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而漢人一來到南洋,便迅速在南洋扎下根來。 各國重新開始學習起了早已被他們忘記的漢人語言,重新穿上了華美的漢人衣衫。 甚至很多漢人商賈被眾多南洋國度拜為國師或王師。 但彼時大明施行海禁政策,往來的船隊,皆以江南士紳豪族的船隊居多。 所以那個時候的南洋眾國只知北方那個龐大的國度再一次被漢人統治,新名字叫做大明,但對于那個國度究竟有多強大卻不怎么清楚。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鄭和出海。 鄭和龐大的船隊讓那個南洋一眾國度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大國天威,也讓他們知道了大明究竟有多么富足。 于是,許多小國紛紛派出使節北上,請求冊封,請求通商,并尊稱朱棣為大皇帝。 只是朱棣的天威也有籠罩不到的地方。 蘇門答臘與滿剌加自持遠離大明,膽敢覬覦鄭和麾下寶船。 所以,陳堪來了,陳堪領著另一支強大的艦隊來了。 朱棣特意將陳堪從北京叫回來領著船隊遠征,自然不只是單純的要陳堪接回鄭和。 若只是接鄭和回國,完全用不著陳堪這個膽大包天的人出手,隨便遣一只水師南下即可。 而對于朱棣的心思,陳堪也能猜到幾分。 無非就是要自己盡可能的發揮自己膽大包天的性格,給膽敢挑釁天威者一個狠狠的教訓。 只是有些話不能明說,畢竟大明需要在四海諸國面前維持一個仁義的外表。 所以陳堪才會在船上和宋青定下來攻滅兩國首都,活擒兩國帝王的策略。 此舉,不僅是要讓南洋諸國知曉大明的強大,也是要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天威不能觸怒,觸怒者死。 至于陳堪圖謀南洋的計劃,與朱棣的打算并不沖突。 畢竟南洋太大了,國度之多,局勢之雜,遠非遼東之地可比,要納入麾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而在這之前,大明的商隊還是要繼續做生意的,關稅也是要繼續收的,不然大明哪里來錢繼續造堅船大炮? “報~” 打頭的巡航艦返程了,遠遠的便大吼出聲。 陳堪所在的中軍寶船之上,親衛放下船梯,一個將士順著船梯爬了上來,迅速跑到陳堪面前。 單膝跪地拱手道:“大帥,前方六十海里處,發現滿剌加國戰船!” 陳堪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張四腳固定在甲板上的椅子上,單手拄劍,聞言,半闔的眸子睜開,淡淡的問道:“對方有多少人,多少船?” “戰船百余艘,人手三千左右,譚將軍猜測,應是滿剌加國的先頭艦隊?!?/br> 斥候口中迅速報出敵人的詳細配置。 陳堪想了想,淡淡的吩咐道:“回去告訴譚叢,本帥授他臨機決斷之權,可自決進攻或是暫避鋒芒?!?/br> “得令!” 斥候的將士來得快去得也快。 陳堪起身走到甲板處,也沒有多說什么。 海戰不像陸戰,可以有那么多戰爭形勢,還能打成藝術。 海戰憑借的就是堅船大炮,遇見敵人的船隊,大炮轟過去,如果彈藥打完對方的艦隊還沒有沉海,那就開船撞過去。 至于跳蕩作戰,跳入敵方船上殺人奪船之類的事情,僅限于沒有熱武器那個時期的小規模海戰。 而現在,大明有了大炮。 但,也只有大明有。 所以,沒有大炮的滿剌加艦隊在海上就是陳堪麾下艦隊的活靶子,還是逃都沒地方逃的那種。 若非鄭和的彈藥打光了,也不可能被他們攔在海峽之外。 第四百五十四章 雁過拔毛 熱武器與冷兵器時代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陳堪坐鎮中軍,沒辦法第一時間將軍令傳遞出去。 盡管這個時代有著旗語,但旗語傳遞消息畢竟也需要時間。 有些時候,戰機可能稍縱即逝,所以陳堪不介意給予船上的幾個主將極大的自主權。 當然,僅限于海戰。 若是陸戰的話,陳堪就要考慮敵人的先鋒后面有沒有隱藏著主力了。 大海上沒有這個擔憂,大海一望無際,并沒有給給敵軍主力隱藏蹤跡的地方。 而且就算隱藏蹤跡也沒用,他們的戰船還沒開到陳堪麾下的艦隊面前,大明寶船之上的大炮就能讓他們命喪大海。 半個時辰之后,陳堪耳邊隱約間傳來一陣爆炸聲。 想必是譚叢對滿剌加的先頭艦隊開啟了狂轟濫炸的模式。 可惜,炮轟模式并沒有持續很久,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而后旗令傳來的便是船隊繼續前進的消息。 陳堪咂摸了一下嘴巴,為譚叢的短小無力默哀了三秒鐘,而后轉身回了房間里。 現在蘇門答臘退兵,海峽之上的兵力一下子就少了一半還多,只剩下滿剌加國必定獨木難支。 沒了人海戰術的加持,放任艦隊與陳堪的船隊火拼,那是在找死。 假如滿剌加國國王拜里米蘇拉不是個傻子的話,這會兒就該收縮防線退居陸地上。 順便祈求陳堪麾下的船隊只是去海峽對岸接另一只船隊回國,而不是要復仇。 所以海峽前半段的路程應當是一帆風順的。 至于后半段,陳堪沒打算去。 滿剌加將國都設在沿海地區,本是為了收過路費更加方便,現在反倒是為陳堪攻伐馬六甲城提供了便利。 甚至陳堪都不用下船,只需在海上開炮,馬六甲便會淪為一片廢墟。 船隊繼續航行,不知不覺,七天時間一晃而過,這七天時間確實如陳堪猜測的那般,滿剌加的水師像是徹底從大海上失去了蹤跡一般,整個海峽安靜得像是一片世外桃源。 陳堪依舊站在甲板上,手持一張精細的海圖,一邊看一邊聽著先頭部隊回報回來各種消息。 “報,譚叢將軍率領的前軍距離馬六甲城只余兩百海里!” “傳令譚叢,船隊逼近馬來半島六十海里?!?/br> “報,滿剌加國水師齊聚馬六甲城外海港,隱隱有與我軍對峙之跡象?!?/br> “不用管,對方若有異動,直接開炮即可!” 陳堪有條不紊的下達了一條又一條的軍令,整支船隊之上的火藥味也是越來越濃。 “報,我軍距離馬六甲城只余半天的路程......” 一道道消息匯總起來,形成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陳堪沉吟半晌,淡淡的吩咐道:“張動,叫一艘巡航艦過來,本侯要去前軍督戰?!?/br> 張動一愣,遲疑道:“侯爺,沒這個必要吧?” 陳堪知道張動是在擔憂他的安危,但陳堪不覺得在艦隊之上,有誰能威脅到他的人身安全。 所以他也沒有多說,只是再度重復了一遍剛才的命令。 張動拗不過陳堪,只得召集了親衛,與陳堪一同到了譚叢所在的寶船之上。 對于陳堪的到來,譚叢有些愕然。 他小心翼翼的看著陳堪,問道:“大帥,可是末將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沒有,本侯就是過來看看?!?/br> 陳堪立身于船頭,看著寶船周圍游弋的護衛艦,淡淡的應了一句。 譚叢撓撓腦袋,正欲繼續說點什么,一艘巡航艦忽然朝寶船開來。 “報,滿剌加使節的船隊游離于我軍前方二十海里處,請求面見大帥?!?/br> 聽完斥候的稟報,陳堪搖搖頭道:“不見!” “是!” 令兵領命而去,陳堪繼續站在甲板上望著前方空曠的海域。 譚叢小心翼翼的上前,低聲道:“大帥,滿剌加國派出使節,定然是為請降之事,要不然還是見上一見?” 陳堪果斷搖頭拒絕,淡然道:“就算滿剌加的使節是來請降的,也是畏于我大明軍威,而非出自誠心,不見?!?/br> 譚叢欲言又止,繼續勸道:“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算是上上之策嘛?!?/br> “我意已決,不必再勸!” 陳堪罷罷手,面無表情的應了一句。 他知道譚叢的考量,也認同他的考量,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是上策。 但軍令豈有朝令夕改之理? 化外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若是不將他們打怕了,打服了,只怕下一次這樣的情況還是會出現。 況且都到了這個時候才想起來派出使節。 早干嘛去了? 如果他們在陳堪未曾出海之前將鄭和恭恭敬敬的禮送回國,再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全了大家的面子,陳堪吃飽了撐的跑來南洋這么遠的地方。 現在嘛,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雁過拔毛獸走留皮。 來都來了,陳堪就沒想過空手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