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317節
劉衍笑著說道:“那就請來吧?!?/br> “是?!?/br> 片刻之后,馬紹愉滿臉喜色的來到大堂內,拱手說道:“下官拜見督臣,督臣別來無恙??!” 劉衍笑著還禮,道了聲“坐”,然后說道:“京城那邊的情況如何?” 馬紹愉說道:“實不相瞞,京城內這幾天還算太平,但之前可是已經亂套了,說句大不敬的話,幾乎就是亡國之相了!” 劉衍點了點頭,又問道:“可有別的勤王兵馬到來?” “沒有!” 馬紹愉憤恨的說道:“兵部廣發調令,但是只有督臣率軍前來??蓢@國朝始終厚待那些兵將,危難之際卻全都擁兵自重!” 劉衍不置可否,心中暗道:“厚待?也只是自認為的厚待罷了!” “那么這次馬大人前來,是有何事?” 馬紹愉笑著說道:“哎呀,先說正事?!?/br> “下官是奉命前來犒軍的,本兵大人知道督臣心系天下,新軍各營將士勞苦功高,特意緊急籌集了一批錢糧,讓下官帶人押運了過來?!?/br> 劉衍聞言有些差異,沒想到陳新甲如此主動,還能籌集到錢糧送來? 于是劉衍便前去查看一番,荀景云、苗紹跟在后面,馬紹愉滿臉堆笑的陪同前往,很快便來到平谷縣城內的府庫門口,只見七輛馬車以一字長蛇陣停放在街上,知縣周明學正帶著幾個衙役幫著清點登記。 苗紹當即大笑起來,說道:“馬大人,這么多的錢糧,恐怕我大軍將士用不完??!” 荀景云也眉頭緊鎖,冷聲說道:“我大軍將士奔襲勤王,難道本兵就是這樣犒勞將士的?這是打發要飯的吧!” 馬紹愉雖然是兵部侍郎,可是面對荀景云、苗紹二人也沒有多少底氣,急忙解釋道:“諸位千萬不要氣惱,不是陳大人故意如此,而是朝廷真的已經沒有錢糧了。這批三萬兩銀子、兩百石糧食,還是本兵截留的京營軍餉?!?/br> 此時劉衍一句話都沒有,心中相信陳新甲不會在這個時候故意為難自己,只要是能力允許,估計劉衍要什么,陳新甲就會想辦法提供什么。 只是現在陳新甲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財力已經枯竭,就算是神仙來了,也沒有辦法。 “這些錢糧先收下?!?/br> 說完,劉衍便轉身返回縣衙,馬紹愉擔心劉衍氣惱,急忙跟了上去,一路上笑呵呵的好言寬慰著。 苗紹見狀冷哼一聲,說道:“這么一點錢糧,也好意思拿出手!” 荀景云嘆息道:“這個時候朝廷只能拿出這么點錢糧,可見國事已經到了崩盤的邊緣,如今真可謂是多事之秋??!” 與此同時,在平谷縣以東四十里處,滿州兩黃旗大營內,皇太極正憂心忡忡的盯著輿圖,身旁豪格與阿濟格爭論著什么,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正在旁邊整理各旗斥候傳回來的情報。 片刻之后,皇太極看向范文程,問道:“范學士,情況如何?” 范文程少好讀書,于萬歷四十三年在沈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只有十八歲。 萬歷四十六年,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范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甘心背棄祖宗給滿清韃子當狗。而后清軍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范文程都參與決策。 可以說,范文程是靠著屠殺同胞上位的,頭上的紅頂子便是無數大明百姓的鮮血染成! 此時范文程恭敬的說道:“啟稟陛下,根據各旗斥候的回報,已經可以確定,劉衍率領的山東兵馬已經到了平谷縣,正在沿著洵河布防??礃幼?,劉衍是準備故技重施,在洵河一帶利用堅固防線阻擋我大清勇士?!?/br> 皇太極眉頭緊鎖,一旁的豪格、阿濟格也停止了爭論,二人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問道:“劉衍帶了多少兵馬?” 范文程說道:“各旗斥候探查的數目不等,但是綜合起來看,劉衍此番率領的兵馬,至少在十萬以上!” 皇太極、豪格、阿濟格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十萬以上! 以往劉衍手中只有數萬兵馬,就已經讓大清勇士傷亡慘重了,現在有十多萬兵馬,這場大戰過后,各旗的勇士又要傷亡多少? “范學士有何建議?” 范文程說道:“陛下,我大清勇士擅長機動作戰,而平谷一帶多山,又有洵河環繞,不利于我大清鐵騎馳騁。我軍繞路而行的話,劉衍部十幾萬大軍又可以側擊我軍后方。所以臣以為,當下戰局,最好還是正面進攻,只要擊敗劉衍部,大明北直隸便是我大清的牧馬場!” 皇太極點了點頭,同意范文程的說法,只是這仗怎么打? 這時,阿濟格大聲說道:“陛下,不如匯集各旗大軍,我大清數十萬勇士從洵河多處同時搶渡,看他劉衍如防守!” 豪格反駁道:“洵河河面寬闊,能夠搶渡的地方也就是那幾處,估計現在劉衍已經部署兵馬嚴防死守了,如何渡河?” 皇太極一雙死羊眼瞪著輿圖思索著,片刻之后說道:“平谷北面的黃松峪一帶雖然是山嶺地形,但是卻可以繞過洵河,我軍當以一支精兵從北面突擊。同時,平谷南面的馬坊一帶,洵河流經平緩,應該可以尋找到合適大軍搶渡的地方,以另一支兵馬從南面馬坊渡河?!?/br> “朕親率主力大軍前往平谷縣城,與劉衍隔河對峙。此戰面對劉衍部,我軍不可急躁、不可莽撞,要慢慢來,尋找劉衍的破綻,然后一擊致命!” “陛下圣明!” “命各旗勇士向中軍靠攏,我數十萬勇士齊頭并進,先進抵洵河東岸,然后再徐徐進兵?!?/br> “嗻!” 帶到豪格、阿濟格與范文程出了中軍大帳,豪格、阿濟格誰也沒理會恭敬行禮的范文程,仿佛是在看一條搖尾乞憐的狗,范文程見狀訕訕的獨自離開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試探 十一月初,平谷縣城東北方向,黃松峪。 黃松峪周邊九分山水一分田,風景非常秀美,山中森林茂密,還有一段已經荒廢的長城遺跡存在,山中地勢起伏,云霧鐐繞,林海茫茫,松濤陣陣。 此時陳勛站在長城遺跡的一處烽火臺上,放眼向南面望去,入眼所及都是一片蒼茫之色。 “這平谷地界還真是壯麗!” 一旁,駐防軍第二營指揮使鄭義身披鎧甲也在眺望著,說道:“壯麗?我怎么沒看出來啊,到處都是光禿禿的樹林子,遍地都是灰黃之色,那里有什么壯麗的景色???” 陳勛看著煞風景的鄭義,不由得白了一眼,說道:“這就叫做蒼茫,懂不懂???” “嘿嘿?!?/br> 鄭義隨即笑著說道:“將軍,這處長城遺跡地勢好,不如讓我第二營來駐守吧,如何?” 雖然鄭義手中兵力與陳勛相同,但是駐防軍的戰力和訓練程度都不如新軍,而且鄭義只是指揮使,級別上也比陳勛這個參將要低,是跟新軍前營各部游擊將軍相同的,所以鄭義便以下屬自居。 “你守這里?韃子要是從黃松峪方向進攻,這里才是正面主攻方向好不好?讓駐防軍守正面,新軍將士退居二線,你怎么想的!” 鄭義義正言辭的說道:“將軍放心,憑借此處地利,我第二營將士定然能叫韃子撞得頭破血流,到時候將軍率領前營將士展開反擊,定然斬獲甚重!” 陳勛瞪著眼說道:“算了吧,萬事以穩妥為先,還是前營守這里,你帶著第二營將士去北面的第二道防線待命?!?/br> 鄭義臉上的笑容頓時垮了下來,然后垂頭喪氣的招呼部下向北移動。 此時前營各部的輜重兵正在緊張的構筑防御工事,這段長城遺址整體上還算完整,墻體依托山勢,自西向東延伸了四、五里的樣子,墻體上的箭朵、敵臺等損毀嚴重,新軍輜重兵們正抓緊時間,用沙袋壘砌成工事,并且在長城墻體的南面挖掘壕溝等設施。 陳勛將自己的中軍設立在一處保存完好的烽火臺內,這里完全是用石頭砌成的,非常的堅固,不但可以居高俯瞰南面的大片地域,還可以保護中軍將領的安全,就算韃子拖著火炮過來,短時間內也摧毀不了這里。 到了下午時分,這道依托長城遺跡的防線修筑完畢,前營各部游擊將軍張遜、郭銘緒、沈東來紛紛趕到中軍,陳勛隨即開始部署。 “左部駐守西面防線,右部駐守東面防線,中軍這里由中部駐防,同時作為反擊兵力?!?/br> 三人紛紛領命。 隨即郭銘緒問道:“將軍,那駐防軍第二營呢?” “這里是山地,能將咱們前營將士展開部署,已經很不容易了,大軍在這里施展不開,只能層層防御?!?/br> 陳勛指著臨時繪制的輿圖的說道:“你們看,在防線前面有大片的平緩坡地,通往東南方向的薊州方向,清軍來襲,必定從這里進攻。將剛剛組建的駐防軍放在第一線參戰,我心中不放心,還是等到戰事明朗后,再讓鄭義帶人上來練手吧?!?/br> 三人深以為然。 “好了,諸位都去抓緊時間部署防務吧,另外各部的夜不收都派出去,以南面為主要探查方向,兼顧東、西兩面的情況。至于北面,可能會有羊腸小道通過去,讓鄭義派人去搜索?!?/br> “是?!?/br> 與此同時,在距離陳勛部二十多里之外,多爾袞率領滿州正白旗、蒙古正白旗以及漢軍正白旗兵馬正在向北進發。 此番皇太極分兵三路,北面這一路便由多爾袞率領,進攻黃松峪一帶,試圖從北面穿插到平谷城下。 南路那邊是多鐸率領鑲白旗滿蒙漢各旗兵馬,以及外蒙古一部,向馬坊一帶進擊。 皇太極率領剩余的主力大軍,直接向平谷進發,準備與劉衍部隔河對峙。 此戰,多爾袞從旗內抽調了一萬精銳,其中披甲勇士三千人。這一萬人可以說是滿州正白旗的精華所在,皇太極一上來就命多爾袞率部進攻山地,而且還可能是劉衍部駐守的山地,其目的不言而喻。 此時此刻,多爾袞臉色陰沉,策馬率軍向北進發,蒙古正白旗固山額真伊拜、漢軍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廷柱策馬跟在左右,二人見到多爾袞的樣子,都不敢多說話。 伊拜此番調集了一萬兩千蒙古鐵騎,石廷柱的漢軍兵馬人數多一些,有五千火銃手、一萬步兵,以及五十門火炮。 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北進發,不斷有斥候從北面策馬奔回,帶來一個又一個消息。 “報!北面山中發現明軍蹤跡?!?/br> “報!山中明軍旗號為山東都司前營,主將為陳勛!” “報!黃松峪一帶遍布明軍夜不收,敵軍精悍非常,我軍斥候無法靠近山林深處!” 此時多爾袞的臉色更加難看,劉衍果然在這邊部署了兵力,而且守軍主將還是老熟人陳勛。 當初在錦州之戰中,就是這個陳勛率部駐守明軍糧道,清軍兵馬攻擊了幾次,都是鎩羽而歸,所以陳勛的名字已經進入了清軍高層的視野之內。 “傳令各部加快速度!” 多爾袞下令之后,伊拜和石廷柱不敢怠慢,二人紛紛招呼部下加快速度。特別是漢軍旗兵馬,因為漢軍旗士兵不但要負責運輸大軍的輜重,還要拖著五十門火炮行軍,所以負擔是最重的。 此時命令下達,漢軍旗的一萬五千兵馬卻不敢怠慢,畢竟在滿人手底下當漢jian,被責罵、毆打只是等閑,那些滿州主子一個不高興,直接殺人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在石廷柱的鞭策下,一萬五千漢軍旗兵馬咬著牙抓緊時間趕路,竟然也跟上了滿州、蒙古正白旗的大隊鐵騎速度,一路朝著黃松峪的山地趕來。 大約一個時辰之后,多爾袞率部進入山中,清軍各部兵馬已經全部下馬步行,穿梭在冬日的密林中,林地里的寒風呼嘯,讓這些韃子兵吃了不少的苦頭,不少人的臉都被凍得通紅,以至于粗鄙、難聽的胡語叫罵聲不斷。 突然,林地中響起了鳥銃的轟鳴聲,多爾袞頓時一驚,那聲音的從四面八方傳來的,似乎林子里到處都有明軍的鳥銃兵。 “敵襲!警戒!” 多爾袞頓時大吼起來,石廷柱急于表現自己,大聲怒吼著率領部下頂到前面去,伊拜則率部護住了兩翼,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清軍周邊不斷有火銃聲傳來,那是石廷柱部下的火銃兵開始還擊了,清軍各部隨即繼續前進,一路上喊殺聲、火銃聲不斷,但是卻并沒有發現大隊明軍的蹤跡。 “停止前進!” 多爾袞眼見前面已經可以看到一道長城遺跡,上面隱約可以望見明軍的旗幟,相距也就是在三、四里之外,便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各部兵馬立即整頓陣型。 這時,清軍的斥候趕來稟報,原來剛才的敵襲只是明軍的小股夜不收,那些夜不收裝備精良,手中的鳥銃不但全部都是燧發的,而且射程非常遠,在一百步之外就可以射殺大清的勇士。 而石廷柱部下的火銃手使用的火銃大多都是火繩槍,射程多在六、七十步,對射起來非常吃虧。 就算漢軍旗內也裝備了一部分清軍自造的燧發火銃,可是射程也不過八十步,啞火率奇高,達到了十分之四,根本無法形成火力。 此時多爾袞臉色凝重,思索了片刻,便將伊拜和石廷柱叫到跟前,說道:“進軍平谷,就要突破前方的明軍防線,那邊是劉衍部下陳勛在駐守,此人善于防守,二位可要謹慎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