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 次日,天還未亮,趙寧便在軍營點了一千輕騎,隨后一路向北。 塞北跟漠北是不同的地理概念,長城以北都叫塞北,漠北特指中原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北,與之對應的是漠南,即沙漠戈壁以南、陰山以北地區。 漠北因為位置更北,所以更加苦寒,楊佳妮要去漠北砥礪修為,看重的就是那里惡劣的環境。所謂環境惡劣,不獨指自然環境,還有人文環境。 窮山惡水多刁民,越是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民風就越是彪悍輕死,漠北草原的馬賊,就比漠南的馬賊更多更兇惡。 趙寧率軍離開雁門關后,首先進入的是漠南草原。 好在楊佳妮到雁門關也不久,北上就是前幾日的事,走得應該不遠,趙寧這才能按照王柔花的吩咐,先嘗試找到對方匯合,再帶著對方一同北上。 在茫茫草原找幾個人,這對普通人來說自然是大海撈針。 但趙寧的隊伍里并不缺元神境高手,找人就變得不那么費事,而且王柔花也有交代楊佳妮,一路上要在顯眼的位置留下記號。 趙寧沒有先找到楊佳妮,倒是碰上了另一群人。 天元部族右賢王的使節隊伍。 他們正在返回天元王庭的路上。 因為他們的隊伍里有很多裝著珍寶的馬車,所以腳程不太快,而趙寧這邊都是輕騎,趕路的速度自然就更勝一籌。 趙寧隊伍里的斥候發現右賢王的隊伍時,對方也發現了他們。 草原說起來遼闊,卻也不是海面那樣平坦,陰山北麓的地形并不簡單,而且再往北就是高原地帶,山川其實不少,所以也存在最好的行進路線。 在這個路線上,兩支隊伍碰上了。 在追趕上右賢王的隊伍時,趙寧下令乙字營放緩馬速,全員戒備。 第一六七章 交鋒 天元王庭右賢王察拉罕,剛過不惑之年,有著高原人普遍擁有的黝黑色皮膚,多年的高位生涯,早就讓他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度,那雙銳利的眸子尤其攝人心魄。 天元可汗之下,除卻太子,便是左、右賢王地位最高。在這一點上,天元王庭公主蕭燕,都得往后靠一些。 這位在人前只展露出王極境初期修為的強者,實際境界已經達到了王極境中期——這也是天元王庭韜光養晦的一貫策略。 右賢王在戰馬上回頭,看到盔明甲亮、鮮衣怒馬的雁門軍輕騎,在為首一名身著明光鎧,英氣逼人的少年將軍帶領下,不疾不徐而又大搖大擺行進過來。 他勒住馬韁,下令隊伍停止前進,面色不變,只是遠遠打量那個少年將軍。 “大王,這個少年將軍,便是雁門關守將趙北望的嫡長子,也是趙氏目前確立的,唯一的家主繼承人。 “據公主殿下說,她之所以在燕平城行動失利,就跟這個人脫不開干系。而且公主殿下懷疑,這個少年將軍,甚至可能是代州之事失敗的最大因素! “在公主殿下的評判中,這個少年將軍的智慧,可以用‘大智近妖’來形容,絕對不能等閑視之。 “只是不知他此時帶著這么多輕騎追趕上來,所為何事?!?/br> 察拉罕身邊,一位年逾半百,看起來很文雅很有智慧的黑袍老者,學著齊人士大夫最喜歡的撫須動作,若有所思的說道。 察拉罕不動如山,淡淡道:“能讓公主殿下鎩羽而歸的人物,自然不能小覷。公主說他是大齊罕有的年輕俊彥,那就絕對不會錯?!?/br> 在右賢王身邊充當謀士角色的老者,一板一眼的道:“說起來,趙氏一族里多是沙場殺伐之輩,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趙北望的夫人值得一說。 “去年代州之謀針對的就是對方,結果伏殺趙北望夫婦的計劃失敗,對我們來說貽害不小。 “現在趙氏又出了個這么個少年妖孽,還忽然來了雁門關,這里面的深意值得尋思。 “況且,至今為止,王庭也沒有揪出那個齊人‘jian細’......” 聽到王庭的那個jian細,察拉罕不由得眼簾低沉。 作為右賢王,他很清楚,這個jian細對王庭的掣肘有多大。 不清除這個jian細,王庭幾乎是寸步難行。誰也不知道,王庭的大事機密、軍事部署,什么時候就被泄密。 但偏偏這么久過去了,這個jian細就是沒找到! 就如之前趙寧在大理寺監牢對蕭燕說的那樣,他敢說出天元王庭存在這個jian細,就是篤信他們查不出來。 當蕭燕回到天元王庭,帶來這番說辭的時候,當時包括右賢王在內,都覺得趙寧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結果表明,事實還果真如此。 若非代州之事已經發生,蕭燕經營得好好的細作勢力,在一夜之間陡然崩塌,天元王庭都會認為趙寧這是在信口雌黃,天元王庭根本沒那個jian細! 現在天元可汗很憤怒,右賢王也壓力很大。 總而言之,凡此種種,都讓右賢王在看到趙寧時,思緒凝重。 雖然他表面上看起來云淡風輕,威嚴不受分毫影響,但內心里卻是思慮萬千,不曾也不敢掉以輕心。 眼見雁門軍輕騎已經追上來,趙寧帶著數騎先行,筆直朝自己靠近,右賢王察拉罕收斂精神。 他要親自會一會這個,天元王庭來日的重點對手——趙氏的家主繼承人、雁門軍的少帥。 趙寧見右賢王主動先下了馬,也不刻意拿捏姿態,翻身下馬前行兩步,跟對方見禮——無論如何,大齊跟天元王庭目前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 “天元王庭右賢王察拉罕,見過趙將軍?!?/br> “雁門軍趙寧,見過右賢王?!?/br> 兩人身份相差其實很懸殊,但因為國家地位的關系,趙寧無需有太多禮節,在對方以手撫胸躬身施禮的時候,他只是簡單抱拳了事。 對天元部族右賢王察拉罕,趙寧前世很熟悉。 作為天元可汗、太子之下,兩位最有地位的實權大王之一,察拉罕出生高貴,是天元可汗的堂兄弟,擁有跟天元可汗一樣的姓氏:孛兒熾君。 所以他的全名是孛兒熾君.察拉罕,一如蕭燕的真名:孛兒熾君.燕燕特穆爾。 與之相匹配的,是察拉罕的修為實力與軍事才能,前世天元大軍攻破雁門關時,對方就是先鋒主將,率先突入關城。 當時他以王極境中期的修為,在關城橫沖直撞、大殺四方,無人能擋。 十年國戰中,察拉罕更是屢立大功。 燕平城被破,就是他跟左賢王聯手為之,當時大齊唯一的一位元神境中期強者,就是被他倆在那時陣斬。 在此之后,被察拉罕擊殺的大齊將門高手,不計其數。無數年輕天才,軍中驍將,本來有可能走得更遠的大齊俊彥,都在他手里成為沙場白骨。 后來,要不是宋治及時成就王極境中期,并在短短數年之間,就一只腳踏入王極境后期,且時常御駕親征,填補了大齊頂級修行者戰力的空白,只怕大齊也堅持不了十年。 往事如煙,但并未在此刻,于趙寧的心中掀起多少波瀾。 重生已經一年,很多事情,他現在都已經能夠做到淡然視之。 這不是他單純的看開了什么,而是他已經做得足夠好,改變了許多事。 這些,都給了他自信、底氣與希望。 “我等前腳剛走,趙將軍后腳就追了上來,不知所為何事?”右賢王不動聲色的問。 他心中的真實問題是:趙寧莫不是來請他們回去入關的,大齊莫不是允許他們去燕平城了? 趙寧微微一笑,“奉陛下之命,本將要率騎兵巡視草原?!?/br> 他這話說得波瀾不驚,落在右賢王耳中,卻讓后者心中涌起萬丈波瀾。察拉罕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趙寧身后,那一千精銳騎兵身上。 草原大小部族,在名義上都是大齊的屬臣,天元可汗見了宋治,也是要行臣子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齊對草原有控制權。 但在實際上,大齊邊軍已經很久沒有大規模進入草原巡查。平日里或許有各種往來,大齊也是派遣文官帶著使節隊伍出關。 像趙寧這種,隊伍里沒有文官,而是帶著一千精騎出動的事,近幾十年很少出現。 “可是有哪個部落,受到了馬賊侵擾,請將軍前去相助?”察拉罕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很平靜的問。 趙寧掃視一圈察拉罕的部屬,淡淡道:“沒有馬賊,大齊邊軍就不能進入草原了?” 因為心懷鬼胎的緣故,察拉罕心里咯噔一聲。 草原上雖然有四大部族的王庭,但中小部落依然不少,后者碰到馬賊侵擾,請求大齊邊軍相助的事,雖然不多,但也有。 在這種情況下,大齊邊軍出動,就非常正常。 然而趙寧的回答,卻告訴察拉罕,眼下并非這種情況。 那么趙寧這個趙氏家主繼承人,未來的雁門關主將,蕭燕眼中的妖孽、大齊絕無僅有的年輕俊彥,突然帶領邊軍到草原巡視,其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 察拉罕不能不多想。 “當然,天朝天兵,任何時候都能巡視草原?!辈炖睕]有任何破綻的說道,面容一如既往的淡然平和,不見深淺,又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對大齊的恭順: “如果趙將軍要去天元部族的王庭,本王很榮幸能跟將軍同行。天元王庭上下,也會因為將軍的到來蓬蓽生輝,必定好生招待將軍?!?/br> 趙寧哪能不知察拉罕這番話的試探之意,輕笑一聲: “右賢王不必這般試探,本將大可以明白告訴右賢王:此番雁門軍是有人會去天元王庭,但卻不是本將。 “不過,本將對天元部族一向很有興趣,來日若有有暇,倒是很想去拜訪,屆時若是右賢王還記得今日的話,可不要忘記招待本將?!?/br> 說完這些,不等右賢王再說什么,趙寧隨意抱抱拳,“本將尚有軍務在身,就不跟右賢王多說了。你我來日必能再見,到時再把酒言歡、秉燭夜談不遲?!?/br> 說著,趙寧揮了揮手,示意后面的隊伍跟進,自己輕揚馬鞭,一馬當先從右賢王的隊伍里徑直前行。 天元王庭的使節隊伍,讓開了中間的道路,目視、目送趙寧帶著雁門軍輕騎,目不斜視、威風凜凜的從自己面前經過。 過程中,道旁的右賢王一直沒有說話。 直到一千雁門軍全部走遠,右賢王這才沉下臉來。 此時,他眼中有殺氣。 是之前一直在掩蓋的殺氣。 如果可能,他可以輕而易舉殺了趙寧,乃至吞掉這一千輕騎。 但他不能。 眼下形勢跟去年趙寧初至代州時,已經有天壤之別,他今日敢對雁門軍動手,明天大齊就會對天元王庭宣戰。 “大王,趙寧這小子的幾句話,大有深意啊,看來巡視草原的雁門軍,不止他這一支?!焙谂劾险邔に贾?。 這是趙寧已經說明的事,察拉罕已經消化完畢,他現在思索的,是趙寧后面那句話:來日你我必會再見。 這是什么意思? 來日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