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25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 “寧哥兒,我心中一直有一些疑問,實在是忍不住,不吐不快?!北妼⑸⑷ズ?,趙啟陽來到趙寧身邊坐下。 趙寧微微頷首:“但說無妨?!?/br> “我在族中地位尋常,接觸不到核心機密,但也知道你在草原有眼線,能夠及時探聽很多消息,而且你腦瓜子聰明,凡事都能料敵于先?!?/br> 趙啟陽擾擾頭,“天元部要滅達旦部,你難道事先沒有接到消息?達旦太子跟達旦渾邪王兄弟相爭,可能引起極大禍患,你難道事先沒有預料?可你什么安排都沒做,就這么坐視了達旦部的滅亡!” 趙寧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放下茶碗,他平靜道:“還有什么疑問,一并說了吧?!?/br> 這話正中下懷,趙啟陽迫不及待的繼續往外倒豆子:“雁門關除了咱們趙氏修行者,四叔跟方墨淵麾下,還帶著兩千名御氣境以上的江湖修行者! “只要你想,完全可以讓他們封鎖雁山所有山嶺,讓今夜那些北胡兵馬進不來!可你并沒有這樣做! “這到底是為什么?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第三百一十章 注定的犧牲(上) 就算是六萬頭豬,在亡命狂奔的情況下,追殺也要殺很久。 好在是山谷,不是四面廣闊的平原,禁軍逃亡的方向只有一個,天元修行者追殺起來省事不少。 若非如此,以他們這區區五千人,就算個個都是鍛體境修行者,想要將這六萬禁軍基本清理完,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蕭燕站得位置很高,能夠看得很遠。 她之前把話說得很有底氣,但其實有自己的苦衷。 六萬禁軍不基本屠滅,但凡讓對方保有幾萬人的戰力,就仍然能夠支援雁門關,所以撤軍是不可能早早撤軍的,再怎么也要保證對方逃脫的部分,不能超過萬人太多。 蕭燕沒有料到的是,雁門關趕來的援兵會這么強。 “千人上下,全是修行者不說,境界還都在御氣境以上?”白音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向蕭燕建議:“我們該撤了,再不走就難以脫身?!?/br> 蕭燕這回沒有給出第二種答案,微微點頭:“收兵,撤退?!?/br> 她并沒有半點兒慌亂,不只是臉上沒有這種表情,心里也沒有這種情緒。 首先,時間已經過去不少,六萬禁軍在自相踐踏的過程中,被他的兵馬追殺的死傷殆盡,就算未競全功,剩下的禁軍也只有萬人上下,沒了戰力。 以這些人現在的狀態,唯一的選擇就是撤回燕平,不可能再繼續到雁門關參戰。 其次,蕭燕對趙寧始終心懷戒備,對方就算是撒豆成兵,她都不會特別意外,現在只是派遣了一群修行者過來,她完全能夠接受。 蕭燕先讓修行者們離開山谷,按照既定的撤退的路線分股隱入山嶺。 她在原地站了好一會兒,在確定趕來的雁門關修行者中,沒有趙寧本人后,這才不無失望的跟白音一起消失。 ...... 何文進率領的六萬禁軍,在靈丘縣邊界遇襲的軍報,在翌日就傳回了燕平。 崇文殿中,包括皇帝宋治,宰相陳詢,參知政事孔嚴華,兵部侍郎魏無羨在內,十來人俱都臉色難看,沉默了好半響沒有言語。 “禁軍馳援失利,雁門關要獨對二三十萬北胡軍,接下來的戰斗會很艱難,依照北胡如今表現出的戰力,邊關基本不可能守得住?!?/br> 魏無羨在燕平閑了半年,如今因為國戰和皇帝態度的轉變,終于獲得了兵部侍郎該有的權力,這時見眾人都不說話,便主動開口,“要想雁門關擋住北胡中路軍,必須派遣新的援軍過去?!?/br> 這話立即引來孔嚴華的反對,他的態度很有依據: “這幾日來,從山海關攻進來的蠻子,已經連克三縣一州,兵鋒直指燕平!禁軍守衛京師尚且兵力不足,哪里還有余力再分兵支援雁門關?一旦京師丟失,后果不堪設想!” 孔嚴華說的是事實,天元左賢王部在攻克山海關后,短短三日之內,先鋒三萬精騎長驅三百里,所過之處,大小城池或者被強大修行者攻占,或者就是州縣官員直接嚇得棄城而逃。 一日前,平州防御使的軍隊,五萬兵馬,嘗試截殺這股精騎,結果一碰就碎。那名防御使倒還算硬氣,沒有見勢不妙就率先逃跑,而是戰死在了陣前。 左賢王部的策略明顯是快攻,先鋒精騎完全不理會周邊城池,就一條線往燕平城攻來,路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目的就是要盡快深入,以力破局,制造恐慌。 燕平城防御戰已經迫在眉睫。 當此之際,京師四十萬禁軍,在已經分出十二萬分別馳援雁門、山海關,且都已經戰敗折損的情況下,哪里還能再度分兵? “要說雁門軍也是自己作戰不利,竟然放了一股兵馬深入到了腹背,要不是他們的防線出現漏洞,何文進部怎么會遭逢大難?” 孔嚴華冷哼一聲,繼續道:“雁門軍誤國是不爭事實,他們的困境也是自找的!此時朝廷不降罪于他們也就罷了,想要燕平再支援他們,那已經不可能!” 聞聽此言,魏無羨大怒,陰沉著臉寒聲道:“雁門關要不是兵馬少,根本顧不過來雁山防線,眼下這種局勢怎么會出現?說到底,這是安思明的罪責!” 孔嚴華雙眼一瞪:“這關安思明什么事?作戰不利就是作戰不利,哪來這許多借口?” 見魏無羨跟孔嚴華兩人,又要因為世家、寒門的立場不同,彼此攻訐推諉責任,宋治氣不打一處來,喝斥兩人住嘴。 “照魏卿看,沒有援軍,雁門關能不能守???”宋治問。 魏無羨搖搖頭,“絕不可能守得住?!?/br> 孔嚴華剛想譏諷兩句,顧及到宋治的態度,只是冷哼了一聲,“雁門關若是守不住,燕平就會腹背受敵,這個責任誰能來承擔?” 魏無羨眸底掠過一抹殺氣,正要針鋒相對,宋治已經憤怒的一拍桌案:“國戰若是敗了,大罪在朕如何? “朕是要你們商量出贏得戰爭的法子,不是讓你們去想誰來承擔責任!局勢艱險,需要皇朝上下齊心協力,摒棄爭斗一致對外!再有人跟朕說那些沒用的廢話,休怪朕不念君臣之誼!” 孔嚴華偷偷看了宋治一眼,見對方是真的發怒,不由得心頭一動。 到了這時,他才算終于確定,宋治是真的要暫時放棄打壓世家了。 “啟稟陛下,要想燕平不失,首先就得避免腹背受敵,所以雁門關必須要守住。 “我們無力支援雁門關兵馬,但只要雁門軍能保證,再沒有北胡軍滲透進來的事情發生,軍械物資丹藥符兵,朝廷還是能大規模運往雁門關的。 “等到各地防御使的軍隊趕到京師,再分一部分去雁門關,也不是什么難事,所以雁門關能再堅守三兩個月就成?!?/br> 這時,宰相陳詢說話了。 皇帝對魏無羨跟孔嚴華的態度,讓他也終于摸清了皇帝的心思,這時候放心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作為宰相,他要么不說話,話說出來,就得確?;实鄄粫瘸舛菚杉{,否則,他這個本就是應聲蟲的宰相,就當真沒有半分權威可言了。 “宰相此言甚是。就如此辦吧?!彼沃喂煌饬岁愒兊慕ㄗh。 接下來,就給雁門關支援多少物資丹藥的問題,眾人討論半響,很快拿定了主意。 而后,議事進入到最關鍵的部分:京師防御戰怎么打。 皇帝的意思很明確:不惜一切也要守住燕平! 理由很簡單:從古至今,中原皇朝從未被草原人打下京師。 若是大齊皇朝被蠻子打得丟了京城,必然遺臭萬年,被后人世世代代嘲笑。這份恥辱,皇帝認為背負不起,也不認為滿朝文武,跟大齊八千萬戶子民背負得起。 “此戰,朕與燕平共存亡,誓死不退!卿等也休得心懷僥幸之念。倘若大齊丟了京師,朕與卿等都是罪人,唯有以死謝罪!”宋治態度堅決 ...... 從崇文殿出來,已經是明月高懸。 魏無羨等人都領了差事,走得快,孔嚴華放慢腳步,有意跟宰相陳詢落在后面。 “陛下要跟燕平共存亡,我等做臣子的,自然得捐軀赴國難,哪怕戰死城前,也不能讓蠻子踏入城門。不過,宰相覺得,這一戰我們勝算有幾成?”在身邊無人之后,孔嚴華低聲問陳詢。 陳詢雖然是世家出身,但陳氏已經完全成為宋治的棋子,本身正在從世家向名門轉變,所以跟孔嚴華關系并不差。 “算上從山海關逃回的孫康等人,燕平有八個王極境,要制衡天元左賢王不難。但論大軍戰力,禁軍卻是跟北胡軍難以相比,只能守城,無法進攻?!?/br> 陳詢字斟句酌,“燕平大戰不可避免,守城勝算還是很大,只要撐到各地防御使的軍隊趕來,這一戰我們未必會輸?!?/br> 這些年隨著寒門崛起,不算趙氏,大齊已有十來個王極境。在山海關丟了兩個,拋開宋治本人,如今集中在燕平的還有八個,要制衡天元左賢王等人不難。 “北胡的王極境修行者,不會只有已經暴露出來的這些。所以對方的王極境高手數量,其實要遠超我們?!笨讎廊A意味深長的說了這么一句。 陳詢沒有接話。 這個問題不難想象,畢竟北胡還有第三路大軍,天元可汗也一直沒有露面。 “陛下是國之根本,斷然不容有失,一旦戰事不利,我們決不能將陛下置于險境。倘若北胡軍真能圍燕平城,我們必須在此之前,護衛陛下離開?!?/br> 孔嚴華將自己的心里打算說了出來。 陳詢默然頷首。 這是必然的。 不管宋治是不是真想跟燕平共存亡,是不是昭告了天下他要這么做,他們這些大臣,都必須確?;实勰軌蛟谖kU降臨前,及時脫身。 ...... 趙啟陽話說完后,并沒有在趙寧這里得到想要的答案。 趙寧只回了他一個問題:燕平能不能守??? 趙啟陽離開的時候,一直在想,燕平能守住會是什么局面,不能守住又會是什么局面。他知道趙寧的意思,對方就是要他自己多思考。 不過趙啟陽的疑問,也沒有持續太久,他想要的答案,也很快隨著形勢的發展,漸漸浮出了水面。 這是因為他接到了一份隱秘軍令:準備退往晉陽! 晉陽,是趙氏基業所在地,也是河東重鎮,三面環山、易守難攻,有大片河谷平原、物產豐富,“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簡單來說就是攻防兼備,能進能退。 自古以來,割據三晉大地的諸侯,無不以晉陽為中心。 其地距離燕平一千里,距離雁門關三百多里。對趙氏而言,雖然大都督府、鎮國公府在燕平,但實際上晉陽才是雁門關趙氏族人的腹背。 軍令傳到了趙啟陽這個級別,就說明行動馬上就要開始。 而這個時候,天元左賢王的軍隊,已經逼近燕平城。 趙啟陽忽然明白了,趙寧之前一系列不合理行動的用意:對方等的就是這一天! 第三一一章 注定的犧牲(下) 做完自己的事情后,趙啟陽翻來覆去睡不著,又去找了趙寧。 恰好趙寧還沒休息。 “我仔細想過,寧哥兒種種反常行為,其實就是在坐視達旦部被天元部兼并,眼睜睜看著安思明所部覆滅,縱容北胡修行者翻越雁山襲擊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