘了陛下的恩威?!?/br> 宋治沉吟下來。 趙玉潔說得不錯,他跑了,趙七月回去了,還打贏了戰爭,尤其趙氏擊敗了元木真,改變了國戰大局,聲勢已成如日中天之勢,而帝室與之相比,顯得過于不堪。 只怕人心會有變化。 這個時候,他這個皇帝必須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這就沒比給將軍們加官進爵更好的辦法了。 給了將軍們實在好處,他們自然就會記得皇帝。 除此之外,宋治還有別的考慮。 那便是國戰大局。 大捷雖然有了,但大齊軍隊跟北胡軍隊的戰力差距,仍舊擺在那里,王師中的修行者數量劣勢,也非短期能彌補。 宋治不會天真的認為,國戰往后就是大齊占據上風。 眼下的形勢,僅僅意味著大齊有了守住中原、穩住大勢的機會。 博爾術麾下二十萬精銳大軍,鄆州如何能夠抗衡? 一旦鄆州失守,而楊柳城又沒有被迅速攻下,博爾術的部曲勢必全面進擊中原,到時候就需要大軍在地方州縣嚴防死守。 就算楊柳城被收復,趙寧能保衛鄆州一時,難道大齊軍隊就能立馬反攻河北了?能守城跟能攻城,中間的距離差得太多。 再者,已經得到河北的北胡,必然會重新調集軍力——比如說強擄河北青壯入伍,收買各地庶族地主,讓他們跟隨大軍再攻中原。 甚至是從已經被他們征服的達旦部調兵。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各地的齊軍殊死作戰,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只有封節度使。 因為節度使有地方軍政大權,總是要分州縣的,所以這些州縣既是防區也是山頭,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節度使必然賣力作戰。 一旦自己的州縣被攻占,節度使失去轄地,也就不再是節度使。 宋治不是昏庸無能的帝王,到了現在,對戰局有清醒認識,也不缺長遠考慮,中原的全面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一城一地的爭奪,在之后會變得極為血腥。 只有設立節度使,才能讓各地像河東那樣,變得比往常堅固。 另外,現今防御使、團練使麾下的將士,都是流民出身,不少人都拖家帶口,之前是靠軍士俸祿養著,境遇并不怎么好,這些流民軍隊對皇朝的忠心值得懷疑。 要讓將士們戮力作戰,僅靠家國大義不管用。 得給他們更加有力的理由。 讓節度使在轄區之內,給將士們分田置房重新安個不錯的家,這些將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業與親人,也會奮力抵抗北胡大軍的入侵掠奪。 其三,國戰打到現在,皇朝賦稅收入大減,而戰爭又格外消耗錢財,長此以往,朝廷必然無力承擔百萬大軍的軍餉,流民軍隊還能不心生怨忿? 只有給節度使一個地方,讓節度使自己籌備錢糧,才能為皇朝解決這個問題。 平心而論,分封節度使,對朝廷中樞的權力損害極大。 但在宋治想來,這些節度使再強再有害,也不會比世家門閥更妨礙皇權。 等到戰爭結束,國內穩定,朝廷再一步步削藩,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當年漢武帝連諸多王國的權力都能削了,要不是國戰,大齊那么多世家的權力他都一步步收了,一些節度使的權力他還削不掉? 再說,這也是戰爭時期,不得已而為之。 土地兼并嚴重,府兵制已經被破壞,再難拾起,募兵制之下,不如此不足以讓流民軍隊奮力作戰。 北胡大軍實在是太強,宋治沒有更好的辦法戰勝他們。 當然,設立節度使,給節度使劃分州縣建立藩鎮,不代表宋治會放手不管,他看向敬新磨:“大伴,飛魚衛現在的人手夠不夠用?” “飛魚衛隨時聽候陛下差遣!”敬新磨拱手回答。 “好,你選一批精干之才出來,之后朕會派他們去各個藩鎮任監軍。到了那時,節度使的一舉一動,就靠飛魚衛來把控了?!彼沃纬谅暤?。 “老奴遵命,必不會誤了陛下的事!” “研磨吧?!?/br> 議定了這事,宋治站起身,再度拿起玉筆,準備繼續草擬褒獎趙氏的詔書。 趙氏修行者聯合江湖高人,擊敗了元木真,趙七月獲得了大捷,都需要他這個皇帝來賞賜,宋治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涂。 有功不賞,他這個皇帝的英明何在?賞罰不明,三軍將士如何奮力作戰? 再說,國戰現在根本離不開趙氏。 至于讓趙七月離開汴梁,借口有的是。 而分封節度使的事,因為涉及到到方方面面——譬如各個節度使的轄地是哪些州縣,還需要細細研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宋治寫完詔書,趙玉潔忽然問:“陛下,若是皇后娘娘不肯回來呢?” 宋治眉頭微皺。 這不是沒有可能。 中原數十萬大軍的兵權,趙七月好不容易通過一場大勝掌握了,此時讓她回來,她若是百般推諉找理由怎么辦? 之前讓趙七月回汴梁,宋治可沒想過讓她手握重兵。 他本就是要廢后的,跟趙七月的關系如何不用多言,如果趙七月本就心懷怨忿,又在這種形勢下刻意咬著兵權不放,那將后患無窮。 “你有何策?”宋治問。 既然趙玉潔開了這個口,就應該有辦法。 趙玉潔不動聲色:“單靠外部施壓,事情總是難辦一些,弄不好會出問題,但如果內部有推力,這事兒就好做了?!?/br> 宋治微微點頭。 這話的意思很明白,要是軍中的防御使、團練使不服趙七月,鬧出一些聲勢、亂子來,亦或是表明趙七月沒有處理汴梁那邊,世家與寒門將領不合的復雜局面的能力,宋治便有了借口: “那就傳令孔嚴華,讓他聯絡各個防御使做些事——朕要分封節度使,正好給他一面拉攏人的虎皮大旗?!?/br> 第四一五章 恩威 張京的大軍離開汴梁,往楊柳城進發,有兩天行軍日程,今天在河柳村扎營。 黃昏時分,營地已經扎得差不多,剛剛見過皇后的張京,帶著親衛策馬回營。 “將軍,皇后娘娘說眼下軍務的關鍵,是保證軍令暢通、令行禁止,這是何意?” 帶領先鋒萬騎擊敗阿魯溫所部的牛進,在靠近營地馬速緩下來后,不解的問張京:“皇后娘娘這是懷疑將軍的軍令,得不到將士們貫徹執行?” 大軍明日就要抵達楊柳城,跟六萬北胡大軍展開至關重要的激烈決戰,對方戰力強橫都是精銳,大軍需要發揮十成戰力,容不得半點兒差池。 在這種情況下,軍令暢通只是基礎中的基礎。 要是大軍內部,有人跟張京不是一條心,對他的命令陰奉陽違,出戰的時候不肯出力,亦或是在激戰時拖后腿,那后果不堪設想。 牛進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有些為張京不忿,覺得皇后小覷了對方。 張京嘿然道:“不是懷疑,而是事實?!?/br> “這怎么就是事實了?軍中誰敢不服將軍,不遵將軍軍令,末將這就去摘了他的腦袋!”牛進頓時怒上心頭。 張京不滿的看了他一眼:“你這混球,又犯蠢是不是,你說是誰?你難道不知道是誰?他娘的還能有誰?” 被張京這一通問題轟炸,牛進羞紅了臉,梗著脖子道:“末將知道!末將這就去殺了劉達那混賬,給將軍出氣!” 劉達就是前防御使心腹,在戰前軍議上不愿作為先鋒出戰,還大言不慚理直氣壯的那位。 見牛進真要拍馬沖出去,張京沒好氣的一揮鞭子,抽在對方后背的鎧甲上,罵罵咧咧: “你這混賬,真是應了皇后娘娘那句話,立了軍功有了成績就小人得志,膨脹得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那劉達是你能私下打殺的?” 牛進摸摸肩膀,訕訕道:“末將這不是想著替將軍分憂嘛......” “瞧你那諂媚樣,哪里還像個將軍,真是丟本將的人?!睆埦┙逃柾昱_M,也到了轅門前,下馬步行入營的時候,讓親衛去安排擂鼓聚將。 “將軍打算怎么收拾劉達那鳥廝?”牛進好奇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