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521節
混戰繼續。 此時在于闐城北面,哈拉蘇率領的數萬兵馬占據優勢,在譚海自殺之后不久,便將失去指揮的葉爾羌前軍兵馬擊潰,隨后大批的兵丁歡呼著從北門沖出城去,哈拉蘇也被人潮裹挾著,大笑著跑出了城。 可是隨后所有人都傻了眼,就連哈拉蘇也是目瞪口呆。 此時北門外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陣,明軍國防軍第四軍將士已經列陣壓了上來,距離北城門只有數十步的距離,剛才哈拉蘇等兵馬只顧著突圍,視線都被前軍兵馬阻擋,現在沖出城門,便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 轟! 哈拉蘇和大批的兵丁還沒回過神來,便有不知道多少顆震天雷投擲過來,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響起,剛才還興高采烈沖出北城門的葉爾羌兵馬,頓時就被炸得死傷狼藉。 哈拉蘇也被一顆震天雷炸傷,整個左臂被炸得血rou模糊,臉上也滿是傷口,劇烈的疼痛讓哈拉蘇忍不住大叫起來。 隨后周圍的葉爾羌士兵也開始反擊,弓箭手、火銃手拼命的射擊,還有越來越多的兵馬從北城門沖出來,怒吼著殺向前面的明軍戰陣。 可是迎接他們的,是國防軍第四軍三萬多鳥銃手的齊射,猛烈的火力絕非人力可以抗衡,葉爾羌各部的士兵沒有盾車防護,甚至連盾牌和鎧甲都裝備很少,完全就是用人命填,如此根本無法沖到近前。 很快明軍陣前就堆積了大量的尸體,橫七豎八的鋪了滿滿一層,哈拉蘇也被鉛彈擊中,此時已經倒在了尸堆里面,還不斷有葉爾羌士兵從旁邊沖過去,隨后又不知道倒在什么地方。 此時在城內,阿卜杜拉與侍衛長肯塔臉色大變,雖然二人暫時看不到北城門外的情況,也沒有人趕回來稟報消息,但是二人光從城外猛烈的火銃聲就能判斷,肯定是明軍主力殺上來了。 “出不去了!” 阿卜杜拉怒視肯塔:“如果不是你擾亂于闐城的防御,也許我軍還能繼續堅持一陣,戰事也許就會有轉機,可是現在一切都完了!” 說完,阿卜杜拉立即下令全軍后撤,同時將北城門封堵住,城外的人馬如果撤不回來,就全部放棄堵在城外! 面對阿卜杜拉的命令,這一次侍衛長肯塔一句話也沒有,只是默默的陪在阿卜杜拉的身邊,帶著三千鐵甲侍衛軍先一步向城內撤退,隨后各部葉爾羌兵馬也跟著向城內轉移,只留下一部分兵力封堵北城門。 可是此時城門洞內已經人滿為患,城外還有大批被明軍擊潰的兵馬想要撤回城內,前前后后的人潮都堵在一起、互不相讓,城門竟然無法關閉。 在北城門外,國防軍第四軍總兵官王饒舉著千里鏡看向前方,發現了北城門內外擠滿了葉爾羌潰兵,當即命人調來了三門佛朗機炮,大聲說道:“對準城門,給我輪番轟擊!” 這三門佛朗機炮全都拉到了城門外一百多步的地方,在如此近的距離上,別處城門洞這么大的目標了,就算是一個桌子都能打中。 轟! 很快,第一門火炮開火,炮彈呼嘯飛了出去,直接砸進密集的人群之中,順著城門洞射入城內,瞬間在城門洞內打出了一道血rou模糊的通道來。 這一炮至少擊殺了數十敵兵,也讓其余敵兵徹底炸了窩。 轟! 第二炮射來,已經開始四處亂跑的敵兵人群再次被打穿,又是數十人被射殺。 轟! 接著是第三炮,第四炮。 接連六炮過后,北城門附近的人群已經徹底潰散,除了城門附近慘不忍睹的葉爾羌士兵殘害,整個城門洞已經暢通無阻。 “上刺刀!進城!” 隨著總兵官王饒一聲令下,國防軍第四軍各部將士開始依次進城,北城門內的葉爾羌各部兵馬見到沖進城內的明軍將士,就好像是見到了魔鬼一般,紛紛叫嚷著四處逃竄,甚至還有人被嚇得丟棄兵器,匍匐在地上開始背誦經文,不敢有一絲的反抗。 “立即向城內推進,留下一部將士守住北城門,不要放走敵軍一個!” “是!” 隨著國防軍第四軍將士也順利攻入城內,此時的于闐城中已經人滿為患。 葉爾羌汗國各部還有數萬殘兵北堵在城內,明軍各部十余萬將士又沖進城中,再加上城內的幾萬百姓,此時的于闐城內到處都是人:葉爾羌各部潰兵在前面逃竄,大批的明軍將士在后面追殺,城中的百姓爭相逃跑躲避,三方人馬在城內各處上演了一幕幕“追逐”戲碼。 而就在此時,阿卜杜拉在侍衛長肯塔率領的侍衛軍護衛下,正朝著臨時汗宮趕去,可是這三千人馬在城內移動太過顯眼了,很快就被沖進城內的明軍將士發現,隨即便從四面八方圍攻過來。 “開火!” “震天雷,給我砸!” 轟! 一時間,從四面八方不斷射來密集的鳥銃鉛彈,還有數不清的震天雷在周圍爆炸。 侍衛長肯塔精心打造的三千鐵甲侍衛軍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哪怕軍中也裝備了一千多桿火銃,而且還是從沙俄花費重金買來的,可是依然敵不過明軍裝備的燧發鳥銃,重要的是數量遠不及明軍鳥銃多。 一番對射下來,鐵甲侍衛軍的士兵幾乎是成片的倒下,而明軍將士雖然也有傷亡,但卻遠遠要少。 而且,明軍各部將士還按照步兵cao典的條例,分出部分兵馬上房,居高臨下進行射擊、投擲震天雷,如此形成的立體交叉火力,更是葉爾羌人從未見過的,好像天上地下到處都是明軍射來的鉛彈,根本躲無可躲,只有被屠殺的份。 肯塔大叫著指揮作戰,可是實力對比過于懸殊,很快就被一顆鉛彈擊中了左腿,劇痛之下倒地不起,但是依然大叫不止,顯然是心有不甘。 而阿卜杜拉也已經陷入絕望,看著周圍越來越多的明軍,以及不斷倒下的鐵甲侍衛軍,當即下令全軍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很快,隨著大批的鐵甲侍衛軍放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周圍的明軍各部將士停止了射擊,分出將士上前接受俘虜,并且將阿卜杜拉、受傷的肯塔全部綁了,暫時關押起來,等待劉衍的處置。 黃昏時分,大戰結束,于闐城被明軍將士拿下,葉爾羌大汗阿卜杜拉率領的二十三萬大軍被全部殲滅,大將軍火者·他只丁、前軍大將譚海、后軍大將也拉塔、左軍大將阿爾哈里、右軍大將李子勛、中軍大將哈拉蘇全部戰死,侍衛長肯塔和大汗阿卜杜拉被明軍活捉。 此戰,明軍共斬首葉爾羌各部七萬三千一百二十二級,俘虜各部兵馬十一萬九千三百一十七人,繳獲糧草、戰馬、兵備等各種物資無算。 此戰,明軍各部將士陣亡一千三百一十四人,負傷九百五十二人,堪稱大捷。 入夜后,劉衍在都督汪博、都督沈拓、西北都督韓秦的陪同下,走進城內的臨時汗宮,對幾人說道:“我不喜歡這里的建筑風格,希望若干年之后,西域各地的建筑風格,能夠重現漢唐時期的漢家風采,也不忘數十萬將士浴血奮戰之犧牲!” 眾人紛紛點頭贊同,西域自將近兩千年前的西漢宣帝時期起,就已經是華夏之地,如今重歸華夏,自然要實行漢化。 隨后劉衍與眾人走進汗宮大殿,準備在這里見一見阿卜杜拉。 很快阿卜杜拉和侍衛長肯塔便被帶了上來,二人見到劉衍后都很震驚,萬萬想不到威震天下的大明內閣首輔、魯國公劉衍,竟然只有三十六、七歲,他們還以為劉衍是一個四、五十歲的老者,萬萬想不到會如此年輕。 劉衍看向阿卜杜拉,說實在的現在劉衍并沒有拿定注意如何處置此人,畢竟此時的葉爾羌汗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要如何處置阿卜杜拉,還要斟酌一下。 阿卜杜拉看著劉衍微微皺眉的樣子,不由得心中一驚,雖然此時的西域已經和華夏割裂了數百年,但身為大汗的阿卜杜拉依舊懂得漢話,畢竟大明帝國也強盛了兩百多年,周邊政權的上位者大多是懂得漢話的。 于是阿卜杜拉說道:“此戰本汗戰敗了,愿意向大明投降,賠償大明錢糧,并且割讓吐魯番、韃靼土默特部領地。如何?” 劉衍見阿卜杜拉先開口了,便笑著說道:“只有這些?” 阿卜杜拉有些激動地說道:“還要怎樣?如果大明繼續步步緊逼,那本汗不介意號召真主的信徒,向大明發動報復!” 一旁的肯塔聞言頓時一驚,都到了這個時候還說這些,除了激怒劉衍之外,沒有一點意義! 果然,阿卜杜拉的話提醒了劉衍,要想改變此時西域的面貌,除了推行漢化之外,還需要鮮血的祭奠,必須將上層的領袖者鏟除。 “那就從他們二人開始吧!” 說完,劉衍直接說道:“阿卜杜拉、肯塔率軍抗拒王師,罪在不赦,立即拖出去斬首,將二人首級,連同葉爾羌各部將領的首級懸掛在城頭示眾三日!” 阿卜杜拉和肯塔聞言頓時目瞪口呆,事情不是這么辦的,至少也要跟二人討價還價一番吧?哪有上來就直接殺人的! 要知道此時葉爾羌城還沒被明軍打下,在于闐城的西面還有大片疆域依舊在葉爾羌汗國治下,難道劉衍就不想留下阿卜杜拉這個大汗做做文章? 二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劉衍要的就是徹底打破西域現有的局面,所以有些人是必須要死的,哪怕接下來西域的戰事還會繼續。 “不就是繼續打下去嗎?” 劉衍看著不斷掙扎著被拖下去的阿卜杜拉、肯塔二人,心中暗道:“最好是將葉爾羌汗國境內打成一片白地,然后才方便大明在這張白紙上重新規劃藍圖!” 第七百五十章 休整與震懾 由于明軍二十多萬將士圍攻于闐城有幾個月的時間,各部將士都已經疲憊不堪,于是劉衍決定率軍在于闐休整幾天。 在這幾天時間里,劉衍下令將城中繳獲全部收歸軍中,糧草除了分出一小部分給城中百姓外,大部分都充作軍糧。 另外,城中還有十一萬多俘虜,這些人如何處置,成了擺在劉衍和汪博、沈拓、韓秦等人面前的一大難題。 這些人放又不能放,因為這些葉爾羌士兵大多是信教的,經過了宗教洗腦之后,拿起兵器就是合格的士兵,十一萬多人,要是日后西域再出現一個胡族梟雄,那就又要烽煙不斷了。 于是劉衍心中有了一個傾向,便將汪博、沈拓、韓秦等人找來商議。 對于這些俘虜的處置問題,幾人也是苦思冥想,韓秦、沈拓、汪博都是傾向于“殺”,將這些俘虜全部坑殺。 聽完了眾人的意見之后,劉衍微微皺眉,說道:“西域人口本就不多,本公決定在滅掉葉爾羌汗國之后,在天山以南的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日后這里將會向北庭都護府、瀚海都護府一樣,開始全面的建設,在各地改建、新建城池,到時候人力不足將是一個大問題?!?/br> 汪博說道:“閣老,就算是西域人力不足,也可以從內地遷徙百姓充實這里,不用保留這些俘虜啊?!?/br> “遷徙百姓前來是肯定要辦的,只是遷徙人口不但朝廷要花費大量的錢糧,百姓其實也會受到一定的困擾,所以人數不會太多的,時間跨度上也會很長,會持續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br> “所以問題又繞了回來,人力在那里?” 劉衍說道:“人力就是這些俘虜!” “本公準備將這十一萬多的俘虜全部充當勞工,這些人沒有工錢、沒有權利、沒有假期,必須要作為安西都護府重建的主力,到各地去干苦力,而且沒有時間期限?!?/br> “這些人想要脫離苦力的身份,只有一個辦法:漢化!” 劉衍冷聲說道:“說漢化、行漢禮、取漢名、從漢俗、摒棄回教信徒的身份,并且保持五年以上的時間,如此才能算作的漢化胡人,讓其可以脫離苦力的身份。對于這樣的人,朝廷可以給與一個歸化胡人的身份,暫時安置在西域各處,由當地的府衙進行監管,三年內沒有異常,才可以獲得大明普通百姓的身份和權力!” 眾人聞言紛紛叫好,可以說劉衍限定的這些條件已經非??量塘?,光是漢化的五年期限,就足以讓絕大多數的俘虜堅持不下來。 就算是那些俘虜人人選擇漢化,但是五年的高強度苦力勞作,沒有工錢、沒有保障,五年之后還能有多少人存活下來都是未知數! 于是眾人與劉衍一起,將劉衍提出的這些條件歸納總結了一番,擬定成《皇明胡族俘虜處置法》。 然后劉衍命汪博將《皇明胡族俘虜處置法》抄錄了兩份,一份留下軍中參考,一份命快馬送往北京城,命內閣走程序推行天下。 三天后,阿卜杜拉、肯塔等人的首級已經在城墻上懸掛了整整三天,大汗和軍中大將全部戰死,這個打擊已經讓十一萬數千俘虜徹底心灰意冷,在俘虜營中非常的老實,不敢有任何妄動。 劉衍隨即命人從俘虜之中挑選了一百人,然后命這些人帶上阿卜杜拉、肯塔等大將的首級,在一哨夜不收的押解下前往葉爾羌城。 待到葉爾羌城外的時候,再讓這一百俘虜將首級送入城內,依此法來打擊、瓦解葉爾羌汗國繼續抵抗的決心。 對于劉衍的這個做法,韓秦、汪博等人都不是很同意,畢竟阿卜杜拉作為葉爾羌汗國的大汗,他的首級理應保存好,送到北京城的。 可是劉衍卻說道:“一個小小的葉爾羌汗國沒有這么重要,我大明要將目光放到四海去,不要糾結一個汗國酋長腦袋的去留?!?/br> 眾人聞言都是大笑起來,仔細想一想還真是這樣。而且聽劉衍的意思,將來大明還要繼續向外擴張,那眾人日后的功勛將會膨脹到何種地步? 此時汪博、沈拓、韓秦等人想一想,心中就是一團火熱。 那一百俘虜帶走了阿卜杜拉、肯塔等人的首級之后,明軍各部又繼續在于闐城駐扎休整了幾日。 四天之后,后方又運來了兩批錢糧兵備等物資,劉衍于是命西北駐防軍第四營駐守于闐城,然后率領主力國防軍第四軍、第五軍、第十一軍,以及西北都督府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將士繼續西進,大軍向西進發,直撲葉爾羌城而去。 葉爾羌城。 自從大汗阿卜杜拉集中全國主力二十多萬大軍迎戰明軍之后,宰相坷垃萬與掌印官阿爾克便終日心神不寧,畢竟在二人看來,大明不管到什么時候,都是一個龐然大物,決不是葉爾羌汗國能夠與之抗衡的。 只是因為教派斗爭的問題,宰相坷垃萬傾向于回教的白山派,掌印官阿爾克傾向于回教的黑山派,二人始終意見不合,就連是軍國大政方針上,都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哪怕對方的意見是對的,也要想方設法的進行反對和阻撓。 從這一點上看來,二人的所作所為與之前大明內部的黨爭如出一轍。 如今,那一百俘虜已經帶著大汗阿卜杜拉、侍衛長肯塔、大將軍火者·他只丁等大將的首級回到葉爾羌城,并且帶來了二十多萬大軍盡數被明軍殲滅在于闐城的消息,這無疑給了宰相坷垃萬與掌印官阿爾克當頭一棒,讓二人久久無法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