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他們哪里是為了扇,而是為了那扇上的詩,到時只需在期刊上將過往竹扇上的華夏詩做一個往期匯總,每次期刊上刊登一部分,哪里還用擔心他們不買,只怕還不夠他們搶的?!弊J谰S信誓旦旦地下了定論。 謝景行放下心。 反倒是祝世維想了下,又露出些遲疑的神色,謝景行見到后,問:“老師,還有什么不對嗎?” 祝世維神色凝重地說:“就怕到時候‘那邊’有人發現不對,找個理由禁止商行發行期刊,畢竟其中涉及到某些敏感信息,雖然大炎朝不以言治罪,可要是影響太大,‘那邊’下定決心要下手整治,又該怎么辦?” 謝景行笑著說:“這個簡單,我們為期刊立一個宗旨,比如說‘刊登華夏詩歌作品,繁榮大炎詩歌創作,豐富百姓精神生活’,到時挑選文章時只需盡量往這些上面靠,讓那邊找不到理由不就成了,難道他要與天下讀書人和百姓為敵,不讓他們擁有更豐富的精神追求嗎?如果他們執意要這樣做,不是更有利?” 祝世維猛地一拍手,確實如此,又不著痕跡地看了兩眼謝景行,眼神復雜,他這弟子真是合該在官場里面混。 謝景行要知道了他的想法,怕是不贊同的,這件事情他能解決得如此迅速,不過是因為這剛好是他的專業罷了。 為了做出好的新聞、好的專欄,謝景行可不單只是深入虎xue,做了幾年臥底記者,還花了大把時間,對國內、國外無論是知名,還是不知名的各種新聞、雜志、期刊進行了大量收集研究,其中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如此他才能獲得上輩子的成就。 既然已經決定好了,剩下的時間謝景行又跟祝世維詳細介紹了辦期刊要做的準備工作,比方說要選出負責整個策劃、審稿、編輯、排版等工作的主編,要知道主編可是直接關系到期刊的品質和影響力,對與一本期刊是否能成功,極為重要。 祝世維剛聽謝景行說完,直接就道:“這個不用選,除了天外居士,還有誰敢擔任此職位?” 不等謝景行回話,就拍板道:“就是你了,到時我從旁輔助你,既不耽誤你的課業,你也能把關期刊的總方向,或者你干脆掛個名,我幫你做那些雜事?!?/br> 祝世維完全不認為他作為老師,卻反過來幫著謝景行做事有什么不對。 謝景行怔愣片刻,確實只有他合適,要將期刊編好,主編必須要有豐富的編輯經驗,翻遍整個大炎朝,除了他,也再沒其他選擇。 “那就委屈老師做一下副主編了?!敝x景行想清楚后,沒有推諉,直接應承下來。 剩下的編委、編輯等人選就需要祝世維和黃娘子他們自己商量決定。 謝景行和祝世維花了快一整天的時間,將期刊的名稱以及各個板塊的大體框架先確立了下來,祝世維沒有經驗,全聽謝景行的。 謝景行就將剛才自己思考的那些原模原樣寫下來,時間絕大部分都花在給祝世維講解每個板塊需要做些什么。 “文豪論壇”:刊登送到祝世維手里的名家大儒關于華夏詩歌的賞評及其他論述,以“文豪”為名,應該能讓這些名家大儒滿意。 “華夏詩歌半月評論”:刊登其他讀書人的優秀評析。 “時事與新聞”:借詩議事,以華夏詩歌中的情感和意義為中心,論述當今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大事件。 “法與人”:法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可卻有不少人不懂法,那就以此欄目來科普大炎朝法律,讓大炎朝百姓知法、懂法、守法。 “談詩論情”:以詩喻情,可以借由華夏詩抒發自己的情感,當然也可以自己作詩,畢竟這里是大炎朝,不只是要將華夏詩歌流傳,也要繁榮本土詩歌創作。 “地方百姓說”:這個欄目就是大雜燴了,可以刊登各地百姓心聲,也可以由天下商行介紹各地的豐富物產,甚至是不同地區的物價,繁榮商業等等,應有盡有。 其中“時事與新聞”、“法與人”和“地方百姓說”是謝景行的私心,在這個期刊里面混有一些新聞報道,既有做回老本行的激動,又能為大炎朝百姓做些事情。 祝世維越聽越興奮,要是他真能把《大炎朝詩歌雜事談》辦好,他這一輩子也不算白活一遭,他也不用因為早早辭官而耿耿于懷。 兩人商量完后,祝世維興致勃勃地往外走,迫不及待想要同黃娘子商議,將人員確立下來。 這份期刊這般重要,一定先要牢牢掌握在大公主手里,才能將其利益最大化。 祝世維大腦里飛速運轉,敲響旁邊大門。 “祝先生,謝小郎君,快請進?!遍T房滿臉笑容到家兩人迎進門。 祝世維詫異轉頭,“景行?你怎么跟過來了?其余的雜事你就不用cao心了,我同黃娘子商議即可,你快回去吧?!?/br> 說完還對著謝景行擺擺手,示意他不用跟著。 謝景行無言片刻,好一副用過就丟的樣子,幸虧他知道祝世維是不想他再多cao心,不然就沖祝世維此時的態度,他非得郁悶半天。 “老師,我是來找嶼哥兒的?!敝x景行還是解釋了一下。 他們過一段時間就要搬去府城,通知了祝世維,要是忘記通知嶼哥兒,等他之后從別處知曉,憑他現在就能霍霍到他臉上的性子,到時鬧起來,誰來幫他哄? “倒也是,你提醒我了,我一會還得順便和黃娘子說一下,讓嶼哥兒也去府學讀書,不然等你都去了府城,嶼哥兒一人在寧和鎮呆得住才怪?!备畬W也有專門供女子、哥兒讀書的課室,只不過一是同漢子的課室分隔開的,人也少。 而且,現在通州府前知府下馬,聽黃娘子透露的意思,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中興縣高縣令升任知府一職,其他落馬官員也會由大公主一系的頂上,在一個偌大的通州府里,要護住嶼哥兒是沒有問題的。 第096章 謝景行到嶼哥兒所在的院子時,嶼哥兒正在給白狐洗澡,雙手衣袖齊齊挽至手肘,露出瑩白的手臂,注意力全集中在大木盆里的白狐身上。 等謝景行走至他身邊時,他才注意到。 臉頰上有水珠往下滑,他側過臉頰在肩膀上蹭了蹭,連忙招呼道:“謝哥哥,快來幫幫我,小白鬧得我一身水?!?/br> 謝景行也挽了衣袖,蹲下身按住白狐的脖子,這個體型從頭到尾快有一米多了,居然叫“小白”,不過白狐是嶼哥兒的,嶼哥兒剛得到它時就起了這個名字,都叫習慣了,簡單又好記,嶼哥兒自己是滿意的。 這只白狐剛開始都不愿搭理謝景行,甚至看到他就不屑一顧地躲開,從謝景行分化成天乾,能散發出信息素之后,白狐就愿意正眼瞧他了,最起碼不會避著他走,這樣看來,纈草味道對動物應該都有些吸引力。 白狐在嶼哥兒府里算得上是稱王稱霸,整個府里也只有嶼哥兒能對它上下起手,他剛剛忙活了半個時辰,才勉強將白狐泡在水里,現在有了謝景行幫忙,不到一刻鐘就將白狐洗刷了干凈。 “總算是洗干凈了,今天它不知去哪里轉了一圈,弄得全身臟兮兮的,晚上還要跳到我床尾去睡,不愿洗澡可怎么行?!睅Z哥兒拿過一旁放好的布巾,開始用力地給白狐擦毛。 身上濕乎乎的,又離了水,白狐應該也覺得不舒服,乖巧地趴臥在地毯上,由著嶼哥兒動手。 謝景行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快落山,他不能在這里耽誤太久,想到此行的目的,他對嶼哥兒說:“我家決定搬去府城,到時我會去府學上學,你記得讓黃娘子也去府學給你報名?!?/br> “真的?”嶼哥兒一臉驚喜,“那我待會兒就去同奶娘說?!?/br> 又問:“那準備什么時候過去?” 謝景行將衣袖理好,“就這幾日?!?/br> 嶼哥兒想了一下,說:“那可能得等你們先搬過去了,我們之后才能過來?!?/br> 若是要去府城,必須要將寧和鎮的事情全部處理好,一時半會兒肯定不成,黃娘子肯定也不會同意嶼哥兒一個人先過去。 謝景行也清楚黃娘子等人對嶼哥兒的看重,說:“知道了,到時你別鬧著說我丟下你一個人在寧和鎮就行?!?/br> 嶼哥兒臉上閃過一絲不好意思,可對著謝景行的笑臉,他瞬間理直氣壯起來,“我哪有這么任性?” 謝景行臉上笑意更濃,“誰知道呢?” 白狐覺得被嶼哥兒擦的那塊毛都快禿了,看來嶼哥兒短時間內不準備換地方,迫不得已,它起身轉了個圈,該擦這邊的毛了吧。 嶼哥兒趕忙轉移話題,“謝哥哥去府學讀書,那不就和寇大哥成了同窗?正好你們又可以一起探討學問,我也去問問林涵哥,看他去不去,如果他也去的話,我就也有小伙伴了?!?/br> 聽見嶼哥兒這樣說,謝景行才反應過來,他居然忘了寇準規也將去府學讀書的事情。 謝景行回想了一下,昨日他被謝定安他們的決定所震驚,今日又因為同祝世維探討要發行期刊的事情而興奮,畢竟他之前完全沒想過,他都到了異世界,居然還能有做新聞的一日。 種種情緒環繞,一不小心他就將寇準規忘到了九霄云外。 看來他待會兒還得去秀姐兒那里一趟,讓她幫忙給寇準規和林涵送個口信,不然也未免顯得他太過于……謝景行看著嶼哥兒,腦袋里想到的第一個詞居然是重色輕友,這…這…這不太恰當吧,頂多是重弟弟親友! 謝景行有些心虛,祝世維若是良師,寇準規就是益友,他都記得來通知祝世維和嶼哥兒一聲,卻獨獨將寇準規拋下了,在心里默默對寇準規說了一聲“對不起”,他真不是有意的,完全是這兩日事太忙了,寇兄人那么好,就算知道也定不會介意的。 謝景行無比順暢地跨過了自己心里的不好意思,離開了嶼哥兒的府宅。 日頭西斜,嶼哥兒想得細,擔心謝景行回去時間太晚,讓他騎平時練習騎馬的那匹馬回去。 謝景行在家里呆了許久,多日沒有再見過馬伙計,可它卻還認得他,見他過去,就沖他打了一個響鼻,踏著四個馬蹄湊向他。 路上沒有再遇到祝世維,也在他預料之內,期刊一事短時間內可商量不完。 騎馬去湯圓攤同秀姐兒說了一聲,秀姐兒連連答應,寇準規所在街巷里,來他們這里吃湯圓的客人也不少,只需要讓他們回去時幫忙帶個話即可。 謝定安今日沒有過來湯圓攤,要搬去府城,家里一攤子事情都需要他處理,周寧要帶著雙胞胎,也幫不上什么忙,他根本沒有多余時間繼續做生意。 再說,都已經決定將湯圓攤子轉給秀姐兒夫婦,也該試著讓他們兩人自己忙活了,若是實在忙不過來,周忠義在家里做竹扇,幫不了忙,那也還有廖文慈呢。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起謝家和周家的奇怪現象了,別人家學會做竹扇的人,有漢子,也有女人,林涵作為哥兒,手藝都好得能做周家村村民的師傅,偏偏周家和謝家能耐下性子做竹扇,還能做得像個樣子的全是漢子。 其中手藝最好的是平時不太吭聲的謝定安,手藝最差的是能將家里各種活計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周寧。 而陳孝珍和廖文慈,甚至是秀姐兒,在那里枯坐著好幾個時辰,勉勉強強也能做出一把竹扇,可卻歪歪扭扭的,別說是賣給天下商行了,就是她們自己看了也嫌棄。 沒有辦法,她們只能放棄,幸虧家里周忠義做得還成,而且秀姐兒他們還有一個湯圓攤子賺錢,不然他們可有的愁了。 若是再加上廖文慈,三個人在攤子上忙活,他們幾個手腳都利落,應該忙得過來。 馬飛馳在路上,路邊的一棵棵大樹飛速地后退,謝景行雙眼緊緊盯著前面的路,心思不自覺又回到了期刊上。 雖然有關期刊的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由祝世維和黃娘子處理,可他作為主編,還頂著天外居士的名頭,總不能完全做個甩手掌柜。 不說多了,最起碼,他應該在第一期的期刊上,留個痕跡吧。 第一期期刊上的內容,肯定是會對后面期刊內容的選擇產生影響,說不定以后期刊內容都是仿照第一期期刊編輯。 無論如何,第一期期刊絕不能大意。 “文豪論壇”和“華夏詩歌半月評論”這兩個欄目的內容可以由祝世維負責選出,謝景行可不覺得他選文章的眼光會比祝世維好。 “談詩論情”他更是插不上手,他的詩可只能勉強見人,因此同樣需要祝世維幫忙,無論是他自己動手寫還是寫信找他人幫忙都行。 “時事與新聞”:這個就是他的專長了,而最近的時事不就是衛慶省貪官落馬和通州府前知府因貪污稅銀獲罪嗎? “法與人”欄目也可以以此事為例,向百姓們科普法律,多向衛慶省去京里告御狀那個百姓學習,面對貪官污吏的胡亂作為,不要忍氣吞聲,要勇于用《大炎朝律》反擊。 至于那個百姓是不是安庭遠尋人安排的,誰會在乎呢? “地方百姓說”:這個就需要讓黃娘子在他商行的商隊里,找人采訪就可以,一個中心:抓住百姓們最關心的事情,只要圍繞著這個中心,這個欄目說不定會是最受人關注的。 畢竟,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數量加起來也比不上全大炎朝的所有平民百姓。 至于有些百姓不會認字,這不是還有說書人嗎,這么一份無比稀奇的期刊出現在大炎朝,不信那些說書人不感興趣。 只要有一個人感興趣,一傳十、十傳百,擴散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再說了,據他了解,由于大炎朝對讀書人極為重視,就是偏遠貧瘠的周家村,認字的人都有雙手之數,只不過沒有正式進學,只是跟著家里或者說是其他親戚勉強認的字,不算是正式的讀書人罷了。 類推到鎮上、縣城,識字的人只會更多,閱讀期刊只需要會認字即可,又不要求他們寫。 認真思考的時間過得飛快,等將所有事情在腦袋里面捋通順,已經是謝景行收拾好,回房睡覺的時間了。 可謝景行被自己的想法弄得激動無比,哪里睡得著,干脆點了蠟燭,鋪上宣紙開始動筆。 新聞想要吸引人,一個震撼醒目的標題是必不可少的。 “三兩銀子為哪般?封疆大吏入獄記”,第一個標題手到擒來,接著他只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將衛慶省此次發生的事情寫出來。 畢竟是想要在整個大炎朝傳播開來,沒必要用那些什么八股文之類的來寫,符合最基本的文體規范就行。 “我給你百萬兩,你卻只要了二十萬兩,感謝通州府前知府大人的慷慨”,標題不在乎長短,關鍵是能吸引人,這篇題一出,誰能不想翻開看看。 不過,也不能做得太明顯,還是要盡量和詩扯上關系,謝景行不用多想,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躍然紙上。 與詩人杜甫愿意犧牲自我,而使天下貧苦百姓溫暖的愿景相比,衛慶省貪官和通州府前知府的所作所為顯得越發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