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儒家讀書人講究的是君為臣綱,他這個自詡清流的左都御史更是已經將三綱五常融進了骨子里。 那三位殿下不開口,他也不敢走得太快。 坐在馬車上,感受著馬車的龜速前進,劉觀郁悶極了。 恰逢此時,隨從忽然來報:“大人,三位殿下的馬車似有要脫離隊伍的跡象,咱們可以糾正一番?” “脫離隊伍?” 聽見這四個字,劉觀便忍不住一陣頭疼,糾結片刻,忍不住意興闌珊道:“不必,吩咐下去,速度再慢一點,等等幾位殿下和靖海侯的車駕吧?!?/br> 隨從點點頭,正要下去傳令,但只是片刻又去而復返。 “不好了大人,幾位殿下的車駕不是走得慢,而是走岔道了?!?/br> “什么?” 劉觀一臉懵逼,走岔道? 這是什么cao作? 跟著欽差隊伍走,還能走錯路不成? “大人,幾位殿下的車駕脫離隊伍了!” 劉觀正在懵逼的檔口,車外忽然又傳來隨從有些驚惶的聲音。 這下劉觀也不淡定了,急忙掀開簾子下了馬車。 才往后面走上幾百米,果然看見陳堪的車駕正帶著幾位殿下的馬車脫離了欽差隊伍往西南而去。 劉觀顧不得其他,急忙小跑追上了陳堪的已經踏入岔道的馬車。 “侯爺,停下,停下!” 車外傳來劉觀的聲音,陳堪隨手掀起側窗的簾子,問道:“劉大人有事嗎?” 劉觀擦擦額頭上并不存在的虛汗,氣喘吁吁道:“侯爺,您和幾位殿下走錯路了啊?!?/br> “走錯路?” 陳堪一愣,對著打馬走在前面領路的云程問道:“咱們走錯路了嗎?” “沒有啊侯爺,去景德鎮就是走這條路?!?/br> 云程的話音剛落,劉觀便忍不住愕然道:“侯爺,貴管家此言何意,咱們去云南,不經過景德鎮啊?!?/br> 陳堪似笑非笑的看著劉觀,淡然道:“不不不,劉大人誤會了,本侯是要攜妻妾去景德鎮的,劉大人要去云南的話,咱們可能不順路,不如就此別過如何?” “???” 劉觀傻眼了,指了指陳堪,又指了指自己,不可思議的問道:“侯爺不去云南?” “要去的,但去云南之前,我先去景德鎮見識一下精美的瓷器是怎么燒制出來的有什么問題嗎?” 此言一出,劉觀頓時一頭黑線,罷手道:“侯爺莫鬧,咱們是朝廷的欽差,早日趕到云南才是正事?!?/br> “沒鬧啊,去了景德鎮,我還要去鄱陽湖,嗯,這一路上的名山大川也要去,劉大人若是等不了,不妨先行趕路?!?/br> 陳堪笑意吟吟地道明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劉觀的臉一下子就難看起來。 “侯爺,我等皇命在身,豈能貪歡,還是隨本官早日上路才是正途,要去游覽名勝古跡懷古,回程的路上自然有空閑的時間,侯爺莫鬧了?!?/br> 劉觀實在是很難理解陳堪此人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好好的欽差,不去干活,還要帶著老婆孩子去旅游,這樣罔顧皇命真的好嗎? 見劉觀色變,陳堪笑了笑,也未同他多說。 “既然路沒走錯,那就繼續走吧?!?/br> 吩咐了云程一句,陳堪合上了簾子。 劉觀還欲開口,朱瞻基便下了馬車朝劉觀拱手笑道:“劉大人公務緊急的話,不妨先行上路,吾等陪同老師去游覽大明河山,時間到了,自會去往云南?!?/br> “太孫殿下,我......” “劉大人不必多說,自去便是?!?/br> 劉觀眉頭緊鎖,剛要開口,便被朱瞻基不耐煩的揮手打斷。 看著朱瞻基臉上露出與陳堪如出一轍的假笑,劉觀心中惱怒至極。 但良好的教養還是讓他說不出什么發泄情緒的話,只能大袖一揮,生硬道:“太孫殿下,此事本官定會如實上奏陛下,若是云南出現了什么變故,則靖海侯罪責難逃,還望殿下轉告侯爺一聲,莫要貪念美景,迷途知返方為正道?!?/br> “有勞劉大人教誨,此言吾定當一字不落的轉告老師知曉?!?/br> 劉觀氣得吹胡子瞪眼,但又拿朱瞻基和陳堪沒什么辦法,只得留下一句暗含威脅的話,隨即拂袖離去。 不多時,劉觀便率領欽差大隊順著官道而去。 原本綿延數里的隊伍,也就此斷成兩截,正式分道揚鑣。 朱瞻基改騎戰馬,打馬追上了陳堪的馬車,低聲道:“老師,劉觀走了?!?/br> 馬車之中的陳堪點點頭,低聲道:“走了就走了吧,有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讓他提前去云南感受一下煎熬的氣氛也好,省得他天天在朝堂上上躥下跳,非要將國策受阻的罪名安到地方官員頭上?!?/br> 朱瞻基會心一笑,正欲打馬返回自己的馬車。 陳堪已經從馬車之中探出頭來,跨到了一匹隨行的戰馬身上。 朱瞻基神色有些愕然,問道:“老師怎么出來了?” “馬車里太悶,出來透透氣?!?/br> 陳堪騎在戰馬之上,忍不住伸了個懶腰。 老實說,他其實并不怎么喜歡乘坐馬車,大明的馬車減震不行,坐在上面一顛一顛的。 如果不是因為不想和劉觀見面,陳堪一出京師就會選擇騎馬。 師徒二人就這么簇擁在馬車兩側,不多時,瘦瘦小小的朱瞻壑也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迎了上來。 師徒三人打馬并肩,天南海北的說著胡話,現在遠離京師,他們也就不用活得那么拘謹,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三人正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馬車簾子后面忽然探出一顆胖乎乎的小腦袋,一雙大眼睛滴溜溜的看著三個男人。 “爹爹,騎大馬,寶寶也要......” 聽著鳳陽奶聲奶氣的聲音,還有伸出雙手求抱抱的可愛模樣,陳堪生怕她摔下車轅,探出手便將他抱上了馬鞍。 “老師,咱們這么做,真的不會有什么問題嗎?” 朱瞻基明顯還是有些疑慮。 畢竟,這已經和違抗皇命差不多了。 朱棣是陳堪去云南,可不是要陳堪滿天下去玩。 朱瞻壑雖然沒有開口說話,但臉上同樣露出了疑慮的表情。 聽見兩個弟子的問題,陳堪一只手勒住馬韁,一只手將正在嗷嗷怪叫的鳳陽箍緊。 隨即笑著搖頭道:“咱們不這樣干才會有問題呢,若是咱們匆匆跑去云南,又匆匆趕回京師,豈不是耗費了陛下的一番苦心?!?/br> 陳堪回應了兩個弟子一句,卻并未和他們解釋這其中的原因。 倒不是陳堪有意要瞞他們,而是有些話說出來,容易傷感情。 朱高煦帶兵出征了,朱高熾用苦rou計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陳堪又揍了紀綱一頓,京師現在更是被幾個特務部門攪了個底朝天。 種種事情加起來,京師現在不說是一個火藥桶,也差不多了。 陳堪要是繼續留在京師,勢必會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東宮身上,他在京師一天,東宮就高調一天。 但東宮現在已經出夠了風頭,該洗白的東西也已經洗白,接下來還是得茍,唯有茍到朱棣正常死亡,東宮正常登基,朱高熾才算是真的有了根基。 所以,陳堪留在京師明顯已經不合適。 這些事情,要是說得太直白,總是容易傷人心的。 不管陳堪想不想蹚奪嫡這趟混水,在朱棣的高壓之下,他確確實實已經和東宮綁到了一起。 當然,不管是因為朱瞻基的原因也好,還是朱高煦那政治白癡上位容易對大明造成傷害也好,陳堪始終都還是覺得朱高熾上位對于大明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還是那句話,創業難,守業更難。 大明現在好不容易走上正軌,資本的萌芽也好,工業的推動也好,亦或者對于大海的探索,都是剛剛起步。 就好像是剛剛冒頭的嫩芽,在這株嫩芽沒有完全長成參天大樹之前,陳堪要的就是求穩。 朱棣雖然好大喜功了一些,性子也刻薄寡恩了一些,但他的政治智慧擺在那里,不管他怎么折騰,他能穩得住局勢。 朱高煦不行,他雖然能帶兵打仗,性格也很好的遺傳了朱棣,但他的政治智慧實在是很難評,他穩不住,天下人也不會服他。 而朱高熾,身體雖然癡肥,能力比起朱棣也遜色了不少,但他至少不會亂來。 對于大明未來的局勢,陳堪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晰的預料,那就是不作為要比有作為好。 或者換個好聽一點的說法,黃老之術無為而治。 治國交給儒家,打仗交給兵家,工部和軍器監就埋頭搗鼓新東西。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只要皇帝不亂來,大明步入工業社會,開啟大航海,走上全球殖民的道路,就只是時間問題。 等到歷史的大勢走上陳堪預期的道路,也就到了他退休養老的時候。 他退休了,朱瞻基,朱瞻壑這一輩的年輕人也成長起來了。 還有朱棣的內閣也該長成了龐然大物。 第四百九十七章 朱瞻基的疑惑 與劉觀分別之后,陳堪便帶著車隊轉道西南,由滁州進入江西境內。 第一站,便是歷來便在中原王朝之中素有瓷器之都的景德鎮。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發展了幾千年,說白了就是靠著三樣東西在混。 第一樣自然是絲綢,三皇五帝時期,華夏人便有了大規模種植桑葉養蠶的傳統,即便幾千年過去,絲綢一項的出口量在大明商稅的占比之中依舊有著極高的比例。 其次便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