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第二天一大早,陳堪早早的醒了過來。 借著燭光,他看了看被窩里蜷縮著的小家伙,摸了一下她的小臉蛋。 隨即滿臉不舍的將小rou團子輕輕放進了還在熟睡中的常寧懷中。 在常寧的額頭上吻了一下,便轉身出了房間。 隨著年關將近,北方的風雪也是越發的大了。 寒冷的北風吹在臉上生疼,猶如一柄柄利刃劃過臉頰。 在兩個侍女的伺候下洗漱完畢,換上許久未曾穿過的鎧甲,望著銅鏡之中英姿勃發的青年,陳堪嘴角勾起一個滿意的笑容。 不知不覺,來到大明已經這么久了。 他也從方孝孺羽翼之下的一只雛鳥長成了能夠搏擊長空的雄鷹。 時間很快,又很慢。 許多事情恍如昨日。 他的老對手們化為了昨日煙塵。 傅瑜,朱濟熺,佛子,唐仙兒,劉福通,袁容,李讓,陳瑛...... 一個又一個名字自陳堪的心間劃過,許多人陳堪已經記不清他們的長相了。 但......陳堪能走到今天,少不了他們的功勞。 而現在,陳堪又要去迎戰新的對手了。 侍女為陳堪帶上頭盔,懸上佩劍,不由得出聲贊嘆道:“英姿勃發,歷史上的美周郎,只怕也不過如此吧?” 對于侍女的贊美,陳堪全盤收下了。 在兩個侍女眼冒星光的注視下,全副武裝的陳堪大步流星的走出中庭。 前院,兩百甲士肅然而立,靜靜的等待著那個帶領他們創造了無數傳奇的主帥。 蜀中水淹東佛子,云南計殺白蓮教,五城兵馬司鋤jian,起火海于草原。 一樁樁,一件件,皆有他們參與。 這么多年以,他們與陳堪早已融為一體。 這一次,也不例外。 南洋蕞爾小國,膽敢冒犯天威。 草原他們去得,大海他們也去得! 陳堪的身影自黑暗中浮現,甲士們注視著這位年輕的過分的統帥,雙眼已被戰意充斥。 只需要一聲令下,他們便能撕碎所有敵人。 “出發!” 陳堪沒有說什么鼓舞人心的話,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 侯府中門大開,雪夜之中,馬蹄濺起飛雪。 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時,鐵騎已至涿州。 這一次,陳堪不打算坐船,而是選擇順著運河旁的官道一路南下。 坐船自然是舒服的,但現在陳堪沒有時間。 鄭和船隊孤懸海外生死不知,彈盡糧絕的局面已經形成。 南京必定有朱棣給他備好的船隊,他現在要做的,是以最短的時間趕到京師。 然后帶著戰船出海,解救鄭和與倒懸。 “駕~駕~駕~” 漫天風雪之中,運河雖未上凍,但往來的船只幾乎沒有。 這樣的大雪天里,即便是最重利益的商人,也寧愿待在家中溫酒享受軟香軟玉。 但運河邊的官道上,今日卻是被一隊鐵騎打破了沉寂。 足足尺余厚的積雪也未曾讓他們停下腳步。 天上的雪花四散紛飛,墜落于騎士的鎧甲之上,迅速凝結成冰。 騎士們的口鼻之間早已被冰渣子覆蓋,但沒有人多說什么。 陳堪打頭于騎隊之首,臉色被風雪吹得通紅。 但他只是不斷的催促胯下的戰馬。 他需要快一點,再快一點! 第三天的時候,陳堪與麾下鐵騎于山東地界上渡過黃河,正式進入了淮北地區。 第五天的時候,碧波蕩漾景色秀美絕倫的淮河映入眼簾。 過了淮河,漫天的風雪終于停止。 地上的積雪也變成了薄薄的一層。 長江中下游平原,冬天是很少下雪的,更遑論京師金陵。 時間來到十二月,京師同樣是寒風凜冽。 不論是官員或者百姓,全都裹上了厚厚的裘衣。 十二月初八,又是一年臘八節。 朱棣于奉天大殿賜粥食于百官,百官垂首謝恩。 并恭祝陛下外孫女降世。 昨天,陳堪的親衛張動親至北京,先后向南京有名有姓的官員稟報了靖海侯陳堪長女降世的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朱棣昨夜連夜與宗正寺和禮部商議好了這個外孫女的封號以及名字,并定于今日昭告天下。 朱棣賜食完百官,如今已經位列東廠督主的大太監宋新便宣讀了賜封靖海侯長女的圣旨。 “詔曰:今常寧公主朱月瀾,靖海侯陳堪育有一女,依大明律,當著令所司,備禮冊命,欽封鳳陽郡主,賜名陳寧,入皇族金冊,誥殿入史,欽哉!” 圣旨一出,群臣瞬間大驚失色。 只因陳堪之女的封號,鳳陽郡主。 要知道鳳陽那可是朱元璋的老家,更是淮西勛貴與老朱共同定下的中都。 大明如今的三京之一。 就這么封給了陳堪的女兒? 盡管只是封號,并非實封,但仍然讓群臣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要知道朱月瀾作為朱棣最寵愛的小女兒,封號也只是常寧。 現在一個外孫女,反倒封到了鳳陽。 而且陳寧這個名字,也是頗有深意,陳堪姓陳,朱月瀾的封號是常寧公主,二人各取一字,得陳寧之名。 這是何等的殊榮? 群臣怎么也想不到,陳堪遠離京師多年,朱棣對他的恩寵卻是不增反減。 倒是滿朝文武都有些嫉妒了。 但群臣嫉妒歸嫉妒,朱棣金口一開,便再無更改的可能。 況且這是朱棣的家事,群臣也不好出言反駁。 所以氣氛沉寂片刻,群臣還是不情不愿群的跪倒在地:“恭賀陛下。喜得外女,陛下萬歲萬萬歲!” 很奇怪,明明是陳堪生女兒,但群臣祝賀的對象卻是朱棣。 當然,盡管這很奇怪,朱棣還是微微頷首道:“諸卿平身!” “謝陛下!” 場面話說完,大臣們便交頭接耳的討論起來。 陳堪受寵,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受寵到如此地步,確實令人感到心驚。 古往今來,恐怕也只有那位被史書記載寵冠諸王的魏王李泰有這個殊榮。 但李泰那是李世民的親兒子,李世民寵愛他是應該的。 陳堪卻只是一個女婿。 難道將來要史官記錄一個寵冠諸臣嗎? 方孝孺坐在文官首位的位置上,位置幾乎與太子朱高熾齊平。 圣旨念完之后,朱高熾不由得轉頭看著方孝孺笑道:“方大人可真是教了個好弟子啊,如此恩榮,倒是讓孤都有些嫉妒了?!?/br> 方孝孺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一抹微笑,淡淡的應道:“太子殿下過譽了,皇長孫殿下如今在老臣那孽徒手下受教,老臣還嫉妒他收了一個頂好的弟子呢?!?/br> 兩人的談話乍一聽沒有什么問題,不外乎互相吹捧。 但若是細細分析下來,便很容易得出來一個結論,他們結盟了。 是的,朝讀書種子方孝孺,和太子殿下朱高熾結盟了。 不過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只有極少數。 比如朱棣,比如朱瞻基,比如朱高煦,其余人,就連陳堪這個親傳弟子,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當然,他們結盟的事情,或許出乎許多人預料,但絕對不奇怪。 一個是被朱棣不斷打壓的太子,一個是被朱棣用完就丟的老臣。 兩人都是與皇權對抗的可憐人,結盟之事本就是順理成章。 “方大人,你說,父皇在等誰呢?” 朱高熾繼續開口,話是對方孝孺說的,但目光卻一直落在宣讀完圣旨之后就一直心不在焉的朱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