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飛揚年代 第1402節
事實上能到現在這一步,已經超出了他之前的預計。 杜飛也怕魚兒脫鉤,連忙又打了一針強心劑:“不過現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也不行。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最多過三五年,就會出新型號,到時候這種次新的就有得談。正好你們也能趁這個時間積累一些使用維護導彈的經驗……” 哈西姆心頭一動。 并沒有因為杜飛一桿子支到三五年之后氣餒。 事實上,這種重大的裝備購買合同,動輒拖延三年五載的都不算新聞。 畢竟這里邊涉及到的各種問題太多了,不僅僅是拿錢買東西那么簡單。 末了杜飛的話又折回來,一臉真誠的看著哈西姆:“那五百輛坦克……” 哈西姆立即拍胸脯道:“兄弟,你放心,買!肯定買!” 最后換了兩回茶葉,杜飛才把這位財神爺送走。 對于哈西姆新增的訂單,讓杜飛有些始料不及。 現在前前后后加在一起的坦克訂單已經快要上千輛了,緊靠拖拉機廠一個月二十輛的產量肯定不成。 提升坦克產量的問題迫在眉睫。 隨后不久,遠在的黎波里的卡大佐收到哈西姆的電報不由有些興奮:“哈西姆干得漂亮!” 在電報上哈西姆多少用了一些春秋筆法,再就是對比。 卡大佐剛放下電報,就從外邊來了一名青年軍官。 卡大佐一看,不由皺了皺眉:“蘇鵝人怎么說?” 軍官微微低頭:“抱歉,他們拒絕了,只答應提供常規武器……” 卡大佐撇撇嘴,嘟囔著罵了一聲。 如果只有蘇鵝,他還不覺著什么,但有杜飛那邊比著。 杜飛連東風快遞都賣給他了,雖然不算多先進,但那再怎么說也是一千多公里的射程。 再看看蘇鵝,連三百公里射程的‘飛毛腿’都扭扭捏捏的,一會兒這個不行,一會兒那個不行,沒個痛快勁兒。 卡大佐現在初登大位,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嗤之以鼻道:“我知道了,告訴后勤部的,先跟他們談著,也不用著急?!?/br> “是~”青年軍官應諾一聲,退了出去。 接下來一個多月杜飛的一大半精力都用在了消防器材公司下一步的擴張上。 雖然上面的政策還沒明確下來,但能做的前期準備還是不少的,尤其提前跟那些有可能合并過來的工廠進行接觸。 看有沒有希望合并過來的,過來有什么條件,工人什么心思。 這些都是杜飛需要考慮的。 這個年代,因為工廠沒有老板,果家和工人就是工廠的主人。 杜飛想要增加產能,不是平白給自己找事。 所以那些明顯不樂意,或者存在別的隱患的工廠一早就被他淘汰了。 而在這一個多月,外邊則出了不少大事。 首先就是東洋的游擊隊突然對北海道的首府札幌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山田健次郎和三島又紀夫集中了上萬人,分兵三路合圍札幌。 頓時令整個東洋風聲鶴唳。 在此之前,東京方面一直宣城北海道的游擊隊只是小打小鬧,是癬疥之疾,無傷大雅。 這一下終于遮掩不過去了。 更要緊的事,在1972年,也就是兩年后,札幌就要舉行冬奧會。 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卻被突如其來的緊張局勢打斷了。 這一下也引起了國際的關注。 就算東京方面想要控評都做不到了。 原本不太關心這些的民眾,也通過這次的新聞知道了在北海道有山田健次郎和三島又紀夫這一幫人。 更戲劇性的是,就在游擊隊分兵三路圍攻札幌,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 中新芳子帶人又干了一件大事。 就在2月11號,東洋準備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發射之前的晚上,竟然被中新芳子帶人用火箭筒給炸了! 偏偏中新芳子身穿迷彩服,肩扛火箭筒,戴著獨眼龍皮眼罩的形象,不知道是意外還是故意的,被人拍下來,寄到了報社。 霎時間,英姿颯爽的火箭筒少女的照片傳遍了東洋。 中新芳子也徹底出名了,成為繼三島又紀夫之后,東洋游擊隊的另一個標志性人物。 杜飛在事后三天才拿到報紙,看到這張黑白照片。 該說不說,帶著一點模糊和朦朧的照片,看起來比中新芳子的真人更好看。 而且杜飛篤定,這張照片并不是意外。 是故意制造出來的,東洋公黨應該意識到,只有一個三島又紀夫當游擊隊的招牌對他們很不利。 他們必須有一個自己的招牌人物,也就有了這張照片 必須承認,東洋真有這方面的高手。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中新芳子沒穿水手服。 要是換成肩抗火箭筒的水手服短裙美少女,可能更會挑動男人的心弦。 另一件事則發生在單國。 就在京城這邊,坦克和受訓人員剛登上火車的時候,黎援朝就開始了大規模調動。 這段時間他已經囤積了大量裝備彈藥,兵力也集結的差不多了,一共三萬大軍。 雖然有一半是新兵,卻都經過比較嚴格的訓練,只要上了戰場,打過槍,見過血,很快就能成長起來。 這么大大的動作,對面占據大礦區的軍閥不可能察覺不到,立即警惕起來,一邊構筑防線,一邊派人來交涉。 黎援朝則虛與委蛇,一會兒說不針對礦區,主要是為了防備南邊的正府軍,一會兒又說希望大礦區能加入自己的翡翠礦石市場。 直至半個月后,確定坦克到了瑞麗,順著當年的滇緬公路進入自己的控制區。 此時坦克距離前線還有將近兩百公里。 黎援朝當即不等坦克抵達,果斷下達攻擊命令。 前線的三萬大軍分兩路夾擊,形成鉗形推進。 不過敵方也早有準備,雖然在裝備上不如黎援朝,但部隊人數卻更多,在大礦區的正面集結了超過六萬人。 試圖擋住黎援朝的進攻,同時暗中聯絡正府軍。 希望正府軍從側翼出擊,攻擊黎援朝的南部的,形成兩面夾擊的局面。 仰光方面雖然答應的很痛快,但行動非常遲緩。 擺明了想要坐山觀虎斗,等著兩敗俱傷,再收拾殘局。 黎援朝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趁機打了一個時間差。 在戰斗爆發后的第四天,坦克部隊終于抵達戰場。 僅僅二百公里,走了整整四天,可見道路艱難。 盡管跟著大量后勤人員,原本二十二輛坦克,還是丟在路上四輛。 最終抵達戰場的只有十八輛。 即便如此,這十八輛突然出現的坦克形成的突擊力量,也足以改變戰場的局面。 當天下午,僅僅稍作休整,就對敵人防線打了一個沖鋒。 十八輛坦克擺開雁翅陣型,后面大量步兵跟隨。 還談不上步坦結合,只是一前一后的跟隨就足夠了。 對面的戰壕里,感覺到地面微微震動起來,遠處傳來轟隆隆的動靜。 士兵從戰壕里探出頭來,看見一大片坦克沖過來,那種震撼和無力感外人無法感受。 這就是坦克的威力。 更何況對面連像樣的反坦克武器都沒有,這仗還怎么打。 稍微一接觸,就兵敗如山倒了。 隨著正面戰場崩潰,兩翼的防線也跟著崩了,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干脆投降。 黎援朝乘勝追擊幾十公里,一直來到烏魯河才停下來。 此時敵人的六萬大軍,抵達對岸的不到五千。 烏魯河貫穿單國西北部的大礦區。 到了這里,已經有六成礦區落到黎援朝的手里。 這時,又看出黎援朝的手腕與成熟。 他沒再乘勝追擊,畢竟南邊還有數萬正府軍在虎視眈眈。 面前又有波濤滾滾的烏魯河攔著,搭建浮橋,打到對岸,就算一切順利也得三天以上。 到時候正府軍順著鐵路北上,黎援朝就得腹背受敵。 黎援朝秘密調動主力向南,表面上則讓老丈人過河去跟對方議和。 之前黎援朝娶了當地的刀玉蘭,他老丈人刀戰原是單國當地的土司。 如今雖然地盤被黎援朝吞并了,卻占著礦石市場的股份,家里的子弟在黎援朝的隊伍里也有一席之地。 再加上刀玉蘭不久前懷孕了,更穩固了刀家的基本盤。 這次讓刀戰去,一來刀戰跟對方有點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