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223節
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北倚崇山,南臨大海,相距不過數里,非常險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于古渝關東六十里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而后山海關長城歷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 山海關城周長約四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御建筑。包括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平原長城。 而山海關的整體防御體系還不單單是一座關城、些許長城,自北向南還包括北翼城、東羅城、威遠城、南翼城、威海城、寧海城、老龍頭,眾多的城池與長城相連,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體系,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為什么,清軍自始至終都沒能拿下山海關的原因,每次入關都是繞路,就算是甲申國難時大舉入關,也是因為吳三桂投降,否則山海關依舊穩如泰山。 此時洪承疇率領二十五萬大軍抵達,守關的軍將及城內百姓為了迎接大軍,組織了盛大的鑼鼓隊。潮水般的歡呼,喧天的鑼鼓中,洪承疇率領劉衍、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王廷臣、吳三桂、馬紹愉,張若麒等人踏著古老的城墻階梯,出現在了城樓之上。 從他們的角度看著城下,只見各部全副武裝的大明士兵,正以整齊的步伐不斷穿過雄關,進入關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長槍入林,浩浩蕩蕩的大軍洪流,前面望不到頭,后面望不到尾,一路向北出關而去…… 第三百二十章 重要情報 五月初二,二十五萬余明軍將士剛出山海關,在廣寧中前所下轄的高嶺驛駐扎,準備休整一日后,便繼續前往寧遠城。 劉衍所部駐扎在高嶺驛北面十二里處,鄰近一條名為北嶺河的河流,這是一條并不大的小河,在此時炎熱的氣候下,河水已經所剩不多,甚至大軍將士可以徒步蹚水過到北岸去。 不過新軍各營將士也算是鄰近一條水源,不需要為用水發愁。 這天夜里,新軍各營都靜悄悄的,只有一隊隊值夜的將士不時經過,還有轅門等各處要害地點的明哨、暗哨在警戒著。 忽然,一隊身穿短打的漢子策馬沖進了新軍親衛營的大營,這些人都是一人雙馬,身上還帶著強弓和戰刀,都是彪悍男子,為首一人便是深入遼東多日的吳國金,其余眾人都是情報司探查曹的精銳,就連探查曹主事王陽也在其中。 沒過多久,在中軍大帳內,吳國金正抱著一個水囊咕咚咕咚的喝著,大號的水囊很快就癟了下來,劉衍見狀又遞過去一個,吳國金打著水嗝嘿嘿一笑,接過來又是仰頭喝了起來,一直喝了小一半,才心滿意足的擦了擦嘴,長出了一口氣。 “這鬼天氣,屬下跟一眾兄弟為了趕路,已經一天一夜沒喝水吃飯了,差點就被熱死、渴死了!” “這段時間累壞了吧?我已經讓人準備飯食了,一會兒你跟眾兄弟吃完了,抓緊時間回去休息?!?/br> 吳國金抱拳謝過,然后說道:“大人有所不知,屬下等這段時間的確挺累的。屬下和一眾兄弟出了山海關之后,便一路向北,趕到錦州一帶探查奴賊動向??墒堑搅隋\州周邊的時候才發現,錦州四周都已經是奴賊的兵馬了,屬下等人無法靠的太近?!?/br> 劉衍微微皺眉,問道:“現在錦州的情況如何了,可打探到具體的消息?” “有些消息:屬下帶人抓了兩個奴賊斥候,審問了一番得知:奴賊在錦州城外挖掘了壕溝,企圖隔絕錦州與外界的聯系,不過好在城內守軍還算得力,幾次沖擊取得了些戰果,現在奴賊的jian計還沒有得逞?!?/br> “現在錦州的情況總體來說比較危急,屬下等在錦州外圍已經看不到守軍的夜不收活動了,到處都是奴賊的斥候和小股兵馬,可見守軍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br> 劉衍點了點頭,看來清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錦州城的合圍,現在就等著明軍的援兵趕到,就可以圍點打援了。而且劉衍算著時間,此時清軍圍困錦州的時間比歷史上稍稍提前了一些,就不知道清軍此次動員了多少兵力? “還有什么情報?” 吳國金說道:“大人,屬下見在錦州一帶無所作為,便帶著眾兄弟深入遼東各處,特別是去了沈陽、遼陽周邊,想打探一下奴賊后方的情況。這一去還真是收獲巨大!” 劉衍詫異的說道:“現在遼東各處的百姓都被奴賊強迫著剃發了,你們是怎么混進去的?” 吳國金苦笑著說道:“我們幾乎是晝伏夜出,每日專走人跡罕至的荒野,只要是看到人煙,我們就直接避開,這么長的時間,一頓熱飯都沒吃過,算是遭老罪了!” “真是為難你們了?!?/br> 劉衍能夠想象在敵境中打探消息的難處,吳國金能夠帶人打探到消息,然后全身而退,已經是非同一般了,可見吳國金的確是個人才,大明的錦衣衛也的確名不虛傳、人才濟濟。 只是現在這個世道,有才能的人終歸是無法出頭的,否則大明也不會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劉衍心中感嘆了一番,然后問道:“說說吧,這一趟都有什么收獲?” “大人,奴賊現在可以說是有備而來??!” 吳國金面色凝重的說道:“在沈陽和遼陽周邊,奴賊建起了大批的工坊,從關內擄掠的工匠以及遼東本地的工匠,大多都被集中到了遼陽和沈陽城外?,F在沈陽、遼陽城外興建的大批工坊,都是打造兵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專門打造火器、鑄造火炮的工坊!” 劉衍大吃一驚,問道:“消息準確嗎?” “準確!” 吳國金說道:“屬下等人遇到了幾個逃出來的工匠,奴賊對那些工匠盤剝之重從未見過,每日至少要勞作八個時辰以上,不但沒有工錢,而且打罵都是常事。如果有人制造出來的火器不合格,全家都要被奴賊當眾處死?!?/br> “那幾個工匠就是忍受不了壓迫,所以拼著性命逃了出來。不過隨后就被奴賊騎兵追上,家小全部被殺,只有兩個工匠命大,被砍傷丟在路邊,屬下遇到他們的時候,還吊著一口氣?!?/br> 劉衍眉頭緊鎖,說道:“看來奴賊是被咱們的火器打怕了,所以也開始發展火器?!?/br> 歷史上,清軍其實就不是以騎射打天下的,而是以火器加重甲步兵,輔以騎兵的方式征戰各地的。 現在因為劉衍的出現,讓清軍重視火器的進程又加快了一些,這也算是一個壞消息了。 在劉衍看來,即便清軍的火器因為質量原因、技術原因,或是火藥的原因,威力和射程多半是不如青萊鎮新軍的,可是蟻多咬死象??! 滿清怎么說也是一個政權,劉衍再強也只是大明的一個軍鎮,以一軍的實力對陣一國的國力,怎么看都贏不了。 “所以,必須要在清軍火器軍剛剛起步的時候,直接給丫滅掉!” 劉衍心中想著,然后說道:“你立即將沈陽、遼陽的情報整理出來,此事事關重大,我要連夜去見洪督臣,不能耽擱?!?/br> “是!” 深夜時分,劉衍帶著一隊護衛匆匆趕到了督標營大營,在中軍大帳內見到了洪承疇,隨即拿出了整理出來的情報。 洪承疇眼見劉衍深夜來訪,心中事關重大,急忙展開情報看了起來,看完之后神色異常凝重,問道:“劉總兵,當初的濟南之戰,本督曾詳細了解過作戰經過,本督記得當時奴賊軍中就有成建制的火器兵。以劉總兵之見,奴賊的火器兵戰力如何?” 劉衍坦言道:“當初奴賊的火器兵已經算得上是訓練有素了,由漢jian尚可喜統帥,裝備的火銃也算精良。如果以尚可喜所部遇到我軍普通兵馬,應該是穩贏的!” “況且,此番奴賊是以一國之力打造火器兵,可見奴酋決心之大,督臣不可不防,必須要早做應對之策!” 洪承疇眉宇間的憂色更濃了,說道:“這份情報非同小可,奴賊幾次在劉總兵手中吃了大虧,定然是要擴編火器兵了,看來錦州之戰的變數又增加了?!?/br> “奴賊本就有鐵騎、兵甲的優勢,在野戰中也是勝多敗少,如今再加上火器的加持,奴賊的戰力定然更加強悍,本督擔心此戰堪憂??!” 隨后洪承疇問道:“劉總兵是使用火器的名將,以劉總兵之見,此戰有何破敵之策?” 劉衍沉吟許久,說道:“別無他法,唯有以火器對火器,就看哪一方的戰陣更堅挺,哪一方的兵馬更頑強!除此之外,別無取巧之法?!?/br> 洪承疇倒吸了一口氣,顯然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火器對射不同于弓箭對射,在巨大轟鳴聲中,在nongnong的硝煙中,所有的火器兵都要忍受炮火和火銃帶來的傷害,這份隱忍和膽識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 此時洪承疇甚至能夠想象,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兩支大軍結陣對戰,無數火銃和火炮互相對射,密集的鉛彈和炮彈穿透雙方的戰陣,數不清的士兵變成的殘缺的尸體,在轟鳴聲和慘叫聲的交織中沒有了氣息。 這樣的場景光是想一想,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栗,就算是久經沙場的洪承疇,此時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如此,則我軍此戰的勝面更加不明顯了!” 此時,洪承疇早已沒有了出兵之時的底氣,心中隱隱有些發虛,于是坐下開始思考對策,不知不覺間就陷入了沉思。 劉衍看著眉頭緊鎖的洪承疇,心中也是沉重,此時松錦之戰爆發的時間就已經比歷史上提前了不少,再加上清軍大造火器,到時候兵力肯定更強,此戰的勝負還真是難以預料了。 于是劉衍也不準備藏私,直接說道:“督臣,末將以為,可以讓各部將士多多準備麻袋,到了戰場上可以用麻袋裝土,擺放在大軍陣前,如此可以有效防止奴賊的火炮轟擊,對于火銃的射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br> “另外,還要讓各部將士多準備盾牌和盾車,如果可以的話,也要多準備一些精良火器,督臣可以讓兵部緊急運送大批的火器來,為各部將士臨時裝備一些?!?/br> 洪承疇點頭稱是,說道:“本督這就連夜些奏折,派快馬送往京師,請兵部立即籌措火器和盾牌等裝備,盡快運抵錦州城下?!?/br> “至于劉總兵所說的幾點建議,明日本督就召集眾將中軍議事,向各部總兵官通報?!?/br> 「感謝書友13461009964投的三張月票,東仙會再接再厲,好故事已經上路,敬請期待!」 第三百二十一章 總動員 明軍中軍大帳內,劉衍、楊國柱、王樸、曹變蛟、李輔明幾人小聲議論著,對面,吳三桂、馬科、唐通、王廷臣坐在一起,也是低聲說著什么。 白廣恩和左光先則是眉頭緊鎖,二人都沒有說話,不過目光卻停在洪承疇的身上。 此時洪承疇微微皺眉,從桌案上拿起一份情報,正是吳國金帶人冒死帶回來的那份。 “諸位!” 眾人紛紛看向洪承疇,大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這份情報是青萊鎮劉總兵部下帶回來的,事關重大,所以本督一大早便將諸位請來,共同商議對策?!?/br> 隨后洪承疇便將清軍大肆打造火器,準備傾全國之力來戰的情況說明了一番,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很不好看。 吳三桂先是驚訝,緊接著便眉頭緊鎖看向劉衍,想不到劉衍麾下竟然有如此得力的夜不收,可以打探到這么重要的情報。 這時馬科說道:“督臣,這份情報上說,奴賊在沈陽和遼陽打造火器,深入敵境這么遠,消息可靠嗎?” 洪承疇沒有說話,而是看向劉衍。 劉衍早就看不慣馬科那陰陽怪氣的樣子,再加上馬科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逃跑將軍,于是便怒懟道:“本鎮提供的情報都是十分可靠的,當然如果馬總兵不想信,也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今日的軍議馬總兵就可以不參加了,請便!” 馬科猛地站了起來,惡狠狠的瞪著劉衍,劉衍也不甘示弱,緩緩站起來,冷聲說道:“怎么?馬總兵不服?本鎮陪你出去練練如何,又或者,咱們各自集結兵馬,當著督臣和諸位將軍的面,演練一番!” 馬科怒氣沖沖,卻又不敢再說下去,劉衍那雙利刃一般的目光,已經讓馬科心中發虛了。 此時馬科臉紅脖子粗,僵持在那里一言不發,眾人見狀紛紛勸解,吳三桂一把拉著馬科坐下:“馬總兵不要動怒,劉總兵提供如此重要的情報,大家一起商議才是,都是為了軍中故事,誰也沒有私人恩怨,不可傷了和氣!” 馬科哼了一聲坐下,劉衍的臉上掛著一絲冷笑,也坐了下來。 洪承疇見狀先是佯裝訓斥了劉衍、馬科兩句,二人紛紛抱拳賠了不是,然后洪承疇便說道:“劉總兵向本督上報這份情報的時候,便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br> 隨后洪承疇便命各部立即準備麻袋裝土,準備盾牌和盾車,多裝備火器等等。 眾人都是牢記在心,就連馬科、唐通等人也是如此,畢竟劉衍的戰功在這里擺著,此時大明論起火器的行家,劉衍決定是頭籌。 “好了,今日軍議就到這里,諸位快些回去準備,明日大軍繼續前往寧遠城!” 與此同時,在大明各路入援大軍浩浩蕩蕩由向寧遠城進發的時候,在滿清都城盛京,也就是沈陽城,皇太極等一眾滿清酋長也在為錦州戰事爭論不休。 滿清在大明的細作無孔不入,再加上大明各地商賈吃里扒外,以至于不斷有情報傳來。此番明軍各路入援大軍的大概人數、兵種構成等等,都陸續送到了皇太極的面前。 從皇太極以下,清廷對情報一向重視,情報收集也非常詳盡,大明有哪些重要將領,哪些重要官員,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記錄在案。 他們的情報傳遞,主要由天津等地進入遼東半島。不過此時遼西一帶,大明邊軍也加強了戒備,各處都在嚴防細作,又不斷有明軍集結,所以此時清廷的情報傳遞也變得很不易。 劉衍所部青萊鎮新軍的情報,更是清廷重點關注的對象,很多關于青萊鎮新軍的消息呈報在皇太極面前。 在這些情報之中,劉衍兵力約有八萬數千人,其中騎兵一到兩萬人,還有龐大的車營及炮營,內中火炮數目不詳,估計不會少于一百門。 “劉衍來了嗎?” 對于劉衍,此時滿清上下都極為重視,皇太極連連召對眾臣齊聚崇政殿議事。 就連在錦州前線的多爾袞、濟爾哈朗等人也被緊急召回,便于皇太極詢問前線之事。 崇政殿上,一眾大臣都在恭維皇太極制定的錦州戰略,此番明國果然傾九邊精銳而來,只要此戰圍點打援成功,殲滅了明軍主力,此后天下將任由大清鐵騎馳騁。 皇太極卻只是擺擺手,只見他臉有憂色,說道:“明軍浩大,此番崇禎是孤注一擲,將明國所有精銳都調來了,絕不可輕敵!特別劉衍率領的青萊鎮新軍,兵勢極壯,介時錦州之戰,定有一場苦戰。明國還好,我大清卻輸不起,此戰若敗,則我大清必有滅族之禍,如何應對。眾卿一一道來?!?/br>