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535節
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推官袁可立曾奉命巡海琉球查案,救贖過琉球冤民,為感恩,琉球人為袁可立建廟塑像,敬若神明。 大明黃道周在《節寰袁公傳》中寫道:“亡何,而琉球貢使至,稱數月前有飄舟墜此岸,出其人視之,則皆琉球也。眾咸謂公(袁可立)神明?!?/br> 公嘗查盤海上兵餉,…公疑,而代諸夷求緩死,權系縣獄。未幾,琉球貢使至,始知為本國良民,而以輸糧失風者也,悉縱之還。夷感其德,民服為神五載?!?/br> 海船很快就抵達了那霸港,謝靈雨在這里上岸,帶著一眾隨從在港口雇傭了一輛馬車,便準備前往琉球國首都首里城。 早在大明萬歷三十七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薩摩藩率軍侵略琉球,薩摩軍攻占首里王城后,大劫七日,一切可動財物,全部裝箱運走。 還將琉球國王尚寧等百余人俘至鹿兒島,直至1611年(日本慶長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尚寧王被迫與薩摩藩簽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同時將奄美五島(即喜界島、德之島、奄美大島、沖永良部島和與論島)劃歸薩摩藩直轄,才得以釋放生還。 此外,琉球還被迫遣使謁見幕府將軍,此舉被稱為“上江戶”。此后,島津氏成為琉球國對外貿易的掌控者。從此琉球進入了“一國兩屬”時期。 不過出于琉球在大明與日本之間的特殊位置考慮,江戶幕府和薩摩藩雖把琉球納入日本式華夷秩序之中,但在對外關系上,對琉球王國的存在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因此琉球雖然受到江戶幕府和薩摩藩的控制,但本身擁有獨立的體制和文化,琉球國與大明之間封貢體制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到了1632年(日本寬永九年),島津氏在琉球那霸設立“在番奉行”,以監視琉球內政和監督貿易和進貢。 此時謝靈雨乘坐在馬車上,便路過了那霸港的在番奉行,有數個日本人正在門口警惕的四處張望,來往的琉球百姓也不敢在附近逗留,全都快步離開這里。 謝靈雨眉頭緊鎖,看來日本在琉球國的滲透已經非常嚴重了,這些日本人已經相當于琉球國內的“特權階層”了。 “停下,跟我去看看情況?!?/br> 馬車隨即停了下來,謝靈雨帶著幾個隨從朝著在番奉行走去,那幾個日本人頓時看了過來,然后紛紛迎上來,將謝靈雨等人攔下。 “你們要干什么!” 謝靈雨笑著說道:“我看這里好像是商鋪吧,我是大明商人,所以想去看看?!?/br> 一個日本人說道:“這里是在番奉行,不是商鋪,快走,這里不歡迎大明人!” 謝靈雨還想再說,卻猛然看到阻攔自己的幾個日本人有些奇怪,隨即便瞳孔收縮,笑著說道:“好,那我現在就走?!?/br> 待到謝靈雨等人重新上了馬車,才長出了一口氣。 “那幾個日本人的確都不是商人,都是兵,是日本兵!” “奶奶的!” 雖然謝靈雨是一個商人,但此時也不禁開始罵人了,日本不但割走了琉球國北面的幾個島,竟然還在琉球國內駐扎了兵馬,哪怕人數不多,但這也是對大明帝國的嚴重挑釁! “快些,今天入夜前必須要抵達首里城!” 黃昏時分,馬車進入了首里城,謝靈雨隨行帶著一份重禮,此時便直奔首里城內的皇宮而去。 首里城其實并不算是一座真正的城池,而是一座琉球式的城堡,甚至其布局都是依照大明紫禁城作藍本而建。 首里城的確切創建年代尚未可考,在琉球國的三山時期,首里曾是中山王國(首里按司)都城所在地。1372年,中山王察度初次派遣使臣出使明朝。1406年尚思紹(尚巴志之父)成為中山王。1426年首里按司尚巴志統一三山、建立琉球王國后,挖掘龍潭、修建庭園,以首里城成為王城。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為都城,其國王尚真曾對首里城加以擴建,其布局依照中國明清的紫禁城作藍本而建。此后450余年間,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國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王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首里城內文物珍寶曾遭劫掠。 首里城曾被焚毀和重建,第一尚氏王朝國王尚金福死后,王子尚志魯與王弟尚布里為爭奪王位發生內訌,首里城內建筑完全燒毀。1458年重建后,萬國津梁之鐘掛于正殿。1546年首里城東南的城墻建成雙層城墻、并建造了繼世門。 此時謝靈雨便是乘車從繼世門進入城中的,很快就進入宮殿中。 琉球國是大明帝國的屬國,每一代國王都需要大明帝國的冊封才行,如今世子尚賢還沒有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城請封,所以暫時還是世子身份。 這也是劉衍很詫異的一方面,因為如今大明已經中興,琉球國卻還沒有派遣使者前來,一定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畢竟在歷史上滿清入關之后,琉球國海曾派使者與隆武帝等南方政權聯絡請封。 此時謝靈雨在大殿中等候了許久,但是始終沒見到世子尚賢前來,心中便有些不好的預感。 果然,一隊日本兵竟然進入了大殿之中,為首一名將領冷聲對謝靈雨說道:“世子沒時間見你,為了你的安全,現在就走吧!” 謝靈雨詫異又震驚,遲疑了一下,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告辭了!” 那些日本兵雖然放走了謝靈雨,但是帶去的重禮卻被強行留下,讓謝靈雨心中惱怒不已,恨不得立即趕回國內去,然后帶著大軍再殺回來,干死這些倭寇! 出了首里城之后,謝靈雨立即說道:“快,去那霸港,連夜上船出海!” 第七百六十九章 先下手為強 崇禎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北京城。 謝靈雨從那霸港上船之后,擔心在海上遇到日本的戰艦,于是并沒有直接乘船返回大明,而是就近前往了朝鮮國全羅道,并且在全羅道的靈光府境內上岸。 一上岸,謝靈雨便急匆匆的向北進發,大明海防司在漢城設有聯絡站,謝靈雨日夜兼程的抵達漢城,與海防司取得了聯系,隨后便由軍情部海防司的人馬一路護送到了北京城。 進城之后,謝靈雨在海防司人馬的護送下直接前往軍情部府衙,并且在這里見到了尚書吳國金。 “什么?” 吳國金聽完謝靈雨的稟報之后,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同時也想不到日本竟然有如此野心,竟然已經開始對琉球國出手了。 于是吳國金帶著謝靈雨立即前往內閣官署,向劉衍稟報這一重要的消息。 內閣官署內,劉衍聽完了謝靈雨的稟報,心中也是非常的詫異。 歷史上琉球國被日本不斷入侵,并且最終將琉球國兼并,劉衍并沒有忘記,只是此前自己已經率軍在朝鮮逼退了日本大軍,并且逼迫德川家光開始自行改革,歷史的軌跡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劉衍看來,日本人的注意力應該已經都放在了大明這里,在這個時候還分出力量去入侵琉球國,真不知道這些日本人的腦子是怎么長的。 “這也能夠印證,日本人的確是戰術有些本事,但是在戰略層面全他娘的是白癡!” 隨后劉衍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立即召集內閣會議,商討琉球國事務!” “是?!?/br> 沒過多久,內閣眾尚書全部到場,內閣官署內的議事廳頓時變得肅穆起來。 謝靈雨雖然也算是見過許多大場面,可是第一次參加大明帝國最高等級的會議,心中還是非常的忐忑,緊張的坐在最末席,不敢有一絲怠慢。 “好,諸位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br> 劉衍開口說道:“這份是剛剛整理出來的情報,日本國已經開始對琉球國進行滲透,而且滲透的程度讓人不安。目前來說,日本不但已經壟斷了琉球國對外的貿易,而且已經開始在琉球國部分地區派駐了小股兵馬,當然是以商隊的名義派駐的,但這也是不能容忍的行為!” “這位是謝靈雨,乃是海防司的內線商人,此番的重要情報就是其冒險帶回來的,下面請謝掌柜為諸位詳細說明一下情況?!?/br> 謝靈雨急忙起身向眾人行禮,隨后便將自己在那霸港的所見所聞詳細的敘述了一遍。 眾人聽完都是憤怒不已,劉衍更是說道:“日本人狼子野心,其囂張氣焰必須予以打壓。而琉球國向來是大明忠誠屬國,眼下蒙難也不能不救!” 劉衍直接為此事定下了基調,于是眾人便按照這個基調進行發言。 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說道:“閣老,目前北京城駐扎有國防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六軍,這三支大軍隨時可以調往安東都護府,或者是山東沿海?!?/br> 海軍部尚書鄭芝龍也說道:“閣老,海軍北洋艦隊隨時可以投入作戰。另外目前海軍各艦隊的陸戰兵力也進行了擴充,三大艦隊都有一萬人的精銳陸戰兵力,隨時可以登陸琉球國,驅逐日本人的勢力!” 裝備部尚書荀景云說道:“目前裝備部在遼東和山東都建有豐富的武庫儲備,完全可以支撐三十萬大軍征戰半年之用,如果數量不足,還可以在一個月之內從北直隸、瀚海都護府、河南等地進行調運?!?/br> 參謀部尚書陳新甲說道:“閣老,如果朝廷決定對日開戰,或者是出兵琉球國,參謀部兩天之內就能拿出可行的作戰方案,并且擬定調兵方略,,供閣老審核?!?/br> 隨后,財政部尚書岳明說道:“閣老,西方四大都護府已經基本不如正規,朝廷推行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之策也進展順利,西南各地改土歸流之策也在落實之中,朝廷各方各面的開支都在減少,各項稅賦則是在穩步增長中?!?/br> “目前國庫也有些盈余,雖然不算太多,但也能拿出八百萬銀幣、三百萬石糧草用于作戰,后續也可以保證每月兩百萬銀幣、一百萬糧草的穩定供應?!?/br> 眾人發言完畢之后,劉衍點頭笑著說道:“如此,那本公就下決心了,此番我大明要先下手為強,先拿下琉球國?!?/br> 雖然財政部目前能夠拿出來的錢糧并不算是太豐厚,但是也足夠支撐一場小規模的戰爭了,至少出兵北洋艦隊和部分陸軍的情況下,是不用擔心錢糧不足問題的。 陳新甲激動的問道:“閣老此番準備打到哪里?” “暫時只拿下琉球國?!?/br> 劉衍說道:“日本國的實力雖然遠不及大明,可其國內人口眾多、民風彪悍,我軍貿然攻入日本國境內,必定會陷入曠日持久的苦戰。所以此番我軍只拿下琉球國,然后以琉球國為跳板,不斷威脅、消耗日本國的實力,最后再等待機會,一舉拿下日本國?!?/br> “另外,琉球國太過弱小,而且其國民與大明百姓非常接近,本公以為,此番出兵可直接將琉球國兼并,化為府縣直接進行管理?!?/br> 眾人聞言非常差異,禮部尚書黃錦更是難得在這種軍國會議中發言:“閣老,琉球國乃是我大明的忠誠屬國,如果貿然將其國兼并,恐怕會引起周邊屬國側目,也會在國中掀起波瀾!” 劉衍說道:“如果保留琉球國的話,在徹底擊敗日本國之前,我大明就要常年在那里派駐兵馬,以防備日本國隨時的進犯,這要花費多少軍費,耗費多少國力?” “只有徹底兼并琉球國,我大明便可以在其地收取賦稅,以沖抵相關的軍費等開支。本公做事,只看大明利益,至于其他的......” 劉衍微微一笑,說道:“誰能說琉球國是亡于大明之手?本公看來,完全是日本國所為嘛!” 眾人頓時醒悟,看來這口黑鍋還是要日本人來背。 于是劉衍便直接下令,說道:“參謀部開始制定出兵琉球國的方略,軍情部調集人手密切關注琉球國和日本國的動向?!?/br> “此戰以海軍北洋艦隊為主力,國防軍第十六軍調往登州衛待命,做好隨時支援前線的準備。海軍都督施大瑄為此戰的指揮官,全權指揮北洋艦隊和國防軍第十六軍兵馬?!?/br> “大軍所需錢糧、兵備,由財政部和裝備部負責調集,以半年為期,盡快籌集到位?!?/br> 陳新甲、吳國金、鄭芝龍、田輝敘、荀景云、岳明幾人紛紛領命。 待到會議結束之后,劉衍自然要拿著內閣的決議來到御書房,將大明準備出兵琉球國的事情向崇禎帝通氣。 聽到劉衍竟然要直接兼并琉球國,崇禎帝當即嚇了一跳:這劉衍是出兵滅國上了癮嗎? “那琉球國可是我大明的屬國,有沒有犯錯,為何要滅其國!” 劉衍看著有些激動的崇禎帝,說道:“因為琉球國的位置太重要,同時實力又太弱,大明不可能放任這樣的地方被敵國窺伺,所以琉球國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崇禎帝啞口無言。 如今的崇禎帝已經不是以前的眼界了,這些年雖然朝政被劉衍把持,但是劉衍所做的事情,崇禎帝都在反復的推敲理解著。 崇禎帝本身并不是一個蠢人,恰恰相反,崇禎帝很聰明,有心計、有手段。 只是崇禎帝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當初天啟帝突然駕崩,根本沒有人會想到朱由檢會兄終弟及登上皇位,所以也就沒有人對朱由檢進行系統性的政治教育。 在其登上皇位,變為崇禎帝之前的十幾年間,所學到的東西都是之乎者也,都是圣人之言,都是東林黨等文官想要呈現在崇禎帝面前的東西。 對于國政實cao、天下大事、權謀斗爭、勢力制衡等帝王之術,崇禎帝完全沒有涉獵,甚至還天真的認為,只要天下是非黑即白的,太監就一定是壞人,武將就一定不可信,文官就一定是忠良! 可是崇禎帝想不到的是,太監也可以維持大局,讓遼東明軍不必為錢糧發愁,繼而與滿清打得有聲有色;武將也可以力戰殉國,即便被朝廷下獄,也能挺身而出為大明做最后的犧牲。而文官,竟然也會斂財誤國,可以自己剃發向異族卑躬屈膝,心甘情愿的當奴才!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帝被倉促的推上了皇位,隨后便如同深陷泥潭之中,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苦苦掙扎。 可以說,如果崇禎帝像歷史上的仁宗、宣宗那樣,經歷過系統的教導,在登基之前經歷過各種事務的歷練,那明末的局面也許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此時在御書房內,崇禎帝被劉衍的一句話弄得沉默下來,許久之后才說道:“既然內閣已經有了定論,那就找準實行吧。只是琉球國世子尚賢不能死,大軍占據琉球國之后,將其安全的帶到京城來,朕要讓其安享下半生!” 劉衍當即領命。 第七百七十一章 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