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書迷正在閱讀:兄弟,有點曖昧了、和老年反派忘年交、偽裝深情寡夫、非人類美人養護指南、小古板和老心機閃婚后、星辰共赴[古穿未]、天龍八部之阮星竹、浪漫有限合伙、星穹鐵道-黯芒孤行(刃x你x景元)、她眼里只有錢和事業(高H)
“不是咱村里的事,是隔壁張屋村鬧了野豬,把地里的冬麥苗毀了一大半,他們村里也沒人會打獵,聽說東子跟三小子是獵戶就找了過來,想請你們過去幫忙,老村長現在就在我家呢!”邢章從田壩上下到地里走到了邢南身邊小聲的跟他說著,“老村長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求著,我阿爹也不好拒絕了他,就喊我過來先跟你們打個招呼,我看他也沒說實話,地里糧食被糟蹋了肯定是真的,但還真不一定就是野豬鬧得,我先過來跟你們說一聲,免得你們不知曉情況心一軟就應下了這事?!?/br> 張屋村的老村長八成是沒說實話,他們村里那么多壯漢,一兩頭野豬是不足為懼的,根本用不著求到他們這來,邢村長又不是蠢,他一聽就知道老村長沒說實話,顧著他的面子也沒當面戳破,喊了邢章先去給兩個小子通個氣。 邢南思考片刻后朝邢章點了點頭,“知道了,謝謝章叔?!?/br> “嗐!這有什么好謝的,虧你還喊我一聲叔?!毙险滦χ杖p捶了一下他的肩膀,“他要是上你家去找你們,可千萬不能應下這事??!這老頭也真是的,出了這么大的事他該找衙門去,來找你們算個什么事呀!” 邢章這話沒說出,村子里出了災禍就該上報到衙門去,自有官老爺派人來管,這老村長也是奇了個怪了,偏偏來找邢家兄弟幫忙,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 “話我帶到就不多留了,地里的草還沒鋤干凈呢!”說完邢章就急匆匆的走了。 見人走了,趙寶根扔下鋤頭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章哥剛剛跟你說了啥事?” 邢南瞥了他一眼并不是很想理他,這憨憨就愛湊熱鬧。 邢南不開口,把趙寶根急的抓心撓肺,邢阿爹見狀嘴角抽動,好心把剛剛的話復述給他聽了,誰知道趙寶根一聽完就蹦了起來,“這老頭是個傻的吧?出了事不去找官老爺找你們干什么?” “你小點聲,咋咋呼呼做什么?”邢南給他后腦勺來了一下,“報了衙門里,官老爺派人來抓野豬,他們肯定要是上供錢銀的,不給錢銀就是來了人也不會辦事的?!?/br> 邢南這么一說趙寶根就反應過來了,“張屋村可是出了名的窮,他們這是舍不得出銀子,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你們身上來了,哼!想的倒是挺美的,南哥你可千萬別答應他們?!?/br> “你趕緊干活去,一激動連活都不干了,別瞎cao心我心里有數?!?/br> 趙寶根扭頭看向自家地里,趙三叔一手撐著鋤頭,一手握拳捶打著后腰,農家人做活時常都是彎腰弓背,長年累月下來腰椎多少都會受損,趙寶根朝邢南點了點頭,趕緊跑回地里繼續鋤草去了。 得虧邢村長提前讓邢章給邢南打了招呼,父子倆忙活完地里剛進院門連口水都還沒喝上張屋村的老村長就上門來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四五歲半大的小漢子攙扶著顫顫巍巍的老村長找上了邢家, 邢村長只好跟著他們一塊過來,這一老一少看著十分可憐,小漢子瘦骨嶙峋的都脫相了, 打滿補丁的衣服都撐不起來,單薄的衣物被風一吹空蕩蕩的, 已是風燭殘年的老村長雪鬢霜鬟, 蒼老的臉上布滿了滄桑, 佝僂著身軀,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來的叫花子上門來要飯的。 “村長?!?/br> 邢南把鋤頭放在墻角朝邢村長喊了一聲,一雙星眸卻看向他身后的一老一少,眼神犀利的仿佛能看穿人心。 正忙在廚房忙活午飯的衛青燕跟裴玖聽到院子里的動靜都放下了手里的活, 從廚房里探出身來查看,見邢村長身后跟著兩個陌生的人有些奇怪, 二人對視一眼后衛青燕雙手在圍兜上擦了擦走出來招呼人。 “村長來了, 快進屋里坐?!?/br> 裴玖轉身進廚房拿從櫥柜里拿出茶壺, 往茶壺里加了一撮野茶葉,泡了一壺熱茶。 “村長上門來是有什么事嗎?這兩位是?”邢阿爹佯裝什么都不知道朝幾人開口道。 老村長步履蹣跚的向前走了兩步, “我是張屋村的村長,這是我孫子, 我們、我們、我們有事想求你家幫忙?!毖哉Z之中可窺見他的忸怩不安, 飽經風霜的老人知道這樣上門多有不妥, 但他也是真的沒辦法,只能腆著老臉求上門來。 父子倆五官凌厲, 乍一看都覺得他們是心腸冷硬之人, 不好與之相處, 事實上父子倆都是心腸軟的。 看著孱弱的爺孫二人,邢家父子二人如鯁在喉拒絕的話怎么也說不出來, 二人蹙眉沉思,神情如出一轍。 “外頭冷,有什么事進屋來說吧!”大冷的天,這一老一少衣裳單薄,被寒風吹的瑟瑟發抖,邢阿爹心有不忍暗自嘆了口氣,朝著幾人揮手示意他們進堂屋里去。 沒聽到拒絕的話,老村長心里的不安少了幾分,緊繃的臉上松懈了不少,握著身旁小孩子的手也松了幾分,緊跟著一塊進了堂屋。 堂屋里燒著炕,一開門迎面而來的熱氣讓爺孫倆驚訝的瞪大了眼睛,一斤柴火一文錢,一斤炭得二十文錢呢!他們打的柴只留少部分過冬用的,其余的都會挑去鎮子里賣錢銀,邢家這是在堂屋里點了多少火盆呀?竟然這么暖和,就連他們村條件最好的一戶人家都舍不得這么燒炭。 驚訝歸驚訝,老村長還記得自己此次過來的目的,緊跟著前頭的人進了堂屋。 “阿爹、三哥你們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