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陳堪此言,便是做出最終決策了,所以不管眾將是怎么想的,現在都只能俯身聽令。 陳堪沉思片刻,淡淡的喊道:“方朝榮,宗安良?!?/br> “末將在?!?/br> 方朝榮與宗安良兩個千戶出列,他們兩個麾下的兩千人,是這支軍隊里步卒,既然是去草原,那肯定得是騎兵,所以他們兩人便負責配合宣化守將守城。 陳堪吩咐道:“本侯只需要兩千人,你們兩人負責帶著剩下的三千人守城?!?/br> “得令!” 兩人并無異議,他們也清楚,深入敵后這種事情肯定是沒他們什么事情的。 兩人領了軍令,陳堪再次喊道:“周石,岑顧,仇漢,錢興虎,程風,方胥!” “末將在!” 陳堪道:“你們準備一下,挑出兩千精銳隨本侯走一趟的草原?!?/br> “得令!” 陳堪麾下五千人,其中三千騎兵,兩千步卒。 陳堪只帶走兩千人,那么騎兵之中便要留下一千人在宣化守城。 由漢人組成的騎兵千戶,陳堪肯定是要帶走的,所以留下來的人便只能從剩下的兩個異族人組成的千戶所里挑。 這個任務,陳堪交給了程風。 程風是天生的騎兵將領,他挑出來的騎兵,陳堪用著也放心。 做完將令部署,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隨便吃了點干糧,陳堪便爬到了行軍床上和衣躺下。 馬上就要和韃子交戰了,陳堪現在的心情有些復雜。 來到大明之后他殺的人也不算少了,并不存在什么戰后心理創傷之類的后遺癥。 但以往那都是在大明國內進行博弈,上戰場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他也不知道戰場是什么樣子。 躺了半天,陳堪一點睡意都沒有,他發現他竟然罕見的失眠了。 睡不著,陳堪干脆披上了甲胄走出營門,望著天上的月亮發呆。 營中還有許多值夜的將士在巡邏,遇見陳堪總會恭敬的給他行禮。 對于朝他行禮的將士,陳堪揮手致意他們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后,便繼續觀賞著天上的一輪圓月。 北方的月亮看起來比江南的要亮一些,輪廓也要更清楚,不像江南的月亮,總感覺上面籠罩著一層水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br> 看著眼前綿延的營帳,還有三十里外宣化城高大的城墻,陳堪輕聲念出納蘭容若的的長相思。 這一刻,他有些想念江南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假傳圣旨 夏天的夜晚很短,陳堪發現自己只是失眠了一會兒,天就又亮了。 頂著兩個黑眼圈與宣府守將交接好了一切,在宣府守將羨慕的眼神中。 陳堪帶著人出了關門,一頭扎進了燕山山脈的群山之中。 燕山山脈,是阻隔中原與草原的唯一一道防線,大宋心心念念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便是為了這座山脈。 歷朝歷代,草原上的蠻族一旦突破了燕山山脈,那整個中原就暴露在了蠻族的鐵蹄之下。 可惜的是北宋就算在最后關頭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也沒能阻止金人南下的步伐。 大宋的前車之鑒,很好的證明了一個道理,國家興衰存亡,不在山川之險,而在人心。 燕山山脈起伏的群山之中,陳堪帶著兩千人急速行軍。 對于怎么在群山之中穿梭這種事情,陳堪早已經是輕車熟路。 畢竟高大的燕山山脈與蜀中和云南的大山比起來,最多算得上小丘陵。 每日行軍八十里,這是陳堪定下的定例。 四十公里的距離對于一人雙馬的騎兵來說,并不算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條件。 還沒到傍晚,陳堪便帶著眾人走完了今天的八十里路。 “傳令下去,就地扎營?!?/br> 陳堪一聲令下,將士們頓時行動起來。 輕裝上陣的騎兵扎營不需要準備太多的東西,所以很快一座座簡易的大帳便在山道上拔地而起。 等將士們挖好陷馬坑,準備好絆馬索,火頭軍的那邊也恰好可以準備好了飯食。 行軍的糧食主要采用的是糜子面,糜子這種糧食雖然吃起來劃嗓子,但卻很抗餓,并且行軍多日也不會腐壞。 這一次是輕裝上陣,所以全軍只攜帶了二十天的干糧,二十天后,他們必須深入草原切斷草原上的補給線。 陳堪拿著一個粗糙的面餅慢慢的啃著。 糜子做成的餅吃起來微微有些發苦,好在大明不缺鹽,餅里的咸味勉強能夠蓋過苦味。 許多將士都選擇將面餅掰碎,放進頭盔里加水攪成糊糊再吃。 陳堪原本也想這樣做,但做出來的成品像極了那啥,遂放棄。 吃完了餅,陳堪便召集幾個高級將領前來開會。 地圖攤開,陳堪手中的馬鞭指著土默特草原道:“諸位,咱們最多三日便能跨過燕山,韃子在土默特草原陳以重兵與宣府大同一帶的守軍對峙,所以土默特草原咱們肯定是不能去了,過了燕山之后,咱們應該朝哪里走,拿個主意吧?!?/br> 看著地圖被展開的地圖,一群人頓時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他們是要深入敵后不錯,但現在去路被堵死,唯一的選擇就只有繞路。 但繞哪一條路,卻是讓眾人犯了難。 繞得太遠吧,這一次他們只帶了二十天的糧草,可能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要先被餓死了。 走得太近的話,又容易被韃子的斥候察覺。 別倒是迎頭趕上韃子的主力,那玩笑可就開大了。 想想歷史上李廣的下場,陳堪可不愿成為李廣第二。 爭論半天,最終還是定下分兵之策的方胥率先開口:“侯爺,末將以為,既然韃子在土默特川陳以重兵,自然便已經做好了大明派出小股部隊偷襲的準備,咱們若是不想過早的暴露行蹤,唯有轉道東北方向,自塞罕山進入草原?!?/br> 此言一出,眾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路也繞得太遠了。 陳堪手指無意識的敲擊桌面,隨后定定對方的看著地圖。 西北和北邊的去路被韃子難住,現在他們能選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轉道向西走靈州肅州,再北出河套平原,一條便是方胥方才所提到的塞罕山,兩條路的距離差不多。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繞這么遠的路,時間上便會拉長,要是走到半路糧食不夠吃豈不是完蛋了。 沉思片刻,陳堪追問道:“其他人呢,有什么建議?” 周石上前一步,沉聲道:“侯爺,若是照方將軍所說走塞罕山繞到韃子大軍后面,且不說咱們的糧食夠不夠吃,就算糧食能勉強支撐咱們走到塞罕山,大軍長途奔襲之下也必然疲憊不堪?!?/br> 周石的擔憂正是陳堪所憂心的地方,方胥的提議固然穩妥,但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 陳堪點點頭:“那你的意見是什么?” 周石沉思片刻,忽然指著土默特草原邊上蟒水的小河道:“與其繞路,末將倒以為順蟒水溯源?!?/br> 此言一出,陳堪的眉頭皺得更深,因為蟒水的上游是另外一條內陸河,那條河被叫做小黃河,而據草原上的斥候傳回來的消息,韃子的大軍便是駐扎在小黃河邊。 若是順蟒水溯源,那豈不是一頭殺進了韃子的老巢? 見陳堪面上露出憂心之色,周石有繼續指著蟒水上游說道:“諸位且看,此處乃是三不勒川,三不勒川以西便算是河套地區,再往西便到了陰山。 韃子陳兵小黃河,目的乃是為了應對宣府與大同一帶的守軍,而三不勒川乃是一座山脈,韃子必不可能于山上陳兵,就算有,也只能是小股部隊,若是咱們能翻閱過去,便能直抵河西之地?!?/br> 眾人隨著周石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了三不勒川幾個小字。 但在座的眾人都是常年與北元對峙的沙場宿將,都知道三不勒川上面根本沒路。 所以,這個計劃剛剛被周石說出來,便被眾人否決了。 騎兵不走平路,去翻山越嶺,那是腦殘行為。 能不能翻過去兩說,更大的問題是山下就是韃子的大軍,一旦被韃子的大軍發掘,他們別說穿到河西,能不能安然下山都是問題。 陳堪卻是若有所思的盯著三不勒川喃喃自語:“如果,有什么東西能夠吸引住韃子的目光,為咱們爭取翻山的時間,那就好了?!?/br> “呃~” 聽見陳堪的自語,眾將都是忍不住一愣。 如陳堪所說,若是能有什么東西吸引住韃子的目光,縱然山上沒路,他們也不是不可能翻過去,大不了自己開路嘛。 但,什么東西才能吸引住數萬韃子的注意力呢? 難道讓宣化的守軍傾巢而出? 一時間,眾人能想到的答案只有這一個。 但宣大的守軍和陳堪麾下這支部隊不同,陳堪麾下這支軍隊屬于禁軍序列,只要朱棣認可這支軍隊的將領,就算陳堪帶著他們跑到天邊也沒什么關系。 宣大的圣旨屬于地方軍隊,想要有什么動作必須要有朱棣的圣旨。 “啪~” 陳堪突然一拍腦門,朱棣的圣旨,他有啊。 當初他謀劃諸國時,朱棣曾給了他一張空白的圣旨在關鍵時刻用來保命。 現在陳堪若是用這封圣旨來調動宣府大同的軍隊,不需要他們真的踏足草原,只需要到長城關隘上進行一番軍演,那韃子的注意力便定然被吸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