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583節
這些散兵游勇很快就被英軍擊潰,喬西普隨即便率部攻占了順化城,并且開始對周邊進行擄掠。 同時喬西普還利用這段時間,等來了后方陸續運送過來的四萬多印度土兵。 由此可見,此時英國的動員效率是遠遠高于西班牙和荷蘭兩國的,足以說明此時的英國國力正在處于上升期,已經是歐洲的一個新興強國了。 英軍在安南的強盜行為在短短幾天之內,就造成了數萬安南百姓逃亡,逃亡的人群大部分朝著北面跑去,直到此時,喬西普才意識到不妥,這些逃難的百姓很可能會引起明軍的注意,會造成己方大軍行蹤暴露。 于是喬西普立即下令大軍向北進軍,英軍兩萬八千人、印度土兵四萬數千人向北進軍。同時英軍那支由八十五艘戰艦,以及兩百三十艘武裝商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也順著海岸線一路向北。 英軍水陸并進,大軍的行進速度非???,安南國各地的駐軍早已對歐人心生畏懼,雖然也有一些兵馬沿途攔截,但是面對英軍的強大火力,此時已經腐朽至極的安南國根本抵擋不住,沿途的兵馬紛紛潰敗。 幸好此時喬西普并沒有攻占沿途城池的心思,只想著盡快從南面向北進攻大明邊疆,先打贏這場策應之戰,然后再轉過頭來專心經營安南國,這樣的方略對于英國人來說,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只是此時狂妄的喬西普根本沒有將大明帝國放在眼里,認為雖然明軍很強,但是肯定無法與英軍相抗衡,此戰英軍是必勝的。 轉眼,崇禎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喬西普率軍抵達了分茅嶺。 分茅嶺這個名字也許并不出名,但是這里還有另外一個名稱,那就是十萬大山。 分茅嶺是一個有名的分界線,不但是大明帝國與安南國的國界所在,而且也是廣西與廣東的界山。 分茅嶺山頂盛產茅草,草頭南北異向,故而得名。而且相傳此處是漢馬援立銅柱處,或謂唐馬總所立,也算是一處名勝古跡了。 此時英軍就在分茅嶺南麓扎營,當天喬西普便派出小股騎兵向北出擊,深入大明廣西境內探查。 此后幾天時間里,英軍的小股騎兵開始在廣西思明府、上思州境內劫掠,簡直是猖狂至極。 不過隨后廣西各處的駐防軍將士便開始紛紛出動,在廣西道總兵官李巖的統一指揮下,開始向闖入廣西境內的英軍發動反擊。 廣西道思明府城。 總兵官李巖率領駐防軍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各部將領進駐城內府衙內,開始統一部署抗擊英軍事務。 “本鎮已經八百里加急,向朝廷稟報我廣西遭歐人入侵的情況。在朝廷以及國防部、參謀部有進一步指令下達之前,我廣西將士務必奮勇殺敵,絕不能讓這些該死的歐人占據我一城一地,定要護衛我廣西百姓周全!” 如今的李巖先是經過皇明軍事學院的學習,又在駐防軍中統兵多年,身上之前的那些書生氣早已經不見了蹤影,現在的李巖儼然一個武人模樣,談吐、舉止非常的陽剛。 駐防軍各營參將此時聚精會神的聽著李巖的講話,心中也是憤怒不已。 如今朝廷正調兵在北疆與羅剎國大軍激戰,臺灣的戰事也始終沒有停息,現在根據夜不收的回報,那個叫什么英吉利的歐人國家也參合了進來,這些所謂的英吉利人自然是沒有將大明放在眼里,真可謂是猖狂至極! 李巖大聲說道:“眾將聽令!” “是!” 各營參將紛紛起身,瞪大眼睛看向李巖,等候命令下達。 “駐防軍一營駐防思明府以南一線,駐防軍二營駐防上思州遷隆峒以南一線,兩營將士在三天之內抵達預定防御區域,并且在五天之內修筑好防御工事,不惜代價將英軍阻擋在防線以南,絕不能放敵軍一兵一卒北上!” “得令!” “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隨本鎮南下進擊,向分茅嶺一線攻擊前進?!?/br> 眾人聞言都是吃了一驚,根據夜不收的回報,英軍的兵力至少在數萬人馬,兩營駐防軍的兵力只有三、四萬人,在兵力上不夠啊。 李巖說道:“目前朝廷還沒有命令下達,我廣西其余兩個營的駐防軍必須要分兵駐守各地,暫時無法調動。而臨近的廣東各地兵馬,本鎮也無權調動,只能去書知會目前的戰況而已?!?/br> “但是朝廷沒有命令下達,不等于我軍就要被動防御!” 李巖怒聲說道:“我軍自從隨閣老起家以來,向來只有主動進攻將士,沒有被動挨打之輩!此戰即便沒有后援,即便我軍兵力不足,也要攻守兼備,向那些白皮狒狒進攻!” “是!愿隨總鎮出戰,征討夷狄,捍衛家國!” 按照李巖的命令,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將在兩天之后出擊。而在此之前,駐防軍第一營和第二營已經先一步出發了,開始朝著預定地區部署防御。 而在駐防軍第一營、第二營出發的當天,李巖接到了妻子的書信。 此時紅娘子已經從浙江道參謀任上調回,到廣西道桂林府出任參謀一職,算是平調。 據說這次紅娘子的調動還是劉衍親自簽發的命令,算是體恤下屬,讓李巖夫妻團聚了。 李巖拆開書信,只見紅娘子在心中寫道:“夫君率軍迎戰歐人大軍,萬望夫君竭盡全力,給予歐人迎頭痛擊,揚我國威、壯我軍威……” 李巖看完之后,臉上也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心中暗道:“尤其如此,夫復何求??!” 數日之后,喬西普也接到了斥候的急報,得知明軍已經開始應對,一支三、四萬人馬的明軍正在朝著己方大軍殺來。 “嗯?” 喬西普聽著斥候的當面奏報,難以置信的說道:“明軍非常精銳?幾乎全軍披甲,還幾乎人人都裝備了火槍?還有數量巨大的火炮?” “明人狡詐,你們再去探查,這次要近距離探查,以免被明人用伎倆欺騙了!” 喬西普狂妄的說道:“就算是我大英士兵都沒能人人裝備火槍,那些明人豈能如此!至于火炮的話,明國的火炮數量再多,豈能與我軍的精良火炮相提并論!” 喬西普冷笑一番,說道:“再說了,如今都是什么時代了,明軍還披甲上陣?這分明就是野蠻人的做法,豈能與我大英相提并論?此戰,我軍必勝!” 一眾英軍將領聞言也是轟然大笑,雖然這些英軍將領都很詫異,為什么荷蘭、西班牙的軍隊會被明軍打得如此狼狽,但是眾人都對明軍并沒有太多的重視,僅僅是將明軍當成了一支比較強大的土人大軍而已。 “命令各部,明天從這里出發,向北迎擊那支明軍。讓那些明人見識一下,什么叫做現代化戰爭!” 第八百四十一章 赤軍對紅杉 崇禎二十五年的年末,廣西道南,角硬水。 角硬水是從廣西最西南方的思陵州發源,流向思明府南部方向。 這條河并不算寬闊,而且此時廣西的氣候雖然不像北方那樣嚴寒,但是也算是很涼了,所以在角硬水南北兩岸的氣溫已經比較低了,站在河岸邊,就能感受到陣陣透心的冰涼河風。 此時在角硬水南岸,兩萬八千英軍、四萬多印度土兵已經安營扎寨,一座典型的歐洲式營壘在很短的時間內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在角硬水的北岸,廣西道總兵官李巖也率領廣西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將士抵達,并且在北岸安營扎寨,與英軍隔河對峙。 在短短幾天時間里,雙方的斥候便開始密集交鋒,在角硬水的兩岸,每天都有大量的小規模戰斗打響,河流的兩岸到處都是火槍的轟鳴聲,甚至有時還能聽到火炮的轟鳴聲。 英軍主將喬西普幾天以來不斷接到各部斥候的急報,而且自己也能聽到遠處、甚至是周邊傳來的火器轟鳴聲,各部的傷亡也開始出現,這種局面讓喬西普不得不慎重起來。 喬西普雖然狂妄,但并不是白癡,這種局面下自然明白明軍絕不是什么土兵,而是一支真正的強大敵軍。 與喬西普一樣的,此時的李巖也是神色凝重,各部的傷亡也開始出現,而且大部分都是各部的夜不收。這些英軍的確強悍,那些身穿紅色軍服的英軍斥候都很棘手,他們裝備的火槍很是犀利,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與明軍裝備的精良燧發鳥銃不相上下。 而且那些英軍對于火器的使用以及戰法,同樣是非常的精通,可以說是駐防軍、國防軍成立以來,首次遇到的強悍敵人。 于是李巖再次給國防部上報,要求朝廷盡快派出大軍前來支援,同時李巖還下令從后方調集駐防軍第五營前來助陣,準備與當面的英軍死戰到底。 崇禎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清晨,寒風陣陣。 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天,英軍在喬西普的率領下,開始在角硬水南岸集結,同時還派出了不少的兵馬,開始在河面上架設浮橋。 此時的廣西境內雖然也十分的寒冷,但是卻遠遠打不到封凍河面的程度,所以大軍想要渡河,只能通過浮橋或者船只。 與此同時,在角硬水的北岸,總兵官李巖也率領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第五營五萬多名將士結陣迎戰,三營將士以品字型結陣,三個偌大的橫陣相互支援,就在角硬水北岸一里左右的地方駐守。 同時,三營配屬的火炮也全部展開。如今經過明軍中的專業“藍軍”歷練,各部將士已經完全熟悉了歐人的戰法,并且明軍各部將士的戰法,以及步兵cao典也都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此時三營駐防軍配屬的火炮并沒有集中部署在陣前,而是只將配屬的虎尊炮部署在陣前,作為大軍鳥銃手的補充火力。 而軍中配屬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火箭炮車則被部署在橫陣的側后方,如此便可以為前方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 另外,各營的騎兵則部署在各自橫陣的兩翼,在防守橫陣側翼的同時,還可以為側后方的炮陣提供必要的支援。 很快,角硬水南岸的英軍各部兵馬,已經進入了明軍重炮的射程之內,李巖當即下令所有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開火,火箭炮車待命。 轟! 一時間角硬水兩岸炮聲隆隆,大量的炮彈不斷落在河水中,以及河水兩岸,正在搭建浮橋的印度土兵頓時砸到重擊,不但眾多正在搭建中的浮橋被當場摧毀,還有許多的印度土兵連同損壞的浮橋落入水中,還有不少的印度土兵被炮彈擊中,當場變成碎rou和血霧。 喬西普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北岸的明軍情況,見到如此部署,便憤怒的說道:“一定有歐人在給明軍指點,否則明軍絕不會有如此戰力!” “總督閣下,我軍火炮也要立即開火還擊,否則浮橋無法搭建完畢!” 一名下屬上校焦急的說著,喬西普點頭說道:“命令各部火炮開火,集中火力轟擊明軍軍陣!” “是?!?/br> 轟! 很快,英軍的炮火也開始轟鳴起來,大量的炮彈不斷落在角硬水北岸,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第五營的軍陣前方雖然已經提前部署了大量的沙袋墻,但是由于英軍的火炮射擊技巧很是高超,大部分的炮手都可以打出跳彈,甚至可以將炮彈直接越過沙袋墻,砸向后方很遠的軍陣之中,這樣的局面之下,明軍各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殺傷,李巖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當即大聲怒吼著,命令所有炮火壓制英軍火炮。 隨即雙方的幾乎所有重炮都開始改變了轟擊目標,一場幾乎是勢均力敵的炮戰拉開了序幕。 明軍的火炮由于使用定裝彈,所以射速要大幅度快于英軍火炮。而英軍的火炮在射程上稍微強于明軍火炮,所以在炮火的覆蓋面積上,是要強于明軍火炮的。 所以雙方的火炮互相轟擊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造成的殺傷情況卻大相徑庭,整體上雖然是明軍火炮稍稍占據上風,但是明軍各部的傷亡也是非常大,這種局面讓李巖心中很是惱火,同時也對當面的英軍高度重視了起來。 “這些歐人果然是強敵!” 與此同時,喬西普面對這樣的戰局,也感到了極度的震驚,萬萬想不到,明軍竟然是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能夠在炮戰中穩居上風。 自從英國逐漸強大以后,在東方還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強敵,即便是在歐洲戰場上,強如明軍這樣的敵人,而已是不多見的。 “命令那些印度土兵不惜代價,加快架橋的速度!” 此時明軍的炮火已經被英軍的炮兵陣地吸引過來,封鎖河面的火力大大減少,大批的英軍便開始驅趕著上萬印度土兵上前,冒著明軍的炮火搭建浮橋。 時間到了下午時分,在角硬水的河面上陸續搭建起三座浮橋。其實英軍一共搭建了七座浮橋,只是有四座浮橋先后被明軍炮火摧毀,目前只能下這三座而已。 此時英軍的所有火炮都瘋狂的向角硬水北岸宣泄著,以掩護四萬印度土兵快速渡河。 那四萬印度土兵此時全都大呼小叫的快速通過三座浮橋,倒不是那些土兵悍勇,而是全都被英軍士兵強逼著沖過河去,凡是遲疑者,都會被當場處決在河邊。 而在角硬水的北岸,明軍各部大橫陣也已經開始全力開火,明軍眾將士在承受部分英軍炮火的打擊下,開始穩步射擊,將大批的印度土兵射殺在北岸岸邊,甚至是射殺在浮橋之上。 明軍燧發鳥銃的火力之強,大大出乎喬西普的預料,原以為明軍裝備的火槍,也就是最為原始的火繩槍,是根本無法與英軍裝備的滑膛槍相抗衡的。 可是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卻刷新了喬西普的認知,明軍裝備的火槍不但全部都是燧發槍,而且射程與威力都很可觀,數萬明軍火槍手形成的巨大威力,讓正在過河的印度土兵死傷慘重,要不是有至少兩千英軍士兵在后方督戰,恐怕此時那些印度土兵已經全線崩潰了。 相比于喬西普的震撼,此時李巖的心中也是相差不多的,英軍表現出來的戰斗意志,在李巖的認知中已經算是一等一的強軍,至少是在流賊大軍驍騎精銳,或者是清軍巴牙喇精銳的水平。 再加上英軍裝備上的優勢,如果真要正面對戰的話,恐怕流賊驍騎精銳、滿清巴牙喇精銳注定不是這些英軍的對手! “看來閣老此前下發的通告真是有先見之明:將來我大明的生死之敵,必是歐人之國!” 心中這樣想著,李巖更是下令各部軍陣準備?;?,前方浮橋上的那些土兵已經呈現頹勢,眼看著就要潰敗了,此時雙方戰事剛剛開始,各部要注意節省彈藥,畢竟這場大戰注定是一場不同以往,將是一場火器大戰。 半個時辰之后,喬西普下令前方的印度土兵撤下來。雖然這些土兵在喬西普的心中只是炮灰而已,但是如此送死一樣的作戰,還是無法持續下去。 待到英軍全面后撤,李巖也沒有下令乘勝追擊,畢竟此時雙方之間隔著一條河流,在這樣的地形下,哪一方主動進攻,哪一方就要承受巨大的傷亡。 現在的局面下,最好的情況就是拖延下去,李巖可不擔心時間緊迫,最好雙方可以在這里僵持幾個月的時間,到時候己方的兵力肯定是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流逝,己方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大。 當晚,明軍與英軍都開始清點各自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