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9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不知過了多久,她嘴角浮現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推事院果真只是用來對付將門的嗎? 在她看來,當然不是。 皇帝布局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讓文武水火不容,形成了當下雙方拼死互相攀咬、殊死斗爭的局面,難道只是為了文武制衡、權力平衡? 徐明朗沒有皇帝的支持,沒必要跟將門過不去,皇帝沒有別的圖謀,又何必冒著朝政不穩的風險,拾掇文武相爭到這種局面? 門第、將門、寒門三足鼎立? 如果皇帝所求的,只是這么一種局面,根本沒必要設立推事院。 在推事院出現之前,皇帝就已經快要達成這個局勢。 這個全新的衙門,絕對不簡單。 趙玉潔敏銳的嗅到了,腥風血雨的味道。 她喜歡這種味道。 血腥味越弄,就有越多人會死,就有越多空間會空出來,天下也就有了更多機會。唯有亂流涌現,孑然一身的她,才能逆勢而起。 近在眼前的這個機會,她沒道理不拼盡全力抓住。 正被皇帝當刀子使的人,心懷怨忿,但他卻不知道,皇帝刀子這個身份,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不惜拼得頭破血流,都想要爭取到的身份。 徐明朗是刀子,推事院是刀子。 趙玉潔眼下不能被稱為刀子,她還沒到那個位置,沒有那個份量。 天下風云,皆出自帝王。 借助帝王,才能乘風而起。 但她要借助這天下第一人成勢,要在某一天達到“天下風云出我輩”的境界,首先就必須成為這個人手中的刀。 刀與刀,也是不同的。 有些刀,用過之后,注定要被拋棄;有些刀,則會被主人一直隨身佩戴。 她要做后者。 如何才能做后者? 要抓住機會,抓住最大的機會,就得洞悉大勢的根本。 這個根本是什么? 趙玉潔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這讓她嘴角的詭異笑容,多了幾分血腥之意。 宰相義女的身份,讓她成功入宮,但她此刻已經明白,她要走得更遠,走到最后,就必須拋棄這個身份,用另一個頭面活著。 這種事,她已是輕車熟路。 這一路來,她先后拋棄了很多身份,鄉野姑娘、趙氏義女、北胡jian細、宰相寵妾......現在要拋棄宰相義女這個身份,她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縱然每拋棄一個身份,就意味著對前一個身份,對那個身份周圍的人的背叛,她也毫不猶豫。 她只是一顆小草,脆弱渺小,要活下去本就艱難,怎能有道德束縛? 如果她還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那就必須把自己變成藤蔓,攀著橡樹一直到頂,最終把橡樹變成自己。 在趙玉潔拿定主意的時候,皇帝來了。 她收拾好心情,換好笑臉,盈盈迎了出去。 機會不會多,可能過了今天,皇帝又不來了。如果外面形勢有變,皇帝甚至可能永遠都不會再來。 如果那種局面出現,終有一天,她會死在皇后手上。 服侍皇帝坐下,兩人不近不遠的閑談兩句,皇帝就掏出書冊,打算讀書。 以往每到這個時候,兩人的交流就結束了,皇帝看一陣子書,就會離開紫竹宮。 趙玉潔很清楚,皇帝到她這里來,無非是做做樣子罷了。 以往,她對這種局面束手無策,但是今天,一切都不同了。 “陛下,剛剛宰相來了?!壁w玉潔主動道。 皇帝淡淡的哦了一聲。 “宰相說他現在心存疑慮?!壁w玉潔接著道。 皇帝看向趙玉潔,面容平靜,眼神如常,沒有問一個字。 但是放下了書冊。 趙玉潔將她跟宰相的談話,一字不落的盡數轉述給皇帝。 在這個過程中,皇帝只是安靜聆聽,沒有任何說出任何意見與評論,但他也沒有打斷趙玉潔。 直到趙玉潔說完,皇帝這才不咸不淡的道:“你倒是冰雪聰明,竟然能看出國政大事背后的隱秘?!?/br> “臣妾在宰相府的時候,時常幫助宰相整理文書,各種公文看了不少,也經常跟宰相談論政事,宰相并不曾在臣妾面前避諱甚么?!壁w玉潔解釋道。 “原來如此。你是宰相義女,有這個待遇不奇怪?!?/br> 沒有波瀾的說完這句話,皇帝再度拿起書冊,目光又要投到書本上。 趙玉潔咬了咬嘴唇:“臣妾斗膽,敢請陛下,讓臣妾回歸本姓?!?/br> 皇帝再度看向趙玉潔,“為何?” 趙玉潔沒有躲避皇帝的目光,堅定道:“臣妾本就是鄉野百姓,無心攀附世家,進入宰相府都是命運使然。 “自打臣妾入了宮,便一心只想伺候好陛下,如果臣妾在這世上有個身份,那也只是陛下的淑儀?!?/br> 皇帝的眼神終于有了變化,初時訝異,而后玩味,最終化為了然。 “既然你懂得政事,那你就說說,眼下的大齊朝堂,是大都督說了算好一些,還是宰相說了算好一些?”皇帝問。 “大齊只屬于陛下,無論朝堂之事,還是天下之事,全靠陛下一言而決。大都督跟宰相,只需要聽陛下吩咐即可?!壁w玉潔低頭道。 皇帝臉上有了一絲笑意。 他的目光重新落在書冊上,“你本姓什么?” “吳?!?/br> 皇帝微微頷首,“吳,吳媚,不錯。吳媚聽令?!?/br> “臣妾聽令?!?/br> “吳媚,明日到崇文殿伺候。讓朕看看,你是不是能整理好文書?!?/br> “臣妾領命,謝陛下隆恩!” ...... 從這一刻起,趙玉潔不再是宰相安插在宮中的眼線,而是成了皇帝的雙面細作。宰相的一舉一動、心中所想,都不再能瞞過皇帝。 ...... 軍帳內,安思明合上手書,長松一口氣。 手書來自皇帝,由飛魚衛送達。 內容簡單明了,皇帝先是斥責了他的無能,指出他臨陣之際不懂得機變的錯誤,而后表示,折損的修行者會補充,讓他好生辦差,戴罪立功,否則二罪并罰。 “陛下這是讓我陣前抗命??!” 安思明看著那句不懂機變的評語,心里是有苦說不出。 在給皇帝的密報中,他說他攻下黑石谷關城后,馬上就能完全攻克黑石谷防線,卻被趙玄極臨陣換下,將軍功給了趙氏將領。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斥責他不懂機變,是讓他當時可以謊稱兩軍戰士,已經混戰在一起,他部撤不下來,而后強硬的繼續進攻,一鼓作氣拿下鳳鳴山。 這樣一來,大功就會到他頭上。 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他攻下關城后,根本無法突破黑石谷內的第二層防線,撤下來是沒辦法。要是趙玄極讓他繼續作戰,他部就有全軍覆沒之險。 不過,安思明卻明白皇帝的意思。 只要他能拿下鳳鳴山,就算陣前抗命,有皇帝給他背書,他也完全不用擔心什么。他沒有這樣做,是讓皇帝最為惱火的地方。 別人不知,安思明豈能不清楚,這回皇帝之所以下令雁門軍出關,攻打北胡“弱旅”,可不是為了讓趙氏立功,而是在給他創造立功機會! 因為他的嫡系部曲中,修行者占比極高,不是雁門軍可比。所以皇帝相信他部的戰力,認為他部只要上了戰場,就能建立非凡功勛,壓制趙氏諸將。 若能如此,安思明就能帶著大功,在雁門關建立不俗威望,迅速站穩腳跟,并進行后一步拉攏寒門將校的計劃,跟趙氏分庭抗禮,達成分化趙氏軍權的目的。 可安思明沒有做到。 正因為知道自己讓皇帝失望了,所以安思明才咬牙謊報軍情。 而現在,他知道自己賭贏了,皇帝選擇了相信他。 往后再有戰事,他就不必過于忌憚趙玄極的軍令。 不過安思明也知道,短時間內,雁門軍只怕沒有再出關的機會?;实劬退阆胍龀炙?,也不能明目張膽,只讓他部出兵掃蕩草原,不讓趙氏將領出動。 “要蟄伏一段時間了?!?/br> 安思明將手書點燃燒掉,長嘆一聲,神色蕭索,“也不知下一次戰爭機會,什么時候能再到來......” 第二三五章 耀武揚威(三更) 天方大亮,天元、契丹兩軍,就分別派了使者到雁門軍營地,詢問他們是否可以開始拔營撤退。 按照前日跟雁門軍的約定,他們今天就要返回。眼下他們打包好了一應物資,算是臨行前再知會雁門軍一聲。 畢竟,這場戰爭名義上的勝者是雁門軍,天元、契丹兩部,是靠太子、可汗去燕平謝罪,才求來安穩撤軍機會的。 趙寧早已集結了馬軍乙字營、丙字營,在兩軍使者到來后,就親自帶著這兩營輕騎,出了雁門軍大營。 敵軍撤軍,大軍理應監視。 但趙寧卻不只是去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