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現在他們對于陳堪來南京的目的可謂是越加好奇了。 這放在春夏時節,精銳騎兵十日自北京趕到南京,雖然困難,但也不是做不到,若是八百里加急,還能更快。 但現在可是冬天,北國乃是一片冰天雪地。 尋常人別說縱馬狂奔,就算出門,都恨不得將棉被裹在身上。 陳堪來得這么急,這么快,究竟所為何事? 朱棣沒有去管百官的反應,只是無所謂的罷罷手,淡淡的說道:“放心吃,朕不計較?!?/br> 有了朱棣的準話,陳堪也顧不得去管群臣什么反應了,手持木勺便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拉。 皇宮里的粥,采用的食材自然都是世間頂級的。 盡管只是粥,但陳堪還是吃得香甜無比。 吃到一半,陳堪覺得用勺子不過癮,干脆直接抬起比他的頭還要大些的鍋直接往嘴里倒。 陳堪是武將,武將嘛,吃飯粗獷一些也很合理。 陳堪此舉,頓時讓滿殿朝臣忍不住狂咽口水。 主要是他吃得太香了,饒是他們已經提前吃過了,此時還是忍不住食欲大振。 “嗝~” 將一鍋散發著糧食的清香味的臘八粥倒進了肚子,陳堪忍不住打了個飽嗝。 兩個宮人上前,一人收走了案幾之上的鍋,一人給陳堪擦嘴。 做完這一切之后,陳堪咧嘴一笑,眼神之中閃過一抹狠厲。 “陛下,臣吃飽了!” 朱棣微微頷首,淡淡的說道:“既然吃飽了,那現在說說正事?!?/br> 此言一出,朝臣們頓時豎起了耳朵。 陳堪回京的謎底,終于要揭曉了。 一些人看著陳堪,如朱氏兄弟,如方孝孺,茹瑺。 一些人看著朱棣,如蹇義,楊士奇,宋禮。 但無一例外,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好奇之色。 沉吟片刻,朱棣開口了:“朕威服寰宇,平滅四方,寧謐區宇,繳外君長,海表猷渠,無遠不庭,無思不服。 而今有蘇門答臘,滿剌加蕞爾小蕃,負固南洋,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國,犯我海疆, 于南洋呂宋,阻攔鄭和船隊,其性甚惡,其跡可誅。 朕今日,欽命靖海侯陳堪,領三衛總兵銜,率觀海衛,紹興衛,扶余衛,三衛水師一萬五千人遠赴南洋,問罪蘇門答臘,滿剌加,揚我大明天威!”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兵部尚書茹瑺更是臉色大變,急忙起身問道:“陛下,竟有此事?” 朱高熾也是瞪大了眼睛,他真震驚的是這么大的事情,他事先竟然沒有收到一點風聲。 朱高煦也是滿臉驚愕。 但驚愕過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興奮。 他急忙起身朝朱棣拱手,高聲道:“父皇,兒臣請求隨軍出征,揚我大明天威?!?/br> 朱高煦開口了,朱高燧也急忙接過話頭:“父皇,兒臣也愿為固我大明海疆出一份力,還請父皇準允孩兒隨大軍出海?!?/br> 朝臣們很疑惑,但他們疑惑的是滿剌加,蘇門答臘這兩個國家在哪里。 來大明上供的諸國之中,似乎并沒有這兩個國家的名字啊。 關鍵時候,還是兵部的官員小聲為疑惑的朝臣解惑。 畢竟兵部每天就是和地圖打交道的。 這兩個國家雖然遠,但大明還是有所記載的。 而當朝臣聽見這兩個國家還在暹羅真臘等國的更南方時,臉上不由得露出古怪之色。 什么時候,那么遠的地方也成了大明的海疆了? 而且,鄭和的船隊竟然會被兩個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國家困在南洋? 這件事情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啊。 要知道鄭和的船隊之上可是有超過一萬明大明精銳,總數更是超過兩萬人。 并且船上還攜帶了數百門洪武大炮。 這么強的火力都被困住了,足以說明這兩個國家不簡單,陳堪帶一萬五千人過去,能行嗎? 或許是大明這幾年時真的富裕了,許多朝臣的反應竟然是陳堪帶這么點人過去頂什么用? 而不是又要打仗勞民傷財啊。 與前朝洪武爺一打仗朝臣就哭窮相比,永樂朝的臣子對于戰爭的態度簡直寬容得不行 當然,這其中或許和大明從倭國源源不斷的運回白銀,還有用本施雅里換回鏡鐵山鐵礦有關聯。 因為到目前為止,大明朝沒有一場戰爭是虧錢的。 平定安南,大明收獲了許多優良的港口,海貿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陳堪縱橫草原擄回本施雅里,大明得到了鏡鐵山鐵礦,兩場戰爭,都是大賺特賺的戰爭。 和前朝洪武爺北征草原是那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完全不同。 戰爭能賺錢了,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所以此時此刻,就連方孝孺這個士林領袖,都罕見的沒有出聲阻止。 朝臣們嘈雜的聲音,還有武將請戰的聲音,吵得朱棣不厭其煩。 他大手一揮,呵斥道:“安靜!” 朱棣威嚴的聲音傳出,頓時吸引了所有朝臣的目光。 滿朝文武識趣的閉上了嘴巴。 朱棣自動忽略了兩個兒子請戰的聲音,看著陳堪淡淡的說道:“靖海侯,莫要讓朕失望啊?!?/br> 陳堪站起身來,牽動身上的甲葉簌簌作響。 朝朱棣拱手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朱棣臉上露出滿意之色,道:“三衛將士已在劉家港集結,你的告身與兵符,朕待會兒派人一并送去給你,你且去!” “臣,領旨!” 陳堪再度朝朱棣拱手一禮,未曾去看滿朝文武的表現,轉身大步離開了奉天大殿。 看著陳堪的背影,朝臣們表情各不相同。 陳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朱棣給他的優待,是滿朝文武不曾有過的。 短短的一鍋粥的時間,讓他們看明白了,或許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個年輕的侯爺都將在大明朝堂之上享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帝王朱棣器重他,太子朱高熾敬重他,皇太孫朱瞻基崇拜他。 這是何等的恩寵? 陳堪走到大殿門口,從番子手中接過頭盔,走到洪武門,從大漢將軍手中接過佩劍。 洪武門外,兩百甲士肅然而立。 陳堪翻身上馬,大笑道:“諸君,且隨本侯蕩平四海!” 第四百四十二章 點兵 劉家港,當初鄭和起航的地方。 鄭和駕船出海了,但劉家港造船的腳步卻未曾停下。 這些年來,出自這個船塢的寶船,連同被朱棣賜給陳堪那一艘,足有十二艘。 福船更是多達兩百四十余艘。 至于小型的巡航艦和戰船,更是數不清。 鄭和帶走了三艘寶船,一百多艘福船,數百艘巡航戰船。 而剩下的寶船,除了有一艘被朱棣賜給陳堪之外,皆交由水師服役。 而這一次隨同陳堪出海的觀海衛,紹興衛和扶余衛,便各有一艘。 此時,三艘寶船就停駐在船塢里,無數的水師將士和工匠正在進行檢修。 對于水師將士來說,戰船就猶如騎兵的戰馬,都是自己最忠誠,最親密的伙伴。 這一次是遠洋出海,當然要事先補足所有漏洞。 在陳堪未曾到達之前,三衛水師將士皆由觀海衛指揮宋青節制。 宋青,便是當初護送陳堪押解罪王朱濟熺的那位水師千戶。 短短幾年時間,宋青便由千戶升任觀海衛指揮,如今更是成為節制一萬五千人大軍的副帥,升官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但鮮有人知,宋青能有今日,乃是因為當初在船上與還是錦衣衛衛鎮撫的陳堪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所以,宋青明面上軍中的后起新秀,實則乃是陳堪的擁躉。 而這一次,朱棣大膽的啟用宋青這個沒什么軍功傍身的年輕人,其實也是看在陳堪的面子上,給他一個鍛煉的機會。 否則大明朝那么多沙場宿將,怎么也不可能輪得到他。 “報,節帥,靖海侯已至三十里外的瓜州?!?/br> 先頭的斥候不斷的朝宋青回稟著陳堪的距離。 宋青站在一艘寶船的船頭之上,手持千里鏡看著大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