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305節
“這還怎么打!” 轟! 終于,開封城上的火炮開始反擊了,南面城頭上也部署了一百多門各式火炮,此時城頭上炮聲此起彼伏,卻依舊難以壓制流賊炮火。 陳永福氣得破口大罵:“齊射,人家的火炮都是齊射,你們東一炮西一炮的,能打得過人家才怪!” 可是此時官軍的炮手已經被打破了膽,能夠完成填裝、開炮的程序,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城中守軍的軍餉基本上已經斷絕了,城中周王拒絕再掏錢犒軍,讓守軍士氣大跌,此時根本沒有多少人死戰出力。 “完了!” 陳永??丛谘劾?,自己帶兵多年,這幫丘八在想什么,自己心知肚明,看著手下兵丁四處躲藏、畏頭畏尾的樣子,陳永福就已經知道,開封城陷落在即! “總鎮,北城墻失守了!” 就在陳永福愣神的時候,一名參將驚慌失措的跑來稟報。 陳永福大驚失色,急忙舉著千里鏡向北面看去,只見流賊前營的戰旗已經插在城頭上,無數流賊步兵正在涌上城墻,北面的翁城墻和主城墻上已經看不到官軍的身影了! 此時陳永福咬著牙,雙眼赤紅的說道:“傳我命令:全軍即刻投降!派人趕往巡撫衙門,將高銘衡拿下!” 半個時辰之后,流賊火器營的炮火停歇,大隊流賊士兵沖進了開封城,李定國與艾能奇也策馬進入城中。 此時開封城內的戰斗基本結束,因為陳永福率部投降的原因,城內根本沒發生什么巷戰,大批的官軍和守城青壯都直接投降了。 當然,流賊也沒有殺俘,而是按照李來哼的命令,將所有俘虜看押在城中校場等候發落。 “李將軍!” 李定國見到前方的李來哼,與艾能奇策馬迎上去,雙方見禮后,便問道:“我聽聞陳永福投降了?” 李來哼笑著說道:“是啊,我也沒想到,這個死硬的家伙,竟然會臨陣投降,而且還綁了高銘衡!” “什么!” 李定國詫異的說道:“那他們人在哪里?” 李來哼說道:“我已經派人送往潼關那邊了,潼關到現在還沒拿下,闖王那邊更需要這兩個人?!?/br> 李定國恍然大悟,說道:“的確,那孫傳庭得知開封失守,一定會無心應戰,也許潼關能夠一鼓拿下!” “呵呵,此戰火器營打得不錯,我看那些炮手cao練得很好,看來李將軍與艾將軍是下了苦功夫的?!?/br> 李定國謙虛了幾句,便問道:“眼下開封城拿下了,不知下一步如何安排?” 雖然李定國與李來哼是平級,但是人家是正統的“紅三代”,李定國自然要詢問李來哼下一步的計劃。 “前兩日闖王有令,命我率部駐守在開封,鎮守河南。命李將軍率部前往潼關助戰?!?/br> 李定國微微皺眉,說道:“不是說官軍援兵被阻擊在平陽府一帶了嗎,火器營不用前去支援右營袁將軍嗎?” “不知道?!?/br> 李來哼說道:“也許闖王根本沒看上那些援兵吧,李將軍還是盡快,我看今日就可以出發了?!?/br> 李定國頓時愣住,大軍連日圍城、然后今日又攻城,都不用休整一番嗎? 不過李定國看著李來哼有些玩味的笑容,也沒有說什么,只能領命,帶著艾能奇回營整頓兵馬去了。 “將軍,這是將咱們當成炮灰了!” 李定國嘆息一聲,說道:“原本我以為闖王經過開封大敗之后,已經痛定思痛改弦易轍了,可是如今看來,是我高看闖王等人了!” “那咱們……” “先去潼關,盡量保住這支火器營,這可是咱們兄弟茍活亂世的依仗??!” 第四百四十章 援軍受阻 平陽府地處山西、陜西交接,治所便在臨汾縣,府城與縣城同郭。 平陽府自三國魏始置平陽郡,“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大明初年,朝廷重建平陽府,領州六、縣二十八。平陽府東連上黨,西界黃河,南通汴、洛,北阻晉陽。宰孔所云景、霍以為城。景,太也,謂霍山;汾、河、涑、澮以為淵,而子犯所謂表里河山者也。 杜畿云:平陽枕山帶河,天下要地,是也。 此時平陽府城外旌旗稠密,袁宗第率領的流賊右營大軍四面結陣,將城池圍困得水泄不通,一場攻城大戰即將開打。 楊國柱面色疲憊的站在東城墻上,望著城外集結進攻的流賊大軍,心中異常沉重。 三鎮大軍浩浩蕩蕩南下進剿,可是流賊大軍的強悍卻讓楊國柱、王樸、李輔明大為吃驚,那些幾乎可以與清軍鐵騎相媲美的驍騎,那無邊無際,好像根本死不完的死兵浪潮,讓宣府鎮、大同鎮和山西鎮將士苦不堪言,三鎮將士一路下來傷亡很大,以至于王樸以“保全大同鎮,便是保留朝廷在山西的門面”為由,率部撤了回去。 而山西鎮總兵官李輔明因為兵力太少,只有七千人馬,再刨去一路上的傷亡,只剩下五千多人,一時之間也萌生退意,不顧楊國柱的苦苦規勸,率部撤回了鎮內,只留下楊國柱一鎮兵馬繼續南下,而后被流賊大軍圍困在平陽府城內。 此時楊國柱心中充滿了悲愴,錦州之戰中,自己與王樸、李輔明也算是生死之交,可是如今面對勢如破竹的流賊大軍,二人卻先后退兵,讓楊國柱心中非常不滿,難道這就是當初劉衍所說的“軍閥作風”? “兵將只知自保實力,而不知國家安危,此乃軍閥。我輩絕不可如此,即便我輩被時局推著不得已擁兵一方,也要當做外逐韃虜、賊寇,內安天下百姓的大軍閥,如此才不枉七尺男兒人間一趟!” 楊國柱忽然想起劉衍當初在遼東所說的話,心中感慨萬千:“真懷念劉衍在身邊并肩作戰的日子,那才叫安心,才叫痛快??!” “嗚~嗚!” 忽然,城外號角聲四起,緊接著流賊右營的十余萬大軍開始向前推進,從四面朝著平陽府城壓過來。 如今流賊右營在之前與宣府鎮大軍激戰的時候,折損了兩萬步卒與死兵,但是現在依然有一萬五千驍騎、三萬甲兵與六、七萬步卒死兵,兵力上比困守城中的三萬多宣府鎮將士多三倍! 不過此時楊國柱的臉上依然滿是堅毅,以宣府鎮將士的兵力與戰力,十余萬流賊大軍不可能攻入城內,只是一場大戰下來,麾下將士肯定會傷亡不少。 “也罷!看我此戰重創流賊于城下?!?/br> 楊國柱大吼道:“傳令下去,各部死守城池,殺賊!” 一時間,城頭上的戰鼓紛紛被敲響,緊接著城頭上的火炮與火銃開始轟鳴,軍中的弓箭手也開始齊射,各種滾木礌石不斷砸下。 宣府鎮將士在經歷了遼東血戰之后,已經脫胎換骨,從戰力與心理上已經今非昔比,及時面對數倍于己的流賊大軍時,也能夠從容面對,可以奮力還擊。 “放!” 城頭上的炮火和火銃始終沒有停頓,城外的流賊死兵、步兵也從未停止沖鋒的步伐,那些甲兵之中,也有不少火銃手和弓箭手,如今流賊大軍重新崛起,在裝備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軍中的遠程兵器數量大大增加,已經可以與官軍展開對射。 “??!” 城頭上不斷有宣府鎮將士被箭矢和鉛彈擊中,那些不知道如何躲避的協防青壯更是死傷甚多,鮮血已經染紅了大片的城頭地面。 在東面,楊國柱在一隊盾牌兵的保護下,就在城樓上督戰,甚至遠處依稀可以望見袁宗第的大纛,眼神中頓時露出一絲殺意。 突然,在平陽府城的北面隱約傳來戰鼓聲,隨后楊國柱聽到北城那邊的宣府鎮將士發出一聲高過一聲的“萬勝”呼聲。 楊國柱面露喜色的望向北面,驚呼道:“援兵到了!” 楊國柱在盾牌兵的保護下,急忙趕到了北城墻,只見東協鎮總兵官曹變蛟率領的三萬五千精銳已經到了城外,將近一萬精銳騎兵在前面開路,后面的步卒大軍結陣殺來,以三眼銃和鳥銃、弓箭不斷殺傷正在攻城的流賊兵馬,北面的數萬流賊步兵、死兵頓時崩潰,如同潮水般向東、西兩面退去。 “哈哈!” 楊國柱望著越來越近的曹變蛟的大纛,對左右部將笑著說道:“安東伯虎威!快開城門,派一千騎兵出城接應!” “是!” 很快,平陽府城的北城門大開,一千宣府鎮的精銳鐵騎沖殺出去,將城門附近的殘留賊兵沖散,東協鎮將士有序進入城內。 城外,袁宗第聽聞官軍援兵到了,當即怒不可遏,眼下官軍兵力增加,自己更拿不下平陽府城了。 右果毅將軍劉體純急忙策馬趕來,當即攔住了暴怒的袁宗第:“制將軍不可怒而興兵,如今官軍士氣大振、兵力增加,我軍已經不具備攻下平陽府城的實力,先要讓各部將士撤下來?!?/br> 袁宗第壓下心中怒火,說道:“傳令各部立即后撤,匯集到平陽府城西南十里外安營扎寨!” “是?!?/br> 劉體純松了一口氣,說道:“我看那曹變蛟部也是遠道而來,他與楊國柱都是要馳援潼關的,咱們還有機會擊敗他們,不必急于一時?!?/br> 袁宗第點頭說道:“沒錯,依我看,不如就讓他們兩鎮官軍前往潼關,咱們一路追擊,即便攔不住,也可以疲敝敵軍?!?/br> 劉體純笑著說道:“制將軍好計謀!” 很快十余萬流賊大軍全部撤退,前往平陽府城西南方向扎營。同時曹變蛟所部全部進入城內,然后便帶著一眾部將來到楊國柱的中軍所在。 “感謝安東伯率部來援!” 楊國柱大笑著,由衷的發出了感謝。 曹變蛟笑著說道:“我與定胡伯乃是生死之交,又有國事在肩,豈能見之不救?” 隨后曹變蛟看了看屋內,說道:“誒?我在路上聽聞大同鎮、山西鎮與定胡伯一同南下了,為何不見平胡伯、平晉伯?” 楊國柱臉上的笑容頓時消散,說道:“平胡伯擔心大同鎮有失,便率部撤回去了。平晉伯兵微將寡,也率部隨后撤走了?!?/br> “什么!” 曹變蛟怒聲說道:“此戰雖然是平亂,可李闖聲勢浩大,已經等同于國戰一般,他們二人怎可如此荒唐,平白廢了我等遼東血戰的情誼!” 楊國柱慘然說道:“還有什么情誼,恐怕他們二人心中在乎的,只有手中的兵馬,以及享受的榮華而已!” “唉!” 曹變蛟也是一聲長嘆,這樣的體會,自己在叔叔曹文昭戰死的時候,也曾體會過,現在看到楊國柱這般樣子,心中也很不好受。 “定胡伯,咱們下一步怎么辦,是繼續在這里等候朝廷增派援兵,還是一同進軍潼關,匯合孫督臣?” 楊國柱苦笑著說道:“幾天前流賊大軍還沒有徹底圍城的時候,我接到兵部的消息,說是唐通與馬科兩鎮兵馬竟然還在北直隸徘徊,根本就沒有前來支援的打算?!?/br> “至于其余的兵馬,估計除了定虜伯的山東新軍之外,朝廷已經無兵可調了??墒?,如今定虜伯已經功高震主了,朝廷還會征調山東新軍前來增援嗎?” 曹變蛟搖頭嘆息,看來如今也只有自己與宣府鎮兵馬而已,身后再沒有援兵了:“既然如此,咱們就繼續進兵,咱們兩鎮精銳有六萬左右,城外的流賊兵馬也就是十萬上下,奈何不了咱們!” 楊國柱點頭說道:“好,明日一早,咱們就出城進發?!?/br> 次日一早,楊國柱、曹變蛟合兵一處,從平陽府城西城門出城,在城外集結大軍、整頓錢糧后,兩支大軍一前一后結陣向西南方向進發,趕往潼關方向。 到了下午的時候,流賊右營的斥候與驍騎開始出現,不斷在兩鎮大軍的周邊游蕩,時而聚集,時而散開,只要兩鎮將士稍有松懈,那些流賊騎兵便會沖上來,或是放冷箭,或是投擲標槍、飛斧、鐵骨碌等。 兩鎮之中的夜不收與騎兵雖然奮力驅趕,但是依然防不勝防,畢竟大軍行進途中,數萬將士前后拉開的距離太長了,足有十幾里的距離,流賊騎兵可以從各個地方出擊sao擾,防不勝防。 數日之后,兩鎮將士抵達臨晉,這幾天的行軍下來,兩鎮各有數百名將士傷亡,大軍士氣也下降許多,各部將士都顯露出疲態。 此處距離潼關只有一百四十多里的距離,大軍再行進兩、三天,便可以抵達潼關。 可是此時楊國柱與曹變蛟卻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兩鎮將士進入臨晉城內據守。 讓兩鎮將士無法繼續前進的原因,便是流賊大軍增兵了。 就在兩鎮將士抵達臨晉的同一天,李定國奉李自成命令,率領火器營增援趕到,與流賊右營十余萬兵馬一起,在臨晉南面六里外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