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陳堪剛剛走到這里,便看見一眾兵部與工部的官員正在用一種陳堪很難理解的目光審視著這些沖壓裝置。 那眼神,比看自己的老婆還要具有侵略性。 見陳堪懶洋洋的朝這邊走來,官員們瞬間瘋狂了,一下子便圍上了陳堪。 “侯爺,此物,可否獻給朝廷?” “侯爺,我們兵部愿意花錢購買一套,哦不,十套,價格好商量?!?/br> 陳堪一頭黑線,他做出來這些東西,本身就是為了提高效率所用,這些官員竟然用錢來侮辱他。 看不起誰呢? 我陳堪是那么膚淺的人嗎? “一千貫一套,誰要,本侯立刻安排匠人去裝!” 陳堪果斷伸出一根手指,一千貫一套的價格,堪稱童叟無欺。 還上門包安裝,這樣的事情哪里去找,這些人簡直賺大發了好嗎? ... 氣氛忽然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之中。 有官員苦著臉道:“大人,這些東西一千貫,是不是有點貴了?” “是啊大人,能否便宜一點?” 看著眼前的官員面露難色,陳堪臉上扯出一抹冷笑:“一千貫一臺,不二價?!?/br> “這這這...不是明搶嗎?” 有官員不忿的看著陳堪,就算這些東西全是用精鋼打造的也不值一千貫,這不是搶劫是什么? “吧嗒!” “答對了,就是明搶,愛要不要?!?/br> 陳堪可不會慣著他們。 這些官員,來到工地上球用沒有,只知道背著手指點江山。 明明陳堪已經說過,不需要官員過來,只需要工匠過來施工就行。 但不管是兵部還是工部都派出了官員來到這里,說白了,不就是想偷師白嫖嘛。 真以為陳堪有這么蠢,什么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他們? 陳堪收錢,沒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就是要告訴他們,什么都白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想學核心工藝? 可以,先交錢! 反正沒有圖紙和具體參數,這些東西就算陳堪送他們一臺,他們短時間內也很難仿制出來。 就算仿制出來,他們也會發現,與其自己做,不如從陳堪手上買。 至于眼前這些東西,陳堪就當是送給朝廷打響名氣用了。 當然,陳堪也不可能把這些東西當成獨家生意來做。 因為這些工具的應用范圍實在太廣了,除了鎧甲與兵刃這些軍工方面的制作,農用方面的農具也可以使用沖壓工藝,無非就是換個模具。 甚至鑄造銀錠和金錠以及銅錢。 總的來說,這個市場不是陳堪能一口吃下去的。 陳堪很想將這些東西快速推廣出去,但他更知道,免費送出去的東西,別人一般都不會珍惜。 見陳堪態度堅決,一干官員臉上露出了糾結之色。 一千貫一套的沖壓裝置,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 偏偏這些東西是眼前這個完全不講道理的侯爺造出來的。 就算是強買強賣,他們都沒有哪個資格。 但若是就此放棄,他們又確實舍不得。 “侯爺,當真沒有再次議價的可能性嗎,國庫的情況您也知道,實在是沒錢啊,還請侯爺從大局出發,為邊疆的將士們考慮一下?!?/br> 有官員還是不愿就此放棄,為此直接搬出了大義的名分。 “我可以給你們兩個選擇?!?/br> “第一,你們直接花一千貫從我這里買成品?!?/br> “第二,你們花一萬貫從我這里買圖紙自己造?!?/br> 想了想,陳堪還是決定放寬一點口子。 這東西早晚都是要上交國家的,趁著朱棣還沒反應過來,先賺點錢是正事。 第二百七十二章 最能振奮人心的事情 一千貫和一萬貫的巨大差額,頓時讓在場的官員一愣。 花一萬貫買一張圖紙,還是花一千貫買一件成品? 這是個不需要怎么糾結的事情。 成品,買十臺就是一萬貫,若是有了圖紙,他們便可以造出來一百臺,一千臺。 造出成品之后,又可以賣給別人,相信那些商人是很樂意為朝廷買單的。 不過一萬貫不是一筆小數目,他們在場的官員級別最高的也就是一個職方司郎中,況且,買圖紙肯定不是他們某一個部門買,因為沖壓裝置大家都需要用到。 一眾官員三言兩語的商量了一下,最先開口那個官員看向陳堪,拱手道:“還請侯爺給下官一些時間,我等回到京師稟明上官之后,再做決定可否?” “當然可以?!?/br> 陳堪點點頭,強買強賣的事情他也做不出來。 左右不過是一個水動力沖壓裝置罷了。 況且,收錢主要還是為了朝這些官員們傳遞一個信號。 國家看上了什么東西,最好出錢去買,而不是一句話便拿走別人的勞動成果,否則,還有多少匠人愿意制作出新的東西? 一群官員急匆匆得到回去京師了。 而整個山谷,也與最初的模樣大相庭徑。 花十天時間將整個山谷改造了一番,在陳堪看來,這個代價花得很值。 至少現在看來,整個無名山谷已經很有后世的工業園區那味道了。 雖然這里的建筑大多是木頭結構,但刷上一層生石灰之后,一片潔白之中看不到任何一個污點,再加上生石灰防腐,使用的年限未必就比后世的磚墻結構差了。 在改造的基礎上,陳堪還劃分出來休息區,食堂,公園等公共設施。 后世的工廠雖然被人稱之為奪命流水線,但該說不說,流水線工作模式確實是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運行方式。 今日是山谷竣工的第一天,陳堪讓李適將所有的匠人召集起來。 隨后便讓自己的親衛從家里搬出幾個木頭箱子。 陳堪深知,想要讓一個人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最重要的便是解決他的后顧之憂。 而寶鈔司這些工匠,他們的后顧之憂便是家人。 朝廷坑爹的匠戶制度不僅剝奪了他們賺錢的能力,反而將他們生存的壓力強加到了他們的家人身上。 不解決這個問題,想要這些人安安心心的在寶鈔司工作,那無異于天方夜譚。 但陳堪又不可能給他們發工資。 一旦陳堪開了這個先例,那就意味著匠戶制度的弊端徹底暴露。 朝廷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以陳堪對大明這群官員的了解,他們寧愿匠戶徹底絕種,也絕對不會愿意給他們發一分錢。 一個人去挑戰整個國家機器,那是打著燈籠進茅廁,找死! 想要徹底改變大明的戶籍制度不是那么簡單的。 所以陳堪能做的,便是以朱棣的名義給匠人們發錢。 君父賞賜自己的臣民,那是恩賜,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但陳堪要是敢說這是發給匠人們的薪水,明天朝堂之上就會對他群起而攻之,連方孝孺都保不住他。 匠人們在老黑和老謝的帶領下靜靜的站在廣場上,這三百余人,就是寶鈔司起家的資本。 李適,王昉,劉坤,寶鈔司三個有品級的官員立身于陳堪身后。 “新的寶鈔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建立起來了?!?/br> “這十天時間,大家的辛苦,本侯也都看在眼里?!?/br> “本侯知道,你們許多人已經到了強弩之末?!?/br> “短短三天的休息時間,根本不足以讓大家恢復正常狀態?!?/br> “但是,沒辦法,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位?!?/br> “大明朝也不能失去你們?!?/br> 陳堪的例行講話,并沒有調動起來一干匠人的情緒。 陳堪也不以為意。 這些工匠今日還能站在這里,已經是對他這位侯爺最大的尊重了。 要是換成陳堪站在他們的位置上,一旦上官敢放他回家,他就敢跑到天涯海角去。 就算上官不放他回家,他也會想辦法逃到天涯海角。 至于回來繼續干活,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