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9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達旦太子言語數變,說完又眼巴巴的看著趙寧,他知道趙寧必然還有要求,“趙將軍還有什么吩咐?” “三萬匹戰馬,優良戰馬?!壁w寧目不斜視道。 鳳鳴山騎兵陣戰時,雁門軍戰馬損失不小,而對騎兵來說,戰馬比普通將士精貴,也更稀缺?,F在有機會補充,他當然不會放過。 畢竟,誰也不知道,事后朝廷會不會原數彌補雁門軍的損失。 “好好,三萬匹戰馬!”達旦太子連忙答應。 趙寧瞟了達旦太子一眼,“別忘了,你得在王庭所有人面前,當眾向我道歉?!?/br> 達旦太子張了張嘴,只覺得滿口苦澀,早知到時候還要跪,之前趙寧剛回營的時候,他就不跪了,“都......都聽趙將軍的?!?/br> “回去吧,本將要修煉了,沒事不要再來打擾?!?/br> 看著趙寧進帳,毫不客氣的放下簾子,被晾在外面的達旦太子,臉色陣青陣紫。身為太子,他何曾有過這種待遇? 不過他現在沒心情對趙寧不滿,反而是大大的松了口氣,畢竟,他的太子之位暫時保住了,不會被巴圖給奪了去。 要是讓巴圖成為了太子,以他倆的關系,他都不敢形象,往后自己會過什么樣的日子,在達旦可汗賓天之后,他能不能活下去。 快速回到王庭,達旦太子將跟趙寧見面的情況,對方提出的條件,一字不落的回稟給了達旦可汗,希望對方趕緊照辦。 聽說“一千萬金”跟“三萬匹戰馬”,達旦可汗拿在手里的酒杯一抖,差些又砸到了達旦太子身上,他先是一陣rou疼,旋即滿面怒容: “用大齊的話說,你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一千萬金意味著什么,你不知道?三萬匹戰馬......你不知道此戰我們損失了多少戰馬?!” 達旦太子雖然畏懼達旦可汗,但還是鼓起勇氣,義正言辭道:“大汗,現在是生死存亡之秋,先保住性命、保住王庭要緊,些許財物......” “這是些許財物?!” 達旦可汗一張胖臉憋得通紅,“一千萬金......多出的兩百萬金,你來出!這么多年的太子,你也積攢了不少家底,如今是王庭生死危機,拿出一部分來!” 達旦太子手腳頓時僵住,眼神閃躲,哪里還有半分剛才大義凜然的樣子,“臣,臣哪有這么多財富......” 他是太子,兩百萬金未必拿不出來,畢竟他麾下還有很多貴族,湊一湊絕對不是問題,但那也太傷筋動骨了。 一個可汗一個太子,就此僵持下來,圍繞著一千萬金跟三萬匹戰馬,該從哪里出的問題,竟是沒能達成統一意見。 而后,他們把很多貴族叫了過來,讓大家分攤份額。 結果,這些性命尚且在兩難之間的王公貴族們,卻一個個視財如命,在你出多少,我出多少的問題上,彼此爭論不休。 一萬金的數量,都要面紅耳赤扯皮很久,甚至有人捶胸頓足,破口大罵。 這種爭論,持續了一日夜,也沒個真正的結果。 貴族們全神貫注,投入到了財富算計的戰場,拼殺的渾然忘我,時而互相結盟,時而相互拆臺,時而哭窮喊冤,時而以死相逼,手段繁多,斗爭精彩。 要是天元、契丹兩軍殺過來的時候,他們能齊心協力,將這會兒展露出的聰明才智,投入到戰爭中去,天元、契丹兩軍,斷不至于這么快殺到王庭來。 而眼下互相爭斗的臉紅脖子粗,雙目冒著綠光的貴族們,是這樣心無旁騖,好似天元、契丹兩軍已經退了似的。 這種爭斗,持續了整整兩日。 第三日,巴圖沖進王帳,不顧禮儀貴族,對所有人大聲疾呼: “天元、契丹兩軍的使者,這兩日頻繁出入雁門軍營地,而在今日,他們更是有使者隊伍,在雁門軍的護送下,往南邊去了!” 一語既出,吵鬧如同菜市場的王帳,頓時寂靜無聲。剛剛還精神奕奕、斗志昂揚的貴族們,這下就像是被抽走了魂魄,一個個六神無主,呆立當場。 恐懼,將他們從名利場拉回了現實。 “本汗出五百萬金,太子出一百萬金,其余的在座所有人平分,馬上回去將財物抬出來,三刻后未到者,殺無赦! “三萬匹戰馬,王庭出一萬,余者你們平分,一日之內,必須送到雁門軍營地,延誤者,斬!” 達旦可汗霍然起身,又急又怒的大吼出聲,眼神死死盯著在場所有人??此臉幼?,誰要是再敢多說一句,明顯就會立馬被他推出去斬首。 眾貴族驚駭之余,接觸到達旦可汗吃人的眼神,知道對方已經怒不可遏,再多說只會是自討苦吃,一個個唯有領命。 貴族們魚貫而出的時候,怒其不爭的巴圖在心里想道: 要是大汗早這么強勢,爭論何至于持續這么久?刀架在脖子上了,還不知道同心協力,非得腦袋搬家了才醒悟,但那還有什么用?! ...... 望著眼前堆積如山的金燦燦的金錠,與一箱箱五光十色、晃人眼球的珍寶,趙寧覺得這個大帳,已經成了世間最強大的奇兵。 他笑得一時收不住嘴角。 在他眼里,這些財富不是金子銀子,而是一個個強大修行者,一件件非凡符兵,是敵人血淋淋的頭顱,是大齊的太平江山,是趙氏一族的昌盛強大! 從帳篷里出來,看著雁門軍將士們,興高采烈的將一群群戰馬牽引去馬廄,聽著他們熱切振奮的談話聲,趙寧心胸無比敞亮。 此役收獲,遠比之前預計得大。 三萬匹戰馬進入雁門軍,其實是充公,提升的是大齊軍隊的戰力。朝廷不夸贊也就罷了,斷不至于無端攻訐,也攻訐不了。 只不過,這個充公,充的是雁門軍的公,力量是掌握在趙氏手里的。 至于合計一千萬金的財富,當然是都要進入趙氏庫房。 數量雖然多了些,必然惹人眼紅,但這畢竟是達旦部自愿貢獻的,非劫掠而來,文官們就算攻訐,效果也不會大。 歷來大軍作戰,將門世家都會借機獲利。 打仗會死人,將門子弟會陣亡,符兵也會損失,收集戰利品無可厚非,皇帝總不能既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皇權與世家共天下,就是這副模樣。雖然這話沒人會拿在明面上說,但規則就是這么個規則。 世家如果不能從戰爭中攫取財富,壯大自己,誰會吃飽了撐得,失心瘋了,冒著生死危險,帶著族中子弟征戰沙場? 做個安安全全的文官不好嗎? 文官在任上,利用手中權力,要賺取財富還不方便? 同理,這也是眼下的大齊文官,百般抵制戰爭,日日鼓吹“刀兵入庫、馬放南山”,方為太平盛世的原因。 因為一旦有戰爭,將門只要取得勝利,就能迅速壯大自身。 這世上的買賣有很多種,獲得財富的方法也數不勝數,但卻沒有一種比得上戰爭,來得直接高效。 戰爭的本質,向來是搶錢搶糧搶地盤。只不過草原軍隊干得明目張膽,而中原皇朝對草原的戰爭,多是保護自己的錢糧地盤。 戰爭的起碼追求是獲利,趙寧這回跑到雁門關來,早早謀劃、參與這場戰爭,自然不是為了將士戰死,族人折損。 而是為了讓趙氏借此機會,更加壯大。 朝廷不給的,他自己弄;皇帝不給的,他自己拿。 “寧哥兒,天元、契丹兩軍的財物,也送過來了?!壁w辛滿面春光的跑到趙寧面前,遞上了手里的禮單。 他現在已經確認戰爭結束了,天元、契丹兩部會撤軍,之前在路上的疑慮一掃而空,對趙寧料事于先的智慧,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掃了一眼天元、契丹兩部的禮單,趙寧輕笑一聲。 雖說蒙赤跟契丹可汗,要給皇帝上書,趙寧跟趙氏不好阻攔。但他們畢竟是要通過雁門軍辦事,沒點好處,雁門軍憑什么大開方便之門? 第二三一章 信誰 安思明在給皇帝寫密報。 他已經坐在案桌前兩個時辰了,可卻一個字也沒有寫出來。 這份密報,要說清此戰的詳細情況,送給皇帝。但這份密報又事關他的身家前途,并不那么好寫。 若是如實稟報,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安思明當然不必糾結。 但能如實稟報嗎? 很顯然,這正是讓安思明苦惱的問題。 黑石谷一戰,他的嫡系部曲死亡近半,尤其是修行者,更是死傷過半。而如此巨大的付出,換來的軍功,卻只是攻克黑石谷關城。 如果鳳鳴山最終是從黑石谷被攻破的,安思明所部功勞還大些,但鳳鳴山是被趙寧從白風口突破的,他攻克關城,也就僅僅是攻克了一座關城。 些許軍功,與付出完全不成比例。 這些銳士,可是皇帝分外關注,寄予厚望的寒門勢力,皇帝是要安思明帶著他們沙場建功,進一步蠶食雁門軍軍權的! 現在軍功沒有多少,安思明已經辜負了圣命。 軍情如實稟報的下場,安思明用腳指頭想也只能知道。 他的地位會保不住,他會被人取代! 安思明想起自己的身世。 他有一頭卷發,碧色的眼珠子。他的確不是中原人,而是西域胡人之后。 在大齊這個強盛無雙、兼容并包的國度里,慕名逐利而來的胡人隨處可見,才智卓著做官的胡人也不少。東瀛來的遣齊使,就有不少在官府出仕。 大齊開朝之初,便有很多草原貴族驍將,在軍中就任高位。譬如,突厥人阿史那思謨。 阿史那思謨做右武衛大將軍,沒有人非議,因為人家靠得是實打實的戰功。但安思明呢? 他沒有軍功。 他能有今日地位,一靠鉆營媚上,二靠王極境的修為。但安思明心知肚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他能出任高位,跟那些被破格提拔,顯赫人前的寒門士子,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皇帝需要一些沒有根腳,不是世家子弟的人,來占居高位,分世家大族的權! 說到底,他不過是皇帝對付世家大族的一枚棋子。他最大的人生使命,就是來分趙氏的軍權,這是他在皇帝眼中,唯一的用處。 沒了這個用處,他什么都不是。 皇帝要撤換他,輕而易舉,而且不知道有多人拍手稱快! 而現在,他正在面臨此生最大的危機。 他已經是雁門關防御使,他不能丟掉這個高位,他已經習慣了榮華富貴,他不能想象自己跌落塵埃后,會被多少人嘲笑、踩踏。 那樣的悲慘人生,有什么意義,有什么活頭? 安思明眼神逐漸堅定,拿定主意放手一搏后,他開始奮筆疾書: “......北胡軍隊戰力尋常,所依仗者,唯自西域購置的甲胄、長弓而已。雁門軍兩戰皆為仰攻,處盡劣勢,得勝原因也在于此...... “第二戰中,黑石谷最難攻克......大都督嚴令臣下,務必攻克黑石谷關城,臣不得不全力施為......臣戮力攻打關城,將北胡預備兵力,全部吸引至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