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24節
鄭芝龍更是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這些年經歷的風風雨雨:“閣老,這些兵馬都是跟著下官出生入死的悍卒,自然不用多說,都是難得一見的好兵。希望今后他們能再立功勛,能夠封妻蔭子,也不算白跟我鄭芝龍一場!” 劉衍笑了笑,心中暗道:“歷史上鄭成功接管了鄭軍之后,就是靠著這些精銳兵馬與滿清僵持了許久,以弱擊強,甚至一度兵臨南京城下,讓滿清韃子震動不已,可見這支兵馬的強悍?!?/br> 當然,鄭軍再強悍,也是比不上國防軍的,只是在劉衍面對過的這么多敵人之中,可以說鄭軍是少有能讓劉衍贊嘆的精銳。 劉衍估計,以鄭芝龍手中的幾支精銳,足以與滿清的巴牙喇營重甲相抗衡。 可以說,當今天下,除了劉衍手中掌控的十幾支國防軍之外,滿清巴牙喇營、鄭軍鐵人軍等,以及覆滅的流賊驍騎,可以稱為三大強軍了。 隨后劉衍與鄭芝龍在校場內巡視了一番,那些正在接受整編的鄭軍士兵見到鄭芝龍,全都歡呼不止,可見鄭芝龍在軍中的威望之高。 鄭芝龍見狀也很會做人,直接后退了一步,站在劉衍的身后,然后振臂高呼道:“大明萬勝!” 校場內的國防軍將士紛紛振臂高呼,緊接著那些鄭軍將士也跟著歡呼著,劉衍見狀微微點頭,看來鄭芝龍已經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其實劉衍給鄭芝龍安排的現在這個局面,應該是鄭芝龍能夠獲得的最好結局了。 畢竟如果雙方開戰,劉衍穩定大明內部的進程將會被打斷,收復遼東的時間也會拖延許久。而鄭芝龍部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十幾年辛苦積攢的家業也會灰飛煙滅。 而如今,雖然鄭芝龍交出了鄭家掌控的軍權和財權,但是鄭成功和一眾部將都有了一個好前程,鄭家也能保留海外貿易的四成收益,鄭芝龍甚至成為了大明首任海軍部尚書,進入內閣理政,如此局面鄭芝龍要是再不滿足,那就枉費這些年稱雄南洋的威名了! 當日,劉衍與鄭芝龍巡視了許久,期間還去城外的鄭軍營壘巡視了一番,便一同返回了城中的都督府內。 夜里,劉衍與鄭芝龍在一處庭院內散步,劉衍說道:“本公準備后天動身回京,鄭尚書就一同動身吧?!?/br> 鄭芝龍笑著答應著:“好,我的家眷也兩天前就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跟著我動身進京?!?/br> 劉衍隨即想到鄭芝龍的妻子,也就是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好像是田川氏。而且劉衍依稀記得現在的日本應該處于江戶時代,大部分地區由德川幕府統治,首都為江戶(今東京)。 于是劉衍便開口詢問起日本的情況。 鄭芝龍先是有些詫異,隨即便明白過來,劉衍這個大明內閣首輔,決不是守成之人,詢問日本的情況,難道是對日本有想法? 鄭芝龍來不及細想,便介紹了起來。 在此時的日本,幕府將軍是最大的官吏,甚至天皇也要聽從幕府將軍的安排。 按照鄭芝龍的說法,德川幕府直接管理著日本大約四分之一的土地和重要城市,日本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主必須聽命于將軍。將軍與各藩的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 劉衍隨即問道:“目前日本人主要在哪里對外通商?” 鄭芝龍說道:“現在的日本征夷大將軍是德川家光,此人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準在長崎一地進行?!?/br> “長崎???” 劉衍不由得微微一笑,感嘆這個時代沒有“小男孩”和“邱小姐”,否則一定多給日本送幾個! 隨后鄭芝龍又給留言介紹了一下日本的官職體系,比如中央的所謂大老、老中、側用人等,以及地方的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等,劉衍對這些沒有什么研究,聽起來都是暈頭轉向的,暗道:“將來時機成熟了,定要掃平列島,將這些繁雜的畜生稱號全都廢除!” 二人談論了一會兒,便各自回去,兩天之后,劉衍與鄭芝龍率部回京,國防軍第十二軍以及鄭軍之中整編為國防軍的十萬人馬,全部一同前往北京承諾。 與此同時,三萬多整編為大明新式水師的鄭軍兵馬,也從福州城楊帆啟航,前往靈山衛停泊,進一步進行整編訓練。 而蔣德璟則率領南方巡視組繼續留在福建,進行收尾工作。 與此同時,隨各巡視組南下的國防軍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將士,也在陸續返回北京城的路上,西北巡視組和西南巡視組已經先一步完成了各自的使命,隨同大軍一起返回北京城。 第六百零五章 準備(一) 四月十三日,北京城。 這一天,劉衍召集內閣會議,鄭芝龍作為海軍部尚書,也是第一次參加了這場大明內閣會議,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此時的內閣官署中,劉衍專門命人開辟了一間大屋,仿效后世圓桌會議的樣式,打造了一張很大的橢圓形長桌,劉衍與內閣各部尚書圍坐在圓桌上召開會議。 這種新穎的形式讓眾人耳目一新,坐在嶄新的會議室內,眾人都是談笑風生,隱約覺得大明的未來也像這間會議室一樣,嶄新、朝氣。 劉衍還親自提筆,將這間會議室命名為內閣議會大堂,眾人都是拍手稱好。 內閣議會大堂上,劉衍看著在做眾人,說道:“今日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國防軍的調動問題?!?/br> 眾人心中一驚,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裝備部尚書荀景云、財政部尚書岳明三人最緊張,心中暗道:閣老是不是要調兵出關了? 鄭芝龍也是來了精神,也在想著調動國防軍是不是要打滿清,那兒子鄭成功和一眾部將就有機會建功立業了。 劉衍說道:“如今國防軍第一軍到第八軍已經在山海關、喜峰口等關隘一帶布防完畢。而國防軍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從各地回京,新組建的第十五軍、第十六軍尚在京郊豐臺、通州兩地駐扎、整訓,連同駐守北京城的第十二軍,目前北京周邊的兵力已經有二十多萬人馬,這些兵力要逐步向山海關一帶調動?!?/br> 田輝敘直接問道:“閣老的意思,是不是準備向滿清開戰了?” 劉衍說道:“目前朝廷要開始進行對滿清開戰的準備,兵力調動只是其中一項,第十五軍、第十六軍的整訓,大明新式水師的整編,皇明軍事學院集訓將領的培養,以及錢糧的囤積、民夫的征召等等,現在都要同時進行?!?/br> 眾人聞言頓時振奮起來,這就意味著大明開始進行收復遼東之戰的準備了,而滿清的滅亡也開始進入倒計時! 田輝敘、荀景云、岳明、鄭芝龍四人紛紛領命,其余各部尚書也是投去了羨慕的目光,收復遼東、滅亡滿清,國防部、裝備部、海軍部和財政部是首當其沖的,他們四個尚書此番要積累不少的功勞了。 當然,其余各部也多少都會參與其中,商務部賺取錢糧支援財政部,民政部穩定地方、鞏固大明內部,國土部收糧、開礦,為大明提供戰爭潛力,衛生部為大軍將士提供足夠數量的醫官和藥品,軍情部和參謀部更是大戰的主要配合部門,缺一不可。 吏部、公訴部、督察部、工部、禮部等各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在大戰期間決不能給朝廷拖后腿。 所以劉衍在此時對眾人說道:“朝廷就是一個整體,等到大戰開打之后,各部都要各司其職,一切以收復遼東、滅亡滿清為首要,其他一切事項都要讓路!” “此戰乃是國戰,朝廷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席卷遼東,一改自萬歷朝以來,遼東戰事之頹勢,將遼東千里江山盡數收復!” 眾人紛紛抱拳說道:“愿與閣老同心同德,收復遼東、滅亡滿清!” 隨后劉衍便制定了京城周邊國防軍各部的調動方略,國防部尚書田輝敘和參謀部尚書陳新甲進行了細化,整理出一套調兵計劃。 按照這份計劃,大明國防軍各部整體規劃為三個作戰集團,分為西路軍、東路軍和海路軍三部,分進合擊。 首先,西路軍由駐守北京的國防軍第十二軍、駐守居庸關、古北口、將軍石關的國防軍第十三軍,從兗州府各地調回京城的國防軍第十四軍,以及國防軍第十一軍組成,四支大軍將近二十萬人馬盡數進駐宣府龍門衛。 在開戰后,西路軍將從龍門衛出關,從西面掃蕩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剪除滿清的蒙古幫兇,從西面的草原直插遼東。 東路軍由國防軍第一軍到第八軍,以及國防軍第九軍組成,目前這九個軍的兵力已經全部調集到位,只等大戰開始,便從山海關出關北上。 東路軍是收復遼東的主力軍,兵力最雄厚、戰力最強悍,所以這一路上沒有什么計謀、取巧,就是一路穩扎穩打,朝著沈陽平推過去! 海陸軍由新組建的國防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以及國防軍第十軍組成,這三個軍將進駐天津衛,待到以鄭軍水師改編的大明新式水師完成整編之后,也將集結到天津衛。 海陸軍將從天津衛揚帆起航,跨海投送兵力。劉衍給海陸軍劃定的登陸區域是遼東的金州衛、復州衛,從后世的遼寧半島一路向內陸推進。 此時眾人聽完了劉衍的部署,看到了田輝敘、陳新甲擬定的三路大軍的方略,雖然這份方略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比如各路大軍的進軍具體路線,民夫的集結地點,糧草補給的運送路線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規劃。 可是此時內閣眾人都看到了劉衍的決心,此戰大明將出動全部十六個軍的國防軍兵力,還有龐大的新式水師,總兵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八十萬人! 王文鎮就激動的說道:“閣老,這可是八十萬大軍??!不是史書上那些虛張聲勢的數字,也不是包含民夫人數的數字,這八十萬人馬都是實打實的精銳戰兵,這真是前所未有的大戰??!” 的確,在劉衍的印象里,華夏上一次集結八十萬以上大軍進行的國戰,應該還是隋唐兩朝征討朝鮮的時候。就連大明立國之處,明太祖派遣大將徐達等人北伐蒙元,明成祖的時候五征漠北,也沒有如此規模的大軍兵力。 可以想象,以目前大明與滿清的實力對比來看,此戰是不會有什么懸念的了,滿清必亡!就算是滿天神佛來了,劉衍都會一頓火炮齊射給打回去,誰都留不住滿清! 不過財政部尚書岳明面露難色,說道:“閣老,如此大規模的兵力,屬下粗略的算了一下,以一名將士配備三名民夫來計算,朝廷需要征召兩百四十萬民夫,即便海陸軍用海船轉運補給,至少也要征召民夫兩百一十萬左右的民夫?!?/br> “八十萬將士的餉、糧草、撫恤和獎賞的銀子,以及戰斗中的各種消耗,兩百一十萬民夫每人每日五十文工錢的開銷,這場大戰就算打半年時間,朝廷也要支出至少三千七百多萬銀幣,消耗糧食至少兩千七百萬石!” 聽到這兩個數字,所有人都是駭然變色,包括劉衍。 八十萬大軍,光是配屬的戰馬就超過了十萬匹,再加上兩百一十萬民夫,這樣的消耗足以將大明的國庫徹底掏空! 劉衍問道:“目前財政部能拿出多少錢糧?” 岳明說道:“目前朝廷在各地的重建開支、各地駐防軍的開支、各地官吏的俸祿開支,各地新式學校的開支等等,這些都不能停,至少要留出半年所需來?!?/br> “扣除這些必要的開支后,朝廷能拿出來的錢糧,大概有兩千零五十萬銀幣,糧食一千八百萬石?!?/br> “差了這么多?” 隨后眾人開始想辦法解決。 田輝敘說道:“目前民間的新式馬車數量龐大,朝廷可以出錢雇傭大批新式馬車,為大軍轉運物資,這樣就可以少用民夫?!?/br> 陳新甲說道:“另外民夫可以從山西、河南征召,那邊的百姓很苦,朝廷可以以征代賑,五十文的工錢改為三十文,管飯就行?!?/br> 劉衍點頭贊同,對岳明問道:“如此可以節省多少錢糧?” 岳明算了一陣子,然后說道:“以一輛新式馬車頂替二十個民夫來計算,朝廷目前登記的北直隸、山東各地新式馬車有三萬輛左右,全部雇傭的話,可以減少征召民夫六十萬。不過雇傭馬車的價格,按照現在的行情,一輛就需要一兩銀子一天。朝廷以戰時特例壓低價格,也需要七、八百文左右?!?/br> “如此算下來,大戰所需錢糧,可節省六百七十多萬銀幣、四百五十萬石糧食?!?/br> 劉衍微微皺眉,說道:“如此,還有上千萬銀幣、四百幾十萬石糧食的缺口?!?/br> 說完,劉衍便看向宋公明,問道:“商務部可以籌集多少錢糧?” 目前商務部下屬各商社的庫房內,還有一部分備用的錢糧,宋公明想了一下,說道:“商務部可以拿出三百萬銀幣、兩百萬糧食?!?/br> “那還差七百萬銀幣、兩百幾十萬糧食?!?/br> 劉衍說道:“以內閣的名義,給商會發通告,讓商會會長王靖組織會內的商賈捐獻?!?/br> 宋公明說道:“目前大明商會規模龐大,光是會員商賈就有兩萬三千多人,就算一家捐獻一百銀幣,此番也能籌集兩百三十萬銀幣。只是這剩下的四、五百萬銀幣、兩百幾十萬石糧食如何籌措?” 這時鄭芝龍說道:“閣老,剩下的錢糧缺口,下官來想辦法?!?/br> 眾人紛紛看向了鄭芝龍,劉衍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只見鄭芝龍說道:“我鄭家經營南洋,也積累了不少的錢糧,剩下的這幾百萬銀幣,下官還是拿得出來的?!?/br> 劉衍大笑起來,說道:“好!本公看,鄭尚書此舉可為大義,此戰過后,本公會為鄭尚書請封!” 至此,為收復遼東之戰準備的錢糧問題已經解決,劉衍隨即在會議上簽署了幾道命令。 命國防軍各部開始調動,分別在山海關、龍門衛、天津衛三地集結、整訓,為出關作戰進行準備。 命令民政部立即開始征召民夫的工作,以山西、河南等地的貧苦百姓為主。 命令財政部、商務部、商會,以及鄭芝龍這邊共同籌措錢糧,在龍門衛、天津衛、山海關三地設立大軍糧草營,三路大軍的補給錢糧在開戰之后,將會從這三地就近運出,以節省糧草在路上的消耗。 一切部署完畢之后,這場內閣會議便結束了,眾人各自散去,劉衍卻將準備離開的鄭芝龍叫住。 此時內閣議會大堂內只剩下劉衍和鄭芝龍二人,劉衍笑著說道:“今日鄭尚書大義疏財,本公心中甚慰?!编嵵埿χf道:“國家大事,下官自然要鼎力支持的?!?/br> 劉衍又稱贊鄭芝龍幾句,而后說道:“另外還有一事,要與鄭尚書商量?!?/br> “閣老請吩咐?!?/br> 劉衍說道:“前日本公接到了皇明軍事學院的上報,鄭成功和諸位原鄭軍將領的表現都非常出眾,眼下大戰的準備事宜已經開始,本公看,就讓諸位提前畢業,進入軍中做些準備吧?!?/br> 鄭芝龍聞言大喜,沒想到劉衍這么快就要安排鄭成功和鄭家眾人,當即說道:“全憑閣老做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