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20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在楊佳妮帶著趙寧給她出的主意,去找那些核定軍功的文官,承認她和她的部曲,浴血殺敵的戰果,不然就惱羞成怒,拿丈二陌刀砍出個公平時,趙寧跟趙玄極坐到了一起。 “孔嚴華傷得這么重,徐明朗那老匹夫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你打算如何應對?” 趙玄極問這個問題時,并沒有擔憂的意思,他相信趙寧在做事之前,心里一定有了打算。 “不止是孔嚴華,往后無論是哪個文官來,敢不承認雁門軍的戰功,我都會出手?!?/br> 趙寧態度明確,“就算是徐明朗來了,就算是到了朝堂上面對陛下,鬧出個天翻地覆來,我也不允許他們剝奪將士血戰的功勛?!?/br> 趙玄極肅然道:“這樣一來,后果會很嚴重?!?/br> 趙寧笑了笑,不以為意:“能有多嚴重?我有兩戰首功的戰績在,縱然行事囂張跋扈了些,終究占著道理,難道戰爭剛剛勝利結束,陛下就要為此將我下獄? “他要是真這樣卸磨殺驢,將門豈不人心大亂,天下人又會怎么看? “事到如今,哪個世家還不知道,陛下在奪世家的權,在奮力培植寒門?文武殊死相爭的情況下,世家身不由己是沒錯,但這不代表大家心中沒有怨氣。 “所以最嚴重的處罰,不過是不封賞我個人的軍功,再罷官奪職而已?!?/br> 趙玄極嘆息一聲,對皇帝的所作所為,沒有妄自評價,只是對趙寧道:“要是真被罷官奪職,對你個人仕途的影響就太大?!?/br> 幾年之后,趙寧是可以再度進入雁門軍任職,但品階不會提升,依然只是個五六品——說不定還得從頭再來。 “這回我必須要出這個頭,作為此戰軍功最大的人,只有我可以稍微肆無忌憚些,別人行事不顧規矩,下場就會很慘?!?/br> 趙寧依舊淡然,“至于被罷官奪職,那正是我想要的?!?/br> 趙玄極微微一怔,“你早就打算離開雁門軍?” “這一戰后,我在雁門軍的威望已經建立,哪怕是數年之后回來,地位依然牢不可破。繼續呆在雁門軍也是無事,反而會把我束縛住,讓我不能去該去的地方?!?/br> “你接下來要去做什么?” “去做更重要的事?!?/br> “比仕途更重要?” “與之相比,仕途不值一提?!?/br> ...... 崇文殿,皇帝在批閱奏折,盛裝在身的趙玉潔,則在一旁伺候。 皇帝批閱過的折子,她會分門別類的放置好,皇帝想要先看哪里的折子,她也能立即抽出來,兩人配合得很是不錯。 這種事其實有專門的官員來做,完全不用讓一個嬪妃來插手。后宮不得干政,這也是大齊祖制。 但是現在,因為某種原因,這個成例或許正要被打破?;实墼谡J可趙玉潔的能力后,已經不忌諱讓她看奏折的具體內容,偶爾還會問問她的看法。 徐明朗進來時,趙玉潔退入了帷帳后,皇帝放下手中折子,瞧了徐明朗一眼,對他的來意很清楚。 “趙寧當眾毆打核定軍功的官員,連參知政事都未能幸免,還放出話來,誰敢質疑雁門軍戰功,他就跟誰對陣證明?!?/br> 徐明朗行禮后面色難看的道,“陛下,趙氏這是目無綱紀,罔顧君上,是不是該把大都督叫回來當面斥責?” 如果沒有趙寧鬧這一場,哪怕趙氏態度稍微軟一些,徐明朗都能把軍功評定、發放拖延下來,辦成扯皮案子,借此給雁門軍釋放一個信號: 要么軍功拖上三年五載,乃至看不到發放日期;要么就消減部分軍功,將大頭給安思明部。趙氏自己去選。 軍功沒有著落,雁門軍將士必定不滿,趙氏肯定坐不住,作為雁門軍主將和大都督,如果他們不解決將士軍功問題,就會失去將士擁戴,平白給安思明機會。 而只要徐明朗立場堅定,皇帝暗中支持,這件事就算趙玄極當面逼迫,在朝堂上鬧騰,那也是半點用沒有,最后只能乖乖就范。 現在趙寧這么不講道理,擺出了不擇手段、不顧后果,也要維護雁門軍將士軍功、利益的態度,就已經凝聚了雁門軍人心,將文官推到了對立面。 軍功拖延不給,雁門軍怨恨的只會是核定軍功的文官,乃至是朝廷,而不會對趙氏有怨言,甚至還會格外感念趙寧維護他們的舉動,從而更加心向趙氏。 不管怎么說,現在文武之爭這么激烈,三軍將士都是發自內心敵視文官,天然會傾向趙氏一些。 到了這會兒,事情已是非常難辦了,趙氏強硬至此,徐明朗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只能讓皇帝出面。 皇帝冷哼一聲。 趙玄極戰時撤換即將破敵的部曲,戰后又讓趙寧如此胡作非為,他豈能容忍?在他看來,趙氏做將門第一世家太久了,已是桀驁不馴,尾大不掉。 “雁門軍將領當眾毆傷核定軍功的官員,阻礙朝廷辦差,軍紀渙散,目無法度,必須嚴懲:著令軍功消減兩成!”皇帝說出了第一條敕令。 徐明朗聽得心頭大喜,趙寧的所作所為,無非是要凝聚軍心,現在皇帝以此為借口消減雁門軍戰功,讓將士利益受損,就會讓雁門軍怨恨趙寧與趙氏。 不過消減兩成軍功,幅度遠不如預期。 按照徐明朗的打算,趙玄極報上來的軍功,他本來是要借口北胡并不難打,雁門軍折損過多是作戰不利的體現,雖勝猶敗,克扣掉至少半數的。 不僅如此,他還會把剩下的半數軍功,大頭給安思明所部。 但現在不行了,就趙寧這個由頭,不能克扣更多軍功,太過火了心思就太明顯,只會適得其反。 “趙寧行事乖張,對上官不敬,著令罷黜一應官職,削奪現有官品,五年之內不得錄用!”這是皇帝的第二條敕令。 徐明朗暗暗點頭。 趙寧是趙氏最杰出的子弟,未來的希望與家主,現在讓他成為白身,還讓他五年內不得出仕,這不僅是重挫了趙寧的囂張氣焰,對趙氏的家勢也是不小打擊。 此舉有釜底抽薪之妙,若能配合相應舉措,起到的作用會更大。 這個相應舉措,皇帝馬上就給了出來:“著令孫蒙入京?!?/br> 孫氏家主孫蒙,是將門內部,跟趙氏對立的山頭勢力領頭者。 徐明朗很清楚,孫蒙之所以能在將門內部另立山頭,跟趙氏抗衡,靠的,也是皇帝的暗中支持。 要不然,只是將門第三的孫氏,憑什么跟趙氏分庭抗禮? 趙氏是軍方第一世家,還是外戚,如今趙七月更是皇后,想要收趙氏的兵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皇帝早就開始了布局。 皇帝眼下召孫蒙入京,很顯然,是對趙玄極的大都督之位,有了更進一步的考量。 就在徐明朗以為,皇帝對付趙氏的舉措,已經到此為止的時候,皇帝說出了第四條敕令: “眼下在雁門軍任職的楊氏子弟楊佳妮,一并罷官,她跟楊氏修行者在此戰立下的戰功,暫時擱置不賞?!?/br> 徐明朗心花怒放,暗自大贊一聲。 這是制造楊佳妮等人,被趙寧跟趙氏連累的假象,挑撥趙氏跟楊氏的關系,讓楊氏疏離趙氏。 第二四零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 朝廷的軍功評定結果,下達到了雁門軍。 此時,雁門軍已經盡數回歸雁門關。 在趙北望的命令下,三軍將士在騎兵訓練的大校場集結。而后按照流程,公布了朝廷的軍功評定,升官的升官,賞賜的賞賜,撫恤的撫恤。 唯二有功還被懲罰的,就是趙寧跟楊佳妮。 氣氛并不熱烈,早就從將校們那里,知道“軍功被消減兩成”的將士們,在憤怒之余,心情都很低落。 冒著生死之險,血戰得來的戰功,被朝廷打了折扣,偏偏還無處喊冤,只能默默承受,自認倒霉,誰心里都會很難受。 從宣讀朝廷文書的文官那里,將士們得知了,軍功被消減的原因,是雁門軍將校桀驁不馴,對核定軍功的文官動手,如此舉止必須得到懲罰、訓誡。 他們當然知道,這指代的是趙寧。 但沒人會就此怨恨趙寧。 因為安思明的軍報,跟對年輕子弟戰力的合理評判,皇帝打心眼里認為,趙寧的軍功水分濃厚,所以他對趙寧在雁門軍將士心中的地位,完全估計錯了。 對雁門軍將士而言,沒有趙寧,他們兩戰不會贏得那么順利,甚至都不會贏。情況若是如此,將士死傷會更多不說,又何處來的這些軍功? 兩成軍功的消減,跟趙寧對雁門軍的戰績貢獻不能比。 更何況,若無趙寧出頭,按照孔嚴華、徐再勛這些家伙的軍功論斷,他們還遠沒有手上這些軍功。且趙寧還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相當于被趕出了軍伍。 是以此時此刻,雁門軍怨恨的只有朝廷,而不是趙氏。他們對趙寧和趙氏,是發自內心的感念。 朝廷的軍功評審與賞賜結束后,文官們相繼離場,就在雁門軍將士們,以為他們也要緊跟著回營的時候,他們看到趙寧走上了點兵臺。 眼下的趙寧,一身青衫,沒有著甲胄。 他已經不是雁門軍的將領。 看到兩袖清風的趙寧,想起趙寧的所作所為,很多雁門軍將士們,都是喉嚨發硬,雙目泛紅。如馮牛兒這種,本就敬佩趙寧的將士,更是眼含淚花。 而趙寧接下來對眾將士所說的話,則是直接讓他們的情緒點燃,很多人當場就熱淚奪眶而出: “本將......本公子,因為這回的過錯,連累很多將士的賞賜受損,那是眾將士血戰得來的戰功,是老父老母與家中妻兒生活的希望,每一分都珍貴無比,所以本公子自責尤甚。 “眾所周知,本公子在達旦部跟達旦可汗、太子有賭局,贏了不少金銀,現在,本公子就用這些金銀,來彌補大家的虧損?!?/br> 說著,他揮了揮手,一群群甲士,便將一個個箱子抬了出來。 聽到趙寧自稱什么公子,還說出這番話,無數將士頓時眼紅如血,更有許多漢子當場站了起來。 內心的感動、心潮的翻涌,讓他們情緒激昂,想要大吼出聲,讓趙寧收回這些金銀,表明自己絕對沒有怪罪趙寧的意思。 他們是并肩浴血,把性命拴在一條褲腰帶上的生死同袍,怎能接受趙寧這樣的好意? 趙寧為他們已經做了足夠多,且不說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現在連官位都丟了! 但在他們出聲之前,趙寧就擺手制止:“這不是什么恩賜,而是眾將士應得的。 “軍中講究公平,我帶你們出生入死,我帶你們血灑疆場,我帶你們埋骨他鄉,我靠你們擊敗強敵,我靠你們功成名就,我靠你們楊名塞北...... “我沒能保住你們的軍功,可我若是連你們應得的東西,都給不了你們,那我就沒資格做你們的將軍,沒有臉面面對戰死的將士,沒有資格做一個雁門軍! “收下屬于你們的東西,繼續鎮守北境,保家衛國,這是軍令......不,這是我最后的希望?!?/br> 說著,趙寧轉過身,走下點兵臺。 “少帥!” “少帥怎能自責......” “少帥留步,我們不能......” “少帥......” 眾將士群情激奮,無不起身高聲呼喚,很多人明顯都帶上了哭腔,這些流血、戰死也不流淚的鐵血漢子,現在卻一個個淚如泉涌。 他們想要表明心跡,挽留趙寧,可趙寧已經走下點兵臺,消失在甲士身后。這讓他們悵然若失,也讓他們心中愈發難受——跟之前不一樣的難受。 “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