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48節
接著再用火炮轟擊第二道防線,洗地之后用另外一支國防軍攻占第二道防線,如此往復。 可以說劉衍的這套方略實行起來會很慢,但是會非常有效,清軍只能被動挨打,絕沒有還手的能力。說白了,就是欺負你滿清沒有重火力! “原來陣地戰是這么打的!” 此時鄭成功瞪大了眼睛,發揮火力還能這么用! 那邊,劉衍則在繼續說道:“當然,具體進攻的時候,也一樣要發揮我軍的火力優勢,先用震天雷開路,凡是清軍的聚集之地,甚至只要是可能藏有清軍的地方,都扔一顆震天雷過去,然后再以鳥銃手齊射圍殲殘敵,最后的手段才是上刺刀!” 眾人聽聞紛紛點頭。 劉衍的這套方法,其實就是與后世近代軍隊的打法差不多,以此時明軍的火器裝備程度,以及清軍的裝備程度,完全可以打出代差效果來。 “諸位還有什么意見嗎?” 部署完畢之后,劉衍又開口詢問起來。 眾人都沒有意見,只是鄭芝龍問道:“閣老,屬下與李督師是否隨閣老行動?” 劉衍說道:“如今在沈陽城內,有多爾袞率領撤回來的幾十萬大軍,有多鐸部留守的兵馬,根據李督師提供的情報,多鐸似乎還臨時征召了兵力,所以此戰清軍的兵力至少是與我軍不相上下的!” “也就是說,此戰敵我雙方的兵力至少在一百五十萬以上,這樣規模的戰爭,本公已經沒辦法及時指揮任何一方了?!?/br> “所以,本公準備以鄭督師坐鎮城北,指揮北面四支國防軍進攻,以李督師坐鎮東面,指揮東面的四支國防軍作戰,本公親自指揮南面和西面的戰事?!?/br> 鄭芝龍和李定國當即領命。 與此同時,在沈陽城內的崇政殿里,多爾袞的臉色非常的難看,一旁的多鐸也是眉頭緊鎖。 二人已經收到了斥候的急報,得知劉衍已經率軍抵達了沈陽城外,如今數十萬明軍兵臨城下,最后的決戰也即將開始了。 只是二人還弄不清楚,劉衍究竟準備怎么打這一戰是以圍困為主,還是準備強攻。 而且,斥候來報的時候,還提到劉衍部打出的“驅逐韃虜、收復遼東”、“還我河山、血債血償”、“犁庭遼東、斬草除根”等口號,這明顯就是劉衍要斬盡殺絕的表現。 也就是說,此戰大清是沒有投降的余地,一旦戰敗,滿人也沒有生存的機會了! “陛下!此戰我各旗勇士將戰至最后一人,只是一旦明軍以圍城為主,陛下還是要考慮奴才關于以漢人為食的建議?!?/br> 多爾袞雖然知道明軍數十萬人馬出征,明國一定也承受著巨大的財政壓力,可是根據情報顯示,劉衍推行的所謂新政、軍改已經完成,據說明國如今國庫充盈,天知道大明朝廷能堅持多久! 所以多爾袞消耗不起,也等不起,如果劉衍真的決意圍城,只需要三、四個月就可以,各旗勇士就算是真的將城中漢人當成軍糧,也堅持不了這么久的時間! 此時多爾袞緩緩的點頭,說道:“此事等朕旨意再辦,現在就看劉衍準備如何打這一戰了?!?/br> 而多鐸則是在心中暗道:“希望明國的錢糧也一樣支撐不住,盡快催促劉衍決戰??!” 第六百四十一章 決戰之前 兩天后的深夜時分,明軍各部將士已經完成了部署,圍繞沈陽城的巨大包圍圈呈現出來,綿延數十里,將整座城池和清軍的四道防線全部囊括其中。 明軍各部營壘之間,還挖掘了大量的壕溝,明軍將士以壕溝、夜不收巡視等辦法,將數量眾多的營壘聯絡起來,組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壁壘,讓沈陽城內外的清軍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更是沒有辦法從外界獲取任何的補給。 此時在沈陽城西面的明軍中軍營壘中,劉衍的中軍大帳依然燈火通明,國防軍第一軍總兵官陳勛夜晚巡營,見到劉衍還沒有休息,便通報了一番,進入了中軍大帳內。 “這么晚了,閣老還不休息啊?!?/br> 劉衍抬頭看了看陳勛,如今陳勛早已經不是當年在大盤墩的那個小旗官了,沒有了以前的怯懦和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凌厲之風,舉止投足之間,都帶著大將風范。 “你也沒睡啊?!?/br> 陳勛笑著坐下來,只有在與劉衍獨處的時候,陳勛才能放松一些,說道:“屬下剛才在巡營,看到閣老還沒休息,就過來看看?!?/br> 劉衍點了點頭,隨即拿起一份公文,遞給了陳勛,說道:“看看吧,這是本公率軍抵達沈陽城下的時候,接到的內閣急報?!?/br> 陳勛接過來急忙看了起來,片刻之后便震驚的說道:“陜西、山西、甘肅等地又爆發旱災和蝗災了!” 劉衍臉色凝重,說道:“是啊。原本對于沈陽城這塊硬骨頭,本公是準備以圍困為主,畢竟滿清經歷了連番戰敗,特別是多爾袞率軍跳出我軍在遼河一帶包圍圈的時候,還放棄了大量的錢糧物資,如今沈陽城內的糧食存量肯定支撐不了多久,要知道現在沈陽城內的兵力和人口至少在一百幾十萬!” “可是在接到內閣的這份急報后,本公就不得不更改了想法,定下了全面圍攻的方略。因為現在朝廷已經被迫從軍費中抽調了部分錢糧,用于西北三省的賑災之用,滿清拖不起,我軍同樣也拖不起了!” 陳勛搖頭嘆息道:“怎么會這樣?各地剛剛平穩了一些,西北就又鬧災了,我看這老天是瞎了眼!” 其實劉衍是明白的,按照后世的說法,現在的大明依然處于小冰河期,氣候極其不正常,天災不斷、夏熱冬冷更是家常便飯,直到十幾、二十年后,這樣的大環境才會有所改變。 這也是為什么,歷史上的明末時期災禍那么多,幾乎年年都有幾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的災害發生,而滿清竊占華夏后,災禍就明顯少了許多。后世的一些遺老遺少和包衣奴才們還叫囂著,說是什么大清仁德施以仁政、大清的執政能力遠勝于大明,都是屁話! 真實的情況是大明倒了血霉,同時遇到了大攪屎棍李自成、千古第一漢jian吳三桂、走狗屎運的滿清這三個大極品,又被小冰河期活生生的放干了血。 而滿清則是走了千古一遇的狗屎運,不但有吳三桂獻出了山海關,而且剛一平定關內各地,小冰河期就結束了,如此只要稍稍治理一下,就能讓各地迅速穩定下來。 此時看著咒罵老天的陳勛,劉衍說道:“西北賑災是大事,如今雖然有新政打底,西北各地的百姓都喘上了一口氣,可是畢竟被流賊荼毒太深,山西、陜西、甘肅等地的百姓還是太貧苦了,如果朝廷的賑濟不及時,難保不會再出亂子,所以對于內閣的做法,本公是認可的,遼東戰場也的確到了速戰速決的時候了?!?/br> 陳勛眉頭緊鎖,說道:“只是各部將士的傷亡勢必會增大,如果能夠繼續圍城的話,這些傷亡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br> 劉衍又何嘗不想零傷亡拿下沈陽城?可是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傷亡大一些也要打,我軍的風格就是善于打死仗,到了什么時候都不要害怕傷亡,始終追求低傷亡,其實并不是好事,會讓我軍對于傷亡的承受力降低?!?/br> 陳勛點頭便是贊同,隨后便說道:“閣老,如今內閣削減軍費后,我軍的作戰時間從六個月縮減為三個月,而開戰以來就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也就是說,我軍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拿下沈陽城,平定遼東各地了,這個時間太緊迫了!” 劉衍說道:“朝廷各地的賦稅還在不斷收繳,后續內閣也會全力供應遼東戰場的,所以時間上會有些富裕,但不會太多,咱們還是盡量抓緊時間攻城為好?!?/br> 此前劉衍指揮各部用了兩天時間完成了對沈陽城內外的全面包圍,接下來就要開始正式的攻城大戰了。 陳勛頓時來了精神,問道:“那我軍何時正式進攻?” 劉衍說道:“明日上午,各軍同時進攻清軍防線!” 次日清晨,劉衍披掛鎧甲,走出了中軍大帳,此時沈陽城西面的各處明軍營壘已經熱鬧不已,國防軍第一軍到第四軍的將士,正在按照部署進行集結,大量的物資和兵備也被各軍的輜重兵運送到指定地點,方便大軍作戰時快速補充。 而各部配屬的火炮也在調動著,由炮手和隨軍的民夫運往大軍陣前,開始部署龐大的火炮陣地。 劉衍隨后來到位于國防軍第一軍中軍的位置,這里已經搭建起一座高大的指揮臺,前面還用大量的沙袋、鑲鐵木板做成了掩體,防止清軍的炮火擊中這里。 當然這也只是小心而已,實際上明軍各部的軍陣距離沈陽城有七、八里的距離,清軍部署在城墻上的數百門火炮根本打不到這邊。 國防軍第一軍總兵官陳勛就站在劉衍的身邊,其余各部總兵官、副總兵則在軍陣中指揮具體作戰事宜。 劉衍舉著千里鏡觀察了一會兒,隨后說道:“我軍炮陣距離清軍第一道防線有兩里左右,距離沈陽城有六里左右,這個距離比之前西路軍試探進攻的時候后撤了不少,正好適合此戰逐步推進的方略,命北面、南面、東面各部將士也如此執行?!?/br> “是?!?/br> “命令前線炮陣加快速度,半個時辰之內必須部署完畢,做好開火的準備?!?/br> “是?!?/br> “命令國防軍第一軍各部將士做好進攻準備,炮火覆蓋之后,由第一軍將士負責拿下清軍西面第一道防線,不惜代價!” “是!” 隨著一道道命令下達,明軍各部之間開始出現大量的夜不收策馬傳令,各部的訓導官、鎮撫官也開始率部出動,在各部軍陣中鼓舞士氣、嚴查軍法軍紀,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頓時彌漫開來。 在沈陽城的北面,鄭芝龍也正在發號施令,按照劉衍的方略將北面的國防軍第十三軍到第十六軍部署到位,負責第一波進攻的國防軍第十三軍各部將士也已經準備就緒。 而鄭芝龍還接到消息,統領國防軍第十五軍的鄭成功還下達了命令,準備親自率領黑奴火銃隊、白奴重甲兵、鐵人軍發動沖鋒。 對于兒子親自上陣的做法,鄭芝龍雖然心中擔憂,但并沒有加以阻攔,只是在心中祈禱兒子能夠全身而退。 而在沈陽城東面,李定國正在一遍一遍的確定各部的情況,將東面各軍的部署全部到位。 隨后李定國舉起千里鏡望向了遠處的沈陽城,數里的距離雖然看不清城墻上的細節,可是也能能看到城墻上密密麻麻的人影,看來清軍那邊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希望此戰一切順利!” 與此同時,清軍各部也在做著戰前的最后準備。 多爾袞在崇政殿內一個人做著,眼前就是大軍布防的輿圖,不時有滿州正黃旗的巴牙喇兵沖進來,將各種軍情稟報給多爾袞,并且帶著多爾袞下達的命令前去各處。 現在多爾袞看著輿圖,雖然心中沒有多少打贏的底氣,卻也沒有辦法再做什么,只能撐住一天算一天了。 “如果軍中的火炮再多一些就好了!” 多爾袞微微嘆息,雖然自己將主力大軍從遼河一帶的明軍包圍圈撤了出來,可是損失卻是非常大的,不但放棄了大量的錢糧,軍中的戰馬和火炮也遺棄了眾多,造成如今軍中火炮只有數百門的尷尬境地。 數百門火炮如何與明軍一萬多門火炮對射? 一想到這里,多爾袞的心中就翻騰不已。 與多爾袞一樣,此時正在西城墻上觀察城外防線的多鐸,心中所想也是如此,特別是舉著千里鏡,望見西面明軍部署出來的數千門各式火炮,帶給多鐸的震撼更是直接,心中的絕望也濃烈了幾分。 “我就不信,明軍能長時間的耗下去!” 此時多鐸也只能寄希望于大明的財力支撐不了多久,希望堅持一段時間,劉衍就會主動撤軍了。 而在西面清軍第四道防線內,一個五十多歲的滿人鄉兵正站在矮墻后面,緊張的向西面觀望著。 這個滿人鄉兵名叫哈喇格,就是此前戰死的色楞的表哥,滿州鑲藍旗人,此時被上官部署在這里防御,手中還分到了一桿鳥銃,不過卻是拖著長長火繩的老舊鳥銃。 “這個東西,真的不會炸膛嗎?” 相比于鳥銃,哈喇格還是喜歡使用弓箭,特別是滿人的強弓重箭,至少不會擔心炸膛的危險。 可是軍中的弓箭全都被分給了身強力壯的兵丁,向哈喇格這樣五十多歲的“老兵”,只能分到各式各樣的火器。 “不知道色楞現在怎么樣了?!?/br> 觀望了一會兒,以哈喇格的眼力根本看不出什么來,只能依稀看到西面無數的明軍旌旗,聽到不時從西面傳來的明軍吶喊聲,感受著明軍那一往無前的氣勢,哈喇格不由得心頭一緊,不明白明軍怎么就突然變得如此強橫了,由此也開始擔心起自己這個表弟來,卻想不到色楞已經變成了壕溝里的一灘碎rou。 突然,西面傳來滾滾戰鼓聲,好像是從天邊炸響了雷聲一般,讓防線各處的清軍躁動不已。 哈喇格也是緊張的望去,只見前方三道防線內的兵丁更是躁動,各部將領都在怒聲斥責著,極力穩定各部的軍心。 此時哈喇格緊緊的握住手中的鳥銃,又檢查了一遍是否已經填裝無誤,然后慢慢的蹲了下來,靠在矮墻底部,暗道:“明軍就要進攻了,我會死嗎?” 第六百四十二章 殘酷的陣地戰(一) 轟! 漫天的炮火如同流星,不斷落在清軍的第一道防線上,明軍十六支國防軍配屬的一萬兩千多門各式火炮,開始無差別的地毯式炮擊,而且幾乎所有的炮火,都是集中在第一道防線上的。 如此炮擊,不但讓駐守在各處的清軍為之膽寒,就連明軍各部將士也是震驚不已。 清軍修筑的第一道防線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里,就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大量的矮墻被摧毀,被炮彈掀起來的塵土,甚至已經將不少地段的壕溝填平。 而清軍部署在防線之中的沙袋墻,也難以抵擋飽和式的炮擊,開始大面積的坍塌,甚至將躲在后面的清軍兵丁直接埋住。 在沈陽城西面,劉衍舉著千里鏡觀察炮擊的效果,只見西面的清軍第一道防線上,已經見不到完整的矮墻、沙袋墻,駐守其中的清軍死的死、逃的逃,全部擁擠在各處壕溝之內。 駐守在沈陽城西面第一道防線的清軍,是朝鮮兩藍旗的四萬多人,還有數千漢人民壯,按照清軍旗號和明軍夜不收的探查,明軍各部已經將清軍第一道防線的布防情況差不多摸清楚了,而此時根據劉衍的估計,這一輪炮擊之后,這四、五萬人馬必定傷亡不小,軍心也將被徹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