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08節
于是劉衍當即給軍情部下令,嚴密關注鄭芝龍的動向,同時盡可能的清除鄭芝龍派出的細作。 另外,劉衍還給南方巡視組組長蔣德璟寫了一封密信,命其暫時專注浙江道的事務,凡是涉及到福建的事情,都要先向朝廷稟報再動作。 料理完這些之后,劉衍再考慮到鄭芝龍手中的龐大軍力,在自己的規劃中,決不允許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存在,所以許多事情,必須要提前開始布局了。 想到這些,劉衍便在心中暗道:“看來要讓造船廠那邊加快進度了!另外,是不是要調集一支國防軍南下,在南直隸一帶駐防,給鄭芝龍施加一些壓力?” 于是劉衍又給造船廠主事宋萬里下令,新式福船項目要加快進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冬季海上進行新式戰船的測試。 至于向南直隸調集國防軍的事情,劉衍經過審慎的思考之后,還是決定暫時不要打草驚蛇,至少在新政、軍改、土地改革等事務初見成效之前,在新式戰船正式定型之前,先不要過于刺激鄭芝龍。 “先以軍改之策,在江南各地籌建駐防軍,以駐防軍將鄭芝龍所部壓制在福建一省之內,然后再視情況出手好了?!?/br> 想到這里劉衍便決定南方巡視組在處理完浙江的事情之后,暫時先不要進入福建,自己也不希望巡視組成為朝廷與鄭芝龍掀桌子的導火索。 “浙江的事情結束之后,先讓蔣德璟帶隊去江西道好了?!?/br> 想到這里,劉衍也不禁嘆了一口氣,隨后拿起另一份奏報,頓時眼前一亮:“這是......” 隨后劉衍看到了農事部遞交的一份奏報,如今農事部屯墾司顧問杜峰已經完善了番薯的種植技術,并且積累了數量可觀的秧苗和育種。 所以農事部尚書張耒提議,在北直隸、山東、山西、陜西四省推廣番薯,劉衍心中高興,當即批準執行。 與此同時,已經道民政部教育司上任的宋應星正忙得焦頭爛額,如今隨著新政在各省逐漸落實,以及朝廷充裕的財力,讓各地新式學校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 相應的,各種類型的教材,以及數量巨大的新式學校的教書先生,就成了巨大的問題。 為此,宋應星和教育司上下幾乎日日忙碌,不斷從山東、北直隸各處的新式學校中抽調人手,甚至將剛剛畢業的學生招募起來,派到各地充任教書先生。 “大人,山西、河南、南直隸等地又有上報送來了,還是要人的?!?/br> 宋應星嘆了一口氣,說道:“山東、北直隸各地如何回復的?” “還是一樣,調配不開啊?!?/br> 宋應星思索了許久,說道:“我倒是有個法子,只是需要向尚書大人稟報一下,你等我消息吧?!?/br> “是?!?/br> 第五百八十一章 教育體系 內閣官署。 劉衍聽完了宋應星的稟報,沉思了一會兒,然后問道:“民政部尚書趙民怎么說?” “啟稟閣老,趙部堂覺得下官之見,有些道理,只是拿不準主意,便讓下官過來向閣老稟報一番?!?/br> 劉衍搖了搖頭,這個趙民還是太謹慎了。 其實宋應星想到的湊足各地新式學習教書先生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集中突擊培訓。 先從各地招募大量沒有考上功名的書生,以新式教材對這些書生進行“填鴨”式的培訓,然后在短期內讓他們熟悉新式教育的過程,以及想要得到的結果,如此便可以派到各地去上崗了。 至于這些書生能否理會其中的含義,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新式學校教書先生,宋應星都是不關心的。 眼下最為關鍵的,便是在全國范圍內搭建起新式的教育體系,先將架子搭建起來,讓這個新式教育體系正常運轉,然后再逐步進行微調。 劉衍心中對于這個辦法還是非常贊同的,其實宋應星的辦法,與后世那個紅色政權掃盲的辦法如出一轍。先集中突擊培訓出大量的所謂老師,這些老師甚至有的人本身就是文盲,只不過通過死記硬背,將大量的生字形狀背了下來,在寫字的時候,就好像是畫畫一般,只能認出一個大概,知道大概的讀音而已。 即便是這樣的老師,也依然可以上崗,只是因為后世那個時候,全國上下認字的人太少了,只能趕鴨子上架,一遍一遍、一輪一輪的掃盲,最后才將全國的文盲人數大幅度的降了下來。 而現在劉衍面對的情況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整個大明上下,能夠熟練教授各種新式課程的先生非常少,如今要在全國推廣新式教育,就必須要將教書先生擴大化,哪怕其本人對新式教育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兩眼一抹黑,只要是能認字,能夠照本宣科,甚至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照著書本念,那就可以了! 其實華夏自古的教育體系就是“填鴨式”的方法,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不理解可以,不認同可以,不明白也可以,先記下來,等到將來年紀增長、閱歷增長、學問增長之后,便能夠自然而然的融會貫通,以前許多想不明白的道理,到了一定年紀自然就明白了。 就好像后世所說的那樣:年輕時候射出的一顆子彈,正中多年后自己的眉心! 于是劉衍對宋應星說道:“宋侍郎的這個辦法,本公看可以推行。只是在選取教書先生的時候,一定要對其進行甄別,凡是不贊同新政者,不管學問如何,一律都不得任用?!?/br> 宋應星見劉衍答應了下來,心中大喜,當即抱拳說道:“閣老放心,此時下官親自盯著?!?/br> 開始劉衍是任命宋應星為民政部主事,暫時主管教育司。宋應星上任之后,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將新式學習的各種教材刷新了一遍,還填補了農事、手工業等類別教材的空白。 劉衍聞訊大喜,直接下令將宋應星從民政部主事提拔為侍郎,仍舊主管教育司。 而此時隨著新政的全面鋪開,民政部也對新式教育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此時新式教育體系自下而上分為縣學、府學(直隸州學)、道學(各?。┤?,縣學為啟蒙基礎,相當于后世小學、初中階段,府學及直隸州學相當于高中階段,已經有一定的選拔性質了。 道學相當于后世的大學階段,已經是研究各種學問、各類技術的所在。 而按照具體新式學校教授的內容分類,各地縣學都是一樣的,教授識字、常識、四書五經等基礎學科。 到了府學、直隸州學這一級別,就開始分類了,有學習經史子集的文學類學校,有教授各類手工業技術的學校,有教授經商知識的學校,有教授農學知識的學校,等等。 而到了道學這一等,依然和府學一樣,分為各類專業學校,只不過研究的更深,在劉衍的計劃下,道學將作為今后大明的技術研發、技術儲備、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 隨后劉衍便笑著讓宋應星坐下,問道:“如今各地新式學?;I建的如何了?” 宋應星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碌這些事情,各種數據就在腦海中記著,于是當即說道:“啟稟閣老,如今山東、北直隸兩地的所有府縣,已經全部普及了新式學校,凡是適齡生源,也已經基本入學?!?/br> “山西、河南、宣府三地新式學校的普及情況,大概有個三到四成,目前這三地以宣府的情況最好,山西、河南因為戰亂的原因,目前的首要還是民生,所以新式學校的普及就慢了一些?!?/br> “至于其余各道府縣,則只有一到兩成的普及率?!?/br> 宋應星擔心劉衍不高興,急忙說道:“不過閣老也不用憂慮,目前朝廷財力充足,隨著新政的逐步落實,新式學校的普及速度是會越來越快的,下官估計,再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我大明便可以全面構建起新式的教育體系?!?/br> 劉衍點了點頭,其實三到五年的時間已經非??炝?,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才剛剛從剿滅李自成的戰火中站起來,不少地方的百姓連基本的生存都是困難,要在這個時候一下子就普及新式教育,是不可能,也絕不現實的。 于是劉衍點了點頭,說道:“三到五年,時間上可以,但是民政部教育司也要實時的調整政策,大力推進?!?/br> 其實還有一句話,劉衍并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劉衍準備在新式教育體系全面建成,大明原有的舊式私塾、官學教育體系被取代之后,大明的科舉考試將與新式教育掛鉤。 到了那時,想要考取功名,光背四書五經,只會寫八股文,是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必須要精通各種實用之學。 想進農事部,就要有農業學校的文憑,想要進國防部,就要拿到演武堂的畢業證,想要進財政部,就要有財政學校的畢業證。 只有拿到各種??茖W校的畢業證,然后才能有資格參加朝廷的專項科舉考試。屆時朝廷科舉也將仿效后世的公~務員考試,分門別類的組織一系列的考試,而不是用一張試卷考完了事。 將來的大明朝廷,那將是專業的人才,干專業的事情,如此才能徹底杜絕東林黨那樣,只會夸夸其談,只會寫漂亮文章,卻一點實事都干不了的“口號官吏”。 “嗯?!?/br> 劉衍心中暗道:“萬里長征第一步,先建立新式教育體系,然后再說其他吧?!?/br> 隨后劉衍又意識到,估計將來改革科舉的時候,又將是一番動蕩,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現在先考慮眼下的問題好了。 “對了還有一事?!?/br> “閣老請講?!?/br> 劉衍問道:“朝廷大張旗鼓的推行新式教育,各地的大儒士子是怎么看的,民政部可有反饋?” 劉衍現在還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新式教育將以往的工匠、商賈、兵將等階層的學問抬的太高了,已經基本上與所謂的圣人之言平起平坐了,那些儒生肯定會打心里反對的。 別說如今儒學一家獨大的情況了,就是當初秦朝的時候,儒家還只是百家之一,儒生就已經開始排擠其余各家,甚至還對秦始皇的行為指指點點。 宋應星說道:“閣老明鑒,各地士子、大儒的確對新式教育頗有微詞,之前也有人開始集會,以作詩、寫文章來抨擊朝廷新政?!?/br> “只是隨著各地新政的不斷落實,朝廷需要的讀書人越來越多,而且許多都是在新式學校教書,或是在各處商社中任職,不少儒生都嘗到了實惠,賺到了銀子,所以現如今儒生之中反對的聲音也小多了。至少民政部這邊,已經聽不到什么反對之聲了?!?/br> 劉衍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就好,如此也能看出來,那些儒生之所以反對新式教育,無非就是擔心自己所學被新式教育取代。 而當他們能夠從新政中獲取好處,反對的聲音自然也就消散了許多。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使然。 不過劉衍非常清楚那些儒生的嘴臉,于是待到宋應星告辭之后,劉衍又將吏部尚書王文鎮、民政部尚書趙敏找來,對二人說道:“本公聽聞曾有儒生公然反對朝廷的新式教育,二位尚書謹記,從今以后,凡是集會反對新式教育的儒生,朝廷要一律將其革除功名,那些參加的所謂大儒,也要取消一切入世的資格和權力!” 王文鎮和趙民當即領命,劉衍這可是下重手了,很快各地反對新式教育的聲音便歸于平靜,還有一些反對過新式教育的朝廷官員,吏部也不管其職位高低,一律進行處理,或是革職、或是降職。 這一下,反對新式教育的聲音便徹底消失了。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軍情部尚書吳國金卻突然接到了一份情報,頓時眉頭緊鎖,立即將南鎮撫司指揮使姚廣明找來,命其立即趕往江南各省嚴查。 “現在江南各省有暗流涌動,你立即帶人去一趟,務必要嚴查到底?!?/br> 姚廣明看了這份情報,說道:“不可能吧?如今新政、軍改之策已經在北方全面鋪開,江浙、湖廣、南直隸和四川也正在全力落實,還有人在暗中串聯,要鬧事抵制新政和軍改,這群人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吳國金冷笑著說道:“那些人恐怕不是腦子壞掉了,他們都精著呢,只不過是被那些黃白之物迷住了雙眼,已經看不清當今的時局了!” “那此時用不用稟報閣老?” 吳國金說道:“暫時先不要稟報,你快去快回,先拿到詳細的情報,然后再向閣老稟報?!?/br> “如果這期間江南那邊出事了呢?”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更何況是一群只會盯著眼前利益的短視之人,時間來得及,你去吧!” “是?!?/br> 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始增加的稅收 崇禎十四年四月。 甲申年的初夏異常炎熱,這才四月初的時節,北京城便已經“熱火朝天”,街上的百姓紛紛換上了短打,甚至不少販夫走卒都是赤膊上身,在城中各處討生活。 此時,新政、軍改之策已經在長江以北各地基本落實,后來頒布的《皇明田畝制度》、財產稅等政策,也正在全面落實之中。 江南各地的進展則慢了不少,不過有南方巡視組和西南巡視組的努力,有國防軍第十軍、第十一軍將士的護衛,劉衍也并不擔心會生出什么亂子來,只是多耗費些時間罷了。 這天一大早,劉衍與王蕓禾、尚善若水姐妹吃完早飯,便換上了朝服,準備前往內閣官署處理公務。 “夫君,這大熱的天,也要穿這么多的衣服,多熱???” 若水看著剛剛穿好衣服,額頭上便已經析出一層細密汗珠的劉衍,有些心疼的說著。 一旁的尚善頓時捂嘴笑了起來,正要說什么,若水便臉頰一紅,嗔怒道:“你要說什么?小心我撕爛了你的嘴!” 王蕓禾看著嬉鬧的二人,也只是笑笑而已,劉衍更是哈哈大笑,隨后給了王蕓禾一個擁抱,便在王蕓禾欣喜的眼神中,大笑著朝著大門走去。 “這鬼天氣,還真是熱,恐怕今年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除了魯國公府,前來護衛的國防軍第十二軍總兵官魏漢已經到了,帶著一旗七十多名夜不收將士,策馬在門外的大街上等待著。 劉衍笑著對魏漢說道:“這么熱的天,來這么早啊?!?/br> “護衛閣老,屬下不敢怠慢?!?/br> 劉衍也翻身上馬,然后招呼眾人出發。 大隊人馬很快便來到了午門外,遞交了腰牌之后,劉衍便下馬入宮,前往內閣官署,魏漢則率部返回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