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590節
布加路不敢說什么,只是叫來部下,帶著葛文軒先去安頓休息,并且還一再囑咐要好好款待葛文軒,生怕照顧不周,讓這位“大人”生氣。 待到送走了葛文軒,總督布加路頹然的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滯的做了好一陣,隨后自言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丟了濠境澳,即便是回到本土,我也不會再有什么好的出路了!” 想著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辛苦,將會在失去濠境澳之后灰飛煙滅,此時的布加路只想大哭一場。 此時葡萄牙與大明帝國在軍力上的巨大差距,讓這個濠境澳總督根本沒有任何扭轉局面的辦法。 葡萄牙不是荷蘭,更不是西班牙和英國,本土的軍力應對歐洲局勢尚且不足,是沒有能力組織援軍馳援濠境澳的,所以此時的布加路面對的是一個無解的局面,只能老老實實的聽從大明帝國的安頓。 于是乎,就在當天晚上,布加路帶上了一份厚禮,乘著夜色來到葛文軒的臨時住所。 這里是一處靠近總督府的小院子,距離海邊不遠,很是幽靜,竟然很有詩意在其中,看得出布加路的這番安排很下了一番功夫。 當布加路來到屋內,此時葛文軒正在看書,見到布加路深夜到訪,便笑著說道:“閣下此來,所謂何事?” 布加路在濠鏡澳當了多年的總督,對于大明官場的待人接物,以及一番人情事物,也是非常熟悉的。 “呵呵,大人剛到這里,在下自然要盡一盡心意了?!?/br> 說完,布加路便雙手遞上了一份禮單。 葛文軒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隨后便與布加路一起坐下,說道:“如果閣下是來認識一下,那我會很高興。如果閣下是為了明天協商之事,那就請回吧?!?/br> 布加路頓時語塞,沒想到葛文軒竟然如此的口風緊,支支吾吾了幾句,卻聽葛文軒繼續說道:“此番我來這里是為了國事,自然不能為了一些財物而壞了事情?!?/br> 說完,葛文軒便自顧自的看書,不再理會布加路。 多年沉浸在大明官場之間的布加路自然明白,這是葛文軒在下逐客令了,于是只好尷尬的準備離開。 “閣下的東西忘了?!?/br> 布加路看著葛文軒遞來的那份禮單,猶豫了一下,只好滿臉賠笑的接過來,灰頭土臉的離開了。 當布加路走出這處院子的時候,遠處的海風吹來,但是布加路卻感受不到任何愉悅的心情,心中始終沉甸甸的,在布加路看來,濠鏡澳這種美麗的夜景、海景,恐怕從今以后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想到這里,布加路的心中就涌起nongnong的酸楚,但是面對強悍的大明帝國,布加路卻也只好就此認命。 第八百五十二章 和平處置 就在布加路灰頭土臉離開之后,葛文軒的房內又進來一人,正是軍情部海防司司丞武靖遠。 “那布加路估計已經亂了陣腳,竟然以為送點禮,明天的協商就能得到好處?” 武靖遠笑著說道:“看來明天的談判會很順利,這個葡萄牙總督,已經沒有什么辦法了?!?/br> 布加路的身份自然瞞不過軍情部海防司的探查,不過此時的大明朝廷已經不同于以前,對于這種有名無實的所謂總督,大明朝廷基本上并不在意,反而是更加注重內在的實惠。 葛文軒說道:“即便如此,明日的協商也要謹慎,這些歐人全都是狼子野心。事關國朝利益、萬民福祉,一點大意都不可有?!?/br> 武靖遠點頭贊同,自己身為軍情部海防司的司丞,之所以要跟著葛文軒到濠鏡澳來,就是為了要就近打探情報。 如今大明已經開始發力,準備全面經略南洋和南方各國,盤踞在濠鏡澳的葡萄牙人就顯得非常礙眼了,所以即便此前大明與總督布加路已經達成了條約,那就是待到大明拿下呂宋島之后,用呂宋島的某處地方作為“特區”,讓總督布加路帶著葡萄牙人遷移過去。 但是到了此時,大明朝廷顯然已經等不到那個時候了,葡萄牙人必須立即離開。 畢竟劉衍要從各地調集兵馬,動靜肯定很大,盤踞在濠境澳的葡萄牙人始終是一根刺,走漏消息等各種突發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是劉衍所不能忍受的。 于是武靖遠與葛文軒開始商議明日談判的策略,以備不時之需。 轉眼到了第二天,總督布加路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協商的地點-總督府側院的一處廂房內,這里也是布加路平日里處理公務的地方,此時已經被葡萄牙人連夜收拾了一番。 經過昨天晚上登門送禮的挫敗,布加路心中已經明白,今日的協商恐怕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了,葡萄牙人大概率要離開濠境澳,至于下一步的落腳點在哪里,現在還是未知數。布加路昨日送禮之舉,本想爭取些談判籌碼,卻沒想到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此時,他只能硬著頭皮,尋求一線生機,期盼著奇跡的出現。 而葛文軒與武靖遠經過一個晚上的準備,此時早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深知葡萄牙人的狼子野心,雖然在歐人之中,葡萄牙人表現得還算是比較恭順的,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其本質上的殖民本性。 此時葡萄牙人之所以對大明友好一些,完全是因為其自身實力不濟,但凡葡萄牙人有荷蘭、西班牙那樣的實力,肯定不會如此恭順的。 因此武靖遠和葛文軒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談判策略,葛文軒身為海防司司丞,自然對歐人比較熟悉,他決定在談判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布加路認識到大明的威嚴。而武靖遠則從軍事角度出發,準備在必要時可以以武力震懾對方。 協商開始,布加路率先開口,試圖為濠境澳的葡萄牙人辯解,聲稱葡萄牙人在濠境澳多年,一直都非常的恭順,并沒有像荷蘭、西班牙那樣充滿惡意,只不過是想留在這里,與大明帝國做生意而已,希望能夠繼續之前與大明帝國達成的共識,等到大明帝國拿下呂宋島之后,再交換濠境澳。 然而,葛文軒語氣堅定地表示,大明朝廷絕不會拿國家利益來做談判的籌碼,濠境澳本就是大明的疆域,大明朝廷想什么時候拿回來,就什么時候拿回來,葡萄牙人沒有資格討價還價。 至于用呂宋的地方交換濠境澳,也只不過是大明朝廷看在葡萄牙人這些年的恭順上,給出的恩賜。 隨后葛文軒和武靖遠都直截了當的表示:希望布加路認清形勢,不要做無謂的抗拒,盡早服從大明朝廷的安排,為濠境澳的葡萄牙人謀求一個好的出路。 在這場談判過程中,葛文軒與武靖遠配合默契,一方面以禮待人,一方面又毫不退讓。布加路見狀心中愈發焦慮,他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談判的優勢。然而,他又不甘心輕易放棄濠鏡澳這片土地。 眼見布加路始終死纏爛打,武靖遠也失去了耐心,當即斬釘截鐵的說道:“既然閣下聽不進我們的規勸,那今日的談判就到此為止吧!明天一早,大明將士將正式進駐濠境澳,屆時發生的一切后果,將由閣下與全體葡萄牙人自行承擔!” 說完,武靖遠和葛文軒便起身要走,布加路見狀嚇得臉色慘白,急忙攔住二人,最終在二人的注視下,布加路點頭同意交出濠境澳。 隨后葛文軒便拿出一份條約,根據這份條約,葡萄牙人必須在大明軍隊接管濠鏡澳之前,將所有軍事設施封存,準備移交。同時,布加路還需承諾,不再干涉大明對南洋地區的經略,不得與荷蘭、西班牙、英國方面有任何形式的往來。 同時,之前與布加路達成“以呂宋島適當地方劃給葡萄牙人租用”的協議,大明朝廷依然承認有效。 只不過在明軍打下呂宋島之前,布加路必須帶著濠境澳的所有葡萄牙人暫時內遷,全部前往香山縣以北的順德,此時廣東道總兵官黃得功已經調集一營駐防軍在順德,修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營寨,作為葡萄牙人暫時的居住之所。 葡萄牙人所有的吃穿住行都要在這處營寨范圍內,所有的開銷也由廣東道承擔。當然,等到葡萄牙人前往呂宋之后,相關的開銷費用必須在三年之內付清。 面對這些條款,布加路原本還想以“需要本土首肯”的理由拖延一下,但是對上武靖遠那殺氣騰騰的目光,布加路的話語瞬間就卡在了嗓子里,只能任命一般在條約上簽了字,并且蓋上了總督印章。 在簽署條約后,布加路滿面沮喪地離開了談判桌。他明白,這意味著葡萄牙在濠鏡澳的統治即將結束。 而隨著條約的簽訂,濠鏡澳的接管工作正式開始。劉衍在早先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原,此時廣東道總兵官黃得功按照劉衍下達的命令,開始調動濠境澳周邊的駐防軍兵馬,快速向濠鏡澳集結。 葡萄牙人雖然心有不甘,但面對大明的強大壓力,他們只能選擇默默接受,在總督布加路的率領下,用了四天時間,將葡萄牙人在濠境澳的所有資產,自然是所有能夠帶走的物資、錢糧等打包裝車,然后在一部駐防軍的“陪同下”離開了濠境澳。 與此同時,在武靖遠的指揮下,早已駐扎在香山縣的大明駐防軍一個營的將士順利進駐濠鏡澳,這片土地終于回到了大明帝國的懷抱。 在雙方進行交接的時候,乘坐大量馬車離開濠境澳的葡萄牙人失落的看著正在進駐的大明將士,隊伍中的婦女和孩子紛紛哭泣著,一千多葡萄牙士兵冷眼相對,卻沒有一絲敢于反抗的勇氣,甚至為了避免誤會,總督布加路甚至下令所有人的火槍都要在槍口插上通條,以表示己方沒有惡意。 反觀正在進駐濠境澳的大明將士,此時卻是士氣高昂,甚至還唱著軍歌,昂首挺胸的開進了濠境澳。 按照民政部制定的相關方略,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廣東各地將陸續遷徙過來大量的百姓,濠境澳的所有房屋、土地,將按照統一的標準分配給這些移民百姓,葡萄牙人在濠境澳留下的痕跡,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磨滅。 布加路再看了一眼遠處依稀可見的總督府,雙眼也不禁留下淚水。 葡萄牙與大明帝國之間的巨大差距,讓布加路面對咄咄逼人的明軍根本無力反抗,為了保存兩萬多葡萄牙僑民、一千多部下將士的性命,布加路也只能聽從大明朝廷的安排。 “希望明軍能夠盡快打下呂宋島!” 此時布加路的心中已經開始轉變,甚至希望明軍在南洋節節勝利,盡快將盤踞在呂宋島的西班牙人干挺。 因為只有這樣,布加路才能帶著所有在遠東地區的葡萄牙人重新獲得一塊落腳點,才能讓本土得知這邊的情況后,減輕對自己的處罰。 畢竟丟失了轄地的總督,就是不折不扣的罪人,而布加路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彌補自己的罪過。 “也許,今后我可以與大明帝國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至少可以向明軍提供一些關于西班牙軍隊的情報......” 雖然布加路與西班牙人同為歐人,可是此前西班牙曾悍然吞并葡萄牙,讓葡萄牙人當了許久的亡國奴,直到不久之前,葡萄牙人才復國成功。 所以不光是布加路,幾乎在所有的葡萄牙人的心中,對于西班牙人都沒有什么好感,不光因為兩國之間的競爭關系,更包含著亡國之恨在其中。 所以對于出賣西班牙的情報,來換取與大明帝國的交好,對此布加路的心中沒有半點負罪感,在前往順德營寨的路上,布加路便開始權衡計劃了起來。 第八百五十三章 擴張之路 崇禎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日。 葡萄牙總督布加路已經率領所有濠境澳的葡萄牙人抵達了順德,而在中南半島一帶,朝鮮國、日本國的仆從軍也陸續抵達了三個批次,共計八萬多人的兵力被投放到各處。 此時明軍在南線的兵力大增,李定國在與都督賈洪雨、副都督陳默成商議之后,開始調集兵力,向暹羅等南亞各國開進,大明帝國在南線的戰事開始逐漸擴大化。 與此同時,臺灣的各項事務也進入“高潮期”,不管是民政還是各處駐防軍的籌建事務,都開始高速推進中,整個臺灣都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建設浪潮中。 在這其中,海軍部計劃中的六處造船廠也在同時建設之中,預計在兩年之內可以全部建設完畢,屆時大明海軍的建設速度將得到巨大的提升。 此時在內閣官署內,一幅由軍情部、國防部、海軍部聯合繪制的南洋輿圖被懸掛了起來,呂宋島、爪哇、安南國、暹羅國等各國的情況,都清晰的標注在輿圖上。 在劉衍的身邊,國防部尚書田輝敘、海軍部尚書鄭芝龍、參謀部尚書陳新甲、軍情部尚書吳國金、財政部尚書岳明、商務部尚書宋公明都在聚精會神的盯著輿圖,幾人還不時小聲的交換著意見。 而劉衍則手持一根細木棍,對著輿圖上的各處地點揮斥方遒:“目前海軍部調集的大量運輸船,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安南國運送兵力和物資補給,以安南國的順化為集結點,目前運送到位的物資足夠三十萬大軍消耗四個月,但是在本公看來,這個數量級的物資還是不夠的,至少要滿足五十萬大軍消耗一年所需!” 聽到劉衍的話,岳明和宋公明都面露難色,不過二人也沒有說什么。劉衍的要求的確很難,但是以目前大明的國力和財力來說,也并不是做不到,只是需要財政部和商務部多方籌措,多費些力氣。 “現在南下的朝鮮國、日本國仆從軍兵力已經達到十五萬人以上,參謀部再給朝鮮國王和日本天王發去命令,讓兩國各自再集結四萬兵馬,限期兩個月趕到安東都護府集結?!?/br> 陳新甲聞言微微皺眉,說道:“閣老,自從朝鮮國、日本國出兵參加抗擊俄羅斯的戰斗后,已經陸續出兵超過二十萬人了,如果再繼續征調的話,屬下擔心會讓兩國心生憤恨?!?/br> 劉衍說道:“朝鮮和日本雖然出兵、出錢、出糧,但是朝廷可是拿出戰場上四成的繳獲作為報酬給他們的,而且還拿出了很大的歸化份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國、日本國還要新生憤恨,那就說明他們都是養不熟的狼,本公不介意分兵再東征一遍!” 眾人聞言頓時大笑起來,事實上的確如此,眼下朝鮮國和日本國應該不會如此不識抬舉。 陳新甲也當即領命。 “至于我軍的兵力,目前也要開始集結準備了,明年開春的時候,便要開始陸續調往南洋各處參戰?!?/br> 目前除了李定國所部的廣西道兵馬之外,其實大明各部的國防軍、駐防軍都已經返回各自駐地,因為朝廷此前的軍費開支巨大,也需要時間來恢復財力,各部將士也需要在冬季休整一番。 不過此時劉衍已經制定好了明年開春之后的作戰計劃,在劉衍的計劃中,明年,也就是崇禎二十七年,將會是大明帝國的擴張之年,明軍各部將率領朝鮮國、日本國的仆從軍開始全面南下,發動對呂宋、爪哇,以及南洋諸國的全面征服作戰。 “具體的調兵計劃是:以都督魏漢為西路統帥,率領西南都督府兵力,會同中部都督府的所有駐防軍兵力,從四川越過邊境,向緬甸方向進攻!” “以都督鄭成功為東路軍統帥,率領東南都督府兵力,會同東洋艦隊,以及朝鮮國、日本國十萬仆從軍,進攻呂宋島、爪哇國,迎戰荷蘭、西班牙兩國勢力!” “以都督李定國部為中路軍,會同朝鮮國、日本國剩余的所有仆從軍,自安南國向西攻擊前進,攻略暹羅、真掌等國?!?/br> “同時海軍南洋艦隊作為機動兵力,將保證西路和中路的海上安全?!?/br> 眾人聞言大為震撼,此番向南的擴張大戰,大明分兵三路同時南下,調動的陸軍、海軍,以及仆從軍兵力,包括有國防軍第十二軍、國防軍第十五軍,以及東南都督府、中部都督府、西北都督府的所有駐防軍,合計二十一個營,再加上二十多萬朝鮮國、日本國的仆從軍,以及海軍南洋艦隊、東洋艦隊,屆時大明調動的兵力估計將達到七十多萬之巨。 在如此龐大的兵力下,不管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又或是英國人,都不是大明的對手,更不用說南洋各國的那些土兵了。 現在眾人唯一需要考慮的,便是明軍占據南洋各處之后,大明將如何治理各處,屆時民政和軍政的各項事務,將會繁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劉衍隨即與眾人商議了各部兵力的具體調集方案,在確定了各部兵馬調動的路線,物資補給的運送路線,沿途兵站、補給點的設置,以及民夫的征召、調動、安置點等事務后,劉衍便命陳新甲協調眾人盡快拿出一份作戰方略來,以便盡快統一部署落實下去。 隨后劉衍又命人將民政部尚書趙民和國土部尚書張耒、衛生部尚書鮑學鎮、吏部尚書王文鎮等其余各部尚書全部找來。 沒過多久,內閣眾人便紛紛到齊,隨即便被劉衍分為了兩個組:陳新甲帶著鄭芝龍、田輝敘、吳國金、岳明幾人擬定作戰方略,劉衍則帶著剩余眾人開始謀劃呂宋、爪哇、安南等南洋諸國的戰后秩序。 此時眾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這場指點江山的內閣會議之中,包括劉衍在內,眾人都沒有意識到,就是在這場會議中,內閣這十幾個人便決定了此時南洋十幾個國家的發展走向,以及南洋幾千萬人口的未來命運。 后世也將這次內閣會議稱之為“南洋戰略會議”,并且將這次內閣會議視為大明帝國正式向外擴張的開端,也是大明帝國正式開始與歐洲諸國爭奪世界的開始! 在此后的兩個月時間內,在劉衍等內閣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帝國內閣各部緊密協作,全力籌備即將到來的南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