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這個逆女被哀家寵壞,不知分寸,不顧大局,居然在旁人的煽動下將此等逆賊帶入皇宮,實屬大罪!” “今日陛下要打要殺,哀家絕無二話?!?/br> “母后!” 安和驚懼不已,她自覺自己沒做什么,哪曾想太后居然打算放棄自己。 但回應她的卻是太后更加冰冷的話: “不要叫哀家母后?!?/br> “你與陛下皆是哀家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rou,哀家從不偏袒哪一邊?!?/br> “可你倒是膽大,在哀家壽宴上被人蠱惑著做下這些荒唐事,對不起哀家,更對不起陛下,你這個女兒,哀家怕是要不起了!” 第104章 若是自家孩子犯了事,聰明的父母往往會率先受害者狠狠將孩子責罵一頓。 倒也不全是明理,因為家長清楚自己這樣做,若是遇到心軟些的,見家長態度好,明事理,也惡狠狠的將孩子處罰了,便不忍心再說什么了。 當然,安和犯得不是小事情。 而陛下,更不是什么心軟的人。 所以太后又提出了親子、手心手背都是rou、壽宴......這意思便是讓陛下看在她已經處罰過安和,自己又養育過陛下且今天是她壽宴的情況下,從輕處置安和公主了。 看完全程的陸云纓笑了笑,這宮中話語仔細琢磨起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陸云纓都看出來了,其他人自然也都看出來了。 太后如今威信不如以往,但到底攝政十多年,或多或少也有忠于自己的一批人。 此刻這些人明白太后的意思后,也紛紛向皇帝求情。 唯有安和不懂,可在其他人說了幾句后,她也快速理解了。 畢竟若母后真不想管她,為什么還專門回慈寧宮一趟,將三個孩子放在慈寧宮? 這不也是一種保護嗎? 看著尸骨未寒的禮王世子,安和打了個哆嗦,趕緊道: “陛下,陛下,不,皇弟,安和知錯了?!?/br> “安和的確是不知內情的啊?!?/br> 皇帝此刻的表情,就像是被人雕刻出的,木質面具一般,無波無瀾。 “哦?” “陛下!” 此刻,一個聲音插進來: “太后既已教女,安和公主也收到了懲罰,都是一家人,便算了吧?!?/br> 是俞貴妃。 聞言安和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下一秒卻猛然手腕一痛。 是太后又狠狠的攥緊了她的手。 俞貴妃是誰的人,安和難道不清楚? 禮王世子又是被誰送到安和跟前的? 用腳指頭想,越凌峰都是最大嫌疑人,此刻安和不但不和他們拉開距離,反而還感謝,實在是..... “俞貴妃?!?/br> 皇后冷聲道: “這是家事,涉及到反賊,更是政事?!?/br> “后宮不得干政,你逾越了?!?/br> “皇后娘娘還是這般知禮,臣妾自愧不如,多嘴了?!?/br> 俞貴妃不但這樣說,臉上還滿是愧疚。 “臣妾也只是覺得都是一家人,況且先帝也只留下公主與陛下兩位子嗣,若是手足相殘,難免讓先帝泉下難安?!?/br> 她這話說的輕巧,且看似在為安和開脫,為此都不惜得罪了皇后,然而實際上卻是使勁拿先帝,拿姐弟之情逼迫陛下松口。 現在,陛下若是放過安和公主,也有她的一份功勞,而且心中難免對安和產生隔閡,繼而影響到與太后的關系。 若是不放過,太后第一個不允許,她也賣了個好。 太后也看出其中關竅,恨不得扇俞貴妃幾個耳光。 她是想要陛下松松手,但那也是軟和的,雙方相互給個面子的,輕輕放下。 硬生生頂撞陛下,有什么好下場嗎? 偏生剛剛腦子還清醒的安和這會子又糊涂了,還朝著俞貴妃露出感激的笑來。 皇帝嗤笑了一聲。 “俞貴妃倒是把禮義廉恥刻入骨髓了?!?/br> “陛下謬贊?!?/br> “是啊,俞貴妃重九十斤,八十九斤都是禮義廉恥,唯獨剩下的那一斤?!?/br> “是一斤不插話就會死的巧嘴?!?/br> “噗呲~” 老臣命婦不敢開口,可這個場面,總有年輕些的孩子,聽到皇帝的話,忍不住笑來。 陛下這嘴,可真損啊。 當著這么多人說俞貴妃,真是一點臉面都沒給她留下了。 然而俞貴妃仿佛沒聽到一樣,福了福身,道: “多謝陛下夸贊,臣妾羞愧?!?/br> 見她這般沒臉沒皮,皇帝也懶得繼續說什么,轉而看向安和道: “既然母后已經罰過你了,朕也便不多說什么?!?/br> “安和你說自己被人煽動,煽動之人是誰啊?!?/br> “是......” 感覺到手腕上太后的力道,安和環視一周,卻沒有找到那位命婦。 隨后還是開口道: “是大理寺丞的夫人,何氏?!?/br> 聞言那位夫人的夫君立刻跪地高呼冤枉: “微臣地位卑微,內子也不過六品誥命,如何能說服公主?” “何氏乃是禮王世子妃的侄女,她說都是親戚,若是能留下禮王的一支血脈,既全了這段親戚關系,也.....” 安和公主沒能說下去。 禮王將自己的罪證送給安和,愿意以此換安和公主立功,安和立功了,她兒子的實封便有了依據。 安和也沒蠢昏頭,曾問禮王的人為何如此,然而他們表示自己可以認罪,甚至不將安和和他們的交易顯露出去,唯獨懇求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忙留下點禮王這支的血脈。 十分合情合理。 至少安和相信的。 將人帶進來,也是為了讓禮王世子親口講述自己的罪證。 在太后壽宴上,敵人認罪伏法,痛哭流涕,到時候她再出面,展現罪證,立下大功。 那么立下功勞的她便有了在禮王一事上開口的權利,伺候不管是保住禮王血脈還是自己兒子的封地,安和都有占據了主動。 至少太后會幫她占據主動地位,且絕對不會讓她吃虧。 只是這些算計,安和不敢說出口。 況且不知道怎么了,她搭的戲臺子還沒開場呢,她本人就被太后抓住,逼問出了計劃。 而禮王世子這邊,也提前殺青了。 這,這,安和都懵住了。 唯獨慶幸三個孩子不在,若是三個孩子看到這一幕,一直以自己公主母親為榮的孩子們要如何自處? 大理寺丞還在那邊慷慨陳詞,并且說的頭頭是道。 最關鍵的便是——他夫人最近病了,病的厲害,太后壽宴都沒能參加。 雙方各執一詞,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口說無憑,最后皇帝只能讓人去請那位夫人。 至于現在: “今天好歹是太后壽宴?!?/br> “鬧出這些已然是驚擾了太后,也是朕這個當兒子的不孝?!?/br> “母后?!?/br> 說著,皇帝親自走下臺階,扶著太后上座: “是朕的錯,但好歹也是皇后準備了多時的,也是朕的一番心意,還請您賞臉,勉強一觀?!?/br> 皇帝剛剛那番話,基本上是同意了安和是被煽動的這一基調。 太后自然投桃報李,不單單是對皇帝和顏悅色,就是皇后,也得到了她不少夸獎。 至于安和公主,狼狽的滾到自己位置上去了。 謝駙馬正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