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朱棣朝宮人招了招手:“既然沒有問題,那便點香吧?!?/br> “等一下!” 就在宮人奉上檀香之時,陳堪忽然出言打斷朱棣。 朱棣眉頭一皺:“還有事情嗎?” 陳堪道:“陛下,臣有一個提議?!?/br> 朱棣道:“哦?什么提議?” 陳堪看著大臣們,臉上露出一個不懷好意的笑容。 隨后拱手道:“回陛下,在坐的諸位臣工也都是飽讀詩書之輩,臣以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其一枝獨秀,不如百家爭鳴,如此方顯我大明盛世華章,陛下以為呢?” 陳堪此言一出,大臣們瞬間對著陳堪怒目而視。 而朱棣則是若有所思,隨后笑吟吟的點點頭, 朱月瀾大眼睛瞪得滾圓,看著陳堪滿是驚愕之色。 陳堪壞壞的笑了一下。 小樣,跟我斗。 看見大臣們的表情,朱棣已經明白了陳堪的險惡用心。 在心里暗笑的同時,他決定,加一把火。 他從腰間取下一塊黃玉擺在桌子上,看著朝臣們道:“如陳小子所言,諸卿也是飽讀詩書的人物,一首中秋的詩詞,應該難不住諸位吧?朕再加個彩頭,今日誰若撥得頭籌,這塊產自西域的暖玉,便是誰的了?!?/br> 朱棣都已經拋出彩頭了,大臣們還能說什么,只能對著陳堪咬牙切齒,無能狂怒。 “呵!” 陳堪冷笑一聲,他早就看這些為老不尊的大臣們不順眼了,一個個的,不僅虛偽,而且虛偽。 也不知道這些大臣們,當了那么多年官,學問有沒有全部還給老師。 “來人,為諸卿布上筆墨紙硯?!?/br> 朱棣大手一揮,宮人們瞬間撤下桌子上的殘羹剩肴,很快,筆墨紙硯便整整齊齊的擺在了朝臣們面前。 看著大臣們的臉苦了下來,陳堪瞬間神清氣爽。 治不了你們了還。 宮人在大殿中央點上一只檀香,朱棣便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大臣們的表現。 有才思敏捷的臣子已經開始奮筆疾書了,但更多的大臣卻是一臉糾結之色,幾個洪武時期靠著地方舉薦入仕的老臣更是臉都皺成了苦瓜。 奮筆疾書的人里,就有陳堪一個。 作詩這種事情,對于陳堪來說,當然很難! 但……還是那句話,他是個掛逼。 明清時期詩詞雖然不像唐宋那般輝煌燦爛,但依舊有那么些詩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比如陳堪筆下這首《念奴嬌·中秋對月》。 好歹也是威震江浙全境以及江西湖廣安徽部分地區,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作品。 而現在,文征明的爺爺還不知道有沒有形成細胞壁。 陳堪寫了,誰敢說他是抄襲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少年 節cao這種東西,陳堪一向看得很淡。 所以在抄襲完文大才子的大作之后,陳堪取過另外一張紙繼續在紙上寫下了《中秋月·中秋月》六個大字。 這首詞是景泰英宗至成化年間的大jian臣徐有貞所作。 徐有貞這個人的人品爛透了,但詞寫得還是不錯的。 抄襲他,陳堪更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在紙上寫下這首小詞的詞牌名,陳堪滿意的點點頭,很好,從現在開始,《武功集》是我的了。 大臣們自然是不知道陳堪在無聲無息間已經完成了一次無恥的文抄。 他們看見的,是一個自信滿滿的青春少年郎,嘴角噙著淡淡的微笑,在雪白的宣紙上揮灑自如。 他是少年! 少年有他的山海,有他的重重山影,有他的萬里波濤。 如果可以,風給他,沙漠給他,天空也給他,是無拘無束的風,會下大雨的沙漠和鋪滿星辰的天空。 “好一個少年?!?/br> 逐漸有大臣停下了筆鋒,將視線投向神態自若的少年。 他們仿佛看見了他們年少時的自己,一樣的意氣風發,一樣的神采飛揚。 當陳堪落下最后一個月字時,大殿中央的檀香也剛好燃盡。 剛剛好。 “時間到!” 宮人尖銳的聲音響起,幾個內侍一言不發的收走了大臣們面前的宣紙。 朱棣的貼身太監簡單分辨了一下,將四分之三的白紙擺到了一旁,隨后將寫有內容的紙張一言不發的遞給了朱棣。 彩頭是朱棣出的,由他來做裁判,群臣自然不會有意見。 朱棣看著瞬間薄了四分之三的作業,心里也不甚在意,他也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急智。 他要大臣乃是用來治國,又不是寫詩逗他開心,寫不出來就寫不出來吧。 至于交白紙的大臣們心里慚不慚愧,那就不是朱棣該考慮的事情了。 “月歸云,向嶺邊,涼枕依長夜,更須共誰譴……” “好詞,可惜,文不對題?!?/br> “莫復感念輕別離,送卿歸至婺州東” “倒是有幾分中秋月圓求而不得的矯情……” “莫言思緒無處道,遙寄天上白玉京?!?/br> “這句不錯……” 朱棣一份一份的看過紙上的詩詞,看到出彩的詩詞句子還會忍不住念出聲來。 “咦?” 朱棣忽然輕咦一聲。 大臣們瞬間伸長了脖子。 尤其是寫出了詩詞的大臣們,都在期翼著讓朱棣感到驚訝的是自己的作品。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br> “竟是《憶秦娥》的變體,更難得的是立意高遠,遣詞得當!” 看見這首小詞,朱棣喃喃自語一句,一下子來了興趣。 倒是沒想到,閨女即興提出來的的應試作詩,還能有這種意外之喜。 大臣們看著朱棣臉上的驚訝之色,心里癢癢得跟小貓抓撓似的。 偏偏朱棣念得還很小聲,他們完全聽不清朱棣念出來的內容。 一些大臣急得抓耳撓腮,就差問朱棣是不是在為他的作品感到驚訝了。 朱棣沒讓眾人等太久,將宣紙遞給方孝孺道:“這首中秋月不錯,諸卿傳閱一下?!?/br> 方孝孺看完全詞,眼中的驚訝之色一閃而過,隨后搖頭晃腦的說道:“這首小詞,只怕是今夜的魁首了?!?/br> 說完,便將宣紙遞給沐晟。 沐晟只是粗略的掃了一眼,便笑道:“微臣附議方大人所言?!?/br> 諸臣的好奇心瞬間被二位文武之首給勾了起來。 隨著沐晟將宣紙遞到群臣手中,大臣們也逐漸開始切切私語起來,都在猜測這首詞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許多人下意識的將視線看向陳堪,但心里又覺得有些荒唐,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憑什么? 大臣們傳閱這首詞的時候,朱棣又繼續翻看起剩下的詩詞。 只是再沒有一首能讓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桌子上只剩下了最后一張紙,朱棣隨手取過,但原本已經不抱希望的他,在看見紙上的內容之后,卻忽然瞪大了眼睛。 “啪~” 朱棣忽然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驚得大臣們的視線齊刷刷的看向了他。 只見朱棣臉上壓抑著狂喜之態,仿佛即將達到高潮一般! “這……陛下這是怎么了?” 原本還在討論著中秋月這首小詞的大臣們一頭霧水,看陛下這表情,怎么跟便秘時忽然拉肚子一樣? 那是,極致的暢爽? “哈哈哈哈……” 朱棣忽然大笑道:“本以為發現珠玉,已經足夠讓朕驚喜,沒想到竟然拾到了夜明珠,好,好,好!” 朱棣連說了三個好字,足可見他現在的心情有多好。 “方卿,汝且觀這首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