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節
一開始明枝是不愿意的,這算個什么事?而且問具體發生了什么,婧修儀卻不愿開口,只說自明日后,甘泉宮閉宮。 若是沒事,兩三日后皇帝回來,一切平安,若有事.....就麻煩明枝在這兩三日內保護公主,直到將她們送到皇帝手上。 這沒頭沒尾的,明知怎么也不可能松口,最后還是金瓊開口,勸明枝了幾句,才讓她勉強同意。 是的,不單單是太后,在皇帝離宮前,金瓊和明枝也受到了皇帝的口諭,多多關注甘泉宮那邊。 所以雖然婧修儀請求的突然,但最終明枝還是讓步了。 畢竟這皇宮中,沒有比太和殿更安全的地方了,就算陛下離開了,有她明枝在,這甘泉宮也跑不進一只老鼠。 好在兩位公主十分好照顧,即便突然換了牛乳喂養,也沒吵鬧,安安生生喝了下去。 只是似乎對她有些陌生,小小的眉頭皺成一團,仿佛在煩惱些什么一般,看著看著明枝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哦,哦,別擔心,別擔心?!?/br> “等過兩天,奴婢就把二位殿下送回你們母妃身邊哦?!?/br> 這一刻,明枝是希望無事發生的。 可第二日,事情并不如她所想那般發展。 一開始倒下的是廚房一位切菜的小太監,突發腹瀉,跑了幾次茅廁,然后拉的站都站不起來,而后就開始發熱起來,速度非???。 陸云纓本就神經緊繃,察覺到不對,更是立刻警惕起來。 當時已經臨近黃昏了,還是陸云纓讓禁軍拿了自己的牌子,這才將李太醫請回來。 沒辦法,昨兒個請的也是李太醫,一事不勞而主,今天也只能麻煩李太醫了。 李太醫依舊很給面子的來了,只是皺著眉,他也是很忙的,更何況這次不是婧修儀和兩位公主出了事情,而是一個小太監發燒罷了。 可在給小太監診脈后,李太醫的表情變了,再三給小太監診脈后,他得出了一個不可能的結論。 這仿佛是傷寒。 又吐又拉,上吐下瀉,隨后便是發熱.......但宮中,哪來的傷寒傳染源? 上一次傷寒大規模爆發還是大臨開國時分,后續雖然陸陸續續有此種疾病,但都控制的很好,并沒有發展起來。 如今傷害又突然出現在皇宮,不得不讓人警惕。說到皇宮,想到這里是甘泉宮,后面還住著兩位小公主,李太醫頓時變了臉。 “公主,兩位公主在哪?” “有沒有事?” 大人還能撐一撐,可這不滿周歲的嬰孩,若是上吐下瀉,又腹痛發熱,壓根就撐不過來。 再想到此病會傳染,說不得整個皇宮都.....一張臉又黑沉下來。 不論如何,此事若真是后宮陰謀,簡直是愚蠢。 稍不注意,死者成千上萬都不是不可能,而且這里是皇宮,是經常,若是爆發瘟疫,大臨要各種部門和機構會因此幾近癱瘓。 就在李太醫著急的時候,陸云纓的手按在他肩膀上,將他已經離開凳子的半個屁股又按了回去。 “不著急,先將此事上傳給太醫院吧?!?/br> “前天下午到現在,本宮就沒有出甘泉宮,其他人也沒有出去?!?/br> 聞言李太醫一愣,隨后想到昨日這位娘娘讓他過來,難道.....他對上陸云纓那雙沉靜的雙眸: “本宮還以為是什么陰私手段,卻沒料到居然是此等大事?!?/br> 說完陸云纓苦笑一聲: “不過也有好事,昨日太醫你離開后,本宮心神不寧,已經將公主送出去了?!?/br> “嗯?” “另外幸好陛下和其他娘娘還未回宮,若是耽擱兩日,陛下與其他娘娘回來.....那可才真真是大事不好?!?/br> 順著陸云纓的話一想,李太醫居然詭異的被說服了。 現在的情況的確不妙,可好歹,相較于最差的情況,真的好了不少。 而這一切都因為面前這位娘娘。 明明年紀如此輕,卻...... “好了,本宮不知道李太醫您在想什么,但現在最好也不要想了?!?/br> “還是盡快將消息傳出去,讓外面那些人做準備吧?!?/br> “另外,接下來也要麻煩您留在甘泉宮,幫忙照看一二了?!?/br> 李太醫自然稱是,他是真沒什么不甘心,從選擇成為一個大夫開始,懸壺濟世這四個字已經刻入他的骨髓之中,之前也說了,若不是陛下如今處境艱難,他早跑路去當個鄉野大夫了。 如今若是能將一場疫病扼殺在襁褓之中,也算一樁大功德。 好在他最近專門研究那副避子藥解法,除了皇帝分給自己的那塊地,哪也沒去,若是他也染上了,問題應該也不大。 陸云纓和李太醫兩個身處最最危險地方的人倒是冷靜下來了,可其他人,壓根沒這個膽子,無他,這疫病可是要人命的。 因而皇宮其他地方,以及宮外都收到消息后,很快亂了起來。 甘泉宮出現了疫病。 “怎會如此!” 太后立刻起身,想到三天前陸云纓才過來,又驚出了一身冷汗。 趕緊請了太醫在慈寧宮為自己診脈,繼而排查慈寧宮宮人是否染病。 至于宮中其他情況......皇后這不是擔心她趁機奪權,將一應事物都交給賢妃,讓她享享清福嗎?所以如今事發,該煩惱的可不是她,而是賢妃。 不過從這件事看來,宮中的確不安寧,她放下權利還真是一件好事了。 賢妃得到消息后也是怕的不行,下意識就想和太后一樣召集太醫給自己診脈,而后排查自己宮內的宮人是否染病,若真有人患病,應及早挪出去。 可太醫院同時也收到了消息,他們兵分兩路,一邊問如今皇宮內身份最高的太后如何處理,另一邊,自然就要詢問賢妃了,畢竟她才是主事的人。 當太醫院的人過來的時候,賢妃還是慌慌張張的。 她雖然處理過宮務,但總是一塊塊的,比如單獨負責御膳房,比如單獨負責織造局.....總攬全部宮務如今還是第一次,又發生了此等大事,自然慌張。 一時半會,更別說出什么主意了。 陛下和皇后都不在宮中,這下,賢妃將目光投向了太后。 太后冷笑一聲,現在宮權可是個燙手山芋,誰拿誰倒霉,更何況皇帝皇后這時都防著她,她若是現在出手,以后也說不清了。 因而賢妃和太后不約而同的選擇書信一封給遠在宮外的皇帝以及皇后,請求他們拿個主意。 見到信的時候,先別說皇后如何錯愕,皇帝當場變了臉色。 如今再想查病是如何來的,又是什么人的計謀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最重要的,自然是解決疫情蔓延。 最好的辦法就是處理掉那些病人,傷寒的治愈率并不高,感染性還很大,用這個方法最為簡便、見效也快。 卻偏偏,那是甘泉宮。 陛下膝下唯二的兩個公主和寵妃婧修儀都在其中。 其他人看了眼皇帝難看的臉色,聰明的選擇閉口不言。 而皇帝也是有些錯愕自己此刻的情緒。 扶持陸家,給陸清塘機會,放任陸云纓發展,他的理由都是大皇子。 他受夠了獨自一人,跌跌撞撞摸索的苦,對于自己這個健康年幼的皇子,自然感同身受,想提前為他鋪路也很正常吧。 但為什么,比起皇嗣,他現在更擔心的居然是婧修儀? 就在宮內宮外一團亂的時候,俞貴妃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她不想鬧這么大的。 如陸云纓所說,她也在宮內,這里出現了疫病病人,一個不留神,自己也要賠了進去。 但,不這么做不行。 原本只是想小打小鬧,或病或死個公主什么的,攪個渾水就好。 可哪里想到,她從宮外得到了消息,皇帝的人已經調查到西北那邊的商路了。 西北不是江東,想必過不了多久,真正讓皇帝無法容忍的事情就要被調查出來了。 一開始這些宮外的消息,俞貴妃一概不知,事實上,若不是需要她幫忙的地方,她那位外祖父也是不會告訴她的。 比如江東水災,又比如西北商道。 可現在,需要她的時候,等她知道消息的時候,又是這么一個爛攤子。 其實,政斗歸政斗,無非是手段高低罷了,可通敵賣國......俞貴妃咬了咬唇,實在沒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這一步。 若江東一事,外祖父只是監管不力,可這次,她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外祖父開脫。 若不能贏,百年之后,越家,甚至于她,恐怕都會受萬人唾罵,可即便是贏了...... “成王敗寇啊,娘娘?!?/br> 忍冬開口,也是她冒著風險,將傷寒病人的唾液從宮外帶進來的。 犧牲了這么多,忍冬抬起頭,眼中帶著灼熱的野心: “這歷史上,多少人真正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才被人唾罵呢?” “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更何況,今冬北狄缺糧,若不是我們與他們做了交易,邊關怕都不會如此太平,這也是好事一樁啊?!?/br> 好事.....呵,好事! 俞貴妃握緊了拳,她小時候,也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禮義廉恥也是有的。 通敵賣國,還說是好事,她說不出口。 不過,皇帝和外祖家,她早有了選擇,如今北狄和外祖,不過是賣糧食罷了,說到底就是買賣,只要事情不發,那么情況就并不嚴重。 所以,在忍冬出手的那一刻,她就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