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聞言,張三的臉色瞬間就垮了下來:“侯爺,您說過的?!?/br> 陳堪臉色一板:“我說過什么?” “您說過讓我去邊軍歷練啊,您不會說話不算話吧?” 張三急了,因為他從陳堪的表情里看出,陳堪似乎真的有不認賬的趨勢。 “本侯的侯府就這么讓你待得如芒刺背嗎?” 陳堪學著朱棣的樣子,陰沉著臉問了一句。 心里卻是直呼爽啊。 難怪朱棣這么喜歡陰陽別人,這種看著別人吃癟卻又拿自己無可奈何的事情是真的很爽啊。 張三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成功讓陳堪的惡趣味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撇下張三,陳堪徑直走進書房。 張三要去邊軍歷練,陳堪高興還來不及,又怎么會阻攔呢。 剛才的表現,純粹是逗他玩而已。 取過一張宣紙,刷刷刷幾下,一封舉薦信就躍于紙上。 如今大同府的守將是朱棣的鐵桿心腹江陰侯吳高。 永樂元年,吳高受命鎮守山西大同?!胺烙?,節制山西行都司諸衛?!?/br> 此舉可以看作是大同作為之后形成的明代九邊重鎮之一的開始。 而到了仁宗年間,武安侯鄭亨被任命為征西前將軍。 他在大同率軍屯田,加強守備,解決大同邊患,徹底奠定了大同九邊重鎮的地位。 所以讓張三去大同,是陳堪深思熟慮之下做出的決定。 也唯有在大同,張三才有可能靠著侯府這顆大樹迅速成長起來。 喚過一名侍女,命他將舉薦信送去給張三之后,陳堪便關上書房的大門,取出一張地圖開始沉思起來。 地圖是大明如今的邊防圖,在這張圖上,原本許多屬于后世華夏的領土都還游離于大明之外。 其中最為顯眼的,便是空缺的草原和遼東,以及西域大漠的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 沉思半晌,陳堪取出筆,在灰白色安南那一角添上了顏色。 這代表著安南正式被納入大明的領土范疇。 看著安南旁邊的大片空白,陳堪又在安南首都升龍城的位置上點下一點黑色。 黑色,代表著大明的軍隊。 而在安南的旁邊,另外幾個小國的名字顯得如此刺眼,真臘、暹羅、占城,還有南方海島上的滿剌加。 將視線抽離東南亞半島,陳堪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因為安南旁邊的幾個小國,都是太祖爺在位時,被列為不征之國的小國。 “早知道就交代一下朱能和沐晟別把陳天平弄死了?!?/br> 自語一句,陳堪將目光看向遼東。 此時,猛哥帖木兒還沒有上書請求內附,所以遼東大片的土地還是女真,兀良哈三衛,朝鮮的牧場。 其中兀良哈三衛現在只能依附大明,所以構不成什么威脅。 而陳堪之所以選擇扶植女真人,當然也不是因為善心大發。 他真正的目的,是遼東南方的朝鮮半島,還有距離半島不足一百公里的倭國。 好不容易從后世穿越回大明,陳堪又怎么可能會對這兩個國家沒有任何想法呢? 棒子先不去說,小日子給后世華夏子孫造成的傷害不可謂不痛,他們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陳堪要是不徹底將他們亡國滅種,那這穿越就算是白穿越了。 只是這兩個國家也是太祖爺定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陳堪沒法子冒著天下之大不諱親身遠渡重洋。 這才不得已培植女真人作為打手,來一招借刀殺人。 方才惋惜陳天平之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把陳天平留著做傀儡,暗中支持他統一東南亞半島,大明便能打著為藩屬國復仇的旗號覆滅安南,這樣便不算違背祖制。 但現在陳天平死了,陳堪便只好再做其他謀劃。 選擇誰呢? 陳堪摩挲著下巴,目光在遼東和東南亞之間來回移動。 女真人是不可能的,他們打不到那么遠,而且女真人非常懼怕炎熱,去了赤道附近只怕會失去戰斗力。 “若是將小日子驅趕到東南亞半島,來一招驅虎吞狼之計,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陳堪提著筆,在遼東,倭國,東南亞半島之間連上一條線。 隨后又搖搖頭,自語道:“跨度太大了,況且小日子未必是那些猴子的對手?!?/br> 陳堪的目光持續南移,一直移到了處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附近,隨后嘴角忽然勾起一抹笑容。 滿剌加是南洋強國,幾乎控制了整個南洋島嶼群,北至東南亞半島,南至印尼。 歷史上這個國家在鄭和下西洋后被大明強大的艦隊嚇得上書稱臣,朱棣便在馬六甲附近設置了舊港宣慰司。 而在滿剌加以西,還有一個國家叫做蘇門答臘,在歷史上曾被鄭和滅國。 “鄭和,南方就靠你了!” 想到歷史上那些記載,陳堪忽然有了主意,當即取過宣紙準備給鄭和修書一封。 第三百四十九章 貧窮的大明 歷史上的南洋強國滿剌加也好,或是被鄭和滅掉的蘇門答臘也好,還是請求內附的緬甸也好。 這些國家雖然在名義上歸屬于大唐統治,但實際上依舊保留了高度的自治的權利,以附屬國或是宣慰司的形式存在。 而陳堪的目的,便是要將這些小國真正意義上變成大明的土地。 眾所周知,古代交通工具不便利,想要實際控制一個地方極難,尤其是越加遠離中原或是政治中樞的地方,朝廷越難在那個地方進行根深蒂固的統治。 但有四個地方例外,一個便是滿剌加和蘇門答臘所統治的南洋呂宋群島,一個是東南亞半島,剩下的兩個則分別是東海島鏈群,包括倭國以及臺灣琉球等一眾島嶼。最后一個便是遼東和朝鮮半島。 這四個地方無一例外,都是大明寶船能夠順著大陸航線可以輕易到達的地方。 若是大明在這些地方實施統治,那么鄭和的船隊便能在鄭和死后擺脫被后世子孫燒毀海圖的下場。 陳堪和鄭和見過的次數不多,但歷史上對于鄭和的記載很詳細。 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的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但他仍舊懇求宣德皇帝朱瞻基讓他再度掛帥,最后落得個身死南洋的下場。 歷史上的記載已經表明了鄭和的立場,所以陳堪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鄭和會同意他的謀劃。 而陳堪的謀劃也很簡單,讓鄭和到達南洋時鼓動滿剌加或是蘇門答臘國王的野心,一統南洋和東南亞半島。 必要的時候,可以放出假消息來誤導兩國,給兩國國王造成大明對此樂見其成的態度。 陳堪從未想過去搞什么特別復雜的陰謀和計劃。 越是復雜的謀劃,需要串聯的關節就越多,出現失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真正的頂級計謀,都是簡單高效實用的。 而陳堪陛下的驅狼吞虎之計,在后世早都被美帝用爛了。 很快,陳堪的一封親筆信便出了侯府順著運河直奔劉家港碼頭而去。 做完這一切,陳堪暫時將遼東和南洋的事情放下,轉頭將目光看向了西域和草原。 西域之地地勢廣袤,但自從前宋時期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之后,西域對中原的權重占比就越來越小。 到了大明,太祖爺頒布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以及重農抑商的國策之后,西域絲綢之路雖說稍微恢復了一點元氣。 但對國庫的貢獻依舊不大。 所以,想要大明朝堂上那一群無利不起早的文武大臣出兵收復西域,基本上是沒可能的事情。 至于草原,草原上的韃子作為大明當下最大的敵人,打韃子大明朝野內外倒是沒什么意見。 關鍵在于,怎么在草原上實施統治。 如何處理草原,對于歷朝歷代的帝王來說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包括后世的新中國。 回憶了一下后世的新中國是怎么徹底將草原穩固下來之后,陳堪忍不住扶額嘆息。 太難了。 后世的法子對于大明來說太難了。 與漢人通婚,移風易俗,普及愛國教育搞民族大團結。 這就是后世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改革三板斧。 聽起來很簡單,但對于目前的大明來說,難度堪稱地獄級。 首先就是通婚,大明和草原打了幾十年,雙方可以說是世仇,有你沒我有我沒你那種。 更不要說漢人還有一個故土難離的習慣,讓他們離開溫暖的中原去到草原上開荒,那就是扯淡。 所以想要讓雙方通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是移風易俗,黃金家族在統治中原時期,都不愿意使用漢人的文字處理國事,更是將漢人列為最低等的種族,想要改變草原上的風俗談何容易。 最后是普及愛國教育搞搞民族團結,大明本土都還沒能做到普及教育,就更不要說在草原上了。 大明沒錢,也沒有那么多讀書人。 就算大明有錢,有那么多讀書人,依照漢人的性子也不會拿出來開發草原。 所以,真正讓陳堪頭疼的也就只有西域和草原這兩個地方。 說到底,還是現在的大明太窮了。 如果陳堪照抄后世對于西域和草原實施統治的作業,以大明如今的財政輸入,怕是一百年都湊不夠那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